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2)
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2)

文/ 正光居士

证严「上人」将佛法浅化的证据

又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书中,将四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极度的浅化,譬如她在第五十四页~五十七页云:「第三地之后,接着踏上第四阶──『焰慧地』。『焰』是光明四射的意思,不只是智慧光明返照自身,还要将光芒向外发散照亮。若能登上『焰慧地』,就能到达明淨的彼岸。
又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书中,将四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极度的浅化,譬如她在第五十四页~五十七页云:「第三地之后,接着踏上第四阶──『焰慧地』。『焰』是光明四射的意思,不只是智慧光明返照自身,还要将光芒向外发散照亮。若能登上『焰慧地』,就能到达明淨的彼岸。 又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书中,将四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极度的浅化,譬如她在第五十四页~五十七页云:「第三地之后,接着踏上第四阶──『焰慧地』。『焰』是光明四射的意思,不只是智慧光明返照自身,还要将光芒向外发散照亮。若能登上『焰慧地』,就能到达明淨的彼岸。

修行,要先捨得社会『名利我相』。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耐心去学,否则绝对无法进步。例如:若想享受品茗之乐,必须先学习烧水、泡茶,这就是从基础开始学茶道。除此之外,还应该知道水源从何处来,茶树如何种植、採收、烘培等等……。若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踏稳每个脚步,就能不断进步、充实智慧的功能,进而达成『焰慧地』的境界。

总而言之,不论处在什麽环境,都要下决心去适应,并以发光地的生忍、法忍为基础,不断地再精进,才能达到『焰慧地』。」

然而 佛说的三地菩萨意识、意根能依意生身而在他方世界运为,由此缘故而圆成犹如谷响观的现观而转入四地入地心。于四地入地心的时候,进修四地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及四地所应断的烦恼,并六度的精进度来度众生,増益自己在世间法上化身众多的能力,得于四地快满心的时候,如水中月现观──现观一切他方世界,自己所化现的众多化身,犹如水中月一样,随于众多水的数量多寡,便一一映现其中,犹如古人所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因为水中月现观而转入五地入地心。

反观证严法师所说: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耐心去学」,并且「若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踏稳每个脚步,就能不断进步、充实智慧的功能,进而达成『焰慧地』的境界」,她以这样的世俗境界就认为是四地菩萨,完全不需要四地菩萨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发起意生身精进度众生,以及完成如水中月现观, 就可以证得四地满心位菩萨,严重的将四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浅化、世俗化。像证严法师以自己误解四地菩萨的知见,来浅化四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将 佛在经典所说四地菩萨的内涵完全改写,将胜妙的四地菩萨证境代以世俗境界,其过大矣!

又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将五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浅化,如第七十一页~七十四页云:「接下来是第五『难胜地』。真正想要学佛就必须步步上升,套句现代人的话,称为人格昇华。何谓『难胜地』?也就是『六波罗蜜』裡的『禅波罗蜜』。学佛要修习『禅定』,心能定下来,就能达到禅的境界。如何让心定下来呢?要断除『思惑』,将心中的明镜『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且不是一曝十寒。真正的学佛,是要修练我们的心,在任何境界下,都要能保持一分定力。时时刻刻都很清淨,对于任何境界都不起烦恼,这才是真功夫。」

然而 佛说四地菩萨以其化现的化身能力,很精进的到他方世界度众生,圆成如水中月现观而转入五地入地心。于五地入地心的时候,进修五地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及五地所应断的烦恼,并将六度中的禅定以及神通等法转胜,于五地快满心的时候,在等持位(定中接触五尘境发起办事静虑五神通)中,现观自己所化现的众多化身,皆是第八识秉持意根的作意与思, 变化所成,皆非实有,变化所成现观而转入六地入地心。

反观证严法师所说:「学佛要修习『禅定』,心能定下来,就能达到禅的境界」以及「时时刻刻都很清淨,对于任何境界都不起烦恼,这才是真功夫」,认为只要心能够定下来、常保持不起烦恼的无念中,就算是证得五地菩萨的证量了;可是她所说的禅定, 却完全不需要三地修证的四禅、四空定、四无量心及五神通的证境,也不需要五地菩萨应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福德及变化所成的现观,将五地菩萨所必须证得的证境全都捨弃,代之以世俗境界中的觉知心清明境界,这是严重的将五地菩萨证量、智慧及功德加以浅化、世俗化,也是污辱五地菩萨证量的说法。

至于思惑,她也不懂,胡说乱道而误导了慈济四百万信众,所以还得劳烦正光在此加以说明改正。思惑有三,即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地烦恼,都属于一念无明所摄,是进入初地以后所应断除的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是贪爱欲界五尘中之种种苦、乐、捨之触觉,尤其是指男女之间细滑触的贪爱;色界爱住地烦恼是对色界法生爱不捨,譬如贪着禅定及色界的神通等有为法、贪着色界天种种境界;无色界爱住地烦恼是执着四空定中之微细意识心,以为常住不坏法,如是安住不捨,不想让觉知心自己消灭;如是三界爱就是思惑的内容。

又思惑亦名我执,是意根相应之深层我见、我痴、我慢、我爱,也包含意识相应的二十个随烦恼,都要由明心证真断我见后,历缘对境次第观行才能渐渐断除,是修所断的烦恼。又二乘人断除我见后,再断尽思惑即成阿罗汉,于捨寿时,只须令自己七转识不再出现,只须令自己七转识断灭而不再出生、现行,即成无馀涅槃。菩萨于明心后,亦须断除思惑烦恼,然而为了无生法忍智慧的增上,于初地满心时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故意留一分思惑来滋润未来世的出生;于三地满心的时候,能够取证无馀涅槃而不取证,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世生;六地满心时证得灭尽定,随时可取证涅槃而不取证,仍留一分思惑而润未来世生;要待七地满心断尽最后一分微细思惑习气种子,念念入灭尽定,捨寿时将会乐于取证无馀涅槃。

然而佛不许七地菩萨入无馀涅槃,随即出现于七地菩萨面前,为彼解说「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引导七地菩萨往八地迈进;所以菩萨正式断尽思惑的时节,是在七地满心位,但其实是在初地满心位就已能断尽思惑了, 决不是证严法师所说要到五地才能断除思惑,因此说证严法师真是不懂大乘佛法也!像思惑这麽粗浅的佛法知见,证严法师都会说错,焉有可能为人解说五地菩萨不可思议的证量、智慧及功德?她其实是连三贤位中的七住位菩萨智慧都没有!莫说七住菩萨的智慧,乃至声闻初果的断我见智慧也都没有,所以会坚定的认为「意识却是不灭的」,堕在我见中。

   
2018-10-05 回复:0  浏览:515
下一篇:
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1)
上一篇:
慈济宗的隐忧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