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是谁坏了「金刚身」?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三十九
更新日期:2015/12/22 08:00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宗喀巴于「第七堕戒释」中,援例将「对象」与「犯行」作了释义,也就是把所谓「未成熟之有情」与「谭崔密意」各自界定说明,接下来就要恐吓学人建立对「破戒」的戒慎恐惧心理,以此来达到喝令学人遵守此戒的效果。请看原文:

原文:

又开示说:
金刚菩萨虽已成满入于汝心,若洩教证,金刚菩萨顷刻毁坏离于汝身。

 

宗喀巴在此一小行的「戒释」中,又在天马行空装神弄鬼,其目的不外是:一、要吊胃口,二、要吓唬密宗学人,不过两者都是不高明的手段。

「阿里不达」吊胃口

先说「吊胃口」:宗喀巴《本源思想概要》说的「金刚菩萨虽已成满入于汝心」,是所谓「瑜珈部」所修。此部之主要依据经典是密续金刚顶经」,「金刚菩萨」即是其所设定「本尊」之一,较常见者有「金刚手菩萨」、「金刚萨埵」、「金刚持」等名。最早可能起源于部派佛教时期的「密迹金刚」们,他们长期随侍在释迦牟尼身边,担任,后来被喇嘛教借名收编为「金刚总持」(也就是前文中介绍过的「本初佛」──「阿里不达」的异名)座下,继五方佛之后排名第六位的「金刚持」。然后密教人士即以此为「本尊」,从而修观想诸法。(註一)

註一:

 

瑜珈(或译瑜伽)是「相应」之义,正统佛教说的瑜伽是指与诸佛不可思议解脱相应之意;密宗在此是指修行者的「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口、意」相应融合为一,无二无别。前此的「」「」二部阶段,所观想的「本尊」多在身外虚空中安住,以加持行者;到了「瑜珈部」中有「本尊入身」之修法(即「遍入」),因此,可以说瑜珈部是偏向「内修」的(註二)。宗喀巴说的「金刚菩萨虽已成满入于汝心」,即是说此密教修「本尊入身」观想,已经成就「瑜伽部」修法中「遍入」的成就,但是只要胆敢「若洩教证」,你就算「闯关失败」,休想再进入下一关「谭崔密意」的修证了。到这个时候,「外密三乘」已经辛苦闯过了,「内密」的「无上瑜伽」甜果子就在眼前,上师此时突然喊「」,这不是「吊胃口」又是什么?」

註二:

 

豆腐金刚吓唬人

次说「吓唬学人」:宗喀巴復引《本源思想概要》说:「若洩教证,金刚菩萨顷刻毁坏离于汝身。」修了多少功夫的观想成就,顷刻之间和自身合而为一的「本尊菩萨」就当下毁坏,那该是多么恐怖的事,如此严重,岂非恐吓?但是密教学人若能冷静思考,能被「毁坏」的「金刚」还能算是「金刚」吗?「本尊入身」住于自己身心,却无能了知学人的进退,无力防范自身的「毁坏」而捨离,这又是哪一种「菩萨」?这样无知、无能、无力甚至最后还无情的「菩萨」,学人还要修它「遍入」个什么?如此思惟,则宗喀巴的「吓唬」立刻减力一半;无上瑜伽之「金刚成就」通常又说为自身本具的法性成就,在修前行时,「百字明咒」就有「金刚本体莫捨我」之句,既然是本具又「成满」,何来「离身」、「损坏」?显见这又是藏传佛教的恐吓手段之一

 

再说,如果此「金刚菩萨」乃是观想所得,那毕竟是意识心虚妄生灭之法,君不见《本源思想概要》说:「虽已成满入于汝心」,但是只要「若洩教证」,就会「刻毁坏离于汝身」?像这样子能成能坏、能出能入的观想对象,当然不是如如不动的「法界实相」,因此,能「遍入」自心的,也不会是「真心如来藏」;既然是虚妄不实的法,当然修之无用,弃之也无碍,就譬如美梦纵使破碎一万遍,也不会让梦醒的人少掉一根汗毛;宗喀巴等假藏传佛教祖师,以敲碎美梦来吓唬学人,恐怕只有九牛拉不回醉梦人生的喇嘛众,才会被经常吓唬,却又总是醒不过来。

 

原文:

故知,诸多经教皆强调说:如果要说明宣洩密意的人所违犯的誓愿过失,千万避免不小心而洩漏了密意,譬如开示了金刚菩萨入心的修法、菩萨如何离去、如何不住心中等法教。

虚来幻去皆非菩萨

这一小段原文,此处先行部分摘录,宗喀巴此处刻意指出「诸多经教」皆有强调宣洩密意犯了本「第七堕戒」,故提醒其学人「千万避免不小心」而洩漏了密意。可是当知所谓「诸多经教」,无非是「谭崔密续」,及喇嘛教祖师论著,都不是佛法,只能餵食迷梦不醒的谭崔学人,却不应扯上佛教大乘法中的「菩萨」。「菩萨」全称为「菩提萨埵」,意为「觉有情」,除了表示本身是「觉悟的有情」之外,更具意为「上求圣道,下化有情」,他是用「」的方法来教化众生的,也就是《妙法莲华经》所说的,对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不是用「」的方法,欺骗众生以魔之知见。

 

《本源思想概要》指出「谭崔密意」包括「金刚菩萨入心的修法」、「菩萨如何离去」、「如何不住心中」等「法教」,其实这些也都是迷梦:何谓「菩萨入心」?观想而已;「如何离去」?「如何不住」?转念罢了,或是持诵密咒,如此而已,都是生灭性的意识境界有为有漏的盲修,前些段落已经评析其为虚妄不实,此处不必重复。其中并无任何法界「密意」可言;正信的佛,和有理性思辨能力的人,对此甚至不会有顾视的兴趣。宗喀巴等密教祖师于遮掩后刻意高抬为「密意」,就像用「躲猫猫」逗小娃儿一样,还是用「吊胃口」的方法,故意引注意而已。在此好心告诉密宗学人:不论您是「故意」还是「不小心」,洩漏了喇嘛教的观想入心的方法,都将一切无碍,因为离你而去的不是「菩萨」,只是「鬼神」和「天魔」。(採访组报导)20151222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

 
2018-10-05 回复:0  浏览:433
下一篇:
密宗四加行辨析 第十四则-密宗第一不共加行归依的对象及内涵是甚么? (上)
上一篇:
探讨达赖十四世关于转世认证的公开声明文─取材自2011年达赖官方国际华文网站─第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