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101集 什么是无明? 正源老师

   日期:2018-07-12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21969    
核心提示: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从这一集开始,“三乘菩提之概说”中“三乘菩提之异同”我们要探讨的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的差异。今天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从这一集开始,“三乘菩提之概说”中“三乘菩提之异同”我们要探讨的是: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的差异。今天首先要来探讨:什么是无明。
   在佛法中,无明这个名词常常听到,例如 佛陀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有这样说:“无明普于一切烦恼杂染、诸业杂染、诸生杂染,能作因缘根本依处。”(《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一)可见,佛教中认为,无明是一切贪瞋痴等烦恼、因为烦恼所造身口意业,以及因为烦恼业而受报在三界出生、受苦等种种杂染法的根本原因。
   那什么是无明呢?我们来举因缘法为例,佛陀在《缘起经》中对于弟子有这样的开示:
   【佛言:“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为‘缘起初’义。”】(《缘起经》)
   意思是说,什么是“缘起初”说的道理呢?是说依于这个有,所以才会有那个有;这个法出生了的缘故,所以才会有那个法跟着出生。也就是无明缘于行,行又缘于六识,六识缘于受想行及色阴,受想行及色阴又缘于六入处,六入处缘于触,触缘于受,受缘于爱,爱缘于取,取缘于有,有缘于生,生缘于老死,有了老死,所以就生起了愁叹悲苦的忧恼,所谓的纯大苦蕴集,这就是缘起之初的道理。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十二因缘。
   那对于十二因缘中所说的无明,佛陀在《缘起经》中也曾经进一步的加以解释。佛陀说:
   【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于因无知,于果无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有罪无知,于无罪无知;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于黑无知,于白无知;于有异分无知,于缘已生或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缘起经》)
   这意思就是说,对于前世无知,或对于后世无知,甚至对于前世后世都无知;也是说对于内六根或者外六尘都无所知;也是说对于业的造作,或者是前后世异熟果的无所知,甚至于对于业和所报的异熟都无所知;也是说对于佛、法、僧三宝的无所知;那也是说对于苦的现象、苦集的道理、苦灭、苦灭之道无所知;也是说对于果报的因、果报的内容无所知,对于过去因已经在现在出生的诸法无所知;那也是说对于善法、不善法无所知,对于有罪过、无罪过无所知,对于应修习、不应修习的法无所知,而对于下劣、上妙的境界无所知,或是对于黑、白业品无所知,对于有变异的事情无所知,对于缘已出生或六触处的如实通达也无所知。像这样对于前面所说的种种法、法处的如实都无所知,没有发起应有的见解,也没有现前的观察出来;像这样的愚痴无明黑暗,就是无明。
   佛陀的意思很清楚,无明就是无知,对于诸法无所知就是无明。对于妄心、真心的了知不足,以致没有实相智慧光明生起,不能照了诸法的虚妄,就是声闻法中圣人相应的无明。譬如:对出生前的往世究竟是真实的,或者只是人为的施设;此世死后有没有未来世,来世的说法是否真实,或者只是人为的想像与施设;对于“前后际三世贯串而从来不曾间断的心”是否真实有;对于五蕴内法的状况与内容,对于外法是否能被自己所领受,对于自己是否有一个能联通内外的法,而且对于善恶业、无漏业将会造成的果报;对于佛的修证内容,对于佛法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内容,对于声闻僧、菩萨僧的智慧境界等等,都无所知时,这就是广义的无明。
   另外,在《杂阿含经》卷十中也记载了一段摩诃拘絺罗尊者与舍利弗尊者之间的对话,就是拘絺罗问舍利弗:什么是无明?什么样的人有这样的无明?舍利弗回答说:无明是说不知,不知就称为无明。拘絺罗又问:那对什么有所不知呢?那舍利弗就仔细的为他说明。
   舍利弗说:【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闇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杂阿含经》卷十)
   这意思是说,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的一一阴它的无常无我性不能正确的了知,误认为五阴是实有的、是常住不坏的法性;对于灭除五阴的道理不能正确的了知,不知道五阴灭尽后还有涅槃的本际不灭;乃至对于五阴中所含摄十八界、六入、十二处种种生灭法的内容不能正确的了知,导致误会五阴中所含摄的某一法不是五阴,不是生灭法;这样不能如实正见了知五阴,不知道五阴全部的内容都没有无间等法,对于“五阴灭尽后还有无间等法就是本际”不能有所了知,心中有了愚痴黑暗,这就是无明。
   首先,五阴中的一一法都是无常的,无常的法性就不可以说是真我,所以说“五阴无常、无我,不是真我”。不能正确了知五阴的一一阴,不能正确的了知十八界的一一界,不能正确的了知六入的一一入,乃至不能正确了知十二处的一一处,就是无明;那不能正确了知“阴界入处四法都是无常,所以无我”,也是无明;乃至对于 佛陀开示“五阴灭尽后有涅槃本际不灭”的道理不能确知、不能信受,这也是无明。这样对于蕴处界的无常故苦的真相都无所知,对于蕴处界无常故苦的正理都无所信,对于蕴处界无常故苦的事实都无所见;心中常有贪欲,一直都对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的五欲抱着希望,以及所堕入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的五种光明遮盖中。如果不懂蕴处界苦的道理,不懂蕴处界苦是怎么样熏习集合的道理,不懂蕴处界苦灭尽的道理,不懂蕴处界一切苦灭尽的方法,那就是无明,就会让衆生依着这样子的无明而有流转生死。
   这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是对于我见、我所执、我执的无明。主要是因为不知五阴都是无常,以及不知五阴灭尽后仍有涅槃的本际独存不灭,不知这个本际是无间等法。因此,就二乘菩提解脱道来说,无明的存在,本质就是不知五阴自我都是虚妄的,因为不知五阴的虚妄,所以被声闻法中的无明所笼罩。由于不知五阴是从“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个出生名色的入胎识所出生的,不知道这个入胎识的前面绝无一法可以出生,所谓的“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所以就被缘觉法的无明所笼罩。
   然而,众生对五阴的无明,主要是不如实知识阴的内容,也不知道识阴的变异以及无常。今生识阴缘于身、口及识阴的种种行(就是心行),乐于这样的种种行,一定会再入胎取得来世识阴现行的条件,让未来世的识阴重现不断;但今生识阴所缘的身、口及识阴的种种行不愿灭除的原因,都是缘于无明所致。无明则是无力推知或不信“本识入胎识常住而能出生一切法”,又不知五阴虚妄而执着意识自己;不知五阴的一切所得都是缘生缘灭之法,是无常之法,终必归灭。
   因为无明的缘故,才会使得七转识不甘寂寞,不愿舍离六尘;死了以后又怕成为断灭,所以一直想要保持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心存在,所以意根又使得入胎识如来藏把中阴身生起来。中阴身只有七天的寿命,所以中阴身死坏了以后,意识与意根怕断灭,怕无觉无知,所以就得要再去投胎取得人身,因此就又藉着中阴身去投胎去了。因为无明的关系,使得意根带着阿赖耶识不断的去受生。有时候因为恶业而生到了地狱、畜生、饿鬼道中,有时候因为善业而生到欲界天,有时候因为定福而生到色界天,有时候则生到无色界天。这样轮转不停,永远没有离开分段生死的时候;所以一直轮回到现在,还会继续轮回到未来无量世。
   三界六道有情的五趣轮回,都是由于无明,导致不能接受涅槃的寂灭,为了想要保持五阴的常住,就会不断的入胎受生;所以,反覆的去取后有,取得后世的五阴,使得七转识无法自我灭除;而且有入胎就会有出生,有出生就一定会有病、老、忧、悲乃至死亡等苦恼,永远就进不了无余涅槃,永远不能证得有余涅槃的解脱生死境界。
   除了前面所说的声闻、缘觉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明之外,还有大乘佛菩提道中所说的无明。所以无明有二种:一是二乘菩提的阿含解脱道所说的无明,二是大乘菩提成佛之道所说的无明。二乘菩提的无明在大乘法中被称为“一念无明”;而大乘法中所说的无明,则是再加上“无始无明”,这是从无始以来就一直与众生心不相应的,直到起心动念想要证解法界的实相时,方才会相应到无始无明,所以大乘法中说“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无明的意思是不知,如果因为不知五蕴的虚妄而产生贪爱,就是阿含解脱道中的无明;如果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无知,那则是菩萨真见道时所破的无始无明,因为不知道万法都是由入胎识如来藏中出生的,所以就被大乘见道应断的无明所笼罩。
   那一念无明又称为“烦恼障”。解脱道的意涵呢,就是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不再受业力以及无明的牵制,不再流转于三界六道之中,免除了不断的受生而后又再死亡、受种种生老病死的烦恼痛苦。所以解脱道的意涵,就是以二乘菩提的法义去如实观行,断除了二乘菩提的无明,就是一念无明烦恼障,然后证得解脱果,也就是阿罗汉果,出离三界生死。
   那无始无明则称为“所知障”。有很多人误会所知障,他们认为“所知障就是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修道”,其实这是错误的。所知障的意思是说,对于法界实相的体性无所知,因此而障碍成佛之法道,所以才叫作所知障。是对于成佛之道的见道与修道内容无所知,由于对佛道的见道与修道的内容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修学佛法的障碍,所以称为所知障。
   如果有人所证的三乘菩提,只能够与一念无明的断除相应,而不能与无始无明的断除相应,虽然是实质的正法,却还不是了义的。因为断除一念无明烦恼障,只能分断或全断分段生死烦恼,只是证得三乘所共的解脱果阿罗汉果,不能够得佛菩提果;像是二乘菩提的修证,以及大乘菩提中通教菩萨的修证,都是只得解脱果,但是仍然不破不断无始无明所知障,因此不能成佛。至于大乘法中别教菩萨依般若经修持证得自心如来藏,与万法实相相应,打破无始无明所知障,生起了般若智慧,住于中道境界中;这样的智慧证量不是通教菩萨所能,不是定性二乘无学所得,这才是了义的正法。这样的菩萨若能继续依三转法轮诸唯识经典进修一切种智,乃至生起诸地无生法忍而证道种智,就能渐次进入诸地,乃至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而成佛。
   以上我们探讨无明的意涵,知道无明可分为:三乘菩提共摄的一念无明烦恼障,以及只有大乘菩提所摄而不共二乘声闻缘觉以及通教菩萨的无始无明所知障。那在接下来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会就这二种无明,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探究与阐述,以使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朋友们,更加的了解三乘菩提的差异,因而可以作为自己趣向佛菩提道的加行与助缘。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爲大家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