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谁是「尚未成熟之有情」?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三十三
更新日期:2015/08/22 08:00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谭崔十四根本堕戒」中的第七条堕戒,对象有人亦有谭崔法义,宗喀巴对本条所作的「戒释」,篇幅也比较长,算是他相当热衷的一条,「戒释」内容及其评析请看原文:

第七条根本堕戒

原文:

第七根本堕戒,谓对未成熟有情开示宣说诸佛密要

谭崔根本堕戒中的七条,在所有十四条堕戒中,也是宗喀巴非常下功夫作「戒释」的一条。它佔的篇幅很大,在十四条中排「老三」,仅次于第一条和第十一条。这表示若非本条很重要,就是本条又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幕,以致于宗喀巴都会习惯性的作一些遮掩迂迴。《易经》〈繫辞传〉第十六章第二节有云:「……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以古人的这些智慧来鑑照,我们不难瞭解,宗喀巴常把话语说得枝枝节节,看来毫无头绪,东攀西扯,游移不定,谎话连篇,却又说得那么多,则他心中的犹疑焦躁不难想见。

为了在评析过程中不至于跟著他兜圈子、打哑迷,乃至于变成无的放矢,我们还是直接请出「爆料天王」陈健民上师,干脆先把喇嘛教对于第七条堕戒,意图掩盖的所谓「诸佛密要」公开出来,以免使以下讨论抓不到评论重点,甚至反而还会让人以为本文是在「捕风捉影」。陈健民说:「此深法(本文译为「诸佛密要」)即指双运法。吾人对不知无上瑜伽部深法者,不可不候其机熟;对已知有无上瑜伽此法,而不生信心者,当努力劝化之。(註一)」一开头便点明了本条堕戒规范的正是「乐空双运」,也就是男女双身修法,不允许对「未成熟」的众生说清楚讲明白。至于哪些人是「未成熟有情」,后文自分然分晓。

註一:陈健民著,徐芹庭编《曲肱斋全集》〈十四根本堕〉普贤王如来佛教会1991.7.10出版精装本

原文:

亦分两点说:一、于何对象违犯过失?谓尚未成熟之有情,如《红怒尊曼陀罗仪轨》、《黑怒尊曼陀罗仪轨》,与《果得精髓概要》里所说:「开显密意于诸非道器者」。亦如《金刚伞盖密续》所说:「对缺福德者不应宣讲真如法义」。有教言:所谓「尚未成熟之有情」,是指那些因为缺乏福德的缘故,以致心中等流尚未能够接受谭崔密教灌顶仪式的学人而言。依此教故,《根本堕戒深意论》云:所谓无福之人,谓此类人闻于密意法义时,不能生起信解。

「谭崔」用什么「道器」

宗喀巴首先介绍本戒「犯戒的对象」,也就是所谓的「未成熟有情」,亦或是一堆密续中称之为「非道器者」。(对于这样一个简单仅四个字的名相,宗喀巴竟搬出三本书来「对证」,似乎小题大作得离谱了。)讲到「道器」,在佛法中若能不谤三宝、能正信佛教,具足并积累福德资粮,受三归五戒,勤修戒定慧,得值遇善知识,信受其言教,发大心上求菩提、利乐众生,像这样的众生基本上都堪为广义的「道器」,堪能承受佛菩提道的「第一义谛」,待缘开发般若智慧,成为实义菩萨

但是喇嘛教中的「道器」则有著不同的定义,因为他们所重的不是正信正统佛教的佛、法、僧三宝,他们要的是信受谭崔法教,并愿意配合实修「无上瑜伽」男女双身法的人,虽然宗喀巴在阐释「三昧耶戒」时曾表示:「未具器者,不得传与咒语及诸密法。(註二」其中「未具器者」,指的是「未入密灌之灌顶坛受灌顶」,但我们也不妨从已评论过的「六条堕戒」来反推,以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何者是其「道器」。因为谭崔戒律所规范者,必是喇嘛教所要求能堪受彼等之双身合修法道者:

註二:陈健民著,徐芹庭编《曲肱斋全集》(一)P109普贤王如来佛教会1991.7.10出版精装本
第1、 消极的说,不论上师干了什么「好事」,都不得大惊小怪。
积极的说,要无条件对上师百依百顺。
第2、 消极的说,佛法内容以上师诠释的为准。
积极的说,要努力遵照「谭崔密续」宝典。
第3、 消极的说,不可以为用明妃而争风吃醋
积极的说,好妻女、姊妹要和好上师、金刚兄弟分享。
第4、 消极的说,不要荒废的自己的生物性生殖本能。
积极的说,赶快找异性对象共修「无上瑜伽」好「利乐有情」。
第5、 消极的说,发起「谭崔菩提心」,好让「爱念先行」。
积极的说,快练好相关「忍精术」,避免在淫修中「漏失菩提」。
第6、 对外来说,不要去招惹佛教人士。

对内来说,大家各修各的不要互相讥评。

加上本条第七条堕戒所要求的,要守口如瓶,谭崔里面见不得人的事,只能做不能说,千万不要洩漏给外人或者还没准备好要「共羞」的人知道。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重点,大概基本上也就堪为谭崔法教中的「道器」了。

「真如」?「假如」?还是「不如」?

关于宗喀巴所引《金刚伞盖密续》中所说:「对缺福德者不应宣讲真如法义」,此处必须加以辨正,以免产生淆讹。首先「真如法义」喇嘛教来说,是完全不知不证的,譬如宗喀巴以及其徒孙达赖喇嘛等黄教中人,一向以否定第八识如来藏的立场,主张诸法「缘起性空」;而「缘起性空」只是由蕴处界所显示的缘起生灭虚妄不实的世俗谛,哪里有「真如法义」可说?其他红、白、花各派,皆持自续派中观而主张「第六识意识心」一念不生时即是真如;然而意识心夜夜断灭,得靠另有不断灭的第七、八识心,才能于第二天饱眠甦醒之后重新出生;意识心于一期生死捨报之后永断不復存在,又怎能依此而建立「真如法义」

「真如」者,「」即是体性常住,性如金刚,恆而不坏,而且有其功德不断运作而显示其真实存在,不是虚妄想像的法;「」就是对于六尘万法境界,祂统统如如不动,是故具足真实与如如的自性;以上二者只有阿赖耶识心体才能成立,因为第八阿赖耶识永远真实而如如,除了这个第八识真实心如来藏,没有其他任何一法可以有「真如法义」可说。假藏佛教四大教派信受奉行的「谭崔法义」,都是以观想所证的境界法,或是意识心的种种形貌当作是法界实相,自以为已证空性而说为真如,都是在蕴处界虚妄不实的法中以假作真,因此它们并没有「真如法义」喇嘛教中只有种种「假如法义」,或根本以是「不如法义」的戏论在自欺欺人。因此,宗喀巴说「不应宣讲真如法义」是一句空话,他们既于「真如法义」完全无知,本就是「不够格」宣讲,而不是「不应」宣讲。

 

那波巴指出有五种「未成熟有情」:「于胜法不渴望者、于瓶罐顶未成熟者、于密灌顶与慧灌顶未成满者、犯根本堕戒未忏悔过失,以致退失者、于第四灌究竟灌顶畏其广大深意而尚未成满者。」然而,那波巴对于违犯对象的教理,并没有细说。桑提巴则指出:「未受教者,谓无智者」,明确指向那些能知谭崔教义却不能起信而缺乏「智慧」的学人。喇嘛教中说的真如或菩提心,时而此、时而彼,莫衷一是,东拉西扯尽是胡说,已于前文第五条堕戒之评析中论述过,此处暂不重复,只是要于此处提醒:喇嘛教谭崔行者,对于「真如法义」是什么都不知不证,何来「开示宣说」或者不「开示宣说」之妄想?又是呼拢众生的。

谁才「缺福」又「缺德」?

其次,《金刚伞盖密续》中说:「对『缺福德者』不应宣讲真如法义」,这个「缺福德」也是喇嘛教谭崔祖师依自己的妄想而定义,与事实大有落差;是因为大部分福德具足,尤其是正信三宝龙天护佑的佛们,根本不会信受喇嘛教这样低劣无智的「宗教」;或是甫一接触,自然有择法的智慧与「福德」迅即离开,不会被喇嘛教的邪法误导;反而是「缺福德」的众生,譬如早年文盲农奴众多,谋生困难,身心不得自在者,不得不落入喇嘛教政教合一的掌控箝制,尽其一生沦为假藏传佛四大教派禁脔,永世当农奴,被权贵、喇嘛们予取予求、出离无门,这样才是「缺福德」者。

更说即使是喇嘛教中既得利益之法王、、上师、喇嘛,虽都自诩为「福德具足」者,其实亦是「缺德」而「享福」者,乃至得享过于「齐人之艳福」者;然而须知此等「享福」,其实是靠著宗教谎言以及高压统治手段强取豪夺,乃至每用宗教性侵方式而去欺侵妇孺,公开自称是慈悲而想要使被性侵的女性觉得幸福,正是令人痛心切齿之事;而宗喀巴乃至喇嘛教中诸师,反用来说嘴,怡然自得,直可谓寡廉鲜耻。殊不知此等「享福」,乃是「无智亦无德」地预先赊借彼等后后世已经渐在减损中的福报;待此一期报尽去至后世,因谭崔邪法共业而下堕,已不在话下;更可怜的是,无论彼等死后转生去哪一道,都一定成为极度「缺福德」的可怜有情矣。所以《金刚伞盖密续所说:「对缺福德者不应宣讲真如法义」,对于谭崔行者来说不啻是痴人梦中喃喃,全无实义,听完笑笑就好。

宗喀巴又表示:(引文:「有教言」三字证据力不足,应是宗喀巴编造的假人头,来暗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所谓「尚未成熟之有情」,是「缺乏福德」者「心中等流」尚未能够接受谭崔密教灌顶仪式。其中「心中等流」殆谓「等流心」。「等流」是平等流注相续不断之义,意识与前五识任何一识俱起,同缘外境,发生了别作用时,顺次生起五种心念:1.率尔心、2.寻求心、3.决定心、4.染净心;而第5是染净之心(善恶之心)相续,即叫作「等流心」(註三)。此处宗喀巴所言,只不过是要表示,他所谓的「尚未成熟之有情」,是对谭崔法教和实修,没有「分别完成」(当然更不遑论生起「五别境心所法」乃至「心得决定」)罢了,却刻意使用一般人觉得生涩的「唯识学名相」来故弄玄虚;事实上宗喀巴密宗诸祖师对于唯识知见皆不证不知,甚至唯识相关名相如「等流果」「异熟果」「士用果」等等,居然都另解成为异于佛法之密语隐意,却被平实导师公开释义点破,令人忍俊不禁、失笑喷饭(註四),此处不及一一说明,有兴趣深入研究者,可请阅平实导师破斥密宗巨著「狂密与真密」,便知其内容。

註三:于凌波著《唯识名相新释》P131~P132新文丰出版公司2003年10月台一版二刷

註四: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4辑〉P1084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4月初版

宗喀巴之意,似乎认为那些「尚未成熟之有情」,对于听闻谭崔法义后,「不能生起信解」是「因为缺乏福德的缘故」而颇不以为然。然而若就佛法来看,若有众生对谭崔法教及其行门「生起信解」,那才真是佛法中「尚未成熟之有情」。不用说佛法三乘菩提,仅就人天善法、国法家规来说,以一般心理健全的正常社会人士观之,若对喇嘛教谭崔外道邪法「生起信解」,真的会是「因为缺乏福德的缘故」,又「头壳坏去」的「尚未成熟之有情」,才可能作的错误决定。

喇嘛教的「尚未成熟之有情癖」

若跳脱对法义的知见,从某些「特殊的角度」来观察,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中人,反而似乎有「尚未成熟之有情癖」。怎么说呢?譬如宗喀巴认为谭崔必须有第四灌顶,由上师与自十二岁至二十岁等九位明妃「等至」,才能完成密宗即身成佛法门之灌顶与修证;前此的密灌,也要引「智慧满十六」,即十六岁的实体明妃,甚至一次多达九人,甚至规定要有十二岁的小女孩,都是找「」的小女生,正是标准的身心「尚未成熟之有情」;正常人若了知这样的内幕,必会认定喇嘛教都是心理才会如此实修双身法

总使对女性也一样,君不见歷年来,喇嘛上师性侵女信徒之事,可谓时有所闻;如1994年,《生死书》的作者,宁玛派的索甲仁波切,在旧金山性侵女学员被告,后来赔了一千万美元和解,如此作贱佛教资源(註五);2006年7月比丘尼出面控诉,林喇仁波切对她强姦不遂的喇嘛性侵丑闻; 2007年4月敦都仁波切,被指控假「双修之名」逼姦女信徒。2012年一位Tempa Dargye喇嘛,遭指控对四名妇女进行和性暴力行为而被法国逮捕,一名女子宣称她被时才九岁(註六)。从以上这些被称为冰山一角的实例中可知,这些女性也是与上师的「意愿」「尚未成熟之有情」,否则不会被称为「」,甚至被告上公堂。

註五:

註六:

最夸张的是,喇嘛们对于「尚未成熟」的小男生,甚至是即将登上法座的「尚未成熟之『』」,也不放过。被达赖喇嘛亲自认证的二世卡卢仁波切,2011年在法国脱下喇嘛服,一支影片「卡卢仁波切的自白Confessions of Kalu Rinpoche」,坦承他还未成年时,在寺院求学的过程中,受到喇嘛性侵、以及他因此成为「问题少年」(喝酒、吸毒)的真实往事(註七)。被认证的「转世」都敢予以鸡姦,这些喇嘛何止是「尚未成熟之有情」?更应该说是彻底「缺乏福德」的恶道众生;这样的「宗教」又教人如何「生起信解」?(採访组报导)20150822

註七: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

 
2018-10-05 回复:0  浏览:372
下一篇:
A space in pagoda of urn is hard to find
上一篇:
系金ㄟ? 藏密大成就者—蒋贡拿旺累巴往生「弥陀凈土」 之四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