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文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还是在学佛释疑的单元这个地方,要跟各位继续再说明的是:出家是出哪一个家?我们上一集讲到《佛说华手经》,里面讲到:“虽不服染衣,心无所染著;则于佛法中,是名真出家。虽不除饰好,能断诸结缚;心无缚无解,是名真出家。虽不受禁戒,心常离诸恶;开定慧德行,是名真出家。”上一集是讲到这个地方。
我们上一集也有讲到,出家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谓的出世俗的家。出世俗的家,其实如果你没有离开五欲的染著的话,根本就不能叫作出家的。如果勉强要说真出家的话,是你离开了五欲,那个才是能够叫作真出家;也就是说,你只要对于离开五欲的贪著已经开始在修行,乃至于已经真正的离开五欲的贪著的话,虽然你是穿著俗家的衣服,也可以叫作真出家。你穿著染衣,如果没有趣向于离开五欲的贪著的话,那就不叫作出家;那你穿著染衣,如果也是心向离开五欲的,这样子的心向正道的话,这样子也是能够叫作真出家。
但是这个真出家,在佛法中的第一义谛的道理来讲的话,还是不能叫作真出家,因为它还是属于五阴的火宅;因为离开五欲的这一个心,祂其实本身它就是火宅;因为能够离开五欲的这一个心,祂本身就是意识心;能够离开五欲的这一个心,祂本身就是我们识阴所摄的这个妄心,所以这个心其实还是摄属在五阴的火宅里面;但是因为他已经开始趣向于离开了五欲的贪著,离开于三界贪著的时候,那方便说他出家,其实这个就是已经趣向于能够离开五阴的火宅的一个方向。
真正的出家我们说,必须是菩萨的如来藏,祂是本来出家,所以才会有我们这一段经文说“虽不服染衣”等等,一直到“虽不除饰好”、“虽不受禁戒”这样子的心才是真出家。因为如来藏祂本来就不用著染衣的,穿染衣的是我们的五阴,如来藏本来就不用去除掉这些璎珞,不用去除掉这些庄严的这些宝饰。为什么?因为如来藏祂本来就不戴这些宝饰的。戴这些宝饰的是谁?戴这些宝饰的是五阴,所以根本不用去除它。如来藏更不用去受持禁戒,因为如来藏祂是本来自性清净的;所以要受持禁戒的是我们的五阴,我们的五阴要受持禁戒,要回归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的涅槃性,所以这个才叫作“虽不受禁戒,心常离诸恶,开定慧德行,是名真出家。”
紧接著又开示说:“虽不受持法,能坏诸法故;离一切法相,是名真出家。”这个还是在讲如来藏这部分,说我们第八识的本心,祂不受持一切法,虽然这些法——三界六尘万法是祂所出生的,但是祂不相应于这些法,所以祂不受持这些法。所以我们前面所说的不服染衣、或是说不除饰好、或是说不受禁戒,这些法都是属于五阴的法,五阴所去领受,五阴所应该去持禁戒、去受持的法。但是如来藏祂不受持这些法,祂虽不受持这些法,但是能够坏掉这些法,能够坏掉五阴相应的这些法,能够坏掉五阴贪著的这些法,所以祂能坏诸法;祂能坏诸法,但是祂离开这一切法相;祂离开这一切法相,这个才叫作真出家。
所以我们上一集刚刚好讲到说,无分别智的这个问题,如来藏祂具足了“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就是刚刚这一段经文,所说的道理。因为如来藏祂不跟三界六尘万法相应,所以祂根本不受持这些法,但是祂又能够了众生心行,而且祂能够分别三界六尘万法以外的法。三界六尘万法以外的法是什么法呢?这些法是属于如来藏的自心流注而相应的自处境界的这些法。这些法大不大呢?这些法多不多呢?这些法当然是很多的,这个是大乘法之所以称为大乘的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如来藏自己所相应的这些法,其实是非常大的,这个大,大到跟我们这个意识心能够了知的,三界六尘万法的这些法相较起来的话,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真的要比较的话,三界六尘万法如果就像一颗乒乓球那么大的话,那如来藏所相应的法,可以像一颗地球那么大,乃至于整个星球、宇宙的世界那么大。所以三界六尘万法所含摄的范围,是没有办法跟如来藏所相较的这个范围能够相提并论的。
一般的众生只能够知道三界六尘万法的这个法相,乃至于一般浑浑噩噩的众生根本不知道,所谓的三界六尘万法是什么样的法。就算你已经开始修行了,你没有真正触证到如来藏,没有开悟,没有悟如来藏的话,你一样还是在三界六尘万法里面去作观察、里面去作修行,所以根本没有办法知道说,所谓的这个不分别中广分别的这个心,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所以在般若系经典里面说“不分别中广分别”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如来藏虽然出生三界六尘万法,但是祂不在三界六尘万法上面作分别,但是祂又能够分别三界六尘万法以外,这诸多这些万万法、千亿万法这些法,所以叫作不分别中广分别。
如来藏这个法,祂不受持三界六尘万法,但是能够坏众生执著的这些三界六尘万法。因为如来藏所出生的这些三界六尘万法,是五阴所相应的法。如果你愿意修行,愿意修解脱道也好,或是修佛菩提道,愿意离开这样子的五阴的束缚,那这个就是在坏三界六尘万法所相应的法,而能够慢慢地离开这些五阴的法的束缚。如来藏本来就离开三界六尘万法的这些法相的,所以这边说“虽不受持法,能坏诸法故;离一切法相,是名真出家。”一切三界六尘万法的法相,是跟我们的意识心、跟我们的识阴相应的、跟我们的妄心相应的,所以这些一切法的法相,如来藏本来就已经离开它了,离开了这些法相。也就是说,本来就已经不受持诸法,本来就能够坏诸法的这一个心,本来就已经离开一切法相的这个心,这个才是真出家。也就是说,当你悟到了“虽不受持法,能坏诸法故,离一切法相”的这一个真心,这个才是真出家。
《大宝积经》里面又继续开示,怎么说呢?它说:“时,跋陀罗闻是说已,前白佛言:‘我愿出家作于比丘。’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当与是善男子剃除须发,授具足戒。’”这边《大宝积经》,也针对这样子的问题,作了这样开示:说当时有一个修行人,叫作跋陀罗,听佛开示完以后,闻是说已,在佛前跟佛禀白:“我愿出家作于比丘。”也就是说,他要剃头著染衣,要出家修行。(这个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是表相的出家,是身出家,出世俗的家。)这个时候,世尊就告诉 弥勒菩萨摩诃萨,也就是说告诉 弥勒菩萨言,说:“汝当与是善男子剃除须发,授具足戒。”佛就指示 弥勒菩萨,为这个跋陀罗剃除须发,为他授三坛大戒、授具足戒。授完具足戒以后,授比丘的具足戒以后,“弥勒菩萨承佛教旨,即与出家,受于具戒。”弥勒菩萨依照佛的教旨,就对这个比丘授比丘的具足戒。
出家完以后,弥勒菩萨复白 佛言。弥勒菩萨就跟佛禀白说:“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弥勒菩萨就跟 佛禀白这样子的道理,佛当然是知道的啊!弥勒菩萨是藉这个因缘,为众生开示说:“此出家者,唯形相耳。”就是说跋陀罗这个出家,只是表相出家而已啊!这个是形相而已啊!这个并不是真出家。如果诸菩萨真出家者,这边就点出来了,菩萨的真出家是怎么样呢?是离诸相而处于三界。
我们刚刚说声闻的出家是要离开五阴的火宅,乃至于要离开对于五欲的贪著。离开五欲的贪著,到离开五阴的这个火宅的时候,纵然你一直到阿罗汉,究竟离开五阴火宅的束缚,入于无余涅槃,入于无余涅槃的时候,表示说所有的五阴十八界全部都灭除了,五阴十八界都灭除了,还有没有三界呢?就没有三界了。所以才会说:阿罗汉能够入涅槃,而不能证涅槃。因为他入于涅槃以后,是谁证涅槃呢?他没有办法证了,因为能够证涅槃的是你的五阴,你的五阴十八界能够证涅槃。所以阿罗汉他入了涅槃以后,他没有办法证了,他没有办法处于三界。所以如果说,阿罗汉入于涅槃以后,他已经不能够再证了,不能够再证涅槃,而且他也不能够了知三界的法了,那这样子是谁出家呢?所以我们刚才会说,阿罗汉纵然是入于无余涅槃( 其实从声闻解脱道来讲的话,这个是真正的究竟的真出家。),但是没有一个出家者可言,因为没有一个能出者,也没有一个所出者,因为他没有出家,因为这个是如来藏的自处境界啊!所以菩萨才能够说他是真出家。这个就是 弥勒菩萨这边所说的真义。祂说:所谓菩萨真出家者,是“离诸相而处于三界”。也就是说菩萨离开了五欲的相,离开了三界六尘的法相,但是又无妨于他的意识心、无妨于他的五阴继续现行于三界,继续现行于三界运作,来利益众生永无穷尽,这个就是菩萨的最主要的一个精神。
菩萨道的精神,其实就是自利利他;菩萨道的精神自利利他,其实是以利他为先,因为必须要利他,你才有办法自利。那利他,你必须要在什么地方利他呢?就是必须要在三界内,必须要三界内跟众生在一起,你才有办法利益众生。所以菩萨入了初地以后,虽然能够断除了我执,也就是说,其实菩萨入地之前,已经具足了能够入无余涅槃的功德,但是因为要利益众生,所以留了一分的思惑,继续留在三界来利益众生;菩萨生生世世利益众生,全部都是必须要在三界里面利益众生。那谁在三界?就是五阴在三界。因为如来藏本来就已经不是属于三界内,但是祂又出生了五阴,五阴处在三界内,所以说如来藏非在三界内亦非在三界外,所以说如来藏非三界亦非三界外之法。
但是如果以如来藏的本体来讲的话,其实如来藏祂本来就已经不是摄属于三界;但是以真妄和合-菩萨处在三界内利益众生的现象来讲的话,如来藏非三界非非三界,说菩萨是非三界非非三界。所以这边说“谓离诸相处于三界”。菩萨离开了对于诸法相的执著而处于三界,虽然他的五阴在三界内利益众生,但无妨他的如来藏本来就已经离开三界六尘的诸法的法相,所以在三界六尘万法的诸法的法相里面去利益众生,但是本来离开这些法相。那利益众生,所以后面说:“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名为真出家。”也就是说,菩萨自己悟了如来藏以后,也能够发心来度众生、来利益众生、来成熟众生,让众生能够成熟、能够发起菩萨性、能够回小向大来修行菩萨道,这个才是真出家。所以这个成熟众生,其实不是单单地只是说,要教众生去修离开五欲的这样子的一个修行。这个成熟众生其实就是要劝请众生来修学大乘,来修学大乘乃至于你自己成熟众生;这些众生成熟了以后,自己本身也能够离诸相而处于三界的时候,他能够跟原来来度他的这个菩萨,一样地再度地去成熟众生。也就是说,菩萨必须要师师相承,必须要一个度一个、一棒接一棒来成熟众生,这个才是真正的出家。所以 弥勒菩萨这边讲的非常清楚,说:“此出家者,唯形相耳”,不是真出家。如果菩萨真出家的话,就是要“离开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这个才是真出家。
所以如果从前面我们所说的这样子的道理来看的话,出家就有这几种形态了,出家就有所谓的,身出家跟心出家了。那心出家又有刚刚所说的,心出家有所谓的声闻的心出家,还有菩萨的心出家。声闻的心出家,其实不能说为真正的真出家,只能够说方便的真出家,真正的真出家是菩萨的心出家。那我们这边是以第一义谛菩萨的真出家的道理来谈论,所谓的出家是出哪一个家?所谓的出家是谁出家?所以我们这个问题,必须要以大乘的第一义谛法来看待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究竟出家。我们现在来看,这样子从这个道理来看的话,有所谓的身出家与心出家这样子的一个形态,那身出家与心出家又会有几种的状况出生?一个就是:身不出家而心也不出家。第二个是:身不出家但是心出家。第三个是:身出家心不出家。第四个是:身出家心也出家。这个是出家的四种分别。
什么是身不出家心不出家?身不出家心不出家,就是像一般的凡夫众生,也不想去修行,也不想离开五欲,所以也没有剃头著染衣,所以身不出家,也不想离开五欲的这个染著,所以叫作身不出家心也不出家。第二种状况是身不出家但是心出家。什么是身不出家心出家呢?也就是说:像在家的菩萨,虽然他不现出家的法相,但是其实他勤求出离于五欲,乃至于勤求大乘的明心见道——开悟明心,找到了这个本来就已经是出家的心,所以他这个叫作心出家而身不出家。
那有另外一种状况的是,身出家但是心不出家。身出家心不出家,其实就是指的现在诸多的剃头著染衣的、表相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们,虽然他剃头著染衣穿了僧服,但是这个是身出家;如果他心向于离开五欲的话,那还可以方便说他是心出家,但是还不是真的心出家,更何况他心不离开五欲的话,那更是身出家而心不出家。纵然他心是真是向于离开五欲的话,如果从究竟的第一义谛理地来讲的话,依然还是身出家心不出家。也就是说,必须要出家了以后,而能够勤求证悟,勤求能够去开悟明心,能够信受如来藏的正法,因为如来藏的法——这个本心——是 佛在阿含时期,就已经所开示的这个本识心、这个有因识、这个入胎识、这个齐识而还的如来藏,所以这个心,才是真正已经出家者的心。所以出家众应该要信受如来藏的正法,而愿意去迈向、去趣向于开悟明心的这条路,这样子还可以勉强说为身出家心也出家。
但是真正的身出家心出家,是必须要你开悟明心了以后,才是身出家心也出家。所以如果出家的菩萨,没有证悟佛菩提的话,没有证悟佛菩提的这个本识心——第八识心的话,就不能称为身出家心也出家,所以叫作身出家心不出家。那什么叫作身出家心也出家呢?也就是说,当你是出家的菩萨而勤求证悟,而也已经开悟明心,证悟如来藏的话,就叫作身出家心也出家。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身出家与心出家的四种分别,分为:身不出家心不出家,身不出家心出家,第三个是身出家心不出家,第四个身出家心也出家这四种分别。这个是从我们的真出家跟表相出家,所衍生的四种分别。
今天时间已经到了,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下一集再继续跟各位作说明。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