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来继续解说:什么是〈众生我、神我、如来藏我〉。接著我们进一步探讨:如来藏真我的人无我、法无我。如来藏既然就是众生界,表示五蕴众生的见闻觉知等功能的源头就是如来藏,所以说如来藏就是五蕴诸法的实相。《般若经》说:【何等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不垢不净。何以故?一切法自性空,无众生、无人、无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7)经中说什么样的法是蕴处界诸法的实相呢?在一切法中不垢不净的就是诸法实相。有什么理由这么说呢?因为一切法都是来自于有真实自性的如来藏,而这个自性的本质是空性,就是无有生死不断的众生相,无有蕴处界的人相,无有觉知自我、反观自我的我相。“无有”也是空的意思,经文中的语句很明显的说出了一个道理:蕴处界诸法不是法界的实相,而蕴处界诸法的实相,必定是具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等中道体性与无我的法。所以绝对不可能将蕴处界诸法经过转变以后,或者针对蕴处界虚妄不实的无常空,可以被称为诸法实相;不能被称为诸法实相就不是般若了。般若讲的就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本来具有的不垢不净中道法,就是立基于如来藏的无众生、无人、无我的空性法性而说,因此般若空性所说的就是如来藏真我的无我性。
如来藏的无我性,有人无我与法无我两种无我的相貌,首先来看《楞伽经》中,佛陀如何说如来藏的人无我:【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什么样的内容是如来藏的人无我呢?就是远离我与我所;所说的我与我所指的又是什么呢?就是五阴、十八界、六入的积聚相,以及由于无知业爱与三界爱,因而出生的眼等五色根,去执取贪著所生的七转识,这些都是五蕴人我与我所的法。而五蕴人我与我所都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生灭法,都是无常没有自性、不自在、不能常住的法;如来藏自体却是不生不灭、自性清净自在而常住。所以说,如来藏远离这样的五蕴人我与我所。
经文继续说著如来藏的人无我: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猨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
佛陀说,一切的眼根、耳根乃至意根,器世间有根身及六尘相,都是各各有情的如来藏所生所现,因为众生界就是如来藏的一部分。如来藏法身含摄了众生界,但是六根六尘器世间等,是依于众生的七转识虚妄想祂所摄取的这些法相,然后施设显示出来的,犹如河流、种子、灯焰、阵风、浮云一般,刹那不住辗转变坏。七转识躁动不安犹如猿猴,好像苍蝇一样乐著不干净的处所,好像风吹著火,使得火势持续烧燃一样,不厌倦不知足;都是因为无始劫以来与无明烦恼相应,一直颠倒的执取熏习虚妄的五蕴为真实我,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在三界中生死流转,好像汲水轮一直不停的随著水势流动运转。然而,每一段流转生死的种种色身,包括了两足、四足、多足,乃至没有脚的这些种种威仪进止,就好像幻术神咒催起死尸行走,好像机关发动使得木人起动行走。菩萨能善于深入观察了知这些法相,就称为人无我智。
这个地方经文所说的人无我智,指的是菩萨实证如来藏所获得的大乘人无我智,因为声闻与缘觉虽然证得解脱果,但是没有实证如来藏,所以没有般若实相智可以观察五蕴十八界这个众生界-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含摄了众生界,更无法观察、实证如来藏以后才能深入了知的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大乘人无我法相、大乘人无我智,必定含摄小乘圣人所证的五蕴人无我、人我空的解脱智慧。因为经文中 佛陀说的很清楚,如来藏远离五蕴我与我所,表示实证如来藏的菩萨必定已经观察清楚,五蕴诸法的无常、苦、空、无真我了,熏习般若、参禅开悟、证知如来藏的所在,又能现观五蕴十八界都是如来藏所生所显;而如来藏真如空性运行,不觉知自我、不反观自我,菩萨因此能善于了知如来藏真我的人无我法相。菩萨的觉知心获得了人无我智,是能够双照空、有两边的;也就是五蕴的人无我与如来藏真我的人无我。这正是般若空性的一分意涵;般若空性的另一分就是如来藏真我的法无我。
我们继续来恭读《楞伽经》 佛陀的开示: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
佛陀说:如何是法无我智?已经证得大乘人无我的菩萨,又如实的观察五蕴、十八界、六入,在境界中领受、了知、分别六尘诸法的虚妄法相;这些在六尘见闻觉知的自性,就好像所现观的五蕴十八界一样,没有真实的我与我所。我与我所的觉受归属,都是来自于五阴、十八界、六入积聚而有的;是以如来藏为因,及生死业与三界爱绳的系缚为缘,辗转互相为缘,这样的因缘和合,才有阴、界、入的出生,才有我与我所的觉受归属出现。而如来藏虽然藉缘出生了阴、界、入,见闻觉知这些法,却从不于阴、界、入这些功能生起我与我所的想法,不与任何六尘境界相应,真实如如运行而不动摇其无我清净自性。既然如来藏运行诸法是真如无我的清净自性,那么在因缘中被出生现起的阴、界、入诸法,因为都是在因缘中和合而有的,所以无有不坏的真实自体,既无自体哪来的自相可说?阴、界、入诸法没有自相,也就没有他法的共相可说,当然就没有所谓能见的眼识,能听闻的耳识,能知的意识等自相;这些眼识我能见、耳识我能听、意识我能知,都是凡夫取相,不如实的计著以后,虚妄想的势力所得的,贤圣位的菩萨是不会产生这种虚妄不实的计我的。
实证如来藏生起般若空性人无我智的菩萨,进而如实观察如来藏藉缘现起阴、界、入,与运行诸法的法无我,善于了知如来藏心的人无我、法无我,以及意根与六识不自在的法无我,相、名、觉想、正智、如如这五法的人无我智、法无我智,依他起性、遍计执性、圆成实三自性的人无我性、法无我性,就能够于修学菩萨道的过程,远离法我执而发起道种智,趣向无上佛菩提究竟解脱之路。如来藏真我具有人无我、法无我,而菩萨发起大乘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都能够双照如来藏真我与所出生五蕴假名我同时同处,真我无我故不分别、不觉知自我,无所住而生其心,随缘任运蕴处界诸法,这就是般若空性的中道义理。
15年前 平实导师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我与无我》,在书衣左下角写了一段四句偈,内容是这样的:“太极唯臆想,根本实真识;无明生两仪,万法由兹生。无我中有我,我中有无我;涅槃余真识,我无我俱泯。”(《我与无我》扉页)这段偈颂是在说,道教认为一切万物的源头就是从太极出生阴阳开始的,然而道教从来都没人证明过太极到底是什么,纯粹是臆想出来的。一切万法的根本,实际上就是永远不生不灭的真识如来藏,由于无始无明的关系,而出生了能取与所取,万法因能取的意根与五蕴、所取的六尘境界而滋生不已;五阴、十八界、六入都是如来藏藉因缘所出生,与如来藏非一非异。蕴处界无常、苦、空、无我,犹如幻化而不真实,但是无我的五蕴却从未离开过真我如来藏,故说“无我中有我”;而真我如来藏在三界中现行,却从未离开过所出生、尚未毁坏的蕴处界果报身,蕴处界等法仅是如来藏法身诸多功德法的一部分,真我法身如来藏含摄了虚幻不实无我的蕴处界,因此说“我中有无我”。证得解脱果的声闻缘觉圣者,舍报不受后有入无余涅槃,涅槃中唯有不生不灭的真识,如来藏不再出生蕴处界诸法就是涅槃,因此在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中,无有一法在三界中现行。既无所谓的真我,亦无幻化不实的无我五蕴,故说“我无我俱泯”。
涅槃是依如来藏的不生不灭而立名,并非另有某个法称为涅槃,所以涅槃本际就是如来藏。菩萨实证如来藏发起般若无我空性智慧,也同时证知如来藏的本身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二乘圣者舍报入无余涅槃的本际,而以般若智证知涅槃余真识,我无我俱泯。这些胜妙的法义内容,如果要详细知道的话,请到正觉同修会官网下载,或者到全省各正觉讲堂索取免费结缘的纸本书籍。
现在我们先来探讨“如来藏是涅槃的本际,涅槃就是如来藏真识独存。”到底是依什么根据而这么说。在前面我们已经举证也同时申论了 佛陀在经中的开示:说到众生界就是如来藏,众生界的五阴十八界都是如来藏藉缘所出生;如来藏就是法身,所有的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等法都是因于如来藏而有。这些如来藏的意涵在阿含经中,佛陀以苦之本际,为一心求出离生死苦的佛弟子们开示:有老病死苦都是因为有五蕴出生;换句话说,生本身就是苦了,而五蕴的实相却是如来藏,五蕴的本源是如来藏。所以 佛陀说:【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杂阿含经》卷34);因此苦之本际指的就是如来藏。佛陀为修证解脱道的弟子众说:一切我见、我所见、我慢等,系著三界生死的烦恼断灭了,所得的解脱果是寂灭、清凉、清净、真实。佛陀说寂灭、清凉、清净、真实是涅槃,表示已经排除了所有不真实的法,所有不真实的法都不可能是涅槃,众所周知的五蕴、十八界,以及辗转所滋生的一切法,包括五蕴的无我空都不真实,唯一真实的就是本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而寂灭、清凉、清净本来就是如来藏的体性,并非二乘圣者证解脱时才出现的,因为如来藏的体性是常不变易的,也因此才能称为真实。从这个地方又可以证明 佛陀在初转法轮阿含部的经典,早已运用隐含的义理,开示了涅槃的本际就是如来藏、涅槃就是如来藏,不于三界出现任何一法独处的非境界。
《般若经》中 佛说:【法离言语亦离思量,从本际来,无生无灭故无入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2)因为如来藏是法身,所以法从本际来的意思,指的就是如来藏所现起运行的诸法,由于如来藏不生不灭离见闻觉知,所以离言语同时离思量不作主。因为见闻觉知呢,祂必定是与名相、语言相应,是思量作主的内容,所以说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是言语道断远离思量作主的。而从本际如来藏现起的诸法,本质上也同样离言语、离思量,同样的不生不灭、不入不出。
《般若经》所说的本际,就是《阿含经》所说的苦之本际、涅槃的本际。佛陀在《方广经》中也说:“本际无生亦无所灭。”(《大宝积经》卷12)“一切众生本际清净,毕竟无生无起。”(《大方等大集经》卷15)这个地方所说的本际,指的就是如来藏。而在唯识系列的《楞伽经》中,佛陀也说:【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佛陀说:愚痴的凡夫仅依七识身刹那刹那生灭不住的现象,就生起了没有过去世、没有未来世的断灭见解,因为不能察觉七识身的根源如来藏的存在,而对于七识的念念相续,生起了能贯穿三世不坏灭而常住的见解;断见与常见,都是因为不能如实了知本际,仅是在意识所识别层面虚妄想像所产生的错误见解。也就是说,常见与断见指的都仅是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个识的分别体性,与意根末那识的处处作主体性,错误的计度为常或者无常,唯有 佛陀能如实了知这些常见与断见,或者两者互相混淆的诸多偏邪见处。
佛陀在三转法轮经典中,详细的为弟子众指出了当时诸多外道的邪见,同时从阿含到般若、方广唯识等经,佛陀所说的本际指的都是如来藏,理路贯穿三转法轮,依照弟子众的根器与心量及修证次第,以最殊胜的方便善巧阐述法界实相,未曾有过丝毫前后矛盾逻辑相左的地方。而已故的某位法师一生仅专门作佛学研究,连最基础的断我见、证五蕴人我空这个初分解脱果都没有实证过,却在书中评论涅槃本际如来藏是外道神我。那位法师说:【富有神我色采的如来藏我,与佛法传统不合,所以佛教界,如瑜伽学者等,都起来给以解说,也就是淡化众生有我的色采。】(《印度佛教思想史》,正闻出版社,页286)这位法师所说的佛法传统就是阿含部的经典,然而经过举证,佛在阿含部的经典所说的苦之本际、涅槃本际、众生界、法身真我、清凉、真实就是如来藏。这个部分对于没有实证佛法那位法师来说,纵然让他把阿含部的经文都熟背了,也完全没有法眼与慧眼,能够阅读出 佛陀于字里行间所含摄的真实义来。因为要懂得 佛陀所说的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经由真正实证而通达佛法的善知识如实的解说,才能够约略了解佛法真义理趣,以及要实证的理趣是什么,然后能够准确的教导远离常见与断见,实证如来藏。那位法师纯粹以作研究的心态,在不具法眼与慧眼的前提下,已经不懂 佛陀在《阿含经》中所说的真实义了,竟然评论阿含部的精髓:苦之本际如来藏富有神我的色彩,实在很大胆!
而 佛陀为弟子众说的阿含解脱道,并非以所谓的“淡化众生有我,否定众生五蕴我、断我见”作为真实义的。如果仅是像那位法师说的“淡化众生我”就是佛法解脱的精髓,那么隐含的义理就成为:五蕴众生我应当就是真实我,只要淡化不执著就是解脱;这样的结果不就形成,当 佛陀破斥外道的常见与断见的时候,也等于在破斥自己所说苦之本际的如来藏立论吗?但是当时在 佛陀座下证得解脱果的阿罗汉们以及所有实证佛法菩萨们,却未曾针对 佛陀对外道的任何破斥提出反对的意见,反而为了教导弟子众、救护众生,而接续著破斥声闻错误的见解与外道的邪见。例如 弥勒菩萨所造的《瑜伽师地论》、玄奘菩萨所造的《成唯识论》,以及现今 平实导师所造的《阿含正义》等上百部著作,都可以看到相同的内容。这是因为菩萨们都以实证如来藏而发起佛智,生起法眼与慧眼,能够看透 佛陀所说以如来藏义理,贯穿三转法轮诸经的种种理趣。
如来藏是佛法的精髓,是众生的本来面目,真实可证;这些,那位法师连作梦都没梦见过;而如来藏真我具有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性,更是未曾实证佛法的法师所无法了知的。况且,除了喇嘛教应成派或者自续派的假中观师以外,瑜伽部的论师,例如 无著、世亲、护法、戒贤、玄奘等诸位菩萨,都是在实证如来藏真我发起般若实相智以后通达般若,然后转进修证如来藏的人无我、法无我,这个部分完全不是那位法师所说的“淡化众生有我的色彩”,在层次上有很大的差异。我们这里先略作说明来分辨淆讹,在下一辑再进一步的阐释。
话说那位法师不仅毁谤如来藏富有外道神我,而且扭曲如来藏仅是方便说。他说:【但一般凡夫,外道,不信无常无我(空),不能于无常无我立一切法,佛就不能不别出方便,说一切众生身中有如来藏了。】(《成佛之道》,正闻出版社,页393)这位法师误解 佛陀在阿含部诸经所说的法,他认为五蕴的无常、无我,就是佛法的究竟精髓理趣;那么,若以他所主张“只要淡化众生有我,不执著就是解脱”来看,五蕴应当它是常住才是合理,但是现见五蕴不可能常住,在无常法永远不可能变成常住法的前提下,无常、无我等同于断灭空,与 佛陀未到人间示现成佛以前,已经存在的外道理论没有两样。假如无常、无我这种断灭空,就是佛法所立一切法的精髓,那么当时已经存在的诸多外道—例如六师外道、迦叶三兄弟等—都不可能被 佛陀降伏而归依 佛陀座下的。那位法师这样的扭曲与毁谤佛法,他的座下弟子们带领了把他们当作是佛教僧宝的佛弟子,一样的堕入 佛陀所破斥的意识境界常见与断见的邪见中,不断的推崇他们的师父毁谤佛法的思想,企图运用不从事佛法实证的学术研究,进行塑造他在佛教的崇高地位,但却不知道,这样等于在加重已故老法师的谤法重罪,实在让人感到悲哀跟无奈。
我们今天就先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