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16 第四八七则 澄心作家

   日期:2018-07-11     作者:三摩地    浏览:82361    
核心提示:  《宗门正义》公案拈提第六辑摘录:  第四八七则 澄心作家  庐州澄心院 旻德和尚 师在兴化时,遇兴化和尚示众云:“若是
  《宗门正义》公案拈提第六辑摘录:
  第四八七则 澄心作家
  庐州澄心院 旻德和尚 师在兴化时,遇兴化和尚示众云:“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师出,礼三拜,起而喝,兴化亦喝;师再喝,化亦喝,师乃作礼归众;化云:“旻德今夜较却兴化二十棒。然虽如是,是他旻德会。旻德且不是喝。”
  惟觉法师云:《“中道实相观”乃禅宗修行之最究竟法门,其余“数息”与“参话头”皆只是方便。“中道”者,不落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惟有当前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实实在在之一念,称为“实相”。吾人若以了知“即心即佛,全妄即真”之理,无论行住坐卧都保持无念、无住、无为之心性,等到定慧功深,因缘成熟时,便可豁破无明,亲证真如法身,最后无明漏尽,究竟圆满成佛种智。》(中台文教基金会《见性成佛》页4~5)
  平实云:惟觉法师成日里挂在嘴边儿上的口头禅,便是中道实相观。然而实际探究其所言之中道实相观,却只是意识思惟所得之觉知心境尔,与中道实相正观相去不止千万亿里也!何以故?皆堕常见外道之知见故,唯是冠以佛法中道名相之异于常见外道尔。
  中道观之实证,乃是以实相心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修证之鹄的,绝非惟觉所言之以意识心不落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而可谓为中道实相观也!何以故?谓意识觉知心从来不能离于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故。但凡意识觉知心生起时,必定有是有非;若如惟觉所言:“觉知心永远住于无是无非、无成无败、无苦无乐、无欣无厌、无得无失、无取无舍”者,却成乡愿或白痴无异,所以者何?谓觉知心现起时,必定能知是非、成败、苦乐…等,无有不知者;惟除白痴昏醉之人,及彼诸五胜义根有严重残缺者。是故惟觉法师完全错解佛法,不解佛法。
  且观 世尊在世时,常踵随外道足后,亲历各大城而一一破斥之,岂是惟觉所言之以觉知心不落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者?现见经中记载: 世尊一生分别外道法之邪谬所在,处处破斥外道以救众生,其意识心仍然了别苦乐及诸法义与人事……等无量是非,故有种种戒律之制定,及与破邪显正诸行,非无如是二边之了别也,然而 世尊却是真正不落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者。
  是故远离二边者,非以意识心之远离二边而言也;乃是以意识之现前观见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不堕二边,现观自心如来藏从本以来不念一切法、从本以来不贪不厌一切法、从本以来不分别六尘万法、从本以来不起欣厌之心、从本以来无得无失、从本以来无取无舍。意识觉知心证得本来已自存在之第八识如来藏后,如是现前观察如来藏之中道性实相已,意识心随即转依此自心如来藏不堕二边之体性而住,了知如是实相,解脱于分段生死,解脱于无明,解脱于生死与涅槃二边,方名实证中道实相观者。
  如是亲证已,不妨自心如来藏仍如是继续安住中道实相境界中,而以意识继续分别诸法,以意识继续随 佛修学一切种智妙法,以意识继续分别众生心性,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施设方便。如是有“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而不离“二边境界”之意识心,与从来“不落是非、成败、苦乐、欣厌、得失、取舍之二边境界”之自心如来藏,同时同处而运作不断,出生中道正观,了知法界实相,并以如是智慧以利有情永无穷尽;如是证知、如是现观,方是发起真正之般若慧者,非如惟觉之意识思惟错解者。如是亲证者,方是真正之中道实相观也。
  惟觉法师若不舍离原有邪见我见,此世欲求证悟般若,欲求亲证中道实相观者,永无因缘。平实今日预记于此,唯除后日彼之醒觉,舍弃今时之常见邪见!
  既然 世尊于前后三转法轮诸经中,皆说自心第八识是本来已在、本来已是常住而不曾暂断、本来已是无念、无住、无为之心,则惟觉所言“无论行住坐卧都保持无念、无住、无为之心性,等到定慧功深,因缘成熟时,便可豁破无明,亲证真如法身”者,即成妄说,迥违 佛旨,即成无义。何以故?第六意识心永远都不可能转变成第八识真如法身故。既然真如法身即是与第六意识同时并存之第八识心,则当以此意识之觉知性而寻觅同时存在之第八识真如法身,不应以意识心而欲修行变成第八识心也。
  第八识真如法身既与第六意识同时同处,则将意识觉知心修行离念之法而求变成真如法身,则成无义,“悟时”之因地心是第六意识故,而成就果地觉之真如法身却是第八识如来藏,则因地心与果地觉显然有异,云何成就佛法真实义理?显违《楞严经》佛说正理也。有智之人,思之即知其谬,何须平实一再宣说?说已仍然不信,须劳平实再三再四、乃至无数次说之,而彼等中台山与法鼓山四众弟子,至今犹未稍知,仍欲将本来虚妄之意识心作为真实证悟之因地心,以此虚妄之第六意识心,欲与将来果地觉之佛地第八识相同,真乃不可理喻之人也!
  是故学佛之人,必须建立正知正见,不应迷信大师名声与徒众之广大也;此等皆可依于广告媒体之运作而获得也,然而获得广大名声与招徕广大信众已,是否即能真实证入贤圣境界?是否即能代表其人确已证入贤圣境界?是故学人莫受名声、表相……等法之所迷惑,应当实事求是,应当依法而不依人。审能依法而不依人者,则能求诸经典圣教量,以检验诸方大师之所言、所授、所证:究竟是否符合 世尊圣教?
  如是方名依法不依人之有智学人,若不如是,唯能一味信受名师言论,不能依诸方善知识所言而加以比对 佛说诸经者,则是依人而不依法者,则是堕于名师崇拜情结之人,乃是修福而不能修慧者。若不改变如是错误心态,此世必将永与三乘菩提绝缘也。为诸有智之人,能谨遵依法而不依人之圣教者,且举澄心作家公案,共话临济之本来无生:
  庐州澄心院旻德和尚,悟后仍在兴化常住时,一日随众而入法堂,正值兴化和尚示众云:“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问道如何若何。”澄心禅师闻言便出众列,向兴化禅师顶礼三拜,起身又大喝一声;兴化禅师待澄心禅师大喝已,随之亦喝;澄心禅师见状再喝,兴化禅师亦喝,澄心旻德禅师乃礼拜兴化禅师,然后归众。兴化禅师便对大众开示云:“旻德今夜且胜过我兴化二十棒也。然虽如是,这是他旻德会得佛法大意。然而旻德且不是这几喝。”
  只如澄心旻德禅师在兴化禅师座下时,兴化禅师要座下弟子作家相见,澄心旻德禅师只是出众顶礼三拜,起身便喝,且无言语;兴化见伊起身便喝,为何却又随之而喝?澄心旻德见兴化喝已,云何却又作礼返归大众之中?云何兴化见伊旻德如是作已,却言澄心旻德较自己更胜二十棒?却是何意?如是众多淆讹,惟觉法师既道是悟,敢为人印证开悟,可还说得么?何妨出书断看?匪唯平实要知,今时佛门四众亦要知也!
  然而惟觉出道以来所说,既然一向皆以觉知心为真,堕于主人公禅之中,何能了此密意?早知尔不能会得兴化与澄心旻德禅师之意也!料尔不能知得此中关节也。然而真悟之人,于此公案,现见密意分明,岂有不知者?特因汝等一向堕在意识心中,认妄作真,认取一向攀缘法尘、五尘之意识为真,认此劫取法财之贼人为真子,故不能知得此中密意也!
  且道:澄心旻德禅师如是疯疯癫癫,究竟意在何处?便令兴化禅师当众褒奖、为之印证?只如澄心旻德作如是喝已,云何其师兴化禅师便道澄心旻德已悟? 此中究竟有什么密意?直得如此奥秘?更笔之于书,流传至今? 惟觉法师何不且息众缘、于此参之?有朝一日,觑得分明,方知太近,方知平实不汝欺也! 只如这一喝,是旻德?不是旻德? 若道是旻德,放三十棒,自领出去! 若道不是旻德,亦是三十棒,自领出去! 若道非旻德、亦非非旻德,已堕意识思惟之凡夫知见中,应放三十棒,平实且亲自料理尔这三十棒! 颂曰:
  澄心作家,单刀直入,出众礼师不忒;
  战将上沙场,一喝再喝。
  较却兴化数棒,禅门多事谁献策?
  这二喝,因缘叵得,不如鼓瑟!(调寄凤凰台半首)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