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般若信箱

   日期:2018-07-14     作者:如来藏    浏览:21288    
核心提示:  问一、Dear Sir,  I've read something like the following, pls kindly tell me if  this is right ?If this is not ri
  问一、Dear Sir,
  I've read something like the following, pls kindly tell me if
  this is right ?If this is not right, what's wrong with it ? Thanks so muchfor your helps.
  受精卵在还没有受精以前,卵本身是一个生命体,也是有识的存在;精虫本身在还没有受精以前,精虫本身还是个生命体,它还是有识的存在,但是当这二者结合之后,它的识、它的生命体,跟原来单独分开存在的不一样。Pls kindly let me know if 精虫有识 ??? 卵有识 ???
  ----------------------------------------
  答: 精虫与卵子是父、母各自的第八识如来藏所执持的细胞,不似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具有自己的如来藏而为独立的生命体,可以细胞分裂而行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所以草履虫可以称为“含识”;事实上精虫与卵子,只是父、母各自的如来藏所变现执持的“细胞”,无法各各独自存活生殖,离开父体、母体一段时间后若无发生预期的受精作用,全部即告“痿死”,并非如来藏驻在其中而可以维持一整期的分段生死。卵子与精虫没有各自独具的如来藏,都不是“有情”,所以不是独立的“生命体”,不能称为“含识”。
  一般而言,人类卵子作用的存续时间约十二至二十四小时,或有说可存续三十六小时,应是较强的卵子;精虫在女性生殖系统内虽可存续数天,但具有较强受精能力者约只二天左右,而且在过程中必须经过重重关卡,最后只有一只精虫得以进入卵泡中,和合成受精卵;在和合前,都还有各自父母如来藏的不可知执受于中作用著才能存活,故并非有情之如来藏识驻在其中。
  若以中阴身时见有缘父母和合境界而被拘系入胎的状况来说,同理可知,父精和母卵结合成受精卵之同时,中阴身之末那识因业风所吹,牵引中阴有情的如来藏识缘此受精卵而入胎,俟入胎已,如来藏即依中阴有情对父母之颠倒贪爱想、过去业力等,而使受精卵成长为男胎或女胎,以及是否相貌庄严、身根圆满等种种差异。
  如《瑜伽师地论》卷1 云:
  彼即于中有处,自见与己同类有情为嬉戏等,于所生处起希趣欲,彼于尔时见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颠倒。起颠倒者:谓见父母为邪行时,不谓父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觉见己自行;见自行已,便起贪爱。若当欲为女,彼即于父便起会贪;若当欲为男,彼即于母起贪亦尔,乃往逼趣。1
  注1 CBETA, T30, no. 1579, p. 282, c14-25
  同卷其后文又云:
  尔时父母贪爱俱极,最后决定各出一滴浓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为一段,犹如熟乳凝结之时。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托。云何和合依托?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有余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于此时中,说识已住结生相续,即此名为羯罗蓝位。此羯罗蓝中有诸根大种,唯与身根及根所依处大种俱生,即由此身根俱生诸根大种力故,眼等诸根次第当生。又由此身根俱生根所依处大种力故,诸根依处次第当生,由彼诸根及所依处具足生故,名得圆满依止成就。2
  可见,受精卵和合之当下,原来父精母卵的藏识摄力及中阴身“俱灭”,“与灭同时”持此中阴的藏识,此时应受生之有情舍中阴而入胎执持此受精卵(羯罗蓝)而结生相续,并以大种性自性增长色法安住于胎中(住胎),而得以使身根乃至眼等诸根次第圆满成就,故说此受精卵方始成为独立的“有情”,可以成为“生命体”,而可称为“含识”。此即《大宝积经》卷56 所云:【由父母精血和合因缘,为识所缘依止而住。】3 的真实道理,精子与卵子都还不是含识故非有情。
  注2 CBETA, T30, no. 1579, p. 283, a1-18
  注3 CBETA, T11, no. 310, p. 328, b27-28
  ===================================================
  *问二、想请教“乘愿再来”如何能知?是自知或者知他?又如何可能有这样的情形?若这一世的知见够了,果然好不容易找到如来藏法身了,那么下次有缘再来,是否还是得要同等的辛勤寻觅一次,再开始往上修证呢?
  ----------------------------------------
  答:“乘愿再来”的菩萨是乘愿力而来投生人间,不是如众生一般而随业力来投生人间。因此从最广义宽松的角度来说,能够发起成佛大愿而修学大乘法,并生生世世都于人间利乐有情,即可方便说为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从实义的角度来说,得要亲证大乘佛菩提智不退,而愿意生生世世再来人间利乐有情者,亦是广义的乘愿再来菩萨;但是从狭义严格的角度来说,乘愿再来的菩萨摩诃萨,他不但要亲证大乘佛菩提智的功德不退,在解脱果的实证,至少也要实证三果的证量,也就是说,至少要有解脱果的实证,并且证得初禅而得离欲界系缚之功德,这样才可以说为是乘愿再来菩萨。如果遇到的是实证无生法忍的菩萨摩诃萨,那更是真正的乘愿再来菩萨,因其具足无师自然妙智而能够自知乘愿再来。
  依菩萨修证的方法及种种证量之差别,有多种情况而说自知或者由他而知,略举如下:
  1. 已发起意生身,不被胎昧所障,已离隔阴之迷的三地满心以上的菩萨摩诃萨,因为其意识得以尽未来际永远与往世意识所知接续不断,可以了知前世所发度众悲愿的缘故,此为自知者。
  2. 已证如梦观之十回向位满心以上的菩萨,因为可以得到知宿命定的缘故,此菩萨虽然无有宿命通,然依如梦观的功德力,可以把定中、梦中所看到过去世种种的事情串联起来,而知道自己的来历,因此今世具足无师自然妙智而能自参自悟者,多属前世已证悟而乘愿再来之菩萨,因为世世串习的缘故,后世皆有自己证悟的能力,乃至世世都能自己重新通达见地。此为不畏三界生死苦厄的菩萨为怜悯众生的缘故,为求无上佛道故,不畏胎昧之苦而乘愿再来,如《大般涅槃经》卷16〈20 梵行品〉:【菩萨摩诃萨无有师谘受学之处,而能得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得是法已,心无悭悋,常为众生而演说之,是故复名不可思议。】此亦是自知乘愿再来的菩萨。
  3. 修得及报得宿命通的大乘通教、别教菩萨,虽未得离胎昧,发愿生生世世于人间利乐有情,依广大愿力及神通功德,因此可以了知前世事的缘故,知道自己是否前世有发受生此土之愿,因此可方便说为乘愿再来的菩萨,此亦是自知者。
  4. 实证大乘佛菩提智而明心证真,乃至眼见佛性后,因为伏除五盖性障而发起初禅以上的功德,得以离欲界系缚,再配合发起生生受生于人间利乐有情的大愿,蒙佛菩萨加持示现而了知自己的宿命,此亦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所以今世听闻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或睹世尊圣像即涕泪悲泣或衣毛为起者,相应诸佛悲愿而蒙加持示现过往菩萨行愿,应知大多乃乘愿受生此土者。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27〈49 不退转品〉:【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若昼若夜常不远离念佛作意,常不远离闻法作意。由此因缘,随诸国土有诸如来、应、正等觉现说正法,即乘愿力往彼受生,或乘神通而往听法。由是因缘,此诸菩萨生生之处常不离佛,恒闻正法无间无断。】
  5. 又如《佛说大阿弥陀经》卷 2:【佛言:“世间人民,前世为善乃得闻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若慈心喜悦志意清净,毛发耸然,泪即出者,皆前世尝行佛道,或他方佛所尝为菩萨,固非凡人。”】这些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兼具大悲心者,因此愿意离开极乐而利乐有情,如《佛说无量寿经》卷2:【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更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4 此类往生极乐世界后,又依愿回入娑婆者,虽然已离极乐世界功德而不知宿命,亦是乘愿再来菩萨。
  注4 CBETA, T12, no. 360, p. 273, c1-3
  因此,若有菩萨闻甚深如来藏正法,心不惊慌恐惧,而悲心猛烈,能够如说修行,勇于承担如来家业,应是多生以来已曾修学般若的久学菩萨,而此久学菩萨大多会成为乘愿再来者,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08〈13 陀罗尼品〉:【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久学大乘,久发大愿,久行六种波罗蜜多及余无量无边佛法,供养多佛,事多善友,闻深般若波罗蜜多,心不惊惶、恐怖、疑惑,深心信解、受持、读诵、如理思惟、为他演说,或复书写、如说修行。”】;
  又如《说无垢称经》卷6〈14 嘱累品〉:
  【略有二种菩萨相印,何等为二?一者信乐种种绮饰文词相印,二者不惧甚深法门如其性相悟入相印。若诸菩萨尊重信乐绮饰文词,当知是为初学菩萨。若诸菩萨于是甚深无染无著不可思议自在神变解脱法门微妙经典无有恐畏,闻已信解受持读诵,令其通利广为他说,如实悟入精进修行,得出世间清净信乐,当知是为久学菩萨。】而若如属于声闻种性者,不能了知万法悉是自心现量,畏惧来世再来人间时被胎昧所障,再次轮回三界受生死之苦,不愿再来人间度众,因此可以自知定非乘愿再来者。如果想要知道他人是否乘愿再来者,可以依照上述原则加以分析判断。
  若这一世的知见够了,找到如来藏法身了,并且能够现观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诸多中道体性,这样能够如实转依如来藏者,那么下次有缘再来人间受生,虽然被胎昧所障,还是得要再重新寻觅参悟一次,然而此世所悟真实故,转依成功故,第八识中所藏证悟的种子具足故,因为往世所修、所证、所习的种种智慧法种含藏于自心如来藏中,因此此世便能自参自悟,或在真善知识指导之下一念相应,同时般若智慧及解脱智慧,亦能于悟后迅速增上,能够广利有缘学人,趣向佛道的成就。甚至如 平实导师今世在被严重误导之下,而仍自能重新悟入,所证完全符合 佛说诸经及以诸大菩萨之论,亦自能通达般若乃至发起道种智,此世成就无师自然妙智,于后更能复兴正法,乃至传授诸弟子们一切种智唯识妙法。由此可知菩萨依所发大愿,生生世世不畏生死于三界中广度众生,虽有隔阴之迷,然必定不会唐捐其功,而且一定得蒙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因此发大心之佛子,必能勇猛超劫精进,速成佛道。
  ===========================================
  *问三、1.正觉讲堂怎么不像一般寺院一样,常常举办各种法会,因为梵呗很优美,而且也可以让自己的心境比较静,所以常常举办这样的法会,是可以接引更多的众生来学正法。目前讲堂好像只有大悲忏法会,是否还可以举办一些超度法会,如梁皇宝忏、水陆大法会……等?2.讲堂例行举办的法会有哪些?
  ----------------------------------------
  答: 1.法会的真义乃是“法”的聚会、以“法”相会、说“法”之会。正觉同修会举办法会主要目的并不是以科仪唱诵、严饰坛场……等表相佛事庄严为主来接引众生,而是以护念学员成就法上道业为主,符合 佛陀时代的说法之会、法之聚会,正觉所举办的这些法会数量是非常多的。从实质面来说,必须要与三乘菩提相应的法会,才具有法会的实质,方可名为真实义的法会;例如每周的讲经说法、禅净班、进阶班、增上班、禅一、禅三,乃至传授三归五戒及菩萨戒等,此皆属于真实义的法会,而非只是一般道场权巧方便摄众的梵呗唱诵法会而已。
  现时正觉讲堂也有各类梵呗唱诵法会之举行,这些都是以护持 世尊第八识如来藏正法的弘传为主,因此讲堂内所办的大悲忏等梵呗唱诵法会等,乃是属于配合说法之“次法”类的法会角色,其根本目标在于引导学员们能够有次第地依照 平实导师所施设的方便善巧,从忆佛拜佛、闻熏正法知见,而渐次成熟学员之道业。这样举办梵呗唱诵的法会,才是大乘菩萨道场之道风,所以这一点是与一般声闻道场广设梵呗唱诵等法会之作法,在根本精神上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喜乐参与梵呗唱诵之类法会者,大多为实证了义佛法因缘不具足的新学菩萨,因乐著表相故;真正的久学菩萨则是会在世出世间法的胜解与实证上面下手,因此会以参与真实法会—说法之会—为主要选项。但菩萨要摄受众生入正法中,是把握三根普被的原则,因此讲堂除了真实说法之会外,亦为接引摄受初机新学的菩萨及其眷属,所以也有举办
  摄属于方便权巧的梵呗唱诵法会。
  2.目前讲堂固定举办之法会,全部都是对于三乘菩提的实证有助益,其实都是可以摄属于真实义的法会之中。若要分类的话,从实义法会来说,则是每周听 平实导师讲经、每周各地区的禅净班、进阶班,每二周的增上班课程,乃至每半年举办的禅一、禅三等精进法会,这些法会可以摄属于实义法会;若是属例行事相之梵呗唱诵法会,约略有三个部分:
  其一、为忏仪之大悲忏法会,此法会设立之目的,乃是让学员能对身口意不清净的业障可以如理求忏,依惭、愧二善心所的加行而成就忏悔的善法功德。同时减少禅子们上禅三或道业增进时冤亲债主的遮障,期能早日悟明心性、得证般若实义。
  其二、为菩萨戒布萨法会,主要也是希望学员戒子们,于受戒后能如理如法善守戒律,因戒而能生定发慧,进而闻熏与相应更殊胜的功德法种,成就戒行清净圆满的功德。由于此乃七圣财当中戒蕴修集之一分,因为七圣财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大家因为在进入同修会以后,已经有少分信根,藉由上课熏习而圆满信力,成就信财;次而需要成就戒财的功德,即是受戒、持戒的功德,此中尚有对于戒律有违犯时与知见有缺漏需要补足与多闻熏习的部分,这个就是需要透过忏悔与诵戒布萨的身口意行来成就,因此布萨诵戒乃是非常重要的法会。理论上来说,布萨时序之安排,依 佛在戒经中的开示,应该要半月半月布萨,但是 导师体恤此末法时期受戒的戒子们并非共住一处,而是住在各地,若要半月半月布萨,世俗家中眷属则易因此而生烦恼,造成其对佛法的怨怼,故在家菩萨若要半月半月举办布萨法会者,将有甚多障难,为免世俗眷属生起烦恼故,因此戒和尚 平实导师慈悲开缘让大家两个月布萨诵戒一次,因此大家当要把握此布萨诵戒而成就戒财的机会,所以这个部分的仪轨佛事,讲堂需要举办。目前各地讲堂的法会规划,须依台北讲堂的规划为准,因为从戒律上来说,吾等乃同见、同戒、同学而受戒,此规矩应该履践,请各地讲堂依建制来执行:每遇双月为大悲忏法会,此忏仪法会欢迎学员携带家亲眷属莅临参加;每遇单月为布萨诵戒法会,则限已在同修会受菩萨戒之菩萨戒子方可入戒场。若非在讲堂受戒,则不得参与布萨,是依循同戒、同行、同见之原则。
  其三、台北讲堂或各地讲堂另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之法会。例如新春法会、浴佛节浴佛法会、各地新设讲堂之佛像安座法会、弥陀法会、悲增菩萨转世法会、临终助念……等。各项法会举办之日期与地点,请参照各地讲堂公告之行事历或法会通告。
  至于正觉讲堂每年所举办的菩萨戒传戒法会、三归依法会,为庄严道场及和合故,亦有梵呗唱诵等仪轨,因此有时也可以摄属梵呗法会之中,然此类法会具足说法传法的特质,与三乘菩提相应故,也是属于真实义的法会之一。至于一般道场在农历七月份之水陆法会,或者梁皇宝忏……等之类诸梵呗法会,目前则不考虑举办,不适宜故。
 
 
更多>同类电子报刊

推荐图文
推荐电子报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