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法义
浅谈邪教密宗四皈依、三昧耶戒与金刚地狱
一、四皈依
学佛成为佛弟子,先要受三皈依,这是常识。佛教的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且次序不能颠倒。但是,西藏密宗却是四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索达吉堪布在《密宗断惑论》一文中如是说:“有人认为,密法是四皈依,在皈依三宝前,先要皈依上师,故与显宗相违。依止上师是修学密宗的关键,但这不只是密宗的特色,在显宗中要取得成就,同样也须皈依上师。”

密宗皆是先皈依上师,再皈依佛,更以为上师比佛更重要、更好,如第九世创古仁波切在《上师的重要性》一文中如是说:
“要使自己足以接受这种灌顶加持,行者必须修持上师瑜伽,并视自己的上师和佛陀无二无别。更好的是认为自己的上师甚至比佛陀更好,如此,行者将能全然得到佛陀的法教及圆满的加持。上师与佛陀无二无别的事实或许不是很明显,然而,上师持有全部的法教及不间断的传承。从上师那儿得到法教精髓,将可使行者如同受学于佛陀般地开展修行的道路。所以,受学于自己的上师和受学于佛陀之间并没有任何差别。但是,上师甚至比佛陀更好,因为我们无法亲见历史上的佛陀并和他建立师徒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如此亲近我们的上师,所以,对我们来说,上师甚至比佛陀更好。”

藏密为了强调上师的地位与作用,还鼓吹上师“连贤劫千佛不能化度的众生,他们都能化”,鼓吹上师对众生的慈悲与恩德超过了诸佛,如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
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上师的身为僧众、语为妙法、意为佛陀,总集三宝;又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总集三根本;又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总集三身;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现在诸佛之补处。上师摄受了贤劫千佛也未能调伏的我们——浊时众生,从慈悲与恩德方面来讲上师超过了诸佛。”

再如《遥唤上师颂》(帕绷喀大师造仁钦曲扎译)说:
一切诸佛合一总体现上师相,除此具恩上师之外别无诸佛,至诚恳切启请普摄诸佛上师,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
藏密的祖师为了抬高上师,甚至要十方一切诸佛每天要三时顶礼、供养藏密的上师,如《事师五十颂》说:
“得受殊胜之灌顶,金刚上师之面前,十方世界中所住,如来三时敬顶礼。”

藏密为了笼罩弟子、信众,还自创“上师相应法”,如藏密道然巴洛布仓桑布上师开示说:
“修顶我之上师,即观想向顶严之上师祝祷,求其加被;祝祷后,上师下降、与自己融合无二无别,永远作此观想,上师与本尊本来无二无别故。上师现本尊相,今既与己融合,自己即是本尊,本尊、上师与行者自己,三位一体无二无别。自观为本尊即照仪轨所说本尊之形像明白观想、毫厘不爽,视为真实不假、一心不疑。此本尊即本身变成,与自己无二无别。行者上座后,在修仪轨之前先修上师,请上师来融入己身,若不以上师为前导,而径修本尊,则决难成就。”(《那若六法》80页)

西藏密宗的四皈依,并将上师置于佛陀之上,以为上师比佛重要,上师的恩德超过诸佛,故尊敬上师应超过佛,他们所编造的理由,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却经不住佛教经典的检验

佛教的三皈依,首先要皈依佛。佛教的三皈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不仅不能多不能少,而且次序也不能颠倒,否则不成三皈依,如《优婆塞戒经》之“净三归品第二十”中,佛亲口说:
善男子!若男若女,若能三说三皈依者,名优婆塞、名优婆夷。一切诸佛虽皈依法,法由佛说,故得显现,是故先应皈依于佛。净身口意至心念佛,念已即离怖畏苦恼,是故应当先皈依佛。智者深观如来智慧解脱最胜,能说解脱及解脱因,能说无上寂静之处,能竭生死苦恼大海,威仪庠序,三业寂静,是故应当先皈依佛。

智者深观生死之法是大苦聚,无上正道能永断之。生死之法渴爱饥馑,无上甘露味能充足。生死之法怖畏崄难,无上正法能除断之。生死错谬邪僻不正,无常见常、无我见我,无乐见乐、不净见净,无上正法悉能断除,以是因缘,应皈依法。

智者应观外道徒众无惭无愧,非如法住;虽为道行不知正路,虽求解脱不得正要,虽得世俗微善之法,悭吝护惜不能转说,非善行性作善行想;佛僧寂静,心多怜愍,少欲知足,如法而住,修于正道得正解脱,得已复能转为人说,是故应当次皈依僧。”

《大方便佛报恩经》之“优波离品第八”亦如是开示:
“(优波离)问曰:‘佛若以法为师者,于三宝中何不以法为初?’(佛)答曰:‘法虽是佛师,而法非佛不弘,所谓道由人弘,是故佛在初。’”
“尔时优波离复白佛言:‘世尊!若受三皈戒时,先称法宝后称佛者成三皈不?’(佛)答曰:‘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自不得罪,得成三皈。若有所解,故倒说者,得罪亦不成三归。’”
(优波离)问曰:‘若称佛及法不称僧者成三皈不?若称法僧不称佛者成三皈不?若称佛僧不称法宝成三皈不?’(佛)答曰:‘不成三皈。’

可见佛教的三皈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的内容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佛、法、僧三宝不仅不能多不能少,而且次绪也不能颠倒,否则不成三皈依。不成三皈依就是没有皈依三宝,没有皈依三宝,也就谈不上信佛学佛了。

佛教里面还有一个“四皈依害死人”的典故,说明佛法中根本就没有四皈依。如《大庄严经论·40》记载:有一个僧人,常有盗贼来抢财物,僧人害怕便日夜关门闭户。一日来了一个贼人,从门缝里面把手伸进来想拿点东西,结果被僧人用绳子给套住了。僧人很气愤,便拿棍子狠狠地打这个贼,打他第一棍时僧人喊了一声:“皈依佛。”贼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喊“皈依佛”,打了第二棍,僧人喊“皈依法”,贼人也跟着喊“皈依法”,打了第三棍,僧人喊“皈依僧”,贼人又跟着喊“皈依僧”。这时贼人十分害怕——如果继续“皈依”下去,一定小命不保。僧人却没有继续打下去,就将贼放了。这贼差点被打死。后来被打的贼反倒因此出家了,还极力称赞佛陀,赞扬佛陀的原文是“我于今日遇善知识,以杖打我三下,唯有少许命在不绝。如来世尊实一切智者,若教弟子四皈依者我命即绝。佛或远见斯事教比丘打贼三下,使我不死。是故世尊唯说三皈依,不说四皈依。”

上师的地位不应置于诸佛之上,如《大智度论》卷四所载的著名偈子: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藏密鼓吹的“贤劫千佛都调伏不了我们,只有上师能摄受调伏我们啊!”则有上师在,贤劫千佛不必出世了,显然是违背经典的,如《华严经》“佛不思议法品第二十八之一”说:“一切诸佛,悉能应化一切众生,令其欢喜。”

上师对于众生的恩德,绝无能超过佛者,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所说:
“善男子等应谛听,如来所说四恩者,
佛宝之恩最为上!为度众生发大心,
三僧企邪大劫中,具修百千诸苦行;
功德圆满遍法界,十地究竟证三身;
法身体遍诸众生,万德凝然性常住。”

佛是三界最最贵者,天上天下无有人能超过佛者,故佛又名“至尊”,如何以三界最尊贵的身份,却要礼敬破坏佛法的藏密喇嘛。

藏密不仅编造了佛教所没有的四皈依,还编造了“五皈依”“六皈依”“七皈依”,如“七皈依”是指: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本尊、皈依空行、皈依护法,这就是七皈依。七皈依中的“空行”,是指“空行母”,一般是指上师的妻子,或者是和上师共修男女双修法的女性,也就是说不仅要皈依上师,而且还要皈依上师的妻子、明妃。在藏密里面,七皈依才是完整的皈依。其实藏密中,不管是几皈依,如诺那师徒所说“归根结底,最终阶段就是一皈依———只有皈依上师而已!”

尽管佛教也不否认皈依师父的重要性,不否认善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绝不会以为师父、善知识的地位高于佛,即便是弟子这样认为,师父绝对不会接受的。再者,如果确实需要四皈依,那么佛陀为什么不制定四皈依,难道以佛陀的智慧,还比不上密宗的上师?因此,西藏密宗的四皈依,第一先要皈依上师,将上师凌驾于三宝之上,说明他们真的不是佛教,古时有把藏密直接称为上师教者!

二、三昧耶戒
 
三昧耶戒泛指藏密修学密法所要受持的戒律,也称秘密戒。三昧耶戒是藏密自创的戒律,并不见于佛说的戒律经典。佛教的根本戒律即是五戒、十戒,这个学佛的人都知道。而西藏密宗特有的戒律却是三昧耶戒,三昧耶戒包括“十四根本堕戒、八支粗罪、五方佛戒”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十四根本堕戒,十四根本戒的内容包括:
    1、对于上师身口意不恭敬。
  2、对显密律师仪不遵守。
  3、对金刚兄弟起怨诤。
  4、忘失慈悲心嫉有情乐。
  5、畏难不度退失菩提心。
  5、毁谤显密经典非佛说。
  7、灌信不具授密法。
  8、损苦自蕴不如佛。
  9、偏废空有不学空心。
  10、与谤佛破法恼害众生者为朋。
  11、自矜胜法忘失密意。
  12、不说真密法障破善根。
  13、法器及密法材料不完成。
  14、毁谤妇人慧自性。
 
藏密的十四根本戒的内容读者绝对不能望文生义,如第3戒“对金刚兄弟起怨诤”,主要是藏密之徒因为和女性明妃合修双身法时候,因争夺明妃而引起的冤争;再如第14戒“毁谤妇人慧自性”,因为藏密的密法核心是依赖和女性明妃双修而“即身成佛”,所以藏密将女性弟子、上师视为“女宝”,不允许人诽谤。下面详细解释十四根本堕的第1条——“不得对于上师身口意不恭敬”。
 
《上师五十法颂略释》(印度的跋维谛瓦上师所作)对此作了如是解释:
    “对上师一次不恭敬,让上师生气一次,他的现世会得到恶报,以及各种不同的怪病,或短命而死。身体会遭到中毒,或胃病、吐血等恶病,并且还会着魔,使他心乱不安因而断绝此命。他深重的罪业,使得他将来一定会堕落金刚地狱。”
 
密乘行者,在进入坛城接受灌顶前,必须受持此三昧耶戒,方可进入坛城,实修密法。
 
至于其它三昧耶戒,略说一种,即是进入坛城接受秘密灌顶、实修男女双身法以前,须要受三昧耶戒,以如法的方式进修男女双身法就不是违反三昧耶戒。如陈健民上师所著的《曲肱斋全集》中说:
“(男性上师、弟子)若于比丘尼、母、女、姊、妹、畜生女(雌性畜生)等身上行于邪淫者,则犯三昧耶戒;若于比丘尼、母、女、姊、妹、畜生之身上,依密宗之双身修法而合修者,则非是邪淫,则是不犯密宗三昧耶戒者;是故密宗许多大修行成就之祖师,多有用姊妹、畜生女,乃至夺取国王之公主而共修者。”
 
故知藏密所自创的三昧耶戒,没有佛经的依据,根本就不是佛教的戒律。
 
三、金刚地狱
 
和藏密的四皈依、三昧耶戒配套的就是金刚地狱。而佛教的《阿含经》《地藏经》等经典所说的地狱总计有三类:一、根本地狱,八热地狱及八寒地狱;二、近边地狱,十六游增地狱;三、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空中等。无论从藏密所描述的金刚地狱的名字还是内容还是下金刚地狱的因缘来看,佛教所说的地狱中根本就没有金刚地狱,可见此金刚地狱也是藏密自创出来的。西藏密宗的上师喇嘛恐吓弟子说:如果违背了上师,违背了三昧耶戒,死后就要堕入金刚地狱。
 
当然,三昧耶戒和金刚地狱都是密宗人士为了控制弟子的精神而编造出来的。密宗的信徒,因为信受三昧耶戒的缘故,唯恐对上师不恭敬,而堕落至金刚地狱,故个个小心翼翼,对于上师的恭敬,超过佛。有曾经学密的人,不无感慨地说:
“密宗太可怕了,有三昧耶戒。入教时就得发誓,不得泄密,否则五雷轰顶,要求你对组织及上师,绝对的忠诚,只要上师所说的不管多么荒唐的事情,都不能怀疑,否则就是心不诚,心不诚就得不到上师、‘佛菩萨’的加持,就是上师的影子都不能用脚踏到……这样内容,让我每次都听得汗流夹背。因此,学密的弟子不能质疑、讨论上师的言行;与上师的互动,不可与第三者讨论,不可泄漏密法,上师说的是佛旨,只能听不能问、看不下去的言行,还得自我调适,认为是佛为度众生的方便化现,甚至上师教你死,你还不能活,要你身语意供养,你不能犹豫,是看得起你,因为你是空行母的化身……等,否则就会恶报现前、甚至下金刚地狱,所以只能歌颂、赞美、付出,也不管看得下、看不下,越修心中疑情越多,越修越束缚、越可怕!”
 
结论:密宗的四皈依以及十四根本戒,都推崇上师的绝对权威,原因有三:一者,密法都是一些荒诞的修法,如果对上师不能建立绝对的信心,则不仅不会修学密法,反而有可能泄密;二者,密宗的上师都需要弟子的大供养,如果树立起上师的绝对权威,则供养不求自至;三者,在密宗的教派争斗中,哪一派的弟子人数多,哪一派的势力就大,故各派都想方设法笼罩控制弟子,以增加本门派的力量。
 
荒诞不经的密法能流传到现在,和藏密极度推崇上师迷信不无关系,如道然巴洛布仓桑布上师开示说:
“……然后上师心间吽字复放光,一切传继师及佛菩萨等亦均放光融入上师身内,于是上师与佛无二无别,诸法皆备,三宝合一。行者会供时,应照此修观;因师乃住世佛,与佛无异;上师所讲之法即是佛法。上师一人具足三宝,彼即是具胜过一切佛、无有高于上师者。唯有上师乃我之真佛,行者应如此想。……上师升座讲经时,应想其一定是佛,一定是一切如来之本体,一心不疑、恭敬侍奉;倘无信仰而心中评量上师之本领,考察其行为脾气如何;苟如此想念,即是莫大魔障。想上师之短处,即是心不清净;如心清净,不想上师有无本领,则悉地速得矣。故供养上师之时,行者心中应想上师即是佛,一无短处。上师之恩山高海深,供养已、乃于师前祷告曰:‘我唯一之师,我愿以一切妙品供养你、祝祷你。我只供养你,不供他佛。’”(《那若六法》33、35页)
 
“上师崇拜”实际上是依人不依法的表现,当“上师”的说法与佛经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宁可用“上师”的说法去推翻佛经里的说法。对上师不恭敬,让上师生气一次,踏到上师的身影,就一定要堕落到密宗自创的金刚地狱,何况是怀疑上师所说的密法呢?
 
因此,密宗从皈依阶段——强调上师地位高于佛,就已经出现偏差,再加上以自创的三昧耶戒——要绝对恭敬上师,对上师所说不能有任何怀疑,所以千百年来,密宗人士从来无人反省密法法义的正邪,也从来无人敢于将上师所说的法和佛教经典对比,找出其中的谬误,以至于以讹传讹,直到今天。

2018-11-07 回复:0  浏览:506
下一篇:
藏传佛教密宗自己施设的「三昧耶戒」
上一篇:
吾之浅见(关于密宗,概说密宗)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