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第八条戒相条文内涵不如理,已如前文所评析,本文进入宗喀巴「戒释」分说的第一项,有关于「犯戒对象」的论述,并加以评析。请看原文:
原文:
亦分两点说:一于何对象违犯过失?谓对「五蕴」的「本质」而言。「五方佛」教理中说:色蕴本质即是大日如来、受蕴本质即是宝生陀佛、想蕴本质即是阿弥陀佛、行蕴本质即是不空成就佛,与识蕴本质即是不动如来等五蕴的本质体性。譬如,在《红怒尊谭崔密续》、《黑怒尊谭崔密续》,与《金刚伞盖密续》里,都有「修行者自身之五蕴」字句,故知此根本堕戒所说的违犯对象,就是指个人色身五蕴而
此段中宗喀巴援例谈论「对象」,可是「第八根本堕戒」的「对象」,既不是人,也不是法义,而是「非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宗喀巴是要讨论「五蕴」的「本质」。「五蕴」中,「色蕴」是「色法」,而识蕴、受蕴、想蕴、行蕴等都是我们心理的活动,所以这四个蕴是我们的「心法」。须知不论是「色法」或是「心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成的,换句话说五蕴世界乃是因缘和合蕴集而成,本身并没有一个实体可言,也没有不变的实性可说,「虚妄不实」就是「五蕴」的「本质」。宗喀巴将一个虚妄相的「五蕴」法,说为已究竟佛道的「五方佛」岂不是落于「非义」?
大家耳熟能详,背诵起来琅琅上口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开始便开示:
「观自在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而宗喀巴却反而要「罩见」五蕴不空、五蕴实有,正是带引众生「入」一切苦厄。别说他没有「般若波罗蜜多」,正落入凡夫众生一样生活在自己的五蕴之中,却不知道五蕴非真,只是惑妄的积聚;甚至还以为,这样的五蕴法是真实可依,被五蕴法所欺瞒,因此起惑造业轮转生死,就像把一团乌云罩在自己与众生头上,遮盖了实相的阳光。宗喀巴把这个被无明的「摀」住的「蕴」当对象,而欲求其常住的「本质」,这真比「捕风捉影」还要混沌愚闇。
至于宗喀巴所言:「『五方佛』教理中说:色蕴本质即是大日如来、受蕴本质即是宝生陀佛、想蕴本质即是阿弥陀佛、行蕴本质即是不空成就佛,与识蕴本质即是不动如来等五蕴的本质体性。」其中「五方佛」一一佛号俨然,也各与五蕴中的一一蕴配当整齐,但这只是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东施效颦,任意抄袭却拿来冒充正统佛教法义的妄想与戏论,不但毫无意义而且错谬百出。彼所谓的「五方佛」,又被称为「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谓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法身毘卢遮那佛(俗称「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註一)
註一:
又谓「五佛」象徵「五智」,这种说法源于《金刚顶经》:《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云:「五方佛位各表一智。东方阿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顶智也。西方阿弥陀佛,由成『妙观察智』,亦名莲华智,亦名转智也。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成所作智』,亦名羯磨智也。中方毘卢遮那佛,由成『法界智』为本。(註二)」由于这些错误说法,再加上前面「系列评析之十六--怒色红黑为哪桩?」一文中提到的,喇嘛教又「五大」、「五色」、「五部」、「中脉五轮」……等等为「五方佛」配置。整套戏论基础就像是袭仿自印度教吠陀经的世界悉檀,以及中国道家、阴阳家的「五行终始学说」,却又不如人家有其扎实严谨的理论基础和验证论述,假藏传佛教这个「五方佛」说,只是「速食拼盘」式的杂匯,以及「囫囵吞枣」似的填塞。
註二:《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卷1〉(CBETA, T32, no. 1665, p. 573, c23-29)
首先,法界中本无「方所」,因为众生虚妄计执自他的相对存在现象,才有「所在」和「方向」可言,物理学家尚且知道所谓上下四方乃是三度空间之设施者,则「五方佛」是依何设准而俨然布列?纵是真的以「毘卢遮那佛」为中央(事实上「毘卢遮那佛」是法身佛无形无相,更不得称有方所),「阿弥陀佛」在其西方(这是喇嘛教抄袭佛教「西方极乐世界」之说,但放在「五方佛说」之中,就显得可笑了),但有什么理由说其他「三佛」,恰好出现在前二佛国的同一个「介面」,而能配置成整整齐齐的「五方佛」?这种拼图想像唯一能落实处,只在谭崔仪轨中「曼陀罗」的敷设中,而受其感应真能入住坛场的,殆为与喇嘛教相应的爱血食又贪淫的罗剎等鬼神吧!连初果人都不会来到那样邪秽的坛场中,何况究竟的诸佛?
再说以「五蕴」配当「五佛」,既非法界实相,更不是如理思惟所得。前面已经评析过,五蕴本质是虚妄不实的,不可能作为「成佛」的理体。就算是要作属性配置,也得说明其「所以然」的理由,譬如:为什么说「色蕴本质即是大日如来」而不是其他?为什么「识蕴本质」出现在东方,而不是我们熟悉的「极乐世界」?又为什么「五蕴」的本质各自天南地北,动辄分开十万亿佛国土?则我们平凡众生又是如何将这些散置于各不同佛国土的「本质」,聚拢在区区此身?佛佛道同,无有差别上下,五蕴配五佛,则如此的五佛必各有其侷限,则不能名为理事之佛,想来宗喀巴面对此问时,应该会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纵使无人以此难题问他,当他自己的五蕴分属五方时,平常即已无法生存了,更何况开口言说?
又如「五智」,也是胡说八道。譬如,将佛地四智拆解四散,配置到东南西北四佛身上,佛佛各领其中一智,也是假藏传佛教自己另创之谬说;实际上明明诸佛都是四智圆明,在任一佛身上都具足无欠无余;故不宜,也无法拆开另作如是邪谬的说法。更何况假藏传佛教如此别创意犹未尽,还外于佛经另外命名一堆凑合「谭崔法义」的名相,诸如:金刚智、灌顶智、莲华智、转智、羯磨智……等等,原本就子虚乌有,读起来又像武侠小说中一帮西蕃喇嘛名号的「假佛法名相」,要用此来取代佛之四智,反可谓为「无智」之举。
其中最荒谬的,就是《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中所说的「法界智」,喇嘛教于其他论中多称其全名为「法界体性智」,说是四智的总成,显示「密教佛」的戛戛独造,正统的「佛」皆所不如。对此邪说,平实导师曾有开示:「密宗最喜欢创造名相、头上安头,胡乱骗人说:『显教的佛只证得四种智慧,密教的佛还证得法界的体性智』,多了一种智慧。但何谓法界体性?他们却不懂法界体性。法界体性是说诸法的根源如来藏;祂既是涅槃──空性,而又具足轮迴性──有性,所以能生七转识、五十一心所法等,能生万法等,所以才有有情能轮转世间;它具足空性与有性,这两种体性的本来具足就是法界的体性……这就是说:如来藏体性智慧的瞭解,才是法界的体性智;而不是把四智加起来叫作「法界体性智」,也不是密宗的佛比显宗的佛多了「法界体性智」,因为必须先证得「法界体性智」,才能渐渐修学到达佛地具足四种智慧,所以密宗所讲「密宗的佛多了一项『法界体性智』」,是头上安头的说法。(註三)
註三:平实导师述著《邪见与佛法》P47佛教正觉同修会印赠2001年1月初版
这还不算,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邪说法中,「五方佛」另外引伸配应的还有更多匪夷所思的妄想,譬如有「五毒为用、五智为体」之说,如宗喀巴说:「……印诸明王之理,从东方起至东北角与上下二明王,每二明王,如其次第而以毗卢、宝生、弥陀、不空、不动印证,是于愚痴、我慢、贪著、嫉妒、瞋恚五惑,受用断尽为体性故。」此完全不应道理,试想体若是智,则岂有可能发用之后一变而为毒的道理?真可谓荒唐至极。因此,平实导师破斥之:「密宗古今诸师,以自意妄想而擅自配置五毒于『五方佛』,真可谓为大妄想者,宗喀巴则是总其成者。弥陀等五佛皆于无数劫前断尽贪欲等五毒,是故成佛,岂有可能如藏密行者如是胡乱配置之理?而密宗缘于世间相之五色而配五毒,復缘于世间相之五毒而配五佛,完全是妄想之法,与佛法二主要道修证之理论与行门完全无关。彼等復以四佛而配地水火风等,亦与佛法修证完全无关,纯是戏论尔。如是乱配而可言为佛法者,未之有也。(註四)」
註四:正圜居士著《与毁法》P145佛教正觉同修会印赠2003年7月初版
我们试思惟这喇嘛教「五方佛」的现实形像:四大五蕴解离于四方,完全无法兜拢于一身,则是「身障」;其「四智」或「五智」也互不相依相属,由「四方」或「五方」之「佛」各自抱残守缺于一方,是则为「脑残」。如此「身障」又「脑残」的密教「佛」,当然不是佛教中四智圆明、万德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因此它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根据谭崔歷史考据,从类似「84丐帮长老中」遴选出来,分布于近古印度「东西南北中」各地,而其形像或是残障的部分又相符合的谭崔「」;另一个可能就是透过感应,贪图种种特殊僻好供养的「鬼魅」,前来冒名顶替踞坐谭崔曼陀罗中,受用「五欲」之乐而「快活似仙佛」者。而谭崔祖师及宗喀巴的意思是:这一类「身障脑残」者,不论是「」还是「鬼魅」,一律不许「轻蔑」;否则以「谭崔第八根本堕戒」的立场来说,就会被判为「犯戒」,唯一判刑即为密宗私设的「金刚地狱」中的无期徒刑。
如此的「五佛」进入无上瑜伽后,还要各自配上与自己双修淫合的「佛母」,显现出正在享受男女双修的境界受乐相,也与有情各有五蕴具足的事实不符,难道密宗的五方佛各个都只有一蕴,竟然都能各自与具足五蕴的明妃佛母们乐空双运?读者可以自行判断,假藏传佛教的「五佛」究竟在搞什么把戏吧!(採访组报导)20160426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