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上师的短暂一生:俊秀少年,火辣煽情,烟枪酒鬼,凄死街头。
很多有智之士说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所弘传的不是佛教,而是外道思想,是印度教性力派谭崔瑜伽的衍生包装,同时列举了许多佛教经典或密宗的密续典籍中的证据,一一加以比对及评论。当然同时也有许多人总是半信半疑,但是现有其教派内自行撰着、有图有文的《西藏欲经》作为佐证,总该无可置疑而相信这是事实了吧?尤其作者又是经过认证为活佛转世,并且因为不屑甚至故意放弃囊中之物的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一位高级喇嘛──民初的一代奇才喇嘛,被公认为当代大学者的根敦群培。
原序文
根敦群培的西藏《欲经》所传达的享乐思想,更是推波助澜了这股趋势。谭崔密教享受的神秘高难度姿势哲理描述,从七零年代起在欧美地区的普罗小说与电影上就已蔚为风尚,流行起来。当时东亚国家的东方华人地区,由于人文风气尚为保守的缘故,于此现象多不了解,要等到八零年代末兴起之后,所谓西方的自由、开放思想才渐渐的流入扎根起来。尔后随着全球化风潮,澎勃茁壮了起来。单说《欲经》,这本早在1883年就已在西方出版的书籍,就一直到一九九零年代后才在印行出版,可见亚洲风气保守的现象,非与西方一般。甚至当今还有不少不明就里的人,对密宗修行里含有双身修法的教义感到惊讶不已,不知道这只是民情保守、因而孤陋寡闻、少见多怪的结果而已。
根敦群培这个人
要谈《西藏欲经》,就得先认识这本书的作者根敦群培。1903年,根敦群培生于青海,其父是宁玛教派一位小有名气的学者。根敦7岁时父亲不幸染病去世。家产被贪婪无厌的叔叔骗走,二人流落四方,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9岁时因贫出家,学会了作诗、绘画和写文章。13岁正式剃度。在寺院里为他日后学习知识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根敦群培善于雄辩,曾舌战群喇嘛广获赞扬,被认定为宁玛派喇嘛的转世,称之为「多扎仁波钦」。
1927年根敦群培到拉萨后辗转受业修法,1934年夏天,他刻意放弃了报考格鲁派中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机会,赴印度修习梵文,后转入锡兰(今斯里兰卡)梵文大学,更以榜首的优异成绩获得「班智达」学位,以证明自己的程度。根敦群培一生学会了汉、梵、英、僧伽罗、印地、巴利等多种语言文字。正是在他旅印期间撰写了《西藏欲经》,还曾将藏文着作《青史》译成英文。着作等身的根敦群培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学者、旅游家,同游的朋友还指出,他喜欢酒、性、禅定和艺术,在拉萨学法时期,曾被其老师称为「疯子」,其后的行径也确实被人视为疯喇嘛。
1945年,根敦群培回到了西藏,编撰出藏族着名史书──《白史》,是第一位运用敦煌古藏文文献考证西藏古代历史的藏族学者。该书重大意义还在于将7世纪以来吐蕃在「宗教上同印度」的关系,特别是「上同唐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了正确的论述,为13世纪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一历史事实提供了有力可靠的理论依据。1947年春天,西藏发生了热振事件,根敦群培被倾英的噶厦掌权者诬陷为「党特务」、「有亲汉倾向」、「参与伪造、涂改百两藏(制造伪钞)」等等不白之冤罪名,而进入牢房。
当他被逮捕的时候,提出两项请求:1.不能翻动他的笔记。2.为了照顾他的性需求,让他保有一个真人一般尺寸的充气娃娃,但是这两项请求都没有被兑现。更敦群培从牢狱中出来时,变得褴褛邋遢,变成一个酒鬼、鸦片烟枪,并和在监狱碰到的流浪女子同居了大约两个月。1951年根敦群培身体极为虚弱,病情日益恶化,医治无效,于同年12月18日病故,结束其才华洋溢却也饱受争议的一生,得年仅47岁。
《西藏欲经》这本书
《西藏欲经》是根敦群培旅印其间仔细研究了印度的《爱经》,及其他超过30本的印度典籍,用来印证了原本就已熟稔之假藏传佛教男女双修法;特别是藉宁玛派大学者米旁仁波切所着之另外一本《欲经》,再根据自身亲身实验的欲爱经验而完成的。文中从男女的身体形态,到交合时每一个步骤,以及过程中的各种生理反应,作了详细的描述。他的书清晰地呈现了六十四种情欲艺术的细节,分成八类的游戏──拥抱、亲吻、捏与抓、咬、来回移动与抽送、春情之声、角色转换、交欢的姿势等八个章节,真的成为五花「八」门,「花」不胜收;并且其极尽色、声、香、味、触的描摩,令人读了不免脸红心跳,直如在翻阅床笫指南。
《西藏欲经》原本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间流传,1938年在印度公开发行。直到20世纪末才在出版,而近些年的新版是以流传于民间的原文基础上,配以情爱的艺术图片及藏传密宗假佛教特有的双身欢喜佛唐卡、雕塑汇编而成;内容本来就很火辣,加上画面则更具煽情效果。其英文版译注者美国藏学专家杰佛瑞‧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在序文中颇具信心地表示:「这不仅是一本情爱艺术的论着,也同时能带领大家进入探索神秘藏传佛教与情爱的世界。」
译注者的意思,是《西藏欲经》将之事与「大乐」「空性」相联结,并谓其形而上的焦点是:「性喜乐是通往根本自性的一道心灵经验之门。」原来这正是假藏传佛教四大派系的修学根柢。霍普金斯整理了根敦群培所参考的印度和西藏的资料来源,并加以阐释:「高度训练的修行人可以运用性来消融粗糙的心识,让细微层次的心识,尤其是根本净光显现出来,在那个点上,它的力量可以深化,进而了悟实相。」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是直接明白说出了达赖喇嘛及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所依据的无上瑜伽理论。:
如果拿达赖喇嘛在其着作中的开示:「在时,透过特殊的专注技巧,有能力的行者可以延长甚深、微细而具力的状态,利用此来了悟空性。」来并列对比,会发现两者的内涵和说词几乎一般无二,直是师兄师弟一脉相承,更充分证明平实导师在《狂密与真密》一书中所判定:「无上瑜伽之乐空大手印,则以双身法中一心受乐之觉知心,误认为即是佛地之真如心(空性);并妄言此坐中或淫乐中、一念不生之觉知心即是能生万法之根本心。」如实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