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正觉同修会的开悟者仍然会有退转的情况发生?(补充版)
网友沈宝堂(净堂)云:
「我说一句公道话:正觉同修会他们的[亲教师]都跑了一半 然後萧平实就说:[亲教师们]也没有明心见性 哈..........」
致沈宝堂大德:
感谢宝堂兄提出如此宝贵的意见及质疑,如此正好彰显正觉同修会的法义修证,确实是符合如来经教所述。在成佛之道五十二个阶位中,有几个重要的位阶次第:
一丶十信位以上的「信不退」。
二丶七住位以上的「位不退」。
三丶初地以上的「行不退」。
四丶八地以上的「念不退」。
五丶佛地的「究竟不退」。
以上五种「不退」中,除了成佛的「究竟不退」外,的都要依止於善知识的摄受才能不退。如此更加彰显学佛修行不可像汝等诽谤正觉同修会者,只会闭门造车丶盲修瞎练一番!汝等应该要赶快去依止「真正」的善知识,才能於修行有所进步而能不退也。
以下只针对三贤位的开悟者而说明七住位的「位不退」(已入地菩萨没有位退转的问题),并摘录《菩萨璎珞本业经》(附件一)的关键字回答您退转的疑问!
在说明了七住位前後有退转与不退转的情况,末学依义理次第解释如下:
一丶退分:是说尚未入於六住位滿心以前的修行者都叫作「退分」。六住位以前的菩萨随彼因缘时而进时而退。
二丶常住不退:若修到第六住位般若波罗密时,而从「解行位」转入「胜解行位」(或称「证解行位」),也就是第六住滿心位的「般若正观现在前」时,也同时要有佛菩萨等真善知识的护念,才能於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教导摄受,不能入於七住位常住不退。
*重点补充:菩萨入第六住修行至满心位时,方能有般若正观现前;能否进入第七住位,要看有无佛菩萨善知识摄受。若当时无有能摄受的善知识,或虽有善知识住世而不肯接受摄受,久後必定退失,不入第七住位,空有般若乾慧而无法转依成功,不名七住菩萨。
三丶退相:第六住滿心位雖般若正觀現前,雖已證悟明心,但在未轉依成功前,如果怀疑善知识的开示而离开善知识的摄受,或受到惡知識的惡見邪見所惑,起了「增上慢」自以为见地高过於师父善知识,而自行在外开山弘法,欲博取名闻利养,将原本信受善知识的学生们以欺瞒之手段骗走,以及对恩师善知识造谣诽谤,如是作出诽谤及大乘僧团的极大过失,正是《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说的「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
四丶退菩提心:所以这些退转者因为不得善知识所护念,或被恶知识丶恶因缘所障碍,或於悟後向善知识说「再见!Say goodbye!」随逐於世间法追求名利,自然而然於过去所悟之境界不能安忍不能轉依成功而生起了怀疑,故於「大乘无生智」不能生起「大乘无生忍」,不能入三贤位之第七住位,而回到十信或前六住的凡夫位(解行位),如此退失菩提心者,若未来世没有因缘再遇到真善知识摄受,在一劫甚至十劫之中都没有证悟的因缘而退失菩提心。所以《菩萨璎珞本业经》云:「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
宝堂兄云「同修会的亲教师跑掉一半!」
这恐怕是汝等夸大之词。据吾所知从讲堂创立以来大概只退转了四~五位而已。同修会目前的亲教师大概超过五十位以上,助教老师一百位以上,而非净堂所说的一半。好的道场就像一个好的公司一样,有进有出,有人被淘汱,有人被提升。在世间法上,像台积电公司规定每年固定要淘汰5%的员工作为公司整体的新陈代谢。古有云「流水不腐丶户枢不蠹」也。所以对於正觉同修会的退转者而言,不论是什麽职事?已悟未悟?一旦被外道邪见恶知识所迷惑,或个人的性障及学佛之心态不正确,而有严重的私心慢心瞋心嫉妒心斗争心产生时,下堕退转也是迟早的事,属於新陈代谢的正常现象,也是好现象。你会因为一棵树掉了几片树叶而觉得奇怪吗?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树叶因为冬天全部掉光(五蕴身因为生死无常),只要是树根(法脉法宝)还健在,一旦春天来临,树枝上还是会发出新芽来。所以掉了几片树叶根本就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
复次,这里是五浊恶世,如果你想要在此秽土精进修行六度波罗蜜一日,即胜过极乐世界修行一大劫。五浊恶世的逆缘多,根器好的人会利用逆境增益自己的道业,而钝根者容易被逆境所转而退失菩提心,像沈宝堂大德数年前还信受大乘法,但因为长久在「佛教法义辩正论坛」与那些恶知识混在一起,又没有真正的善知识摄受教导的缘故,久而久自然就被邪见所转,退失了对大乘法的信心,起而跟着那些印顺丶昭慧之流以及南传佛教鍚兰上座部派主张「大乘非佛说」之邪见者一起诽谤大乘法,实在令人扼腕不已。
再者一个道场若从来都没有人退转,那这个道场必然不是正信的佛教道场,其所教授的佛法必然有谬失,因为不会退转的道场就代表没有真正可以令人开悟明心的法可学习,既然没有法可学可证,又哪有什麽证境可以退失耶?然而在正觉讲堂里,因为有可修可证,才会有退转丶退失的事情发生。如同受持菩萨戒一样,持戒者必然会违犯戒律的发生才叫菩萨,不犯戒的菩萨是名外道。其中道理与退转的情况相同。《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沈宝堂不懂菩萨戒的精神亦不懂七住位前後的退分与常住不退的差别,所以才会把正觉讲堂早期开悟者退转的事情,当作是不如法的事,甚至欲以此退转事件诽谤讲堂开悟者所悟不真,或印证方式不对。若真如沈宝堂所想者,那世尊在初会(华严)中有八万开悟者退转之事情发生,那是否也要指控释迦牟尼佛为八万的印证有误?
所以退转因缘不在於印证有误,而是没有善知识摄受,又遇到恶知识的缘故,例如净目天子丶法才王子丶舍利弗往世因为遇到恶因缘丶恶知识,退失所悟境界而退至凡夫位中,在外道法中长达十劫,作大邪见,无恶不造!一直要等到释迦牟尼佛出世,舍利弗才有证悟的因缘。证据在此!《菩萨璎珞本业经》「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
结论:
所谓的依止真善知识是要真正的去信受善知识的教导才能如法被摄受,而不是口是心非的假装被摄受,或者是心中对善知识所说的法义有疑惑也不积极去澄清释疑;我们应该要真正去接受善知识的开示言教,在身口意上如实履行方是如法被善知识摄受。例如依照善知识所教授的次第去如实履践--勤修福德丶勤作功夫观行丶发大悲愿力丶忏悔业障丶修除性障...等。同时对於平实导师及诸亲教师等护持者,为了救护邪见者离於邪见及大妄语业,而出书作法义辨正丶摧邪显正之举,不应该生起怀疑诽谤之过失。若一旦不幸生起疑谤者,而又无善知识慈悲摄受开导时,不论此人是在「信不退」还是「位不退」阶段中,不久必然退失於菩萨道中,而迷失在外道邪见的道场中,无恶不造!诸如正觉讲堂三次法难之退转亲教师及追随者之所为。
然而为什麽菩萨要作破邪显正,而不在个人的身口意上评论呢?因为根本邪见(断常二见或五种不正恶见)害人甚巨,会阻断别人的法身慧命,所以菩萨发大慈悲心破邪显正而不得已开罪众生,目的不在於好辩好斗,而在於救护其法身慧命也。然而在个人身口意上所显示的杀盗淫妄两舌恶口等行为,此无关法义之正邪,我所的执着烦恼只会障碍自己修行的速度,而不会像邪见一般会传染而伤害他人之法身慧命。最後摘录《永嘉证道歌》作为结朿!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以上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末学kc 合十敬上
---------
附件一:《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3 贤圣学观品〉:
「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
「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
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
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