(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有些初学佛的人,听闻到藏传佛教有所谓「四皈依」,就会疑惑:这与自己所受的佛法「三归依」有何不同? 也有误入藏传佛教门者,会洋洋自得于自己所受四归依较为殊胜,高超于传统佛教的三归依。
对于这一类的疑惑和误解,正觉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张公僕先生提出说明和辨正,他首先解说,所谓的「四皈依」是篡袭了佛法中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的内容,再私自添增所谓「皈依上师」一项,并把上师置于四者最前面、最重要的地位,也就是上师的地位比佛法僧三宝更高。
正觉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张公僕指出,在法义上这样的妄自施设其实是不如法的,因为这样的「四皈依」是「经典不载」,又「违背圣教」。密宗喇嘛教的四皈依在经典中是找不到任何依据的,受持佛、法、僧的三归,本身就是一种戒,而藏传佛教自行加入「归依上师」,已经是「非戒取戒」,违背了佛教教义的主张,也违反了教主释迦牟尼佛所施设的「三归依戒」。何况《大庄严论经》卷6有偈说:
「决定一切智 以怜愍我故
是以说三归 不说有第四
为于三有故 而说三归依
若当第四者 我则无归依」
(CBETA 电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4 册 » No.0201 » 第 6 卷[0292a23])
可见释迦世尊分明垂示说三归依,不说有什么「第四归依」。何况世尊早有「依法不依人」的教示,因此不该另设归依上师,因为上师只是僧众中的一分子,不该高推于僧众之上;归依僧,是归依正统佛法中的和合僧众全体,而不只是上师个人。这些都说明了藏传佛教的「四皈依」,是与经典不符而违背圣教的,也显示密宗上师们不懂三归的真正意义,此是第一个不如法的地方。
「四皈依」第二个不如法的地方,是它在知见上「高推上师,颠倒是非」。张董事长析论,密宗人士妄自认定上师是「三宝的总聚体和现实代表」,又说上师是「三宝的具体人间代表」,因此竟把「皈依金刚上师」列为四皈依之首,但古今所有密宗的金刚上师都是未断我见、也未证真如的凡夫,这分明已犯了高推上师的过失。不但如此,藏传佛教还颠倒说理,说是「不依止上师引导,不知有佛,不从上师教诲传承,则无法入佛、成佛。」「过去诸佛皆由上师教授,而得信解行证。上师乃救度众生之导师,而更在三宝之上,因此皈依金刚上师其实就是皈依三宝。」「上师之身即为僧,上师之口即为法,上师之意即为佛。」这样的说法,在佛法中是混淆正见颠倒是非的说法,已经完全是外道的知见和作为。
事实上,纵使上师真的有佛法上的实证,也只是僧众中之一分子,不能代表全体僧众。藏传佛教这样群体共同主张,其实是陷害所有上师共同佛、法、僧三宝;有智慧的上师们如果不想被这种错误主张所陷害,应该远离「上师高于三宝」的大邪见。
张董事长更指出,在态度上藏传佛教的「四皈依」是「僭位三宝,于佛不敬」,这也是不如法的。藏传佛教高推其传法上师的功德,把佛法三归依中所没有的「归依上师」,列于三宝之前而称「四皈依」,根本已是妄自尊大,僭位托高。佛具备十大名号,故名「世尊」:意为世间最尊贵的人,例如其中「无上士」名号,是因为佛的一切智德,福慧具足,于人中无有过者;一切众生中,佛陀至高无上,故号「无上士」,怎可将还在凡夫位而不具解脱德又不具般若德的凡夫喇嘛上师置于佛前?唯有依附佛法的外道凡夫不知佛、不礼佛,才敢自高而妄置于佛前;因此藏密将上师置于佛前,正好自曝其必是外道凡夫无疑。
张董事长还指出,所谓「四皈依」在理路上更是不如法的「头上安头」,佛法的三归依是归依佛、法、僧三宝,已经包括了「僧」众;如果认为上师也是僧宝,则另设归依上师条款,即成为叠床架屋另外皈依上师。如今密宗既然在僧宝之外还需要皈依上师,那也就是说「上师不是僧宝」,如此一来,皈依上师就是皈依外道,归依上师者已经不是佛教徒了。如此简单的理证关系,被的喇嘛教充耳不闻,充眼不见,完全盲从,竟没去查察发现所谓「四皈依」根本于理上就是逻辑不通。
张董事长总结,正受「三归依」是认同佛法、跨入正统佛门的第一步;而藏传佛教的「四皈依」反而是「意违佛教、行远佛门」的肇端,学人于此不可不察,更不可不慎;否则一不小心听信妄言,亲近藏传佛教接受其「四皈依」,误学外道枉费心神事小,被恶知识误导,断丧法身慧命才冤枉;更若非戒取戒,因四归依而受密宗上师挟制,被骗财骗色,乃至颠倒知见扭曲矫造,以致于毁法、破僧、谤佛,闯向地狱之门,那么未来世就万劫不復了。劝请学人务要认清是非虚实,坚定正受三归依,瞭解所谓「四皈依」的种种不如法,扬弃并且随缘为人破斥之,救人远离四归依,也是「积阴功」里的一件大功德。(採访组报导)20120808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