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3 群疑解析

   日期:2018-07-11     浏览:25    
核心提示:  问:密宗他们这样的修行,有没有什么因果?  答:有因果--第一、成就大妄语,第二、破坏正法。大妄语是一定会有大因果的,
  问:密宗他们这样的修行,有没有什么因果?
  答:有因果--第一、成就大妄语,第二、破坏正法。大妄语是一定会有大因果的,破坏正法也一定会有大因果的。密宗的上师们,为了使人崇敬及笃信他们,往往会夸口说:将来舍报以后,要分身成五个人、化身为五个人来度众生。诸位想想看:有这个可能吗?我告诉诸位:不可能。他说他会转世再来,有可能吗?我向诸位打包票,一定可能;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是转世再来的,难道你们每一个人不都是转世再来的人吗?那么,你是转世再来的人,他也是转世再来的人,因为他和你一样都是尚未离开轮回的人。但是转世再来、容有其实,分身化现、都是无稽;因为分身受生欲界身之法,那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三地满心菩萨化现许多化身到各世界去,那也不是分身,只是化身影像,并没有实质的欲界色身;在人间受生而示现多身,那是八地满心以后的事,(p73)三地满心菩萨有大智慧、大神通,尚且不能,何况密宗的上师们连明心的十住位功德都没有,对初地的智慧尚且完全不知不晓,如何可能分身多位在人间受物质的色身呢?所以密宗的第一世顶果仁波切说他死后将分身为五个人,在人间受生,那是他的虚妄想,正是大妄语,目的只是要让人对密宗升起信心而已。
  他们未悟言悟,未证佛果而说已成佛(最常见的方式是互捧:我说你已成佛,我不说我已成佛;你来说我已成佛,你不说自己已成佛),这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说这种行为就是大妄语业,犯十重戒,不可悔,舍寿后必下地狱;造下大妄语业而下了地狱,还能有分身化现在人间吗?既然下坠到地狱去了,地狱又是长劫;想回到人间来之前,还得展转受生于畜生道及恶鬼道受报,报尽以后才能回到人间当一个贫穷愚痴无智的人;所以第二世的顶果钦哲绝对不是第一世顶果钦哲本人,只是另外找一个人来顶替而已。他们大妄语,犯了严重的律仪戒,怎么可能再受生于人间呢?诸位想想看:宣化法师说一万只蚂蚁的真如合起来成为一个人的真如,一千个人的真如合起来成为一只鲸鱼的真如;他只是这样把了义法说错,不曾像达赖喇嘛一样否定第八识如来藏正法,就已经落入鬼神道去了,虽有神通,还是救不了他;而密宗这些人用外道法来代替佛法,破坏佛法,又这样大妄语骗人,怎么可能逃得过因果的报应?至于达赖喇嘛,从第一世开始,都是否定根本正法如来藏、菩萨藏的人,怎么可能世世转生人间?又都世世当大法王受人尊崇?早都下地狱去了。在人间的所谓转世再来的历代达赖喇嘛,其实都不是前一代的达赖喇嘛本人,都只是找到另一个认物巧合的孩童罢了,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在无量世前,我曾对一位证得四禅的善知识轻谤一句话,舍寿后就受生于畜生道,变成一只老鼠了,果报真是厉害;好在我的福德修得很多,又知道忏悔,发愿永不复作诽谤真善知识的事,才又回到人间。那只老鼠还没有成家立业就被猫爪扑死了,马上又回到人间;所以那只猫还真的是我当时的贵人,让我不须在鼠道里活到老死,迅速的回到人间。从此以后,若没有证据,绝对不敢再轻易评论任何善知识。你们看,密宗那些人破坏佛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免不了要受地狱果报;宣化法师是我所尊敬的人,他的戒行那么清净,只为错说第一义谛,就已经受到这种果报了,所以密宗那些人真的该引以为戒呢!(p74)因为佛法中的因果很重,所以我为了摧邪显正而评论诸方善知识的时候,都很谨慎,一定证据在手,才敢评论;因为我很怕往世堕落鼠身的状况再出现,到舍报时才出现的果报,想补救都来不及,真的很可怕。
  如果没有修大福德,一旦堕落地狱,你的修证就得再度从头开始;《菩萨璎珞本业经》说,一旦犯了十重戒,舍寿时“三贤十地一切皆失”,又要从头开始修,真是得不偿失啊!所以妄评真善知识的法,以及无根诽谤真善知识的身口意行,后果真是严重。有的人实在很胆大,他只是听了别人诽谤我,他就敢在因特网上诽谤我;这个人在因特网上贴文字说:“你所说的萧平实,他的法如果对的话,我宁可下地狱!”啊!真是大胆,我的书都没读过,只凭著别人对我的批评,他就敢拿自己的未来无量世作赌注,竟敢这样为了一时之快,就赌这样的咒,真是愚痴啊!
  问:第七识为何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如何常使第七识相应无漏法种?
  答:第七识当然会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即使到了阿罗汉位,第七识都还有时会不清净。譬如难陀比丘,他有三十种大人相,非常庄严,所有的女人都很喜欢他;可是他每逢说法时,眼光一定会先看女众,然后才会看男众。我方才上座时是先看男众还是女众?(大众笑了起来)我忘了,没注意到。难陀比丘凡是走入大众之中,他一定先跟女众招呼说话,然后才和男众招呼说话;这就是不清净的末那识,就是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属于菩萨道中所修断的习气种子。阿罗汉只是把烦恼障的现行断了,但是习气种子仍然存在。又譬如毕陵尊者,有一次想过恒河时,正好河水暴涨,佛又规定不许用神通过河,所以他就用天眼观察恒河神是谁?结果是他过去五百世以来家中的婢女,所以他就指著恒河神说:“小婢!我要过河,你把河水降低,让我过去。”恒河神一看,这是一位大阿罗汉,虽然不高兴,也只得把河水降了,让毕陵尊者过河;这恒河神觉得华陵尊者不尊重他,就去向世尊投诉,说毕陵尊者骂他。佛就叫侍者找来毕陵尊者,问他:“你有没有说他是小婢?”毕陵尊者说有,佛就叫他向恒河神道歉,毕陵尊者说:好!他就向恒河神说:“小婢!过来!我向你道歉!”他脱口而出,还是叫他小婢。这时佛就说了:“他过河时,其实不是在骂你。那是因为你过去五百世以来,都在他家里当婢女,他叫惯了,(76)所以脱口而出就叫你小婢,这是他的习气,不是故意骂你,这不是一时之间所能改得过来的,你不必生气。”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真实故事--毕陵尚慢。他并不是故意起慢,只是往昔多世累积的慢习尚未消除,所以名为习气。大阿罗汉尚且还有这种染污末那,何况是初学佛者?
  为什么第七识末那的这种染污习气会存在很久呢?这是因为末那是遍缘一切法的。因为他是遍缘一切法的缘故,所以当你睡著无梦、意识断灭时,他还是藉五尘上的法产而遍缘一切法的;当五尘上的法尘有了剧烈的变动时,祂就会唤醒意识来作分别和判断。在睡著无梦时、闷绝时、正死位时、无想定中、灭尽定中,祂都是这样不休不息地遍缘一切法;更何况是醒著的时候呢?祂又有一个特性,就是思量作主的体性;这种思量作主的体性是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所以大阿罗汉的末那在意识尚未加以检查的时候,祂就已经在依过去的习气运作了。所以难陀尊者仍有先看女众的习气,但是当祂的意识发觉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会纠正末那;这样一吹又一吹的纠正而消除染污末那的习气以后,才能渐渐成为清净的末那,习气才算是真正的修除了;在尚未完全消除之前,都还有少分染污性存在。必须到了究竟佛地,才算完全消除转换完成,所以在未成为究竟佛时,末那识都多多少少还有染污的种子存在。想要转变为究竟清净的末那识,必须在悟后历经长时间的历缘对境中,一分一分去转变祂,并非一悟就可完成的。但也不是像世间法上所讲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要有决心,努力去做,时间久了,还是可以有成绩的。
  问:夜间做梦,在清晨醒来时,为何有时记得、有时不记得?只依稀觉得好像有做过梦。
  答:夜间做梦醒来以后,有时不记得,是因为你的意识当时已经判断:这个梦不重要,不太须要记住。所以你醒过来以后就不太记得。有时记得很清楚,是因为你的意识当时认为这个梦是重要的,应该记住它;就像计算机的存盘一样,因为你认为不可以忘记它,所以就自动的把它记住了,醒来的时候就会记得。这是因为意识的判断,认为必须记住它,末那了解了、同意了,就会在这件事上用心,就把它储存起来,醒来的时候就会记得。
  问:梦中的情景,如何判别是过去生的事、或今生曾习境的延伸?(p78)或含有警示、机锋之梦境?或者只是天马行空之幻想、无有意义?
  答:梦中的情景,俗语有一句话叫做“尿床梦”,就是即将梦醒而尿急时乱梦一场;那种梦是没有条理的,乱七八糟、张冠李戴的,那就是一种无记的妄想。如果是有条有理的,而且它所示现出来的过程是很清明的,往往跟你周遭的人有关系,而且与他们的状况和个性都相符合,却不是今生的事情,那都属于过去世的事情。
  有的是你今生曾习境的延伸;这是说,有一些事物是你今生所不曾熏习过的、不曾接触过的,但却是过去世曾熏习过的,它有时会在今生的梦境中反复出现。譬如过去几年所遭遇的逆境,或者非常重要的事,或者让你非常快乐的境界经历,事后在你的梦境中出现,那就是曾习境的延伸。
  有时候,你会梦见正在研读某一部经,经文的表面意思也能懂得;醒过来之后才发觉到今生根本不曾读过这部经,也没有听说过这部经典的名称。后来你去问别人,才知道真的有这部经;这就表示你过去世曾读过这部经典,那么这个梦便是显示过去世的事情。我们会中有一位师兄,从禅三见性回来以后,有一天做梦,梦中在研读《维摩诘经》,醒来之后觉得很奇怪,因为他根本不曾读过这部经,他就去问别人,看是否有这部经典,结果是真的有;他就去找了一部来读,竟然和他梦中所读过的内容完全一样。他这一生从来只是持名念佛,不曾读过什么了义的经典,所以这是过去世所曾熏习的记忆,在梦境中、由于见道的功德而现前的。
  至于警示的梦境当然也有,譬如向你作预告、或显示预兆,使你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好事及坏事,让你趋吉避凶;譬如民间信仰中,常常有人梦见土地公,告诉他一些事情,后来应验了。有时则是佛法中的机锋,目的是想帮助你开悟;往往有人来学习我们所传的法以后,在梦中出现了一位老和尚,示现一些机锋;当时往往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后来证悟了,才知道那老和尚是在给他机锋,原来梦中的老和尚是证悟的圣者,当时在梦中还不懂得向他顶礼呢!在鬼神道中,有时也会有证悟的神,虽然其数甚少,但不能说没有,因为菩萨往往乘愿受生于六道之中,平常他不会示现为一个证悟者的身份--当然其中也有是从禅师那儿学来的表面上的机锋,但他其实并不知道那个机锋的真正意思(p80)--譬如有位师兄小时候常常梦见他们家的神明,在梦中总是给他同一个机锋;开悟以前总是觉得这位神明好像有些无聊,不知究竟在干什么。后来悟了,明心了,才知道那神明不是无聊好玩,才知道原来他是在示现禅的机锋,原来那神明是个开悟了的圣者。不过这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这往往是菩萨为了度某人证悟,故意去当他们家的神明;像这种情形,大多在他想度的人证悟以后一段时间,菩萨就会离开,另外去度别人,那家的神明也就跟著换人来当了,虽然神像并没改换另一尊。
  如果是天马行空一般的梦境,那只是过去的曾习境,由末那的遍计所执性而使得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在那里面游玩,与生命的实相和机锋或警示,完全无关,和你的生活上的事物也没有什么关系;那只是像写小说的作家在构想一些小说情节一样,对于修行上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问:您刚才所说那些梦境的状况,六七识各有什么差别?第八识有何不同?
  答: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祂是不管这一些事情的,祂是一点儿都不关心利害得失的。祂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相分--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只是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至于在梦中的你--见闻觉知和处处作主的心--有什么得失或苦乐,祂是不管的,如如不动的。在显现梦境内相分的同时,祂还是继续在显示外相分的五尘境,让末那继续接触外相分的五尘境,只是见闻觉知心不知道而已,便以为此时没有外相分五尘境。当你正在美梦当中享受美景良辰的时候,如果突然有人因为紧急事情必须唤醒你,因而大力的摇动你的身体;这个时候,末那识在这个大力摇动的触尘所产生的法尘上,感觉它的变动太大,必加以分别了知,可是自己的分别能力太差,必须指令意识转到外相分的触尘上来作分别,因此就把意识调到外相分的摇动的触尘上来作了别,所以,当意识转换到外相分的触尘上的时候,你就醒过来了,就不在梦境里了。
  我这样举例说明梦境中的六七八识的运作,它的实际情形,不容易了解;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你还得要明心才行。如果没有明心的话,就只能在意识上思维想象,无法实际去体验这个过程的内容,所以必须明心了以后,(p82)才能真正的了解我所说的内涵。但是第八识如来藏不可以明讲,如果我把如来藏的密意先泄漏给你,不是让你自己参出来的话,将来你就不会有什么功德受用,般若智慧也不容易生起。
  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意识就在这里面起种种分别,与末那识一起在内相分里面起贪爱厌憎。第八识在梦境当中,不随你起贪厌及分别,祂源源不断地流注内相分种子,使得梦中的六尘境不断地现前;祂又源源不断地流注六七识的种子,使你可以在梦境当中游戏,在梦境当中喜怒哀乐或者继续修行;但是第八识在梦境中或一切境界当中,祂却完全不起心动念、完全不起贪厌的,这就是六七八识在梦境当中的不同所在。
  问:何谓睡而无眠?此与一般人之睡眠差异为何?要如何才能做到睡而无眠?
  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将睡而无眠的定义弄清楚。所谓睡,就是四肢委卧、五体横陈,这叫做睡;睡时六识暂灭不现,无有见闻觉知,于一切外境,心不明了、昏昧无知,名之为眠。睡而无眠的境界,不须去追求;有的人是脑神经衰弱,所以睡而无眠--是睡不著,不是不想睡;这个其实是失眠。
  因为长期的睡而无眠,有后遗症,会导致火气上升;人家是吐气如兰,你却是满嘴口臭,必须每天喝许多茶;只要三十分钟不喝,就又出现口臭,所以不值得追求。也许有人会说:“喝茶就喝茶,有什么关系?茶又不是什么高消费的东西。”但是你如果不懂喝茶,喝到后来身体变寒了,毛病就跟著来了,那可不好玩。
  睡而无眠,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人是刚才所说的神经耗弱,得了失眠症;或者突然遭逢大变故,使他放不下,因为焦虑而导致他睡而不眠。第二种人是由于修行,定力太好,所以使他睡不著。譬如我,每晚都很难睡得著;当我要入睡时,我只有一个办法--就像舍寿要入涅槃的心境,把自己(无念的了了灵知)舍掉;如果不把无念灵知的自己舍掉的话,就无法入睡。当你一天到晚都(p84)是处于一念不生的状态,这种无念的了了灵知,会使得你因为定力的关系而睡不著;心里越清明,就越睡不著;越睡不著,就会更长时间的安住于无念灵知的境界中,定力就会越来越好,就会越睡不著,成为一种循环。所以我如果要修定的话,很容易,只要一坐下来,就可以马上入定了;在身体累了的时候,坐下来想要打个瞌睡都不容易,还得像入睡一样的努力一番呢。
  有一次,有位师姊听我这么说,就跟我讲:“老师!你这样子睡,很危险的;万一你入了涅槃,那这些同修们怎么辨?该学的法都还没学完呢。”我说不会,这是因为我有个愿在--不取无余涅槃,舍寿时要转入中阴身去,往生极乐世界面见弥陀修学更深的种智,然后再去中国大陆投胎,继续弘扬如来藏的第一义谛微妙正法,所以不会入了无余涅槃去;而且我也还没有到了舍寿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入涅槃呢?
  以上所说的这两种人,都是因为觉知心无法灭掉--意识无法消失掉,所以变成睡而不眠;所以睡而不眠不是好事,因为长期下来,会使得身体无法负荷,越来越衰弱。我一向都以定力的缘故而睡得很少,可是连续十几年下来,身体就难以负荷,所以我现在正努力的使自己睡得和一般人一样。
  至于不倒单,这里面有两种状况;第一种人是假名不倒单,因为他是坐著睡觉,并不是入定。如果是坐著睡觉,那倒不如躺下来睡;因为躺下来睡,消除疲劳的效果确实比较好,如果是躺著睡不著,必须坐著才能入睡,那不妨继续坐著睡。第二种人是入定修定;因为他在白天为众生忙碌,没有时间修定,他又不肯放弃修定,只好利用晚上来修定;这种人是已经有了定力的人,当他坐上蒲团之后,就立刻进入初禅,只要一刹那就能进入初禅;然后从初禅中,渐渐转进二禅、三禅……等。可是他虽然每天晚上进入禅定之境界中,但是他在白天所累积的疲劳,并不能因为进入禅定境界而消除掉;这是由于禅定境界之中的意识心并没有消失掉,意识心入了二禅以上的等至住中,觉知心还在,只是不独五尘而已;虽然不触五尘,可是等至位中的定境法尘还在,所以你的觉知心仍然不灭,所以你的神经系统不能得到休息,所以长期劳累而每晚不倒单的人,到了清晨打板而出定时,你的身体仍然很累--虽然精神蛮好的。
  证得第四禅的人,可以几年不睡觉,每天晚上不倒单,每晚入定;但是如(p86)果连续十几年下来都是这样的话,他的身体就会受不了,所以他有时还是得要睡觉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当进入第四禅的等至位中,息脉俱断,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可是息脉俱断的意思是:在定中,你不能消除色身的疲劳,因为呼吸及血液循环都停止了,所以你的肝脏所消耗掉的能量也就不可能在你进入四禅的等至位中为你补充了,所以当您出定的时候,身体仍然还是疲累的;所以,他有时还是得要好好地睡一睡。如果只是自己修行打坐,而不须每天为众生劳累的人,有了第四禅的定力,他就可以永远不必睡觉,可以每天睡而不眠,那就不会有梦。
  至于进入无想定或灭尽定的等至位的人,他晚上入定之后,也是息脉俱断的,但是与进入第四禅的人不同--他的定中了了分明的灵知心暂时断灭了,没有见闻觉知,好像眠熟无梦一样,但其中还是有些不同的,今天不再重复说明。如果有人是每天晚上不睡觉,每晚进入无想定或灭尽定中安住的话,他又是每天都很忙碌辛苦,那他每天早晨出定之时,也是一样会觉得身体疲累,没有消除身体的疲劳;精神虽然很好,身体还是一样的累。
  解脱道的修行与证得,并不是在不倒单上面修得的,而是在断除烦恼障上面去证得的;佛菩提道的证得,则是在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上面去证得的,都不是在不倒单上面所能证得的。所以,睡而不眠并不是很重要的;除非你已经知道来日无多,而想在舍寿之前迅速证得灭尽定,才需要以不倒单的修法来迅速取证灭尽定,否则不需要如此辛苦。因为从长期(连续十年以上)来说,只要有身体存在,人每天为众生忙碌,就必须睡眠,因为睡眠是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所必须的。如此看来,从一般情况来说,练习睡而不眠的功夫,并不是重要的。
  问:在睡眠中可以内摄、专注、思维佛法而不观外五尘境,或处在清明的状态;如察觉妄念一起,随即回到此境;如此反复直到天明,上班时身心却不觉得疲倦。这和一般因妄想纷飞导致一夜未眠之失眠状态,此时身心会很疲倦,差异为何?
  答:这也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我在破参后大约维持了两年半,几乎没什么睡觉;那段时间,睡觉的时候都是在睡而不眠的状态,我们称之为觉明现前。(p88)可是睡而不眠时,你的色身一定仍然会有某些部份仍在使用,也就是仍在轻微的使力;当你观察到了,就放松它,继续安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又发觉身体的某一部份又因末那识的缘故,而又有些轻微的著力,你又去放松它;像这样不断地重复,直到天明。但这只是一种状态、只是一个过程,我不主张大家去追求这种境界和过程,但也不能反对,因为这是参禅明心悟道、特别是眼见佛性十分清楚者,所必然会遇到的状况和过程,不是故意去追求和证取的,这在我们来说,叫做觉明现前,是由证悟的禅悦所产生的。这个境界并不须要故意去保持它,因为对于修行而言,它只是一个现象;但是如果要藉它来修定的话,这就有大用处了。通常觉明现前的现象出现及存在的时段之中,不会使人觉得累,那是因为禅悦而使人心情愉悦的缘故。失眠则会令人精神委靡,因为睡时心神烦乱,并不安隐,所以在睡觉的过程中,不但没有补充白天消耗掉的体力,在睡的过程中又消耗掉许多体力,所以醒来以后特别累,原因正在于此。
  欲界人间的色身,必须靠睡眠来停止耗费能量;在睡眠的过程中,又可以借著血液循环及呼吸,来修补细胞在白天的耗损,以消除疲劳;及补充肝脏的能量,使得我们明天又有精神可以做事及修行,这是欲界中的一种常态。所以在修道证道的时候,固然会有那种觉明现前的现象,但那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我们所要求的是:把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断尽而证得解脱果,是要把佛菩提道的所知障随眠一分一分地修除掉,这才是我们所要用功的地方。
  在睡眠当中内摄而专注地思维佛法也是很好的。密宗里面也有一个法门叫做“梦瑜伽”,可是他们的梦瑜伽是在常见外道法上用心,跟我们所说的不一样。他们还有一种修法,是睡觉时不睡觉,躺在床上,设法不理会外五尘--但不是不接触到外五尘--只是不去观察外五尘,而在不起妄想的状态中安住。这样用功当然也是很好的,但不可像他们那样自称已经证得佛地真如了,因为那种状态时的觉知心,仍然是意识。如果用它来辅助修行禅定,这倒是好的。不过真要修学禅定的话,仍以打坐来修比较好;因为打坐来修定,会比较迅速。
  不过在睡眠之前,用这个修行方法来用功,也有作用;我能知道许多过去世的事,就是用这种方式知道的。我曾经这样用功过一段时间,后来功夫纯熟了(P90),就可以常常切换到另一个时空--虽然仍然不能随意指定心里想要看到的时空--就可以看到一些过去世的事情。每晚睡前,因为不容易入睡,所以常常用这个方法去观看过去世的我曾经做过什么事情?最常出现的情境是常州的城门,不晓得现在常州的城门是否仍旧是我所看见的那样?九百多年前的常州城门,进城之后是一条街道,正对著城门;两旁是店铺,店铺前面都有粗布做的遮阳棚,我每一次重复看见的时候,都是站立在遮阳棚下观看常州城门。但是这些观察,只是让我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过去世的事情,对于修道并没有什么大帮助。不过,对于如梦观的修证,倒是多少有一些帮助;当你看到过去一世又一世的所造的种种业,以及所修的种种净业,反观现在之所作所为,彷佛是做梦,比对今生,就会感觉今生真的是在人生的大梦之中修行,菩萨道如梦的现观,可以藉助于此而迅速成就;但是我的如梦观不是藉此修成的,而是在明心与见性同时完成时,就已经同时成就了;这在我的见道报告中,早已写在里面了。
  问:弟子在睡眠时,常因作梦而随著梦境而转,自觉惭愧;明知梦境虚幻不实,却身陷其中而不自知。后来发愿,起作意要远离此法,过后即体验到在梦境中其实可以久看著它而不随之。如此一说是否正确?
  答:这是正确的。譬如密宗的人修梦瑜伽,他们也说要现观人生如梦;可是他们没有办法真正的现观人生如梦,因为他们所说的现观,都是在意识的境界上观察;而意识与六尘相到,就会与六尘连在一起,当然就不可能如实的现观人生如梦。必须要以这个第八识真如来观察,才能够如实的观察到人生如梦,所以他们所说的修法是不正确的。但你如果能够常常提醒自己:当我醒著的时候也是梦,是一场人生大梦;死亡的时候,就是醒过来的时候。常常这样提醒自己的时候,在梦中时,也会有这种效果;这就是常常提醒自己一切时都是梦的好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容易的从梦中醒过来,也可以在梦中作一个旁观者。这是一般人的修法。
  关于梦境的修行,还有一种,那就是二地菩萨所修证的“犹如光影”现观--他可以自由地转换梦境中的相分。但这个修证须要很好的智慧,跟禅定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因为须要能在两种不同层次的境界间不断地来回转换,去体(p92)验它,所以还是须要一些禅定的功夫。但是等你真正证得“犹如光影”智慧的时候,你会发觉:其实这个智慧本身跟禅定功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就好像你想要明心,我们会先要求你把看话头的功夫锻炼好;可是等到你明心了以后,你会发觉:原来明心跟会不会看话头并没有关系。可是你如果心地粗糙,没有看话头的功夫,你是没有办法找到第八识真如的,所以也不是没有关系。同样的道理,“犹如光影”的修证也是这样,在一个疑情出现的时候,要去参究它--但那个疑情是什么?我不能跟你明说--参究出来之后,你还得要去整理它--智慧如果够好的话,大概要整理二至三个月。整理出来以后,你会发觉:原来梦中梦外的相分是可以由自己去转变的。但这个修证跟你方才所说的梦的观行又不一样了,这个现观,需要很大的福德,要为众生做许多事之后,定慧都有很大的进步以后,才有可能修成。在这里顺便为大家略说一下,作为将来修行的参考。
  问:请问妄想因何而生?打坐中虽无语言念头,但见心识依然流注不已,知道有无数种子生灭不已。坐中一段时间会有一个念头形成妄想出来,是否因第七识之恒审思量执著之特性而去引出第八识中此刻与其相应之粗重种子、遂成妄想?
  答:你说的没错,事实上就是这个样子。妄想因何而生?大家都很想知道,因为有很多人想要成就一念不生的功夫,想要入定却入不了。修定时很想不起妄想,偏偏它一念出生、很用心去对治,才刚刚过去之后,不知不觉之间又有一念生起,没有办法让它不再生起。有很多人学过禅--其实那些法门不是真正的禅,那只是修定而已--他们教你数息,数息是最常看见的“禅法”。净土宗的寺院则是教你念佛号:用佛号来打死念头,念头很重就大声念,念头轻的时候就小声念。可是不论你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始终无法把妄想断了。数息数得很好的人,他数过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之后,还是会有妄想出现,没有办法将妄想断除。有好多人--如某一很有名的寺院,他们有好多人学数息法,数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就是说,他不知道要从断烦恼来下手。
  我记得在证悟之后,知道要修禅定,那时还不知道要修佛菩提之种智。(p94)那时起修四禅八定,还不晓得要修今天所修的无生法忍。在修四禅八定的时候,一上座就无相念佛,目的是希望妄念不起来,可是只能在起来之后不随它,继续保持忆佛的净念,无法不让它不起来;所以当年在修禅定的时候,也只能不随妄念起舞,无法让它不出现。到后来,初禅现前之后,要修二禅时,我心里想:既然要修禅定,那就不忆佛,改用禅定的标准修法来修。可是仍然没有办法,要进入二禅很难。怎么说难呢?初禅是离语言法,可是离语言的法却又可以跟语言相应而没有障碍;但是二禅完全不同,二禅之中,只要有一个念头出现,那个念头虽然没有语言文字,只要它一出现,你就已经在二禅之外了。就是这么麻烦,不必等到语言的妄想出现,只要这种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一出现,你就已经离开二禅的等至位了。
  这种念头,你没办法控制它、使它不出现。如果你有无相念佛的功夫,你可以不让语言妄想出现;但是这种没有语言的念头,你没办法让它不出现;当你进入二禅等至之中,才一会儿,这种无语言的妄想(念头)一出现,你就没有办法再安住于二禅的等至位中。那个时候,我真的是很苦恼!修得有觉有观(初禅)之后,要先经过无觉有观三昧(二禅前的未到地定),在无觉有观三昧之中安住到很熟练之后,才能转入无觉无观三昧(二禅)。可是你如果没有努力去断烦恼的话,当你在无觉有观三昧中安住很久之后,才刚刚转入二禅不久,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又生起那种没有语言的一念妄想,你又离开二禅等至了,想安住也没办法。所以真的是很困扰。
  后来因为弘法事务越来越忙,没有时间为自己再进修三三昧了,也就放弃了打坐的乐趣;这样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有好多年了。可是,人家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近这两年来,我发觉到:现在就算是想要起那种没有语言的妄念,还真的是不容易呢。到这个地步,要在二禅中长时间安住,已经不是问题了;不必很努力、很辛苦,就可以自然地不起那种没有语言的妄念了。检讨这个现象之后,我发觉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烦恼断除了,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不会再有那种没有语言的妄念了。
  如果你要问我现在还有什么烦恼?那就只有一个:恐怕佛教了义正法断灭失传的烦恼,此外就没有烦恼了。因为没有什么烦恼,所以那些念头就不会再(p96)出现了。在早期弘法的过程中,有时在打坐时,常会想起某师兄师姊的修行,会起念:“不知道他们现在有没有克服了难关?瓶颈突破了没有?”在早期,打坐时往往会有这种挂念;现在我完全不想了。我已经认清楚了:“这都是你们自己的因缘,我把法传给你,又给你方便,至于你能不能证悟,悟后能不能再往前突破,那都是你自己的福德因缘所致,与我无关。”所以我已经不再挂碍了。因我在这里为你打妄想,也没有办法帮你破参、突破;如果我在这里为你打妄想,可以帮你破参及突破的话,那我就多多为你打妄想来帮助你。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为你打妄想,对你都没有帮助,那我何必为你浪费我的修行时间呢?就算我观想你已经破参突破,那也只是我自已的内相分,不是事实,对你还是一点儿帮助都没有,那我何必浪费我的时间呢?我何不自己用功呢?所以我就放下了。
  加上我那最小的孩子前年也考上大学了,又是甄试上的,都不必我在大热天去陪考;孩子本性也不错,不须我穷担心;老来的生活费,如果省吃俭用的话,也不怕无法过日子,生活无虞,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我如今唯一的烦恼,就是怎样使佛的了义究竟正法永续流传?以及如何使未来的几百年间的佛法保持其纯净?除此而外,没有其它的烦恼了。
  没有烦恼以后,打坐时就不用与妄想、妄念对抗了,就轻松了,要入二禅中久住,也就容易多了。这意思就是说,妄想及妄念之所以会产生,就是由于对世间法有挂碍--对三界中的法有贪爱,对自我有贪爱,对眷属有贪爱的时候,就会常常有许多的妄想及妄念升起,就会妨碍我们修习禅定,所以说,妄想与妄念都是从烦恼来的;烦恼断了,妄想与妄念就会随著烦恼的减少而日渐淡薄,乃至消失。解脱道的原理也就是这样--烦恼断尽了就得到解脱果,不是由于禅定而得解脱。如果没有断尽烦恼障,随时随地都会有妄想或妄念忽然升起,一念之间就出现了,在大乘法中说这个就是一念无明;所以说,妄想与妄念都是因为烦恼没有断,所以会出现。
  妄想有二种,前面所说的是打坐时心里面出现了语言文字打妄想。可是《楞伽经》中所讲的妄想,是指邪知邪见所产生的不正确思维与推理,叫做虚妄想,经中简称为妄想,与此处打坐中出现的语言妄想不同。经中所说的这种妄想,(p98)就不是由一念无明的烦恼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对法界实相不如实了知--也就是因为无始无明的所知障而产生的不如理作意的思维--对法界真实相不如实知。在打坐当中,都是先有一个念头出现,由这个念头再引生意思,然后才有语言文字随后出现;如果是很散心的话,再接下去就会有影像被引生出来,那就是作白日梦了。他们的出现,是有其先后次序的。
  念头(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为什么会出现?其实是由意根的攀缘执著而出现的;意根--末那识--无始以来就具有的遍计所执性,祂从无始以来就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这个不断在执取的,就是你自己。我们且先不说这个不断在执取的你,先来说一说大家所知道的自我--意识;大家都没有真的认识意识,老以为意识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为自己,将意根的自己以为是不可知的心。有的人更荒唐,以为意根是大脑;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著大脑来入母胎,可是明明每一对父母都不曾看到有什么大脑来入胎啊!意根是心,不是有色根;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著前世名色所缘的识,来入母胎;这个意根,就是处处作主思量的你;意识只是被你所运用的心而已。但是众生不了解,往往将见闻觉知的意识误认为自己,反而将真正的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意根--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凡夫众生我见的我;可惜的是不但众生都不知道,甚至连正在学佛的佛子们也不知道,乃至连佛学大师的印顺法师都跟著误会了。
  那么外面学佛的人听了我这个说法,可能就会向我抗议:“你说意根末那识就是真正的众生我,可是当我睡著无梦的时候,明明没我存在,我明明消失了。如果我还在的话,而这个意根的我是会作主的,那我正在睡著无梦的境界中时,应该就会知道有我存在啊!可是这个处处作主的我,睡著以后明明消失了啊!”如果你也像他们那样想的话,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意根不像意识能返观自己,意根是不返观自己的;从狭义的种智来说,祂没有证自证分(从更微细深入的种智来说,祂也是有证自证分的;但这不是初悟菩萨的般若慧所能知之),因为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能返观自己,所以当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没有这个证自证分,所以你(p100)在睡著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没有意识的证自证分来证知自己仍然存在,就不知道自己仍然存在;但是,众生睡著了以后,末那的自己其实是仍然存在的,只是祂因为没有证自证分--返观自己的能力,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存在于当下的,醒来以后就以为能见闻觉知的意识才是真正的自己,而不知道意识因为睡著而断灭以后,仍然还有处处作主的末那存在。所以众生往往要等到醒来之后,才又感觉到有自己的存在--因为意识重新现行后,就又有证自证分来自觉存在了。
  末那识的体性就是遍计执性,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体性,不曾改变;祂的另一种体性又称为恒审思量,也就是说:祂从无始劫以来,不论是睡著或者闷绝,乃至正死位与灭尽定、无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断灭的,所以说祂“恒”;祂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著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地审度一切法,所以说祂“审”;末那识的你,在你醒著时,不断地借著意识对于五尘的直接了别,而对一切法作思量--是否继续、或是否改变?这种思量在你醒著的时候,是刹那刹那地持续进行而不断绝的;睡著无梦时,以及闷绝等四种状况中,祂也是这样持续不断地在运作著,但是祂必须在觉得异常时,先唤醒意识(令阿赖耶识流注出意识的种子),使意识出现,藉意识的分别性来判断应该作什么?所以在眠熟等五位中,末那仍然在运作不停;如果没有末那的你在眠熟等五位中继续存在,你一旦睡著了,将会永远醒不过来了。由此可知,末那识的这个你,在你的意识因为睡著而断灭了以后,祂仍旧是存在而运作不辍的。众生对于一切事物,经由意识的分别判断之后,都必须由末那识的你去作决定,然后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但是众生却都不知道这个事实,往往将那夜夜断灭的意识“我”误认为是自己。
  由于末那识具有这种“恒、审、思量”的特性,所以不管是在清醒的时候,或者闷绝等五个状况之中,祂都是不断地想要作什么,不甘于寂寞,不愿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所以当意识的你正在修定,想要使忆佛的净念能够相续成片,或者想要证禅定而在定中长时安住,祂却常常会悄悄地突然给你一个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你若没有察觉,就跟著那妄念转,接著就是语言文字的妄想出现了。(p102)由于这个缘故,你虽然每天很努力的在修定,仍然没有什么成果;所以禅定修不好、妄想很多,原因就是由于末那识的你喜欢攀缘贪著,不肯安于无为寂寞的境界之中,所以意识的你虽然知道要修定而证取俱解脱,可是末那识的你还没有透过定的修行而加以揉服,所以在初习定的过程之中,祂仍然会依过去喜欢攀缘的习气,继续制造妄想给意识的你,使你修定难有成就。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著,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著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著啊!这位师兄问到这个问题,可见你已经有在精进修定,对于我所开示的种智,也有真正的领受与体验,所以知道妄想的源头就是末那识。现在大家知道妄想出现的道理了,就可以死心塌地的从烦恼的消除去下手,烦恼消除了以后,定的境界就容易证得了。
  问:平时如何在无语言文字之慧观中去断这些种种惑业的种子?
  答:这个问题之中,有两种种子:惑的种子、业的种子。业的种子不能从慧的观行中断除,业的种子要在现行后的受报之后才能消除;不过,证道的人受报时有一个好处--重罪轻报。譬如以前有一个人欠了你的钱,可是这个人后来学到了赚钱术,当了老师,教人赚钱的方法;他有许多使你赚大钱的方法,有一天你找上他,求他帮你设计赚钱的方法;后来你真的赚大钱了,这个时候你还会要他还钱吗?可能你只会要他象征性的还一些就算了,那他不就大钱小还了吗?同样的道理,过去世你如果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而这一世你已经证道了,刚好这个过去世曾被你亏欠的人来向你学法,他就算知道过去世被你辜负,这一世也不会要你全部偿还的,这不就是重罪轻报了吗?就好比有人见了某人以后,一直想送东西给对方,不送就会觉得不好意思,那就有可能是过去世曾欠了人家;现在遇见了,心里不自主的产生了歉意。但是对方因为有隔阴之迷,他也忘了,只是见了你就没有好感;现在他为了学法,来跟随你,因为已经成了你学生,所以也不会对你太无礼;甚至于在他证悟之后,会对你感激不已,那你们的关系在这一辈子就改变过来了,这不就是重罪轻报了吗?(p104)(但是对于性障很重的学法者来说,这个说法并不适用,因他是对一切人都看不顺眼的)这样一来,你的业种就又断除了一部份了。
  如果在过去世曾经不小心误杀了一个人,这虽然是无心所杀,本意并非要杀他,但毕竟还是过失杀人;杀人是有记业,未来必须在缘熟时偿还;现在这一世遇见了,本来是应该在意外的情况下死于对方手中,但因为这一世的你已经证道了,他为了求法而成为你的弟子,刚开始时可能对你不太喜欢,但因你的法正真,他不得不跟你学法;后来因为你的教导而证道了,他满心欢喜,使得他过去世枉死的不平之愤也就消除了,你业种也就跟著消除了;在消除之前,最多就是在他证悟之前诽谤诽谤罢了。如果是一般人的话,那非得要一命抵一命不可了;法界有些像人间一样,欠债还钱以外,还要加上利息的;这是业种,得要现行受报了以后,才会消失掉的。
  惑的种子,可以在慧观当中去断除;有定力的人,也可以在没有语言文字的慧观之中去断除;但是如果是在没有语言文字的慧观中断惑,他的定力必须是非常的好,否则,这样的慧观是不容易断惑的;所以我通常都劝人在有语言文字的慧观之中去断惑种,因为在有语言文字的思维观当中断惑的话,在你作思维修的过程当中,末那识在这个过程之中比较容易被说服而舍弃思惑的种子。
  但是菩萨的无生法忍的断惑,却必须用语言文字来作思维修;菩萨以这种有语言文字的思维修来断惑,完全不会妨碍到菩萨的禅观,也完全不会妨碍菩萨在解脱道上的修证;因为无生法忍所断的惑,通通是无始无明的上烦恼,而无始无明的上烦恼,都是很深细的法,若不透过语言文字来作精细的思维与解析,绝对不可能加以断除的;所以菩萨在无生法忍的修证上,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上的功能,来一分一分断除这些尘沙惑。所以在作慧观时,是否必须离语言文字来修断惑种,其实也是因人而异;也是要看惑种是那一类的惑种,才能作定论的。此外,思惑是种子;尘沙惑属于所知障,只有现行而不是种子,今天没有时间,不作解释。
  问:甘露与大悲水的区别如何?
  答:大悲水不是甘露。甘露是欲界天人的搏食,它是欲界天人的日常食物,(p106)是有物质的,也是有微细地大成份的物质;大悲水固然也有物质,但它只有水大的成份;它是由人持念大悲咒,求观世音菩萨加持,使得服用大悲水的人,受到咒语所念到的那些护法神的护持,因而消除了业障病,使学人的业报延后到未来世有能力时再受报。但是甘露并没有这些功能力用,它只是提供欲界天人色身上的能量,让他们有体力可以继续享乐而已,没有消除及延后学人业报的功能及力用;也没有治病的功效,所以和大悲水完全不同。
  问:第七识是遍计一切处、一切时,那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常常会东望西望的?既然它恒审思量,为什么很容易犯这个毛病?
  答:第七识并没有遍一切处又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时的,是第八识。第七识自无始以来遍一切时,但是并没有遍一切处;因为第七识只是在我们的五根--五胜义根--里面,它并没有遍在我们的五扶尘根,所以它并不是遍一切处。此外,它只在五尘所生的法尘上面起作用,不直接在五尘上起作用,所以它不遍十二处,那就不可以说它遍一切处。
  第七识的遍缘一切法,是说它普遍的去执著一切法,而不是说它遍在一切处;只有第八识才是遍在一切处的。此外,第八识从无量劫以来就是遍一切处的,而且也遍一切时都不会暂断,乃至入无余涅槃时也是不会断灭的;第七识从无量劫以来固然是通一切时而不曾暂断,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尽定时,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槃时,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所以是不可能遍一切时的。由这些说明,诸位应该可以对第七识有了多一些的了解。
  问:为何会健忘?
  答:这位师兄很会问问题,一题紧扣一题,息息相关;若不是有道种智,答起来将会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关于健忘;末那识既是遍缘一切法的体性,普遍地计执一切法,理论上来说,似乎应该是不会健忘才对,那为什么有时又会忘记了一些东西呢?为什么有一些法你很想记住它,却又老是记不住?这有两种情况使得你记不住某些事,不是由于末那识的缺乏遍计执性所致。
  一、当你接触到某一法,或者某一法生起现行时,在那个法进行的过程当中,你的意识去加以分别:认为这个事情是重要的、应该记住的;这时的意识(p108)起了这样作意的时候,虽然并没有语言文字说与末那识知道,但是只要一起作意,末那识就知道了,他就会把这件事情记住,末那就会把这件事的内涵存在你的大脑里面;舍报时就会转移到你的阿赖耶识里面,带到下一世去。所以重要的事情,到了下一世时,若是遇到缘熟时,它就会在你的梦境或者定境当中出现。若是不重要的事,它就不会再出现。譬如有的梦境,醒来之后仍旧记得清清楚楚,那是因为在梦中时,你的意识认为这件事很重要,所以末那就把它记住了;若是不重要的事,末那就不会去记住它。末那在三界一切法中所作的行为,都是依于意识的判断而作决定,他的遍计执性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作为。末那离开意识所能作的行为极为有限,只有在眠熟闷绝等五位中的极简单作为而已,无关你所问的记忆的问题。如果醒来之后,不记得梦境,那表示你长久以来都认为那种梦境不重要,所以末那一时之间没有被说服去记住它,所以醒来之后就记不起来了。
  二、当你在学某一个法门的时候,意识是确定必须完全记下那个法的,末那也是同意的,并且有在认真的去记它;可是无论你如何努力,总是记不住。这是因为意识对于所学的法,尚未如实的了知,所以末那不知道要记住什么?事后你再怎么回想,仍然是记不起来的。这并不是表示末那在这个时候没有遍计所执性,而是他不知要如何去记住这个法,所以事后所记住的那个法,是杂乱无章的、模糊不清的;这是由于意识对那个法的认识不清所导致的,并不是末那在当时没有遍计执性。
  问:现在常常看见有老人痴呆症;如果透过修行的过程,怎么来克服这个老人痴呆症?
  答:老人痴呆症,没有办法用佛法在这一世中克服,但可以用佛法在未来世加以克服。这意思是说你先得要明白它的特性,你才会懂得我这句话的意思。老人痴呆症,这问题的所在,是在于这位老人他有那个果报。为什么那个果报能够成就?就是因为意识的俱有依的关系。意识必须要有俱有依及其它的因缘,才能现行运作;意识现行的因,就是第八识所含藏的意识种子--以第八识的现行(此唯证悟明心者才能知之)和第八识所含藏的意识种子为因,意识才能现起。可是祂要现起的话,还得要有其它的缘,缘就是祂的俱有依。(p110)意识的第一个俱有依就是意根末那识,如果没有意根作祂的俱有依,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就不会现行运作。意识的第二个俱有依就是五根,五扶尘根是色身--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这是五扶尘根;五胜义根就是我们的头脑以及传达讯息的神经纤维。五根如果全部毁坏,意识就无法现起运作;五根如果有所损伤,意识就不能顺利运作。五根之中掌管记忆及了知的部份,如果受到了损伤或老化得非常迅速严重,就会成为老人痴呆症的患者。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把朋友、成长过程中的老师、亲戚…等,全部忘掉了;由于分别的能力受到胜义根的伤损而不能顺利运作,又失去了记忆的能力,他就变成老人痴呆症的患者了。换句话说,他会成为老人痴呆症的患者,早在他受生而得到这个遗传基因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发病以后只能靠药物来减轻症状而已。如果将来有新药出现而能够完全医好,那就表示人类在这方面的果报已经减轻乃至消失了。
  如果不想在下一世成为老人痴呆症的患者,就不要对了义正法作轻微的诽谤,也不要对证悟者作轻微的诽谤,否则来世免不了会成为老人痴呆症的一员;如果是作严重的诽谤,早就下地狱受长劫尤重纯苦了,不可能还在人间。所以想要免除未来世成为老人痴呆症的患者,千万不要对正法及弘传正法者作出轻谤的行为。若能如此,将来你活到八九十岁时,仍将像现在一样头脑伶俐、非常灵光的。像我父亲到九十三岁临命终时,头脑还是很灵光,这就是说他一向对三宝非常恭敬,绝对不会诽谤三宝,所以得到的果报就是好的五胜义根,不会障碍意识的运作。所以你如果想对治老人痴呆症,用佛法是只能对治下一世的,不能对治这一世的。这是纯粹就佛法来讲,不是就神通来讲的;如果有人因某一大因缘,而得到佛或大菩萨的加持,这一世的老人痴呆症也是可能完全治愈的。
  (以上是依据二000年十二月在桃园懿莲念佛会的演讲录音整理修饰而成。演讲者:萧平实老师)(p112)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