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圣严法师考证密宗喇嘛教的渊源-印度教性力派
【女神崇拜
湿婆神是破坏者,也是再生者与繁殖者。原是一种宇宙观的理论或解释,所以初期的湿婆派是属于知识阶层的宗教。后来与民间信仰结合,既有求取现世幸福的教派出现,也就自然地引生了肉慾放纵的信仰。认为湿婆也是幸福及财富的来源,他能赐人以子女,并使家畜繁殖。又从生殖的威力,转移到女神崇拜。湿婆与妻交抱,本来表示宇宙的合一而生万物,后来却将生殖的威力转变为湿婆之妻的表徵,以为生育之力,是出于女性的特长。
女神崇拜既由湿婆的派生,女神的性格也与湿婆相同,她有威烈和温和的两种面貌。在威烈方面,她是死亡女神。名叫卡利(Kāli),黑面、乱髮、獠牙咧嘴、提剑杀人、用血润喉、以枯骨环颈。故在祭祀之时,常以血食供奉。虎血可获女神百年的满足,人血可买女神千年的满足。在过去常用活人作牺牲,后为英国的殖民政府禁绝。
此一女神的另一个名称叫作杜尔嘉(Durgā 意为难近母)。全身金色,共有十手,各持兵器,追杀恶魔。据考察此一女神,本为住于频闍耶山中的神,是水牛魔(Mahisa)的杀戮者,喜酒肉、好牺供。到了《摩诃婆罗多》中,把她写为英雄可利休那的恋人。这个原始山地人民的神,由于和可利休那神话的结合,便一变而成了湿婆之妻,又改换一个名字,叫作乌摩(Uma)。
这有一个生动的神话:天上诸神被水牛魔阿修罗打败驱逐,去向梵天求救, 梵天要诸神去找湿婆的儿子。当时的湿婆却还没有结婚,独在山中静修,正好山神派他的女儿乌摩在做湿婆的侍者,诸神就派爱神(Kamadeva)去用法术使这两神相爱,结果就使他们二神成了一对夫妇,并且生了二男二女。战神迦帝凯约(Kartikega)和智慧神迦蓝司(Ganesh)是他们的儿子;文艺女神娑罗扫阿帝(Sarasuati)和吉祥女神拉克辛蜜(Lakshmi)是他们的女儿。乌摩带了她的儿子战神,出阵连战三日三夜,最后战胜了骑在水牛背上的阿修罗。
印度教本以牡牛是湿婆的表徵,但在每年祭祀杜尔嘉女神的连续十天之中,每天必杀水牛奉祀,把杀水牛作为杀败魔神阿修罗的象徵。
但在另一方面,这位配偶女神,又是温和柔情的。她与湿婆恩爱欢乐地住在山中,度着享受五欲的夫妻生活,因此,她又叫慾女神(Kāmeśvari);她也是贞洁的清淨女神(Vimalā)。另外尚有很多的名,例如大智女神、生育女神、大母神、恋爱女神、行法修验女神等等,总数约有一千个。
这个女神既有爱慾及生育等方面的威力,乃至宇宙间的任何威力无不集其一身,所以此派信徒即对女神产生至尊无上的信念。万物均由女性而生,万物无不含于女性之中。结果,便是性力的崇拜。
性力派
性力从何而来?初为生殖器崇拜。此在印度《吠陀经》中尚未发现,或係出于非雅利安人的土着之间。亦有人说是由外来民族的输入,唯其在印度文献之中出现,乃为《富兰那》圣书。
将宇宙的破坏及再生,以湿婆及其妻作为表徵。又用男性生殖器怜伽(Liṅga)及女性生殖器优尼(yoni),象徵男女二神。即以男女阴阳的崇拜,作为信仰破坏力与再造力的对象。
本来,仅对生殖器的崇拜,不致激起放逸的淫风,因在后来又产生了一种理论,认为机能,有无数的脉管,共分六大部分,分属六个中心轮(cakra),各轮均如莲花状,由上而下分六个位置。最下部最重要,那便是生殖器,称为木拉陀罗(Mūlādhāra)轮。即以此轮而修(男女)相应(瑜伽)之术,可将此一相应产生的力,由最下轮而升至最上轮。上下之轮相通相接,便可产生超自然的奇蹟。(此可注意者,中国亦有一派术士,把修定运气称为转,气脉接通称为破关,也同于此了。)
于是,由女神的性格,导向女性的生殖器;又把女性生殖器,视作修行瑜伽术的曼怛囉(Mudrā 印契)。现将性力派的祭祀仪节,略述如下:
(一)
神殿礼拜:对女神供献穀物、家畜,乃至以人为牺牲。
(二)
轮坐礼拜:以同等数目的男女各半,进入密室,在夜间围绕一个作为本尊(女神)象徵的女人而坐,唱五摩字真言,即是酒(Madya)、肉(Māṃsa)、鱼(Matsya)、印契(Mudrā)、穀粒(Maithuna)。
(三)
行悉檀:悉檀(Siddhaṃ),是成就的意思,即以修瑜伽术而获成就。
(四)
最上祕密法:依照怛特罗(Tantra)仪轨,接受教师指导,行男女祕密之术
这四个阶段,主要是在吃了鱼肉喝了酒,各就「印契」而行交接。这样的集会,他们称为圣轮(Śri-cakra)会。性力之名,即是由其圣轮会的重心,在于最上祕密法。
祕密法与咒印
性力派发展后,印度晚期佛教的祕密乘,也就接受了它的理论。故在尼泊尔及的喇嘛教,也有无上瑜伽法,并将无上瑜伽的经典仪轨,也称为怛特罗。
所谓怛特罗,乃为性力派圣书的总称,通常所用者六十四种,共计则有一百九十二种。以内容的性质而言,可分四类:1.教义的理论;2.瑜伽;3.建立神殿及神像的规定;4.宗教仪轨的行法。大多是记载女神与湿婆的对话,并非全部是讲的最上祕密。因为其中有数种怛特罗,名为瑜摩拉(Yamaa),有「双」字的意味,而且此也正是性力派的特徵,那即是指的男女二神的拥抱之状。于是,密教《比较宗教学》:「无上瑜伽部的「上乐轮」,便名之为怛特罗。
性力派尚有一项特徵,也为佛教的密乘接受或相近,那便是咒印。其内容可分六点:
1.咒文(Mantra),是指某些不必解释其义理而专供念诵的文句。
2.咒字(Bija),是指以某些个字,代表某些个神,例如「唵」字代表宇宙神的三位一元。其他各神均有特定的字,诵每一咒字即能借得某一神的神力。
3.咒符(Yantra),是以种种符号代表种种神,用血书写的符号所得的神力最大。
4.咒札(Kavaca),在石片、木板或纸上记下咒文、咒字、咒符,随身携带,有避凶趋吉的功用。
5.咒念(Nyasa),口诵咒文之时,用指摩触身体各部,便可获致神力加持。
6.印契(Mudra),是用手指所作各种姿势表达各种神意,其目的是在求取相应。口诵咒、心观字、手结印,便是三密相应。故将最上祕密的相应,也视为印契之一,而且是大印契。
可见性力派的信仰,有取于婆罗门教的咒法巫术;最上祕密,则又类于中国道教的房中术或御女术。此为尼泊尔及的
喇嘛教所吸收。】
本文摘自《法鼓全集》 (第1辑第4册《比较宗教学》 页1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