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29集 五停心观之所缘法(下)

   日期:2018-07-13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49958    
核心提示:正元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我们在上一次的节目中,探讨到《广论》中奢摩他的章
正元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我们在上一次的节目中,探讨到《广论》中奢摩他的章节,谈到 弥勒菩萨开示的六种不净所缘的第四个“观待不净所缘”。
  我们上次说到:相对于有情的五阴都灭尽的无余涅槃来说,乃至三界顶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也都不能算是清净处,也是应该要舍离的,这样才能出离三界,安处于寂灭涅槃之中。这个观待不净所缘的道理,就是要让修学者了解:不应该得少为足,而应该不断地向上修进;所以,不但要证得色界禅定而远离欲界的粗重,还应该要更进一步修证无色界的四空定来远离对色界的贪爱;之后还得要继续出离无色界,证得无余涅槃,才能真正解脱于三界生死;甚至是要达到佛地的无住处涅槃,这样才是修行的最终目标。
  接下来,第五个“烦恼不净所缘”则是说:我们应该要缘于三界世间中的见惑、思惑,包括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以及二十种的大、中、小随烦恼等等的过失来作观察;而且无论是烦恼的现行,还是随眠种子,都称为是烦恼不净,都是应该要断除的。藏密喇嘛教把因缘生灭的意识认为是结生相续识,所以说他们是落于常见的外道;藏密中无论修证有多高的祖师,也同样都是连佛法中最基础的意识我见都断除不了的,他们更是执著欲界粗重的男女欲不肯放舍,所以就连欲界的思惑也都不曾断除;那么在欲界之上的色界以及无色界的微细烦恼,当然更是不可能断除分毫的,所以这些喇嘛教人必定都是具足烦恼不净的。
  六种不净所缘的最后一个是“速坏不净所缘”,速坏不净是在说:色受想行识等五取蕴是无常变坏、不恒久的,也是不可保信的,它的体性是随著因缘而迅速变坏的,所以称为速坏不净。五取蕴的“取”就是指烦恼,因为一般凡夫的五蕴都是因为烦恼造业而有的,而且还会不断地生出烦恼、造作业行,而继续取得未来世的五蕴身,不断地生死流转而无法安住于寂静涅槃之中,所以叫作取蕴。五取蕴的体性是无常无恒、刹那变坏的,即使一世之中都是世界首富,而且健健康康,有幸能够活到120岁的高寿,也终究无法免除一死,他的所有财富也都是带不到未来世去享用的,所以说五取蕴是不可保信的;而且越是幸福快乐的日子感觉过得越快,人生百年一下子就过去了,所以说是速坏不净。
  弥勒菩萨所开示的这六种不净所缘的观行,如果我们依自己所现起的烦恼,选择正确的对治法来修学的话,就能够很快地清净我们的内外身心,而把对于三界贪著欲爱的污染心给净除;也就是要以这六种不净所缘,来观察世间境界以及自身的烦恼,这样才能破除贪染心。根本论的卷26中还说到:贪行不但有对自身的五欲贪,对他身的淫欲贪,还有对外在境界的贪爱,此外还有色界贪以及萨迦耶我贪,加起来一共有五种;为了要断除这五种的贪爱,使得它们永远不再现行的缘故,所以 佛陀才建立了这六种的不净所缘。我们如果能够向内观察到自己色身的三十六种物全都是朽秽不净的话,就能远离对自己色身的贪爱,并且远离种种的欲贪,而使身心得到清净;而如果能够依于对他人色身的朽秽不净所缘,来观察思惟其过失的话,那么贪爱他人美色、形体仪态、肌肤妙触以及交合的淫欲、淫贪之心,自然也就得以清净了。
  但是藏密喇嘛教的无上瑜伽、持戒清净,实际上却是依三昧耶戒而每天都与女信徒合修双身法,贪著男女间的种种美色及妙触,所以大家不要被骗了,误以为这个三昧耶戒是佛教中所说的持戒清净。如果说对欲界其他种种的境界有欲贪,则可以藉由“苦恼不净所缘”以及“下劣不净所缘”来净除欲贪;也就是说,观察这些欲界境界常让我们生起种种的苦受、忧受,而且这个欲界欲是最下劣的,是共于畜生的,能够作这样的观察的话,那么对所有欲界境界的欲贪之心都会因此得到清净了。
  接下来,由于观察“观待不净所缘”,会发现虽然色界的境界超越了欲界,但是对于无色界来说,色界境界也仍然是不够殊胜的,所以对色界的贪行,也会因此而清净、除遣了。最后由于观察“烦恼不净所缘”以及“速坏不净所缘”这两种法,而明了三界我都是具足烦恼又无常败坏之法,能如是观察的话,就能把萨迦耶我见也灭掉了,那就最少能得到预入圣流的须陀洹果。而这六种的不净所缘法,就叫作“贪行的净行所缘”。经由这六种不净所缘的修学,就能够断除对三界法的一切贪爱,使得身口意行都变得清净而得以出离三界,安处于寂灭涅槃的解脱境界中,这样才是修学解脱的正确道路。
  但是,宗喀巴却是和 弥勒菩萨的教导背道而驰,他违背了以不净观来远离三界贪爱的正确修法,反而教导众生要大贪——不但要大家贪著污秽不净的色身,更要贪著欲界下劣不净的淫乐,更要大家都缘于双身法而修不净行;他所教导的邪见与邪行,使他自己以及随学之人都沉溺于六种不净法中,无法脱离天魔的掌控,永远都留在欲界中沉沦生死,而无法得到清净解脱。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看清楚宗喀巴这种不善的心念以及作为啊!以上就是对于贪行粗重的有情,应该要缘于不净观来修学对治的说明。
  接下来,我们要谈论五停心观中,除了贪行以外的其他几种粗重烦恼的观行方法。首先我们来谈谈瞋心重的对治方式,因为一切众生都有真如佛性,未来都能成佛,因此对于修学菩萨道来说,摄受众生就是摄受自己的佛土,所以菩萨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对众生生起瞋心的。那么如果是瞋心很重的有情,应该要缘于何种法来修学对治呢?《广论》中继续举《瑜伽师地论》卷26,佛所说的:“若唯有瞋行,应于慈愍安住其心。”这意思是说,如果是瞋恨心行很重的人,应该要修学慈愍观来安住其心。那么慈愍观的内容以及慈愍所缘的对象是什么呢?弥勒菩萨开示说:
  若于无苦无乐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与其乐,当知是慈;若于有苦或于有乐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欲庆其乐,当知是悲、是喜。有苦有情是悲所缘,有乐有情是喜所缘,是名慈愍所缘。若有瞋行补特伽罗,于诸有情修习慈愍,令瞋微薄,名于瞋恚心得清净。(《瑜伽师地论》卷26)
  在这段论文中把我们和有情彼此间的关系,依相处状况的好坏不同,分为亲近的、怨恼的以及中庸平淡的这三种;而我们对待有情的心念,也有慈、悲、喜等三种不同。弥勒菩萨说:如果对生活状况一般的有情,不论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疏、好坏,都能够以平等的心境去对待,想要给予他们快乐,这就是慈心。而对于遭受苦难的有情,无论亲疏,都能够以平等心想要拔除他们的苦难,这就是悲心。另外,对于处在欢乐中的有情,无论亲疏,都会想要为他们欢庆,那么这就是喜心。弥勒菩萨接著说:我们应该要以悲心去缘有苦难的有情,而以喜心去缘有欢乐的有情;如果是经常会显现瞋恨心行的凡夫众生,则应该对一切有情都修学慈愍心,这样就可以让他的瞋恨心逐渐变得微薄乃至于得到清净。
  弥勒菩萨在同一卷论文中,并且开示说:
  云何慈愍所缘?谓或于亲品、或于怨品、或于中品,平等安住利益意乐,能引下、中、上品快乐、定地胜解。……若复说言广、大、无量,此则显示能引下、中、上品快乐;欲界快乐名广,初、二静虑地快乐名大,第三静虑地快乐名无量。(《瑜伽师地论》卷26)
  弥勒菩萨的意思是说:所谓的“慈愍所缘”,就是对于一切有情,无论彼此的关系是亲疏恩怨,都能以平等心安住于想要利益他们的意乐之中,这样就能够引发下、中、上品,或广、或大、或无量的快乐,以及对禅定境界的胜解。“广”是指欲界的快乐,“大”是指初禅地以及二禅地的喜乐,“无量”则是指三禅地的离喜妙乐。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说:以慈愍利益意乐能引生下品的快乐,这是指透过慈心观而希望众生得到欲界天的快乐,而说为广乐;若是透过慈心观而希望让众生能够得到中品的初禅及二禅的禅悦之乐,可以让众生死后往生到色界天而发起清净的喜乐,这就可以说为大乐;而如果透过慈心观,想要让众生得到第三禅的离喜妙乐,则称为无量乐。这三品的快乐是因为无怨恨心,因此没有敌对心,也没有损恼心,所以无怨恨心就称为是增上利益意乐,因为这个无怨恨心能够缘于有情的三界利益快乐。而且自心能够安住于有利益的三品快乐中,以亲近的、怨恼的或是中庸的三品有情来作为所缘,而以利益众生的三品慈悲心作为能缘,希望众生能够因此得到欲界天、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的快乐。若是有瞋恚行的人,能够这样子对诸有情来修习慈愍心,就能够让自身的瞋恚行逐渐变得微薄,而使得瞋恚心转变清净。
  然而喇嘛教行者修双身修法,是著重于男女二根和合所引得的性交快乐,这是欲界中最低层次的性爱贪乐。从表面上看来,这好像也是属于欲界广大快乐中的一分,然而这种淫贪是属于粗重而不清净之乐,在欲界六天中,除了最下方的四王天以及忉利天还有短暂的两性交合之外,夜摩天以上的天人都已经没有二根和合了,甚至只要牵手或两目相视就已经得到满足了;因为他们已经远离了欲界粗重的贪爱,才能上生到欲界天之中啊!因此像宗喀巴这样强调长久持续的粗重强烈淫欲快乐,是只在人间以及畜生道中才有,虽然这也是欲界乐的一种,但是却不能使人间的有情引生到欲界天的利益意乐,更何况是引生诸有情生到色界天以上的增上利益意乐;因此说,喇嘛教的双身法淫欲之乐,反而是让有情引生未来世下堕三涂苦的不清净法。
  谈完了瞋恚心重的有情应修慈愍所缘之后,我们接下来要来谈五停心观的第三个--缘起观,这是愚痴心重的有情所应修、应缘的观行方法。佛陀开示说:“若唯有痴行,应于缘性缘起安住其心。”(《瑜伽师地论》卷26)在《广论》351页中说:【缘缘起者,谓唯依三世缘起之法,生唯法果,除法更无实作业者、实受果者,即于是义任持其心。】(《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宗喀巴这里的意思是说:应该要缘于三世缘起之法而修。但是宗喀巴等人所说的,是以因缘所生、生灭无常的意识心为主的六识论缘起法,所以说,这是不承认有根本因第八识如来藏的无因论缘起法,这和 佛陀以十因缘说有不生灭之本识因的缘起正法不同。
  六识论的缘起法,当五蕴身灭了之后就烟消云散了,因为会断灭的意识没有能力持种,更不能入胎而住,当然也不能贯穿三世而从前世来到今生的母胎中,又哪里能在母胎中制造名色而产生出这一世的五蕴身呢?而且他们又不许有第八识持种入胎,但此世的五蕴身又要在母胎中相待于众缘而生;所以若没有本识如来藏住胎而假借众缘,则今世的五蕴身无从生起,也就没有你、我、他等一切有情了。若没有了你、我、他等有情,又如何能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而说有缘起法可缘呢?所以宗喀巴等六识论者所说的无因论缘起法,是不可能贯穿三世的,这是一种断灭见;法与法果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作业者、受果者呢?既然无法,不但没有任何心可持,就连涅槃寂静都将会变成虚妄的戏论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介绍到这里,没说完的部分就留到下次继续说明。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