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二)
。这个单元主要是在辨正藏密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外道邪见。值此末法之际,各种邪说倾巢而出,正觉教团为了救护深陷藏密邪法中的学人回归正教,也为了正法久住、续佛慧命,开演这次的主题,对《广论》之内容作详实之辨正,祈愿您能因此而转易错误知见,趣入佛陀正法,迈向浩瀚深广之佛菩提大道!
今天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继续为大家说明宗喀巴有关止观的错误说法。在上一集中,我们提到修习止观时如果未能生起身心轻安,所修的毘钵舍那,就只能称为毘钵舍那随顺,那是因为尚未实证的缘故,不能心得决定。譬如《解深密经》卷3云:
【“世尊!若诸菩萨乃至未得身心轻安,于如所思所有诸法内三摩地所缘影像作意思惟,如是作意,当名何等?”“善男子!非毘钵舍那作意,是随顺毘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菩萨修道未得身心轻安——也就是只有见道的知见,而尚未实证之前,无法离开欲界,此时意识所思惟的五蕴十八界等一切法的观行,都只是毘钵舍那随顺相应作意而已。菩萨修道必须要藉有觉有观的意识妄心,去寻找无觉观的真心如来藏,实证了知第八识的体性,现观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这才是大乘般若空的真实道理。因此,菩萨在找到真心之后,还是要继续修习止观,因为止观可以使菩萨悟后般若慧迅速增上,早日远离欲界的系缚。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广论》中所谓的毘钵舍那和奢摩他的所缘。《广论》第340页又说:
【《解深密经》云:“世尊!几是奢摩他所缘?”告曰:“一种,谓无分别影像。”“几是毘钵舍那所缘?”告曰:“一种,谓有分别影像。”“几是俱所缘?”告曰:“有二,谓事边际、所作成办。”集论于事边际,开说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之二。寂静论师如前所说,止观皆能俱缘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是故止观非就所缘境相而分,既有通达空性之止,亦有不达空性之观。若能止心于外境转,住内所缘即说名止,增上观照即名胜观。】(《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
各位菩萨!您晓得前面《解深密经》中所说“有分别影像”和“无分别影像”是什么意思吗?所谓奢摩他所缘的“无分别影像”,是指意识心不攀缘五尘,并且压伏妄想攀缘的习气,使意识于定境法尘中制心一处而得安住,说之为无分别影像,乃奢摩他所缘。而毘钵舍那所缘的“有分别影像”,则是指意识于所缘的各种境界乃至定境中的种种相分,作分别、抉择、取舍,称之为有分别影像,是毘钵舍那所缘。《集论》于事边际开示说为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两种;所谓“尽所有性”是说,五阴十八界诸法缘起性空是世间的真实道理,世间法无有过此者;而“如所有性”则是说,如来藏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源,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有过此者,如来藏乃是世出世间的真实道理。至于“所作成办”是指修习止观的果位,也就是悟后继续进修止观而远离欲界,证得初禅、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以及世出世间诸法的止观成就,都叫作所作成办。而这“事边际”与“所作成办”二法,乃是奢摩他与毘钵舍那所缘之境界。
然而宗喀巴与寂静论师都是否定有第八识者,其所修止观也都是以六识论为基础;以这样六识论为基础的止观内容,不会超过五别境心所法中之慧心所,是意识的心所法所含摄,只是尽所有性中极为狭小的局部所摄,完全无法触及如所有性。宗喀巴等由于没有找到如来藏,也不曾断除我见,坚持意识是名色的根源,仍然落在意识心中,以这样的止观要缘于尽所有性,无论如何都是作不到的;更何况他们否定第八识如来藏,却想要把如来藏空性当成所缘境,而妄想能够实证、体验第八识的如所有性,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啊!而《集论》所说的其实是菩萨法,是已经证得空性心如来藏的菩萨,悟后所修的止观;菩萨依于亲证如来藏的功德而发起空性慧,以止观之法于一切法中作简择;因此说,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是证悟菩萨修习奢摩他与毘钵舍那时的“俱所缘”。
宗喀巴又说:“有通达空性之止,亦有不达空性之观。”这意思显然是说,“止”有通达空性与不通达空性两种;“观”也有通达空性与不通达空性两种。然而这样的说法,若是从已悟菩萨的角度来说,则是言之成理的;但若从宗喀巴等未悟而修止观境界而言,则是不应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宗喀巴认为:修止观达到一念不生时就是无我,就是证得空性,就有了空性慧;但是宗喀巴不知止观之法乃是意识所摄,即使是修到三界顶之非想非非想处定,也无法将意识转变成空性心,依旧是不曾通达空性之止与观。再者,宗喀巴自己也曾说,止观是修上界之法;既然是修欲界之上的上二界之法,就不能离开三界有为法;既然是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之法,因此他所说的止观之法,是无法通达不生不灭的空性道理。也就是说,菩萨道行者,首先要能现观意识及五蕴中之一一蕴,都是缘起生灭无常之法,然后断除我见,才能成就二乘菩提入门之止观;进一步要再证得空性心如来藏,并且转依于空性心所得之般若智慧来进修止观,才能渐次迈向佛地,这才是佛菩提中修习止观之正说。以此而观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止观论说,完全是错误而误导众生的说法呀!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广论》中的错误说法。《广论》第340页又说:
【以心未趣向无我真实者,亦有无量明乐无分别三摩地故。虽未获得实性见解,但若执心令无分别,现可生起。故未解空性,生无分别定无少相违。】(《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
这一段论文意思是说,即使尚未趣向五蕴无我及涅槃真实的人,在双身法中也能出生无量光明与快乐之无分别定。虽然还没有获得真实的见解,但如果能够摄持觉知心专注在清明与快乐的境界之中,而不生起语言文字分别,当下就可以受用因无分别定所引生的清明与快乐!因此,即使尚未理解空性的人,也能发起无分别定,在道理上并没有丝毫违背之处。
各位菩萨!宗喀巴这样的说法,或许没有违背藏密所持的邪见义理,但和诸佛菩萨所开示的正理,却是完全相悖离啊!佛法中所说的无分别定,是以永远都有分别的意识心,亲证本来就无分别、永远都无分别的第八识——涅槃本际,如实证解心得决定而不退转,才能称为证得“无分别定”。而不是如外道宗喀巴所说,将只要存在时就一定有分别的意识心,经由淫乐的专注而不去作分别,就说是证得无分别定;这样的说法,只能欺骗无闻寡智之人,任何有智慧的人都不应该相信才是!事实上,在第四喜中,意识觉知心仍然不断在了别,时时注意著,不让乐、空两种分别的作意消失,因此才说要乐、空双运;这本来就是有分别,怎能妄称是无分别呢?
宗喀巴这样说法的目的,无非是想将喇嘛们所贪爱不舍的邪淫双身法予以合理化,将他所说的无分别定配合双身修法,就说之为未通达淫乐之空无形色故是空性,未通达、能领受淫乐的意识,也是空无形色故名空性,这两者都可以在乐触中清楚感受乐觉的存在,能一心住在乐触觉受中、一念不生即是不分别,就是证得无分别定。因此,虽然未证得“乐受与受乐的觉知心都是空性”之空性见,但在双身修法的过程中,若能制心不起分别,也同样是可以生起无分别心的;因此,尚未了解觉知心与乐受都是空性的人,和已了解空性的人,一样都可以生起无分别定,两者是不相违背的。各位菩萨!您了解宗喀巴在说些什么吗?了解觉知心与乐受都是空性的人,和已了解空性的人,一样都可以生起无分别定,那精勤修道又有何意义呢?
由以上说明,我们就知道宗喀巴根本未断我见,更不了解空性为何物;他误认为淫乐之触觉无形无色就是空性,能领受淫乐触觉的意识心无形无色,所以也是空性,而不知空性是指如来藏心啊!宗喀巴认为令意识不起语言妄想时,即是不起分别,就是实证无分别定,殊不知,一念不生时,仍然是在分别六尘;这是未证如来藏,也不知如来藏本无分别的外道凡夫才会如此说法。就因为这样的邪见,宗喀巴才会说:“即使不知道觉知心空性与乐受空性的人,只要专注在最强烈的淫乐中而专心领受,不生起语言文字妄想时,即是证得无分别定;所以懂得密宗‘空性’的人,和不懂密宗‘空性’的人,同样都可以证得无分别定。”这等于就是在昭告大众说:即使不懂得密宗所说空性的人—譬如不曾学密的世俗人—只要专注在性高潮时,也一样是已经获得无分别定了。
宗喀巴接著又说:
【若能由此久摄其心,以摄心力风生堪能,身心法尔能生喜乐,故生喜乐亦不相违。喜乐生已,即由喜乐受相明了力,令心明了。故说一切明了安乐无分别定,皆证真性,全无确证。诸证空性妙三摩地,虽有明乐无所分别;诸未趣向空性之定,亦有极多明了安乐及无分别,故应善辨二定差别。】(《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
这一段话里所说“明乐”的明,是指一念不生,又称为明光大印;乐,是指淫乐触受,称为无上瑜伽。明与乐合说,就称为大乐光明。意思是说,如果能够长久摄持觉知心不去作分别,以此定力专注于双身法中的乐空双运,身心自然就能出生喜乐,所以出生喜乐的觉受和觉知心的无分别,也是不相违背的。当双身法中的喜乐生起时,由于喜乐觉受境界相之明了力,能令觉知心清晰明了而不昏沈。因此,若说一切明了安乐的无分别定,都需要证悟真实空性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因为,证悟空性妙三摩地之中,虽然是有乐、明的无分别境界;但是乐、明及无念的境界,也常常出现在未趣入空性的三摩地中,所以必须能够清楚分辨这两种三摩地的差别。
然而,宗喀巴这里所说的证空性,是指双身修法达到第四喜,男女双方都忘我的“无我”境界,保持此乐受境界不失,并且要能观察淫乐之触无形无色是空性,还要能观察受乐时的觉知心无形无色,也同样是空性;这时乐触与觉知心合一而不二,即是乐空不二;在乐空不二的状态中继续运作,而保持乐触的觉受不退失,即是乐空双运,又名大乐光明。如此欺骗佛教徒是“证得空性”,怪不得宗喀巴会说:“即使是没有学习双身密法,而尚未证‘空性’的世俗人,也都有喜乐无分别定的生起。”宗喀巴将乐空双运外道法当作佛法,而写成两种《广论》,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止观法中隐说双身法乐空双运,继而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明说双身法的乐空双运;并且以隐语鼓励行者说:还不懂双身法的人也能获得无分别定,只要是觉知心一念不生就是证得无分别定。因此,宗喀巴两种《广论》中所说的止观,其实都是依于双身修法而隐说、而劝修的。
宗喀巴误会经论中佛菩萨所开示“空性、无分别定、妙三摩地”的意旨,佛法中所说的空性是指第八识如来藏,证悟空性的虽然是觉知心,但所证的目标却不是觉知心,更不是觉知心一念不生的境界。如果觉知心不去作分别,就叫作无分别定;如果觉知心或淫乐觉受的体性,能称之为空性,那岂不是凡夫就是贤圣,外道不就等同于佛菩萨了吗?宗喀巴如此说法的目的,无非就是要让双身法合理化;也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部分隐说的内涵,其实就是在为《密宗道次第广论》明说双身法乐空双运作铺陈,因为无上瑜伽的乐空双运,事实上就是西藏密宗的根本教义啊!而宗喀巴一再援引《解深密经》的经文,只是用来欺瞒世人而已,相信有智慧的您,一定是善能抉择,不会被如此的邪说所笼罩!
各位菩萨!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