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010集 六波罗蜜(四)

   日期:2018-07-12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98370    
核心提示:蔡正礼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上一集我们说到要“供养精进波罗蜜”,我们说到 佛陀开示,说什么叫精进呢?什么叫供养精进波罗
蔡正礼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说到要“供养精进波罗蜜”,我们说到 佛陀开示,说什么叫精进呢?什么叫供养精进波罗蜜呢?
  就是如果看到有人在邪精进的时候,我们要乐说邪进的果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别人走了错的方向而不休息,我们就应该要劝告这样子的人:你应该往正确的方向,这样子才是在供养精进波罗蜜。
  什么样叫作邪精进呢?邪精进就是他走了错误的方向,譬如说,在佛法中是要清净的修行,是要你离开邪淫的,可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说:成佛就要实践这个大贪,要二六时中来修双身法——修男女的双身法,他认为说修双身法是可以成佛的。可是我们明明知道,这男女欲,那是欲界之法,如果一直在修欲界之法,他就被欲界之法所系缚,他连色界天都去不了,连禅定都无法发起。所以显然如果说有人主张要修双身法,作为成佛的法道,那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错误的方向。这样子即使努力修习,二六时中不停地修双身法,那样叫作邪进,叫作邪精进。因为这个是违背成佛法道的道理啊!而且这个连世间法也是不符合。
  因为出家的修行,他不应该跟女弟子合修双身法,何况有些女众还是有家庭的。可是出家,他是要离开家庭的,离开家庭又去破坏人家的家庭,这样连世间的善法都没有实践,哪有可能是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成佛之道呢?所以那样子是不符合精进的道理的。所以精进的修行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那就叫邪进,那这样子是不能长养精进的法性的。
  然后这里说“善教众生令修精进,所作未竟,不中休息。”这不中休息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就不睡觉啦,就不去作一些长养色身、让色身恢复的这种休息,并不是这个意思。这里所谓的休息就是,原来所要行的善法休了,就把它放弃掉了,把它停止了,这叫息。所以这个休息,意思就是说中断了。这里说“所作未竟,不中休息”,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特别它是一件善法,是应该作的事情,就不应该半途而废,不应该作到一半的时候,就把它停止了;而是应该要持续不断地去作它,直到这个事情完成为止。这样子才是精进的法性,才是供养精进波罗蜜。
  然后“修善法的时候不随他语”,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这事情是对的,特别是在佛法的实证上面,有时候他是跟众生的所思、所见是不同的,譬如说“断我见”,断我见跟众生所见是不同的,因为众生总是认为有我啊!这个时候,我们要修精进波罗蜜的时候,是不能随众语的,不能随于他语的。也就是别人说:“你这个人明明有我啊!你们怎么会说无我?”那这样子随他语而说没有无我的实证,那样就错了。同样,众生一般不知道第八识如来藏,总是不知道有永恒之法存在,这个时候也不能随于他语;因为菩萨的实证是超越众生的,反而是要带领众生,来修佛法的种种的果位的。所以是要带领众生,而不是要随于他语的。所以这样子能够带领众生,往正确的成佛之道前进,这样才是精进波罗蜜,才是供养精进波罗蜜。
  佛陀说有这样的相貌的人,才是供养进波罗蜜的菩萨。所以 佛陀说,我们要在我们的种种的身、口、意行上面,要有这样的法相,有这样的法相才说这个菩萨,他有在供养精进波罗蜜。
  接下来,佛陀继续开示关于供养禅波罗蜜的部分,佛陀说:【善男子!若有人能净身口意,乐处空闲:若窟、若山、树林、空舍,不乐愦闹贪著卧具,不乐听说世间之事,不乐贪欲瞋恚愚痴。先语软语,常乐出家教化众生,所有烦恼轻微软薄,离恶觉观。见怨修慈,乐说定报,心若逸乱,生怖愧悔。见邪定者为说罪过,善化众生置正定中。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禅波罗蜜。】
  佛陀接著就说,什么样是修供养禅波罗蜜的法相呢?佛陀就说要修禅波罗蜜是要“乐处空闲”。也就是说,这个人心中是远离了世俗的,因为他要为众生忙碌,可是他内心是要远离愦闹,因为是要解脱于三界;身行是为众生的忙碌,那是为了众生,可是他的内心里面,是要远离三界的,是出离三界的,是解脱三界的。所以他的内心里面,他是不乐于世俗之事,他的内心里面是乐处于空闲;也就是行为上不能闲著,可是内心是向往著闲暇,内心中是不喜乐这些愦闹之事的。所以说,他如果真的有因缘可以来修禅波罗蜜的时候,他刚好有为众生忙碌,在休息的时候,他内心是要远离愦闹的。所以说他就要去在山窟里面,或者是在山林之中,或是一个空房子里面,他喜欢空闲,他不会因为说没有什么声光娱乐就觉得无聊,菩萨是不会这样子的。所以说他内心里面,他是喜欢空闲。
  远离种种的不好的觉观,乃至“不乐听说世间之事”,因为世间的世事非常的烦杂,而且它涉及非常多世间的利益,菩萨不喜欢这些事情。因为世间的利益是依争夺而得,而且有些道理不容易说清楚,所以菩萨不喜乐于听闻这些世间烦杂之事。即使要听闻这个,也都是为了要教化众生,为了跟众生同事利行而听闻,所以他真正的内心是不乐于听闻世间这些烦杂之事的。
  而且“不乐于贪欲、瞋恚以及愚痴”,这三个法菩萨都不喜欢。如果要修禅波罗蜜,事实上还要不贪卧具,为了卧具就违反了前面的进波罗蜜。所以菩萨虽然不喜欢愦闹,喜欢空闲,可是也不是贪著坐卧之乐。
  “先语软语”是禅波罗蜜应修的,也就是菩萨他是没有慢的,所以说他对于众生,他要先语来问候。所以禅波罗蜜不是说只是心中不喜乐愦闹而已,他对于世间之法,他也要有他的一定的定见,因为这也是静虑,也是一种定,怎样定呢?决定对于世间之法所应行之事,心中有自己的定见,知道这是善法就是善法,恶法就是恶法——不应该作的。
  那什么是先语软语呢?就是对于众生要先言问候。譬如说,如果看到有众生,他心中有种种的痛苦,要好言慰问,要安慰众生,不让众生觉得我们高慢,也让众生心中觉得菩萨亲切。
  可是在这里面,菩萨应该要重视的是说,众生心中有他的痛苦的时候,跟众生先语软语之时,不能因为别人有内心的痛苦,因为痛苦可能有所不满,然后就让众生引发出他的、碰触他的内心痛苦之处,乃至不应该触动,让他产生羞愧痛苦。
  譬如说,有些人生了病,他总是会抱怨环境啊,抱怨什么什么。那这个时候,菩萨应该要慰问众生,或者帮他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引发出他对于这些的抱怨之言;然后说你这个众生,说了这种种的这些抱怨的话,反而来诃责这样的众生,或者来诃责这样的菩萨道友,那这样子就不符合先语软语的修行。所以菩萨的修行是要让众生能够在内心中获得安慰,而不是引发众生的羞愧痛苦之处,然后再加以苛责,或是更增他的痛苦,或是讥嫌他,或是嘲笑他“那是你的业报啊!那是你该受的业啊!”菩萨不应该这样说。这样的话才是修先语软语之行。
  这里 佛陀说:“要常乐出家教化众生,所有烦恼能够轻微软薄。”也就是菩萨有时候也要以出家相来教化众生。因为菩萨事实上是四众平等,他可以现种种相来利益众生,所以在菩萨的法道里面,菩萨是有种种的相貌。特别是,如果是地上菩萨,他所现的相貌几乎都以在家相为主。可是这些大菩萨,如果都以在家相为主,那谁依出家相来住持正法呢?谁能够让众生能够看到解脱的法相呢?所以说,佛陀也会勉励菩萨们,能够出家修行,然后乐于出家来教化众生。
  这一世 平实导师是现在家相,可是 平实导师过去多生多世,都是现出家相来修行。在 平实导师入地之后,当然就以地上菩萨的修证来说,就会常现在家相。这里在勉励三贤位的菩萨,说三贤位的菩萨应该要常乐出家,来教化众生。为什么呢?因为三贤位的菩萨,就是一般众生开始修行的阶段,这个时候经常为世间所系缚。所以这个时候反而要勉励三贤位的菩萨,常乐于修出家之法,让自己能够远离世间之法的系缚。
  可是等自己能够远离世间的系缚的时候,反而要让这些诸地以上的菩萨们能够常现在家相,因为在家相才是圆满诸相。因为在家相可以扮演种种的法相啊!那就是菩萨所应该要修学的方便善巧。所以说在菩萨法道里面,诸地菩萨反而以出家相为教化众生的法相,反而就少了。
  这里要勉励三贤位的菩萨,所以说要常乐出家教化众生,事实上就是勉励三贤位的菩萨要远离世间,常乐出家修行来教化众生,然后这样子才能够快速地灭除所有的烦恼,才可以让一个菩萨远离世间种种烦恼之法的系缚,能够把世间的贪欲,把它迅速地降伏掉,这样子他的烦恼才能够轻微软薄。
  而且要远“离恶觉观”,那什么样叫作恶觉观呢?其实恶觉观很多,譬如,欲界之法其实就叫作恶觉观。为什么欲界之法就叫作恶觉观呢?因为就解脱的法道来说,欲界它的觉观,会妨碍一个菩萨或是妨碍一个修道人出离欲界。因为在修行上,要出离欲界能够生到色界天,他要先远离欲界的觉观。
  譬如说:欲界的饮食的觉观,贪著饮食的觉观,贪著口味、美食,所以说这个就是欲界的喜乐的觉观。可是这个觉观,会妨碍初禅的实证,因为初禅的实证就是内心中对于欲界的种种觉观的弃舍,愿意舍离欲界的觉观,所以才能够发起初禅,能够实证初禅的定力。所以欲界的觉观,事实上就是恶觉观。
  乃至欲界里面还有男女的觉观,这种淫乐的快乐,也是众生极难离开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佛法的修行上面,凡是妨碍初禅的发起,其实都属于恶觉观。所以我们也可以知道,有些人他们在鼓吹双身法,事实上双身法就是男女的双修,它是欲界男女的淫乐,这种男女的淫乐,其实就叫恶觉观,因为它不离开欲界的境界啊!
  我们可以想想看,在色界的时候,已经离开欲界。所以说色界天人,他都是中性身,他们没有男女相。所以在色界天中,也没有父母、子女,因为他们是化身。既然是化身而没有男女根、没有男女相,那他们不可能修双身法啊!所以说在色界天的天人,他们都是以禅悦为食。
  所以我们都知道,佛法的修行希望最后能够是依禅悦为食,而不是吃欲界的这种粗糙的团食,更不会以欲界的男女欲作为快乐的来源,因为那种快乐是要依靠另外的异性才能获得的快乐啊!如果没有另外一个人,就不能快乐啦,那就若有所失了,这样的话,显然那就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那个快乐是要受制于他人的。初禅的快乐,它是独自可获得,因为它不依靠任何人,没有人能够去妨碍它的。所以欲界之法,统统都叫恶觉观。
  那一样啊!要远离恶觉观,显然也要离开以欲界男女欲为修持的一个原理的这种男女双修法;那这种双修法,事实上就是欲界中的极恶的恶觉观,因为那个是欲界里面,乃至畜牲、饿鬼、地狱都有的觉观。所以那样子的淫乱之事,乃至会令众生掉入三恶道,这样子更是极恶的觉观。所以这种恶觉观,我们应该要避免,这样子我们才能够远离恶觉观,才不会堕入欲界的觉观而不自觉;乃至不小心还掉到三恶道去,那就更是修学佛法而获得恶果的一种可怜的事情,那是我们一切人都应该避免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跟各位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阿弥陀佛!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