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真心新闻网:摸驴的白目人(回应「在台人福利协会」谤文5 之3)
更新日期:2011/11/20 10:05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人驳斥萧平实对佛教污衊攻击」一文,在其第二个章节,说是要为大家开示「学习佛法的基本常识」,这颇引起採访组的好奇,他们是怎么说的呢?请看:

「如在一般经典中划分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标准,到更高层次的经典中,则又被划入世俗谛中,会被更细微的胜义谛所取代。」张执行长质疑这样的演述不但逻辑大有问题,甚至语意上也不知所云令人困惑。执行长指出「胜义谛」意为最殊胜、最究竟的法义真理,也就是指法界中唯一的实相。既然如此,又何来「更高层次」?这不是头上安头叠床架屋吗?何况它在藏传的假佛教中居然「又被划入世俗谛中」,「会被更细微的胜义谛所取代」,这是哪门子的胜义谛?又是「胜」在何处?密宗这种自己假立的「更细微的胜义」又像层层被剥的洋葱,最后终归坏灭,哪里有「谛」可言?执行长指出,藏传佛教不明第八识本心、不证真实,只能用其意识心,在名言文句中玩玩「鬼打墙」的游戏而永远绕不出头,于是搞成这一副荒腔走板的样子。若是真见道者,世俗谛、胜义谛了了明鑑,既无所谓粗细,也更不相杂混;若要说法,义理分明语言直畅,哪里会像藏传佛教这样颠三倒四。

张执行长帮谤文的这一句话「解密」:原来藏传佛教拐弯抹角遮遮掩掩,只是为了铺陈他们修「双身法」之类的「反转法则」,譬如起先是很世俗的「饮食男女」(他们误以为「世俗谛」是指「世间法」),然后假惺惺「出家」当喇嘛(这就是他们臆想的「胜义谛」),然后在「更高层次」(当上了传法上师之后)又可以回头去享受「饮食男女」了(这就是「又被划入世俗谛中」),而且还可以玩出更多花样,更全面的寻找所需要的男女,再颁给「即身成佛」的催眠符(此即「会被更细微的胜义谛所取代」)。执行长表示,这就是谤文本章一开始要强调所谓「八万四千法门藏传佛教与众不同的「独门密技」。

为了怕别人对对他们「以偏盖全」(其实是藏传佛教自己心虚生暗鬼),谤文在攻击发起之前,先要把自己的退路安排好:「同样,一个名相,可以有多重层面的诠释,如字面的意思(了义)和隐含的意义(不了义)、实说或权说。因此,佛教各派,讲什么经论,就按什么观点解释,而非以自己的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教派和一切经论的是非对错。」执行长对此直呼藏传佛教人士有够「天才」,能把仅是对「字面的意思」看懂了就说成「了义」,字面上没弄明白(隐含)的就说成了「不了义」藏传佛教对于了义或不了义,并不是在经典说理内容的透彻不透彻上讨论,也不是在所说偏「理」还是偏「事」上分辨,反而在看自己主观的依文解义上「了解」或不「了解」。执行长揶揄,这一句「字面的意思(了义)和隐含的意义(不了义)」幸好没有在各山头过堂用斋的时候宣读,否则难保不会造成「饭喷成瀑」的奇观。

试查证比对经典,宝积经五十二曰:「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是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是名了义。」执行长质问藏传佛教的谤文撰稿者:「厌背生死,欣乐涅槃」八个字意义并不「隐含」,却为什么佛陀说是「不了义」?又如「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此中分明有密义,其「字面的意思」依文解义无法了知「二无差别」在什么处,却为何佛说「是名了义」?到这里,藏传佛教中人士岂不是一个个都死在句下了呢?执行长摇头感嘆,像这样只能依文解义偏偏又颠倒错会的「佛法」知见,居然正正式式贴文在「达赖喇嘛宗教基金会资讯网」上,则藏传佛教的根基素质也就不问可知了。

至于说:佛教各派,讲什么经论,就按什么观点解释,而非以自己的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教派和一切经论的是非对错。」这样似是而非的论点,正表示了藏传佛教没有证道之人,更由于宗喀巴以降的应成派中观以「不立自宗」为标榜,所有的讲经说法和义理论辩,都是以破斥他人所说作为自己的所立,自己并没有真实见地,因此都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自己从无标准,还敢「衡量一切教派和一切经论的是非对错」,说他们是谤佛谤法者有什么过失?

可是藏传佛教人士要求别人却不然,谤文中如此指说别人:佛教徒想要讨论佛教,应先瞭解整个佛教,而且一定要以佛语为根据,以逻辑推理为准绳,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见解来定是非,更不能只以自己所宗的法门见地来解释一切教派。」甚至譬喻说:「就像『瞎子摸象』一样,你的一宗一门摸到的只是大象的一个部分,但不论你摸到的是大象的躯体或是尾巴,你对大象的认知程度都是极为片面有限的,更不是大象的真正形像。」

张执行长表示,藏传佛教外道永远都搞不懂,佛法法门容或真有八万四千,但是「正宗」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法门入手,最后都以证悟法界实相真心如来藏作为归趋;苟若所悟非此正宗,那就像是牵来一头驴子,纵使藏传佛教人士摸遍其全身,也不会是一头大象;他或许不是瞎子,却绝对是河洛话中所说的「白目」。这个「白目」的藏传佛教又怎么说呢?他说:「实际上,只有当你把所有的经教全部学习并融会贯通以后,才能展现出佛法(大象)的真正形象。」执行长表示,两千五百年来还不曾听说有人「把所有的经教全部学习并融会贯通」,然而藏传佛教却能这样的「展现出佛法,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吹牛」,而是在「吹天驴」「吹大象」了。

谤文在本章节中转述了一个所谓流传的「圣天」(阿耶提婆)和「龙树菩萨」的故事,说是师徒「预演」辩论,结果徒弟以假做真,把龙树当成了外道来戏侮,结果就瞎了一只眼云云。故事颇有趣味性,却没有相对的真实感和举证上的恰切和必要。又引用某「研究藏传佛教的博士」的外道见解(在真实心外求法之故)说是:「比之于汉传佛学,藏传佛学是颇能完整、平均而踏实地综合及发展了大乘佛学所有必不可缺的理论环节:中观、量论、唯识、成熟阶段的阿毗达摩及如来藏思想,且互相制衡,不会一面倒地只偏于一项」。张执行长反问:以上这些都是世尊口说亲传的法,干嘛要「互相制衡」?制衡些什么?又该怎样制衡?研究佛学则自己的脑子是否也该制衡一下?

执行长表示,撇开这些荒谬又不搭嘎的说词,藏传佛教撰文者在本文前前后后,还有更多莫名其妙的引据。也就是说撰文者特别喜欢引用在此地感觉十分生冷的、日本外道,以及本地佛门外研究藏传佛教人士所说的话。大概是除了吹牛之外,特重「拍、捧」的功夫,他们或许认为此地人容易被「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观念所误导,甚或撰文者自己正是一位「外来的喇嘛」。可是执行长直话直说,这些举证或是引用,往往出现得牵强不谐而且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在法义辩证上,又都言不及义,令人无法卒读。既没有举证作用,也没有说服力道;作者耍了半天花俏,只把讨论的焦点一再偏离。执行长劝请谤文的撰稿者,还是老实藏拙,直心论义,不要老喜欢使弄花拳绣腿,只会落得在人前徒然丢乖露丑。

藏传佛教人士铺陈够了就准备发动攻击,首先他们开始叫阵质疑:「萧平实曾夸口说:『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喇嘛、法王、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执行长剀切的指出,这些导师由衷而发的狮子吼,一般人以为是轻言逞快,有心人士更因此大作文章谩骂导师猖狂傲慢,但是这却是事实,更是导师的无奈。执行长举例,从前印顺老法师号称佛学泰斗,著作等身笔锋锐利,无人能挡;但是导师发现他的法义有问题,误导众生严重,为恐永灭及为了救护众生的缘故,于是甘冒大不韪,检视其著作中错误之大者,引据佛说诸经及菩萨论述,分门别类料简是非,出版专书《真实如来藏》一册作为导正;又于2001年敬陈公开信给全国各佛学院院长及教授师,指明劝请各佛学院勿以印顺法师著作思想作为教材,并在书中登出接受被评论者所要求的「法义辨正无遮大会」的声明。但是原本爱惜羽毛,甚至在笔战中睚眦必报的印顺法师,一直到2005年103岁捨报为止,始终耳聪目明的印顺法师,并无只字片语出面澄清,别说是辩论了。

其余各山头堂头和尚若有说法不如理,以致严重误导众生者,平实导师也无不一一姑隐其名而各册出版书籍中婉言劝改,乃至后来彼众说法者不见更改其邪说法,导师遂进而指名评判,多年来被评判指正者都是装聋作哑,也仍无人能提出辩驳或回应;更明显的是2002年,导师出版了长达4巨册共56万字的,揭发藏传佛教并予评判的专著《狂密与真密》。狮子一吼,不但在台的藏传佛教喇嘛一时全成了哑羊,就连远在印度达兰萨拉、不丹、锡金、尼泊尔的众多法王、、仁波切们,也一个个噤声而不敢具体写出书籍来辨正。一晃十年了,又有哪个藏传佛教人士胆敢站出来蜉蝣撼树?反而是本来在大街上横行的红衣喇嘛,一时间纷纷敛迹减少外出,个个都想找个地洞钻躲一阵,的佛教界才初步显现弊绝风清的局面。十年后的今天则是改换衣装外出,进入密宗道场以后才又换为喇嘛教的服装。

谤文作者不知箇中原委,竟然还想妄作无理挑衅:「那就由萧平实来指定某个藏传、汉传佛教都接受的印度祖师所撰的唯识论,以此立宗,并只以唯识宗的观点做解释说明,邀请的喇嘛公开进行辩论。」执行长摇头笑著指出,整个藏传佛教闪躲了十年无人胆敢出头,哪里还轮得到这一类刚受上师笼罩,知见都还不具足的跳梁角色,在那里犬吠火车,关门叫战给自己人壮胆?何况谤文还说:「如果萧平实不懂传承自印度那烂陀佛学院的辩论方式,不懂因明辩证法,那么,也可以用现代学术界公认的方式在公平的园地进行辩论。」又为何这篇公开挑战的文字,在刊登几天以后就删除不见了?删除的原因又是什么?还能公开告知网路上的大众吗?

执行长要大家看看,这是不是在像举办「大专杯辩论比赛」一样的戏论把式?欲作佛法第一义谛法义辩正,没有自己的见地不先立宗,还要抽籤选外道前人牙慧来「立宗」?再以「唯识宗的观点做解释说明」藏传佛教连应该要辩论什么宗旨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唯识宗有什么观点,又要解释说明什么?这不是胡闹吗?执行长说明,自古天竺佛法摧伏外道,若遇矫理顽愚者,只有用法义辨正无遮大会一途,别无他法,哪里还用什么「家家酒」式的「现代学术界公认的方式在公平的园地进行辩论」?执行长回忆,就是因此之故,2001年春导师便公开广邀佛教界作「第一义谛法义辨正无遮大会」,并声明须于发言前双方共同具结:「若提出之宗旨堕于负处者,必须自裁以示负责。若不自裁断命者,须礼胜出者为师,亲随此师受学,直至获得见道印方指。并须公开宣示:终生不违师法,终生不违师命。」执行长提示,这份声明现在还附录在正觉同修会结缘书《邪见与佛法》书后继续发行中,可资证明。

同样的事实是十年过去了,环顾寰宇竟没有一个人敢上擂台,包括藏传佛教诸法王、,谤文的撰写者竟然想要迴避无遮大会的规矩,另立不必负言责的园地来匿名辩论,像这样缩头藏尾,岂是有智慧敢出头辩论法义的佛教徒该有的行为?现见大众渐渐淡忘此事之际,竟叫一个不曾风闻过狮子吼声的野干嘎嘎乱鸣,这不是在墙脚边对自己人吹口哨壮胆,又是什么?

开示过滑稽梯突荒谬绝伦的藏传佛教「学习佛法的基本常识」之后,谤文又开始阐述他所谓的的「学佛法需要脚踏实地」。而其内容仍然又老话重提,强调藏传佛教一向「依人不依法」的皈依「僧宝」上师,还说这是佛教强调法脉传承」。又说:「上师所教导的就是从佛祖开始传承不辍的佛法,而非上师个人的见解。尤其是密宗,没有上师的引导,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开悟。」执行长指出,藏密的上师都是那个印度外道莲花生的徒孙,上师真正传承给徒弟的若不是死人脑壳制成的「嘎巴拉」里盛著的、淫液「甘露」,就是活人脑壳里的「密续法义糨煳」,那当然不是「上师个人的见解」,因为那些玩意儿若不是上师漏洩出来的秽物,就是其「上师的上师」灌浆进去的废料;不论有没有「上师的引导」,他们的「开悟」都是戏论,因为全都是乐空双运的触觉境界,不离识阴我见与身识我所的身觉乐触等生灭法。

谤文还煞有介事地介绍藏传佛教「系统的学经制度」「学僧学习五部大论,分先修三班,与正式十三班」「严谨修习次第的课程架构」,又说「完成这些学业,需要耗费长达至少二十年以上,再经考试答辩,优秀者方可获得『拉然巴』格西等显宗博士学位。然后再进入密宗学院,学习密宗总论和各部分论,学制3-4年,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俄然巴』,即密宗博士学位。」执行长笑著指出,这位撰文著对于说食数宝似乎乐此不疲,可是他却不知道这些装模做样望之俨然的制度,都只是为收摄「钝根」喇嘛和愚痴信众的施设假法。君不见那些家世条件好的,或是看能配合演戏的,早就被挑选为「转世」,不等长大就另弄一套速成密法,早早推出上市,二十郎当岁就派任出去接收庙产和信众,并高据法座为人说法摸头大收红包,哪个还跟你「耗费长达至少二十年以上」?倒是等撰稿人进入藏传佛教二十年以上之后,一定有机会向这些后起之秀的少年、法王献上哈达顶礼膜拜的。

执行长也为那些学院喇嘛同情嘆息,他们长年苦学甚至皓首穷「经」,却都做白工了,因为密宗那些「山寨版」的「密续」学问都与佛法无关。他们不知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只在修气脉、明点、观想、持咒、辩经乃至精修双身法上用心,不要说「在漫长的修学中建立起来」了什么,即使学到驴年,也还是在白目的摸外道法,连佛法大象的局部都还摸不著啊!撰文者的白目,不只在对藏传佛教自身学制说食数宝,还想要妄议善知识,整段转录如下:

萧平实就宣称自己:「学佛不过七年有奇,虽然圣严法师所教道于余者乃是错误之常见外道知见,然平实依其所说,与家中闭关参禅十九天后,最后一日捨弃其邪见已,便于当日得以自参自悟」。他说「臺湾号称有百万佛教徒,其中有几个证得真如总相智?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人。而这一百五十人统统是在我们会里悟出来的」。萧平实还说:「密宗的真菩提心,吾同修数月之中用无相念佛法门,已能成就。」萧平实又说:「我等正觉同修会所悟之实相心是阿赖耶识」。

隔段却评曰:「萧平实说『依常见外道知见』自悟自参,既然『依常见外道知见』能自悟自参,是否表明『常见外道知见』也能觉悟?推而延之,依外道知见也可以觉悟?」执行长指出,谤文摆明了就是要断章取义栽赃,自己引文中明明是「最后一日『捨弃其邪见』已,便于当日得以自参自悟」,他仍然可以另起变调自说自话。像这种不死矫乱之徒,藏传佛教却把他找来作论义的打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藏传佛教人士对佛法知见的贫乏、不如理,和不懂佛法背后的窘境。至于说同修会学人所悟的是实相心阿赖耶识,这是如实语。密宗「真菩提心」,是「乐空不二」时,意识心在淫乐中「一念不生」。若仅是求证「一念不生」,其实也不必男女双修或是观想本尊,无相念佛功夫上手时即得。但是这仅是指密宗的所谓「真菩提心」而言,若是密宗的「红、白菩提心」男精女血,那就不堪闻问,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谤文进而质疑正觉同修会所证的「真如总相智」,认为这是「进入大乘见道(第一地菩萨),才能获得的。」若按显宗理论,是进入大乘道,修满第一个阿僧祗劫(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行),进入大乘见道(第一地菩萨),才能获得的。并在胡乱的解说了所谓修正次第之后,做结论说:「所谓『证悟阿赖耶识实相』的阶位是在佛地,十地菩萨都不能尽知其实相。只有遍知智慧的诸佛才能证知『阿赖耶实相』,因此,几乎等于说他们『已经成佛了』。」执行长表示,藏传佛教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外道祖师宗喀巴,不解不证佛说三乘菩提,由错会故自意发明「三士道」,从而谬论其修证次第,因为知见错谬早被讥评为「煳涂道次第」,不能依之修证或作为法义知见。

执行长为导正藏传佛教人士知见,特为开示:事实上菩萨初发心已,于信位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三宝之信心,待十信位即得进入「资粮位」,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累积福德资粮,进到第六住位修集般若功德,当熏习断我见及般若中观等正理,是为「加行位」;若遇善知识教导,由此开始参禅后,以一念相应故般若正观现前,亲证法界实相真如心,导师依佛经中所说即判为「真『见道位』」,累劫进修别相智慧,了相见道位的智慧,成为通达位的「见道」才能入地,并非谤文所说必须登地才叫作「见道」。这些真见道、相见道、通达位的见道,都不是浅学无智的藏传佛教「博士」所能稍微了知的,却早已具载于正统佛教经论之中。执行长继续阐明,初悟道所证即为「真如总相智」,后更转入相见道位,歷缘对境继续观行,藉而修除性障,并开始于内门广修六度万行歷十住、十行、至十迴相满心位,成就「世界如幻观」,这才能进入初地,不是见道一悟就能登地,当然更不是一悟就能成佛-----除非是最后身菩萨降生人间示现。

执行长无奈的表示,「一悟成佛」藏传佛教人士自己的错会,却又偏偏大做文章展开不实的攻击;别人从旁来客观理解,有一点像是疯子在狂叫几声后又「掌嘴自虐」,令人觉得莫名其妙。执行长表示,导师说法一向说法界实相本来自性清净的第八识心体和祂阿赖耶性染污种子同时存在,所以叫作「阿赖耶识」。八地以上菩萨以及阿罗汉、辟支佛,由于断除思惑不復有阿赖耶性,永离分断生死,其第八识改名「异熟识」;乃至第七地满心究竟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进修到佛地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分段生死种及变异生死无明,改名「无垢识」真如,都是只改其名不改其心体,仍是原来的第八识心体。执行长试问藏传佛教人士:修到八地以上,「阿赖耶性」的名和染污种子都没了,哪里还有「诸佛才能证知的『阿赖耶实相』」?执行长表示,藏传佛教人士可能比较少听过孔子的哲言,不曾听从其教导,如今何妨入境随俗,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真懂才能说懂,不懂可别装懂,这才是聪明的。」

本章最后,谤文又耍嘴皮子逞一时之快,说了一些轻浮言语,执行长认为那是仰天之唾,不回应也罢。倒是撰文者引用了一句谚语:佛法入骡马市场」,执行长笑说:想想「摸驴的白目人」,倒也能另有会意、令人莞尔。(採访组报导)20111120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

 
2018-10-05 回复:0  浏览:377
下一篇:
真心新闻网: 藏传佛教密宗的障眼法--第四则─封号加身
上一篇:
Why is Tibetan “Buddhism” not Buddhism?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