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起信论疏》卷上说:
如大品经言:“以是智慧,断一切结使,入无余涅槃。”元是世俗法,非第一义。何以故?空中无有灭,亦无使灭者;诸法毕竟空,即是涅槃故。又言:“何义故为菩提?空义,是菩提义;如义、法性义、实际义,是菩提义。复次,诸法实相不诳不异,是菩提义故。当知此中约于性净菩提,本来清净涅槃,故诸众生本来入也。非可修相者,无因行故;非可作相者,无果起故;毕竟无得者,以无能得者,无得时、无得处故。” 1
语译如下:
【譬如《大品般若经》所说:“由于这个智慧,断除了一切结使,进入无余涅槃。”原本是世俗法,并非第一义谛。何以故?因为空性真如的境界中没有断灭,也没有能使其断灭的法;诸法推究到最后时毕竟都是空性真如,真如即是涅槃的缘故。又说:“以什么道理而名为菩提?空性之义,即是菩提之义;如如之义、法性之义、实际之义,即是菩提之义。复次,一切诸法的实相是不欺诳也没有殊异,即是菩提正义的缘故。应当知道这里面的道理是植基于自性清净菩提,是植基于本来清净涅槃,所以是一切众生本来已入的不生不死境界。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是可以经由修行而得的法相,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因由可以实行成就这个涅槃的缘故;说不是可以造作而成就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法相,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果报在这个涅槃中生起的缘故;说这个涅槃是毕竟无所得的意思,是因为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时并没有谁是能得的人,因为证得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时,是没有得到的时候,也是没有得到的处所的缘故。”】
这意味著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本来涅槃,不是经由修行而成就的,因为显示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解脱境界的心是如来藏,而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性是本来恒时如此,不是修行以后才生起真如法性的;所以如来藏心本来而有、本来真如、本来涅槃,显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本来就涅槃而非修行所成就的;诸菩萨众都是随从诸佛如来修学佛法,然后亲自证实这个涅槃是本来而有,自己只是经由修行而加以证实,不是经由修行而加以生起及成就的。
如上论疏之中如是宣说,《维摩诘所说经》卷 1〈菩萨品第 4〉中也如是说:【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 2
语译如下:
【诸佛都知道一切众生推究到最究竟心的地步时,其实同样都是本来已是寂灭,因为众生的最究竟心即是如来藏真如心,而此心的境界中是本来就离语言相、文字相、觉知相;在这个境界中从来没有诸法的生灭相,不生不灭之相也就是涅槃相,所以不必另外再灭除什么法,本来就已经是涅槃了。】
这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道理。
又如《大宝积经》卷 86说:
复次,超眼境界非色法故,是名神变。超耳境界非声法故,乃至超意境界非意法故,不可显示,非智所知,是名神变。复次,空无相愿,不可言说,而说于空、无相、无愿,是名神变。无起无作、无性无相、无生无灭,本来涅槃不可言说,而说涅槃,是名神变。3
语译如下:
【复次,超过眼根、眼识境界而不是色尘之法的缘故,这就是我说的神变。超过耳根、耳识境界而不是声尘之法的缘故,乃至超过意根、意识境界而不是意根、意识、法尘境界的缘故,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可显示,不是世间智慧之所能知,这就是我说的神变。复次,空、无相、无愿,不可用言说来显示,而竟演说于空、无相、无愿等法,这就是我所说的神变。无生起也无造作、无三界性也无世间相、没有出生也没有死灭,本来已是涅槃而不可言说,如是而演说涅槃,就是我所说的神变。】
这也证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本来已是不生不死的境界,唯证乃知,不是藉由学问研究、经籍训诂而作思惟所能得知。而空三昧、三乘菩提等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其实也都是依于真如心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施设、而敷演。
又如《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 5云:
被闻一切法不惊不怖不畏甲胄,知一切法如幻梦光影谷响水月故;被大悲甲胄,知诸有情本来涅槃悉成就故。被善巧方便甲胄,闻空无相无愿无行,一切法不生,而能示现处生死故。4
语译如下:
【身上披著听闻一切法不惊不怖不畏的甲胄,因为了知一切法如幻梦光影谷响水月的缘故;披著大悲甲胄而利乐众生,因为了知一切有情本来涅槃原本已经成就的缘故。披著善巧方便的甲胄,是因为听闻空、无相、无愿、无行,了知一切法本来不生,而能够示现处于生死之中的缘故。】
这其实也都是因为亲证第八识如来藏时,现量观察第八识心的真如法性,由第八识心的真如法性而显示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缘故。
又如《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 6说:
云何无所执?不执色是常、无常,不执受想行识是常、无常;不执色是苦、是乐,不执受想行识是苦、是乐。不执色是我、无我,乃至不执识是我、无我;不执色是净、非净,乃至不执识是净、非净;不执色是空、非空,乃至不执识是空、非空,即获无所执著三摩地。得是三摩地已,常起大悲度诸有情,不见流转生死烦恼,所以者何?生死、涅槃,性无别故。于诸有情现见涅槃,亦知自身本来涅槃,是名菩萨般涅槃行。善男子!云何菩萨般涅槃行?般涅槃者名无有观行,回向萨婆若。于萨婆若不作色求,不作受想行识求,以无求心住清净戒,满足本愿;于一切法不见增减,获于平等住于法界。由住法界行菩萨行,亦无行法而为所行。善男子!是为菩萨般涅槃行。5
这道理也是一样,都因为菩萨证得犹如虚空的如来藏阿赖耶识,现量观察如来藏心的真如法性永远不变不动,恒时显示真如法性而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事实,是故经由现量观察而证实此段经文中所说的“于诸有情现见涅槃,亦知自身本来涅槃”,诸佛菩萨也都因此而说这就是“菩萨般涅槃行”。然而推究一切涅槃时,却都是源于如来藏的真如法性而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可证。
于《深密解脱经》卷 2〈圣者成就第一义菩萨问品 第 8〉中也说:
复次,成就第一义!第一义者,依无我得名,是故我意依第一义无体相故,说言诸法本来不生。何以故?成就第一义!以第一义法无我得名,是故名为第一义谛无自体相;常常时、恒恒时,一切法体常住,谓无为体离诸一切烦恼相应。若法常常时、恒恒时,依彼法体住,彼法不生不灭,以无为故。若法无为,彼法本来寂静;若法本来寂静,彼法本来涅槃,以远离一切烦恼毒相应故。是故,第一义法无我得名,我说诸法无自体相:一切法本来不生,一切法本来不灭,一切法本来寂静,一切法本来涅槃。6
这就是说,所说第一义谛的道理,是依法无我而得名,因为一切法若依第一义谛而观察时,全都没有自体相的缘故,全都是依无生无灭的真如心而说诸法本来不生。这是因为第一义谛是依法无我而得名,由这个缘故而名为第一义谛无自体相;一切法自始至终都依于真如心而存在,但真如心始终是无生无灭的常常时、恒恒时示现,永无生灭,所以一切法的自体其实即是依于真如心而得常住,所以说无为之体离于一切烦恼相应的境界。如果有一个法是常常时、恒恒时,永远无生灭的时候,那么一切法都可以依于那个法体而住,而那个法是不生不灭的,因为那个法是无为法的缘故。如果有一个法是无为的,那个法则是本来即是寂静的;如果那个法是本来寂静的,那个法就是本来无生无灭的涅槃,因为本来已经远离一切烦恼毒相应的缘故。所以世尊说第一义是依法无我而得名,也因此而说诸法无自体相:一切法本来不生,一切法本来不灭,一切法本来寂静,一切法本来涅槃。这就是在演说真如心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果已经证得真如心,便能理解这一段经文中所说的妙理了;以此缘故,说大乘法中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依真如而说的。
又《深密解脱经》卷 2〈圣者成就第一义菩萨问品 第 8〉也说:
成就第一义!复有众生,众生界中不能种诸一切善根,乃至不能成就功德智慧之业,无直心、无直意。而彼众生知:是法、是非法,是可取、是可舍。自智生,见是可取、是可舍。而彼众生闻我所说甚深之法,不知我意,是故不知如实之法;不知如实法故,不能觉知一切诸法,闻声执著,义亦如是。是故,彼诸一切众生说如是言:“诸法无体相,一切法本来不生,一切法本来不灭,一切法本来寂静,一切法本来涅槃。”而彼众生依因此见,于诸法中起于邪见,无诸法相;堕于邪见,以见诸法无无相;以见诸法无无相故,而谤一切诸法为无,所谓虚妄分别相、因缘法体相、第一义法体相。7
这就是说,凡夫有慢的众生,听闻世尊演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时,不懂那是依第八识的真如法性而说的,误以为一切法空的断灭空就是涅槃,就主张说:“一切法缘起性空,但凭父精母血即可共生五阴,不必有第八识如来藏为根本因;若人懂得一切法空,理解一切诸法缘起性空,即是证得佛菩提道,所以四阿含诸经所说的解脱之道即是佛菩提道,所以阿罗汉即是佛陀。”这一类人虽然极力弘扬三论,却不知道自己已落入三论所破斥的“诸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的邪见中,还自以为懂得全部佛法而宣称已经成佛了;如是之人主张的人间佛教,何有丝毫可取之处?不过是自误误人之邪说罢了。由是缘故,平实说,证真如才是一切学佛而非学罗汉者所应修学之法,因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依第八识的真如法性而建立故。
又,诸经中说一切法本来涅槃,但一切法仍是空性如来藏的自性,非一切法自己有性、能常住而可说为涅槃,例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394〈严净佛土品 第 72〉说:
“一切法皆无自性,无性故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愿,无愿故无生,无生故无灭。是故诸法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尔,谓一切法无性、空等。”……彼有情类了达诸法皆即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一切是法,无非法者。8
语译如下:
【“(真如所生的)一切法都没有常住不坏的自体性,没有自体性的缘故所以归于空无,空无的缘故就无相,无相之故所以无愿,无愿之故而不再受生,所以未来世无生,未来世无生之故也就无灭。由于这个缘故而说诸法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来出世开示、或者不出世开示这个道理,诸法的法界则是本来如是常住,就是说一切法没有常住不坏的自性、归于空无等。”……他们那些有情众生了知而且通达诸法全部都是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一切诸法都是佛法,没有非法可说。】
如是证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法,仍是依真如法性而施设、而建立、而实证,因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摄在一切佛法之中。
第二节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非断灭空
菩萨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是断灭空的境界,二乘无学圣者所证的有余、无余涅槃也不是断灭空的境界,因为全部都依第八识之真实性而得现观其真实故。近代佛法可殇,遭殃于外道研究佛学者;彼等诸人本是一神教信仰者,或是无信仰而专事学问、研究经论者,并非专修实证之佛门中人,虽以世间法之知识而钻研佛教经论,目的只是要博取个人在学术界之地位,以谋取名闻利养;或是基于维护一神教之神格,出之以崇尚学术研究之表相,意欲达成贬抑佛教而推崇一神教之目的。更有日本人意欲脱亚入欧而摆脱中国佛教,刻意贬抑中国佛教而加之批判手段,作诸毁败中国大乘佛教之谬论言说,增之以错误取材而作偏颇之考证,企图误导中国大乘佛教之一切学人;不幸的是,竟有无知于此类人企图之佛教法师、居士,迷于学术考证之表相,盲从于彼等不事实修之学术界人士,跟随其后自我贬抑而致大乘佛教实义不彰,逐步倾向世俗化、学术化而随其坠入外道六识论中,成为穿如来衣、食如来食、住如来家而破如来法的狮子身中虫。
如是类人,或是法师、或是居士,一窝蜂踵随学术界的邪思,心中从来不信有第八识如来藏之实存,或为贬抑佛教正法之崇高地位而扩展其所信仰之一神教势力,或为提升一己在学术界之地位而博取名闻利养,写作种种非议大乘经教之谬说。由是缘故,“大乘非佛说”之邪说流行于近代佛学界,终则渗透于佛教中,率皆不信大乘经教所说智慧境界真实可证,认为只是佛学、玄学,判为哲学类而认为是不可实证者。乃至也有佛学学术界人士公然主张“佛经中说识唯有六,经中从未说过识共有八”的谬论,于是认为:大乘菩提诸经中所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亦是不可知、不可证的玄学之说,皆属后人为怀念伟大的 佛陀而创造之新说。由是顿弃三转法轮诸经中之种种实义及文字证据于不顾。
由如是心态不一之佛学界人士积极营谋推广之缘故,逐渐渗入佛教界中,如今影响所及已经遍布于海峡两岸之佛教界;长久以来影响所及非仅佛学界及佛学院而已,已将邪见经由佛学院中受学的僧人于毕业之后回到佛教寺院中,开始对所有尚在凡夫位的大部分僧人开始广为教育,亦往往带入各种讲经说法场合,将其邪见内容公开讲授给佛教界人士;流风所及,不单影响出家僧人而已,乃至在家修学之更广大居士群同受深广影响,导致邪见充斥于台湾佛教界中;时日既久,亦渐渐影响大陆佛教界,乃至大陆官方亦盲目踵随而出版了《修剪菩提树》一类破坏中国佛教的邪书。若非正觉同修会之努力弘法及力行法义辨正,如是邪见流风所及,佛门大师及一切学人,不久之后将无谯类矣!9则实修亲证之士亦将永绝于人间,一切学人之法身慧命殆将永无出生之日也!
如是六识论邪说在台湾肇始之明显事例,即是继承宗喀巴六识论邪见的释印顺,以及密宗黄教达赖喇嘛等人之各类邪书。更严重者是随后跟进之新竹凤山寺日常法师等众,遵奉假藏传佛教达赖喇嘛教谕,极力推广六识论之《广论》,公然否定释迦如来之第八识如来藏真正法教。如是类人,自身不信有第八识如来藏、不信可以现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罢了,还努力影响全台湾乃至大陆许多法师一同信受。至于密宗黄教等假藏传佛教人士,不论身在大陆、台湾或海外,皆同一心否定第八识如来藏之实存,以图落入识阴境界之双身法得以继续传扬;如斯人等无视于自己身中的如来藏大慈大悲善护他们的五阴身心,乃竟长年之中日日否定之,心中都无点滴生信及感恩,自绝于佛法实证大门之外而宣称已得阿罗汉果乃至菩萨果,甚至自称即身成佛而陷入大妄语及破坏佛法之大恶业中,彼等诸人舍寿后之未来世异熟果报令人忧心,而彼等全无所觉。
为何平实言三乘圣者所证涅槃都不是断灭空?譬如大乘贤圣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如前第一节所详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本质即是真如”,是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性,才会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本来性可言;是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存在能生万法的自性,才会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自性性可言;也是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本来清净而不可被染污的心性,才会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清净性可言;更是因为第八识如来藏不生不灭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才会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涅槃性可言;以此缘故,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本质即是真如”。然而真如只是第八识的识性,由第八识在三界中运转时显示出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再由祂这个真如性而表显了如来藏心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既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由如来藏心的真如性所显示,当然如来藏必定真实存在,而其所显示出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自然不是断灭空。
乃至由菩萨所证如来藏心的真如性所显示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可以为未证如来藏心而不证真如的定性声闻阿罗汉们,证实二乘无学圣者死后入无余涅槃时,同样不是断灭空。二乘无学圣者之能解脱三界生死痛苦,是因为死后“不受后有”,未来世不再有五蕴十八界的生起而名为“我生已尽”;既然不再有后世的名与色等十八界中的任何一界出生,即无五蕴身心重新出现在三界中,当然就无生死流转中的种种痛苦。然而这个“不受后有”却是要由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来达成,不是觉知心自己想要“不受后有”就能“不受后有”;因为我见不断时,或者我见虽断而我执、我所执仍存时,死后必定会有中阴身而再受后有,不能说是“我生已尽”。是故若有人将十八界中的意识界认定为常住不坏的真实自我时,不论其所说的意识是粗意识、细意识、远意识、近意识、现意识,全都不外于识阴假我,必因如是意识我见而在死后生起中阴身,为保持意识的继续存在而不得不重新受生,于是就继续轮回生死、痛苦不断。但不回心的声闻阿罗汉们死时入无余涅槃,确实是“我生已尽、不受后有”而灭尽一切粗细意识与意根,但死后入无余涅槃时其实是无所入的,只是把此世的五蕴十八界身心灭尽而不再受生于三界,而其第八识独存时都无见闻觉知即是无余涅槃;这虽然是我见、我执俱在的凡夫大师们所无法接受的圣教与事实,却是必然如此的,因为不论是现量、比量、圣教量上,二乘涅槃的实证都必然如此。
当不回心阿罗汉们入无余涅槃时,其中迥无丝毫五蕴十八界存在,二乘圣者如是灭尽无余之后,却仍然是大乘贤圣菩萨们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从来不外于此一涅槃。因为,阿罗汉们舍弃此世五蕴身心之后的无余涅槃非境界的境界中,仍然是他们各自的第八识独存而非断灭空。此际的第八识离见闻觉知而又没有意根可以处处作主,十八界中的六尘界也都不再现前,绝对寂静,故名涅槃寂静;此际既无五蕴诸行,便远离诸行的无常苦;此际也无色蕴,亦离色身之不净;此际迥无六尘,是故“有受皆苦”的苦“触”也不复存在,无想、无思、无七识领受诸法,如此才能符合二乘菩提的三法印。菩萨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现量观察到此地步时,必然证实一个真相,就是二乘圣者所入的无余涅槃中,仍然是贤圣菩萨们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只因二乘圣者未证第八识如来藏而无法现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不知道这个正理,于是断尽我执、我所执以后,入了无余涅槃而不再有名色时,仍然不知法界的实相。但菩萨却能如此为二乘圣者证明:二乘涅槃绝非断灭空!贤圣菩萨们,如是以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成就二乘涅槃正理,如是善护二乘正法,令二乘菩提正法立于不堕之地,一切外道所不能摧破,亦令断见外道所不能夤缘攀附。大乘贤圣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既然也能为二乘菩提护持、印证,明确显示不是断灭空,自然更能证明大乘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绝非断灭空。
诚如四阿含诸经中所说,阿罗汉们所证的涅槃是“真实、寂静”,也是“常住不变”的。《中阿含经》卷 4〈业相应品第 2〉:
“有五因缘,心生忧苦。云何为五?婬欲缠者,因婬欲缠故,心生忧苦。如是,瞋恚、睡眠、掉悔、疑惑缠者,因疑惑缠故,心生忧苦。是谓五因缘,心生忧苦。有五因缘,心灭忧苦。云何为五?若婬欲缠者,因婬欲缠故,心生忧苦;除婬欲缠已,忧苦便灭。因婬欲缠,心生忧苦,于现法中而得究竟,无烦无热,常住不变,是圣所知、圣所见。如是,瞋恚、睡眠、掉悔,若疑惑缠者,因疑惑缠故,心生忧苦;除疑惑缠已,忧苦便灭。因疑惑缠,心生忧苦,于现法中而得究竟,无烦无热,常住不变,是圣所知、圣所见。是谓五因缘,心灭忧苦。
复次,更有现法而得究竟,无烦无热常住不变,是圣所知、圣所见。云何更有现法而得究竟,无烦无热常住不变,是圣所知、圣所见?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为八。是谓更有现法而得究竟,无烦无热常住不变,是圣所知、圣所见。”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10
又如《长阿含经》卷 12:
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说言:“沙门释子有不住法。”应报彼言:“诸贤!莫作是说:‘沙门释子有不住法。’所以者何?沙门释子,其法常住不可动转。譬如门阃常住不动,沙门释子亦复如是,其法常住,无有移动。”11
如是二经出于阿含部,都说佛法中之修证,不论是声闻、缘觉菩提,抑或大乘佛菩提,全都是常住不坏法,差别只是二乘菩提的观行对象是世间法的蕴处界无常生灭、苦、空、无我,但同样必须信受有常住不动之如如心永住不坏,是为无余涅槃之“本际”,《阿含经》中已曾具体开示,读者若欲知者,请详拙著《阿含正义》之举证。这个本际真识,修习解脱道的阿罗汉们不必实证,却必须信受佛陀此说真实而不犹疑,方能真断我见、我执,否则于断我见之时不免“因外有恐怖、因内有恐怖”,断我见即成为不可能,犹如现代佛门大法师等人相同无异。而菩萨们除了必须修证二乘菩提以外,也必须另修四加行之后再观修常住不动的诸法“本际”第八识心,实证之后确认祂的金刚不坏性,现观祂的常住性而证实祂所显示出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一样是常住法。
末如《央掘魔罗经》卷 3所说,亦证明大乘涅槃是指明心证得如来藏:
云何名为八?所谓八圣道,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大乘八圣道,闻说如来常,经耳因缘力,终到涅槃城。如来常及恒,第一不变易,清净极寂静,正觉妙法身;甚深如来藏,毕竟无衰老,是则摩诃衍,具足八圣道。 12
亦如《大乘起信论》卷下说:
法我见者,以二乘钝根,世尊但为说人无我,彼人便于五蕴生灭毕竟执著,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为除此执,明五蕴法本性不生;不生故亦无有灭,不灭故本来涅槃。若究竟离分别执著,则知一切染法净法皆相待立。是故当知:一切诸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无、非有,毕竟皆是不可说相;而有言说示教之者,皆是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语引导众生,令舍文字入于真实。若随言执义增妄分别,不生实智、不得涅槃。13
这便是依阿赖耶识一心二门而说涅槃,所谓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者,即是阿赖耶识本觉之性永远真实如如,能生名色万法而与名色等万法和合似一;心生灭门者,即是阿赖耶识所生七转识之生灭不住,而与阿赖耶识和合似一,同共运作而生万法。然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永远真实而如如,依于众生之业缘而生三界六道之有情,也依于三乘贤圣而显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令诸贤圣据以修断烦恼而证菩提、而取涅槃。然而三乘贤圣所证涅槃,悉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作施设、而作建立、而得实证,是故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是断灭空。
又《楞伽经》言:【菩萨一阐提常不入涅槃。】此谓菩萨一阐提人是“为无始众生起愿”,是故永远不入无余涅槃,例如《大乘入楞伽经》卷 2〈集一切法品 第 2〉:
复次大慧!此中一阐提,何故于解脱中不生欲乐?大慧!以舍一切善根故,为无始众生起愿故。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言:“此非随顺契经、调伏、解脱之说。”作是语时,善根悉断,不入涅槃。云何为无始众生起愿?谓诸菩萨以本愿方便:“愿一切众生悉入涅槃;若一众生未涅槃者,我终不入。”此亦住一阐提趣,此是无涅槃种性相。14
由于菩萨实证如来藏心阿赖耶识以后,能善知一切诸法本来涅槃的缘故,即不需急于取证无余涅槃,是故能“为无始众生起愿”,若有众生仍未能证涅槃者,自己终不入无余涅槃。由此当知诸佛法门固然非一,随顺不同根器而有种种所说,然而相互之间都无障碍亦不错乱。虽然如此,菩萨一阐提人虽然不入无余涅槃,但如是菩萨胜于凡夫及一切二乘有学、无学,都因善知本来涅槃的缘故,能入涅槃而不入故,不同凡夫不知不入涅槃故。由此亦可证明三乘菩提中的贤圣们所证涅槃,不论任何一乘所证,全都是常住而非断灭的。(待续)
-------------------
1《大正藏》册44,页213,中8-17。
2《大正藏》册 14,页 542,中 18-19。
3《大正藏》册 11,页 493,中 11-17。
4《大正藏》册 13,页 635,中 28-下 3。
5《大正藏》册 13,页 636,中 12-27。
6《大正藏》册 16,页 671,上 17-28。
7《大正藏》册 16,页 672,中 6-19。
8《大正藏》册 6,页 1038,中 9-23。
9编案:“谯”乃谴责、破斥之义;所谓“无谯类”意指无有能拈提、破斥邪见而予以辨正者。
10《大正藏》册 1,页 445,上 5-23。
11《大正藏》册 1,页 75,中 21-25。
12《大正藏》册 2,页 532,上 23-中 1。
13《大正藏》册 32,页 588,下 16-25。
14《大正藏》册16,页597,下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