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释印顺说佛教的业感论没有轮回主体的神我
游宗明居士
释印顺在《佛法概论》中说:“在甲党失败时,必有一占有优势的乙党起来执政,开拓一新的政局。甲党可能解体了,或与其他党派退为在野党。所以,佛教缘起的业感论,没有轮回主体的神我,没有身心以外的业力,仅是依于因果法则而从业受果。约发现的外表说,从一身心系而移转到另一身心系;约深隐的内在说,从一业系而移转到另一业系。如流水的波波相次,如灯炷的焰焰相续,诸行无常的生死流转,绝非外道的流转说可比!”1
注1、1 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2003 年4 月新版二刷,页102。
释印顺说:“诸行无常的生死流转,绝非外道的流转说可比!”但他上文对生命流转生死的说法正是外道说的流转。把政党的轮替用来解释生命的轮回并不恰当,可是释印顺要用政党轮替来解释没有轮回的主体那就错误了。
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譬喻来想一想:民主国家的政党在什么上面轮替?
是在两派不同见解的人民全体同时存在的前提下。一般来说,人民在国家的土地上,然后加上一个主权,这就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条件;政党就是在不同见解的两派人民全体同时存在的国家上面轮替,乃是依附在两派不同见解的全体人民同时存在的国家上面,才是完整的国家,如此则国家就是政党的主体,不是没有主体!光有政党,没有国家的两派或多派不同见解的全体人民这个主体,政党有用吗?一点用处也没有!虽然政党在国家全体人民上面轮替,是政党的主体,然而国家的主体却是基于人民(有情)的存在,若没有两派不同见解的人民等有情的存在,就没有国家可说,那政党又如何轮替?所谓政党的轮替也就没有意义。然而,有情是因为有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常存,所以才于三界中造业不失,这样继续轮回不已,所以真正的主体乃是每个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啊!
释印顺说:“佛教缘起的业感论,没有轮回主体的神我”,这句话是有大过失的。第一个问题是佛教的缘起业感论,有没有轮回的主体?第二个问题是轮回的主体是不是神我?佛教反对有神我,可是并没有反对轮回的主体。释印顺把神我当作轮回的主体,然后说:“佛教反对有神我,所以也反对有轮回的主体。”“神我”就是把意识觉知心(包含粗意识、细意识、极细意识)当为永恒不灭的我,这个不灭的意识心跟神(上帝)一样是意识,故称神我。那谁有这个神我思想?正是释印顺自己呀!释印顺青年时期受到西藏喇嘛教法尊法师所译,宗喀巴著作《广论》的误导,至死都没改正过来,犹以为粗意识会藉修行转变为细意识,流转三世不会灭亡。这种邪见不必找书来证明,随便问一问喇嘛教的仁波切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都是以意识觉知心的不灭为神我来作为三世轮回的主体。也许有人反驳说:“印顺是以缘起为主体,不是以神我为轮回主体。”假如释印顺以缘起为轮回主体,那他说“没有轮回的主体”,就违背自己的立论了。缘起是事实,不可否认,问题是缘起是依何而有此缘起?它是自然而有的吗?那就是自然外道。是上帝或大梵天创造而有的吗?那就是神我外道。是依于你或他而有的吗?(也就是说依于我之外而有。)那又与每一个人的自我何干?(没有我了,缘起已经跟你无关。)追根究柢的结果,缘起是依于无蕴我性的空性心,以有空性心故而有缘起法出生;而这个空性心即是没有五蕴性的如来藏,此空性心不可灭,故说轮回的主体就是空性心如来藏。
假如有人否认如来藏,那他就是否认空性心,他不免要再去思惟离开空性心之后还有什么?答案是“一无所有”,那不是断灭空吗?正是断灭见人的断灭空。释印顺想用缘起法来证明一切法空,故说无轮回主体。用缘起来说明世间是虚妄的,认为众生的五蕴都是随机出生而没有往世的前因,所以是缘起的;他认为这是一假一切假,成为无因唯缘论者,却不知道众生界的实相是一真一切真,一点也不假,唯有如来藏离此两边而有不真不假的涅槃中道,才能有五蕴的缘起。一切万法,因果生死轮回都在涅槃中道的如来藏中显现,所以如来藏就是轮回的主体。
有人不承认有情的五蕴都有主体,认为“一切是缘起,而缘起性空,哪有主体?有主体就是有执著,不得解脱。”但这种说法是不切实际的,一切有情都将因此而成为无因唯缘的随机出生五蕴,正好落入龙树所破的“诸法共生”之中:五蕴只是由父母为缘而共生的。这已违背了龙树及《楞严经》说的“诸法不共生”正理。简单的说:姓名有没有主体?姓名是依这个人而取,则这个人就是姓名的主体。同样的道理,金器就是以黄金为体,铜器就是以铜为体,怎能说金器、铜器没有主体?一切万法就是以如来藏为体,一切因果若无如来藏则不能显现因果法则而有业力出现。有人以为业力才是轮回的主体,然业力若无如来藏则无法储藏及显现,故如来藏才是轮回的主体!佛教不是只有缘起的业感论,还有生命实相的本体论,不但有业感缘起还有真如缘起。要写“佛法概论”则对佛法要有整体的宏观,不能只偏一边;像释印顺所写的《佛法概论》处处邪见,其实是在误导众生,读者不可不慎!
释印顺认为若说有一个真常自在的神我(灵体)为绝对主体之类的思想是错误的。他认为这种真常本净的我,源于无始来的习见,是生死的根源。因此在他的《宝积经讲记》中说:
人(这里不是约人类的人说),是思惟义,有意识活动,觉得有思惟的主体。众生,意义为不断受生死,觉得有历受生死的主体。寿命或作寿者,一期的生存为寿命,从而觉得有无限的生命自体。这些,本是世间有情的现象之一,有意志力(权力意志),有思惟作用,有生死死生,有寿命延续。但主宰的是谁?思惟者是谁?受生死者是谁?寿命者是谁?这些,众生的世俗心境,从来不曾彻见究竟,只是无始以来的习见,想当然的,认为有自我、思惟等自体,而且非有不可。这到了哲学家、神教徒手里,虽然各说各的,大抵推论出微妙的,真常自在的神我(灵体),绝对主体之类。其实,这种真常本净
的我,源于无始来的习见,成为生死的根源。所以佛陀开示的“真实正观”,要以种种观门,来思择这我、人、众生、寿命了不可得,也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求我、人、众生、寿命的自性不可得,叫“不观我、人、众生、寿命”,并非闭起心眼,麻木自己,不去观他就算了。这样的我不可得—我空,“是名中道真实正观”;这才是究竟的,彻底的,正确的体认。2
注2、
释印顺著,《宝积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 年2 月修订一版,页96~97。
释印顺把真常本净的第八识如来藏跟外道以意识心为神我灵体混为一谈,浑然不知外道神我灵体只是意识心加上意识想象的综合体,而第八识不是第六识,也不是意识的想象建立。释印顺为何会有这种错误思想?因为释印顺不承认有第八识,所以会有这种后果。释印顺是六识论者,其神我必然是指意识,大小乘诸经中说的真常本净则是第八识才对;但释印顺却认为真常本净、真常自在是神我灵体,如此一来他说“没有轮回主体的神我”,也就是说“没有轮回主体的第六意识”,这样讲也没有错呀!可是细心的读者就知道这是释印顺惯用的李代桃僵、借壳上市的方法;他已经把第八识与第六识混淆不清了,佛法在他书中实在越讲越糊涂,令他的读者如入大迷雾中。他认为学佛者所说:真的、常的、清净的、不生不灭的生命主体,跟外道所说的真我、神我的差别是希微的,大乘人描写的生命主体是绝对主观的。因此他在《宝积经讲记》中说:
一般学佛者,不知外道的我是怎样的,就自以为所修所证,与外道的我不同;其实,佛与外道的修证(外道也有修行,宗教经验,也自以为证悟得解脱的)不同,在说明上是很希微的。如说:体见到:真的、常的、清净的、安乐的、不生不灭的、无二无别的、不可思议的。这些句义,都难于显出外道与佛法的不同。但这样的经验,外道一定说,这是真我(或者说是神)。这是说,这是有意志性的。所以把自己的宗教经验,描写为生命主体,绝对主观。3
注3、释印顺著,《宝积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 年2 月修订一版,页121
外道所说的真我、神我本质上就是意识心,他们跟释印顺一样,无法超越意识境界,因此不可以说外道跟佛教的差别是希微的,超意境的第八识与意识境是不相同的。生命主体第八识如来藏乃是客观的存在,所以释印顺虽然不承认,但他自己的生命本体如来藏并不因他主观的否认而消失。此如来藏真我是佛法甚深智慧的根源,非外道所能了知,释印顺却反过来说:“释迦佛就是全盘否定这种形而上的真我。”因此他说:
原来印度的婆罗门教,以为要得解脱,非有真我的智慧不可。能通达真我,才能得解脱。释迦佛的特法,就是全盘否定了这种形而上的真我论。始终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无我所,则得涅槃”。换言之,非彻。底照破了真常我,才能解脱。4“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这是在讲五阴非我,蕴处界无常、苦、空、无我,不是如来藏无常、苦、空、无我。以如来藏是法界常住故称为真我,如来藏离于五蕴我性而离两边,是真实的无我,但又是非我、非非我,是三界一切有情常住不坏之实际,故称真我。外道说的真我其实都是误会真我而想象出来的假我,若非意识即是想象而非实体,或者只是会生灭变异的细意识我,怎能说是真我?佛教所说的生死轮回主体一定是指能出生一切粗细意识的第八识如来藏,因此释印顺说:“主张在生死轮回,系缚解脱中,有一生命主体,叫做真我,大我,不可说我等。由于宣说有我,与佛说的无我正见相违。”5 都是把外道说的假我、想象的真我当作真我,然后振振有词地说:“有一生命主体叫做真我,这与佛说的无我正见相违。”叫你看不出来他的破绽,然后说:“佛教的业感论没有轮回主体的神我”,这都是信受喇嘛教六识论假中观的人才会有的后果,识阴六识全都是根尘二法因缘生的,全是生灭法,六识论哪里会有轮回的主体?八识论才会有如来藏而说祂是轮回的主体,不管你把第八识称为真我、神我,祂一定是轮回的主体,所以不可以说佛教没有轮回的主体。至于释印顺说:“印度的宗教、哲学者,说有情的生死轮回,是以小我的灵魂为主体的。”6 这是同于世俗人以灵魂为轮回主体,他相信有轮回主体,只是误以为是灵魂罢了;但灵魂不离五阴范畴,还是意识境界;只要把世人说的“常住不坏的灵魂”改为第八识如来藏就对了,只要证得如来藏就生起实相般若智慧了,佛法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改过来必须不怕面子问题,这就非常不简单!
现代人认为主体是一种思想,故主体思想的根本思想是:自身命运的主人是自己,开拓自身命运的力量也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说自己的思想就是自身命运的主体,所以人一定有主体,不可能无主体。这似乎也言之有理,但这种思想不是佛教所说的轮回主体,只能说是一期生命思想的主体,无法探讨到三世轮回的主体。佛法对这个主体的认知及实证是不共外道、凡夫、二乘圣人的,世间所有的宗教无人能知此主体,只有 佛陀知道我们的生命主体是什么;所以说“天上天下无如佛”,没有人或天神可以比 佛陀更有智慧。神我是外道的思想,神我不是轮回的主体,因为神我只是意识层面一种思想上的推测;神我既然只是思想,则此思想不离意识;而意识是会断灭的,故神我不是轮回的主体。但是神我虽然不是轮回的主体,却不可以说业感论没有轮回的主体,因为不知道或是找不到这个轮回主体不等于没有轮回主体。有智慧的人都会留给自己余地,不知道的事就不要冒然断言,以免断了自己未来的出路;而且错误的思想害人匪浅,若不改正,变成未来种子,则未来世还会冒芽出来,将又被它所害;所以错误的思想一定要辨正,才能改正。
注4 释印顺著,《宝积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 年2 月修订一版,页120。
注5、释印顺著,《宝积经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 年2 月修订一版,页231。
6注6、释印顺讲述,演培记录,《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1992 年2 月修订一版,页320。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