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执理废事,如 “二十,只要了悟法报化三身圆具於你内,此即无上佛果。”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对此,印光法师文钞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有人说:“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吗?”殊不知见性成佛,是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并非是成福慧圆满的究竟佛。为什么呢?因为宗门下的人,工夫用到开悟的时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来是和佛一样,所以叫做见性成佛。但他的粗细烦恼,丝毫尚未断,不过能常自觉照,伏住烦恼,举动就和圣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觉照的工夫,伏不住烦恼,那造起业来,比他人更要厉害。因为他的烦恼里头,有开悟的力量夹杂著,就变做狂慧,所以造业的能力,也异常的猖獗。这样不但没有成佛的希望,而且还要堕落三恶道。所以已经开悟的人,更要加工进修,时时觉照。等到见、思烦恼断尽了,方是了生死的时候,并非一悟便了。类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青禅师,因为悟后未证,仍不免轮回之苦。覆辙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说真成佛,更加差得很远了。(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楞严经云:“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只是开悟并不能保证不会走火入魔。
又如,“四,中观派则蔽於真俗二谛的执着。” 同于应成派在宣说一切法无生时不加胜义简别,在世俗谛(名言)上也宣说一切法无生,有诽谤名言、执理废事的过失,落入恶取空见。
龙树菩萨《中论》: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印光法师开示------“学佛之人,必须真俗圆融,一道齐行。以其一法不立,始能修万行圆彰之道。万行圆彰,始能显一法不立之体。。。。。禅宗多主真谛,即在万行圆彰处,指其一法不立。净宗多主俗谛,即在一法不立处,指其万行圆彰。明理智士,自无偏执。否则宁可著有,不可著空。以著有,虽不能圆悟佛性,尚有修持之功。著空,则拨无因果,成断灭见,坏乱佛法,疑误众生,其祸之大,不可言宣。。。。。。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体,力行万行圆修之事功,方是空有圆融之中道。空解脱人,以一法不修为不立,诸佛称为可怜悯者。莲池大师云:“著事而念能相续,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通,难免落空之祸。以事有挟理之功,理无独立之能,故也。”吾人学佛,必须即事而成理,即理而成事。理事圆融,空有不二,始可圆成三昧,了脱生死。若自谓我即是佛,执理废事,差之远矣。”(上海护国息灾法语)
“二十七,一旦了知本觉,一切功德业报当下灭尽;若不识本觉,一切德行或恶业,终将累积为业报,在善恶二界中轮回流转。只要你能识破自性中空虚的觉性,善、恶、德、业,便不致落实成报。就如虚空流不出泉水一般,功德与罪业在虚空之境也无法滋生业果。”有拨无因果之嫌。大修行人了知善、恶(淫怒痴等)、德、业体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不昧因果。
印光法师有云:“如来圆成佛道,众生常沦生死,皆不出因果之外。唯当人一念心性,不属因果,而复不离因果。欲迥超乎因果之外,非圆成佛道不可,未成佛而辄拨因果,则永失其善因善果,常造恶因,常受恶果,尽未来际,了无止期,可不哀哉!”(儒释一贯序)
“汝可杀有情,受用他人女,不与汝可取,一切说妄语”必然有其“理论依据”。
莲花生云:“十八,若徧寻而不得修持之主体,你的修持便顿现其穷而自然瓦解。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
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莲花生「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执理废事的错误
2018-11-10 回复:0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