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19 辨 正 --16

   日期:2018-07-11     作者:三乘菩提    浏览:40495    
核心提示:  辨 正 -----16  16.上平居士云:【2、上海元音老人开示云:“……就在这一念不生时,那了了分明的灵知是什么?不是你本来
  辨 正 -----16
  16.上平居士云:【2、上海元音老人开示云:“……就在这一念不生时,那了了分明的灵知是什么?不是你本来面目又是什么?这一点大家当下皆可试验:一念不生时,就是前念已断、后念未起时;是不是像木头石头一样没知觉?显然不是。一念不生时,心是了了分明的,……”对这段开示,萧是这样评判的:“元音老人之‘修证’,即是大陆八大修行者之‘修证’,同是常见外道凡夫见解,将一念不生时之知觉心性认作真如。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执事者及指导法师,盲无慧眼,……将元音老人同一常见外道法之邪见书籍----佛法修证心要----于台湾印行,误导佛子同入常见外道法中,成就破坏佛法之重大共业,岂真不畏来世地狱尤重纯苦长劫果报耶?”“元音老人所谓‘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时,那朗照无住的’,实乃意识觉知心之体性,十八界所摄虚妄生灭变异之法,常见外道及世俗人所错认为常恒不坏之觉知心也; 佛于初转法轮阿含四部诸经已经广破,说为阴界入法,缘起性空,云何元音老人九十有余高龄,而未曾觉察此心夜夜眠熟即灭乎?既知夜夜眠熟灭已,当思已灭之无法,不能自起,须依‘他因他缘’而后方能再起,如是浅易之理,乃年高德劭之元音老人而不知乎?……”(P393-394)(按:注意!“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时,那朗照无住的”,之所以是生灭意识,乃是因为眠熟即灭!)“佛地真如即是第八识如来藏之果地,如来藏第八识即是真如之因地。此识亘古以来,离见闻觉知,非如元音老人所说之‘朗照万物’。第八识如镜现像而不于六尘起一念觉知,能对意根及前六识鉴机照用而不对六尘鉴机照用,恒被意根执为内自我而不能自主;知如是义,而后参禅不入邪道,不堕断常二见。(P394)”(按:注意!真如是第八阿赖耶识之果,第八识是真如之因,真如自性离见闻觉知,不对六尘起照用!)】
  略覆:且举禅宗公案为证。赵州从谂禅师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赵州问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赵州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赵州言下悟理。
  南泉禅师开示说:“真正之道,不属于知及不知。有知是妄觉,不知则是无记。若是真正通达不拟不向之道,便犹如太虚空一般虚明豁朗,岂可强加是非于其上呢?”因此,意识一旦现起,则必有知;一旦灭谢,则必无记--灭除知觉。如人眠觉,意识现起,则堕于知觉一边;眠熟已,意识断灭,则堕于不知不觉一边;由是事实,南泉禅师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
  无始劫来不曾刹那间断之如来藏,则反之;如来藏遍一切时现行,恒而不断,未悟凡夫所不知焉;此第八识于六尘万法,不曾暂起一念知之,故离知之一边;无量劫来不曾刹那昏昧,故离不知无记一边。由是之故,能记录众生一切有记行而不加简择;由是故能了知众生一切心行而鉴机照用,不自思量;而其了知众生心行之知,非是三界六尘中之知,不堕六尘有之中。
  是故元音老人认取“一念不生时,了了分明的灵知即是真如”,总以为觉知心若处于不粘诸法之际即为真如,然现见觉知心一旦现起,必粘六尘万法,了知六尘而不能欲离即离者即是粘故;乃至住于非非想定中,尚有粘著,不肯令自己灭除故。由不肯令“觉知心自己”灭除,故不能证得灭尽定;由错认觉知心为常、为实相心,故堕我见,是故虽证非想非非想定,犹是凡夫,同于常见外道。
  如果元音老人所谓之离念灵知心就是真如,也就是密宗所说的佛地真如的话,那么离念灵知应该与 佛所说的“如来藏、真如”的体性相符合;然而,实际上,离念灵知却完全不符合佛说的第八识真心的体性,这是因为:离念灵知的境界与了别境界的五种心所有法(欲、胜解、念、定、慧)完全相应故。而 佛所说的第八识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却是从无始劫以来,一向都不曾与别境的五种心所有法相应。
  假使元音老人所谓之离念灵知心不是意识,而是第八识如来藏;那么“当你处于离念灵知状态时,你的意识何在?”不可说意识已经不在了,因为意识心只有在五种状况中才会不现起--眠熟无梦时、闷绝时、正死位时、无想定中、灭尽定中。当你的离念灵知心存在的时候,并不是处在这五种意识断灭的境界中,所以不应该说此时的意识已经不在了。如果离念灵知心就是如来藏、并且已经转变为如来藏而离见闻觉知的话,那您正处于离念灵知境界时的意识心又在那里呢?如果离念灵知心就是如来藏,而此时又没有意识心在,则不可能有见闻觉知存在,则离念灵知也随之不可能存在,所以离念灵知就是意识心,所以离念灵知绝非如来藏真心!
  返观闷绝等五个境界中,意识消失时,离念灵知心一定会随之消失,不能现起运作;离念灵知心的俱有依是意根与六尘(或定中的法尘),如果没有这两种俱有依,离念灵知心就不能存在,所以很显然的:离念灵知心就是意识心,绝对不是真心如来藏。离念灵知既然是在这五种境界中必定会断灭,那么,这种会断灭的法,怎么可以说是真心如来藏呢?因为真心是常住而永不断灭的法,永远都是不曾间断的法。
  佛世尊于阿含、般若、唯识等三乘经典中,都开示“欲界众生都是八识同时并行运作”,因此有离念灵知的时候,必有见闻觉知性现行运作,所以意识心必定还在。否则如果当你住在离念灵知境界中时,意识既已变成真心第八识,则意识就暂时消灭,如此就不符合佛说八识共同运作的开示。有人说:“觉知心在有妄念时是意识,在没有妄念时变成第八识”,此种说法与 佛所说相违背。 佛说:第八识如来藏心自无始劫以来就本自存在,而且是一直存在,不曾有一刹那暂时断灭,不是“在没有如来藏存在的时候将意识变成如来藏”,不是经由修行无念而后将意识转变成第八识。所以,第八识真心是与意识同时存在的,不是将意识修行离念而转变成的,所以意识存在的时候,如来藏也是同时并存的;因此一切想要亲证如来藏真心的人,应该用离念灵知的意识心,去寻觅本已存在而与离念灵知并行运作的第八识真心。
  上平居士在此段文章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质问 平实先生“真如是第八阿赖耶识之果,第八识是真如之因,真如自性离见闻觉知,不对六尘起照用?”由此质问,可以知道上平居士对佛法误解之严重,以下就依据他所提出之问题,予以概略说明,以正其知见。
  别教大乘法门之宗通,不离如来藏阿赖耶识;依如来藏而有三种缘起法之建立,摄尽轮回与解脱之现象,摄尽一切世出世间法。三种缘起法谓: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前二为轮回之缘起,后一为解脱与佛菩提之缘起。上平居士所质问者:“何以真如是第八阿赖耶识之果?”“第八阿赖耶识何以是真如之因?”此乃属于真如缘起门,谓佛地真如之无垢识乃由因地之阿赖耶识转变内含种子而成,由如是真如缘起正理,成就三乘解脱果及大乘别教佛菩提果。
  一切有情身中,各有唯我独尊之第八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庵摩罗识、因地真如、如来藏,是一切有情生命之根源,由此第八识展转而生宇宙万法,亦由共业有情第八识所蕴共业之种子现行,而有外世间之世界山河大地成住坏空,令诸有情内世间五阴得以受报及造业,故说如来藏亦是宇宙万有之本体,宇宙万有从之而生故。
  现见一切佛门凡夫、二乘定性有学无学、一切通教菩萨及外道,皆未曾亲证第八识。然佛门学人于四阿含时期,已曾闻 佛说有第八识,是涅槃实际,不堕断灭见,因此而修学解脱道,不堕于断灭空中;依四圣谛修证蕴处界缘起观及无常无我观,断尽十八界爱,于十八界无所执,自知已得不受后有,成就有余涅槃。如果修行者,已成就解脱道,其第八识阿赖耶中所集藏之分段生死轮回爱种,及一念无明四住地惑已经断尽;断尽分段生死种故,舍阿赖耶名,唯留异熟识名,亦名庵摩罗识,是名阿罗汉。此即是真如缘起之第一阶段--转阿赖耶识成异熟识,此解脱道非唯二乘有,大乘通教、别教初地至六地八地菩萨亦如是修、如是断、如是证,是修学佛菩提必经之过程。
  二乘无学若不回心大乘别教法门修学,则不能成就佛菩提,永不能成佛;大乘通教菩萨,成无学果已,若不转入别教法门修学,亦不能成就佛菩提,永不能成佛。是故三乘无学之俱解脱果修证圆满者,其俱解脱境界虽同于六地之证得灭尽定,而增上慧学犹不及七住菩萨;七住已明心证真,能亲领受及体验如来藏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然通教菩萨及二乘无学尚须回入别教初住位,始修六波罗蜜,至第六住修学般若波罗蜜,直至明心证真已,方入七住,然犹不如初地增上慧学之缜密微妙也。
  如是,三乘无学依别教法门,修证如来藏之人无我智,转修《楞伽经、解深密经》之法无我智,渐入初地;依藏识修学增上慧学(诸地无生法忍)、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次第渐至如来地;于最后身菩萨位,降生人间,成为究竟佛时,其第八识中所有一切无始无明过恒河沙数上烦恼(即尘沙惑)已断尽,所含一切种皆纯无漏法(烦恼障现行已于无学位断尽故,所知障随眠及烦恼障微细习气种子今已断尽故),从此以后,第八识所含一切法种皆不受新熏,已究竟圆满故,永不再有变易故,名为断尽变易生死,法无我智圆满究竟,四智圆明,具足四种圆寂,究竟成佛。此时第八识方名佛地真如,舍异熟识名及庵摩罗识名,改称为无垢识,名为究竟解脱者。
  是故,由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修证过程,转易第八识含藏之内容,分段圆成佛地真如,如是过程名为真如缘起。由凡夫地之阿赖耶识(因地真如),转成究竟果地之真如,必须依于初期之业感缘起及赖耶缘起而修别教法门,亦必须依于后期之赖耶缘起而修别教法门,方能圆成佛菩提道,非如彼诸未悟错悟之人所言:“初证悟时之所证者即是佛地真如,是故一悟即至佛地,悟了就是究竟佛,悟后不必再修道。”
  上平居士质问:“何以真如自性离见闻觉知,不对六尘起照用?”略覆:由以上所述真如缘起正理,可以了知如来藏于凡夫位及六地满心位或七地满心位前,悉名阿赖耶识;于等觉位前,悉名异熟识(或方便名曰第九识),已离分段生死故。至佛地,永断变易生死,究竟圆满,究竟清净,故改名第十识无垢识,仍是唯有八识,仍是原本之第八识体。既此第八识于一切地中,皆名为“识”,当知必有祂所独有而迥异余识之了别性,“识”即是“了别”故。
  《维摩诘经菩萨品》中即谓“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此“知”乃谓了知众生七转识心行之知,非是对于六尘万法之了知。此识性、了别性者,唯是对于众生七识心之心行能作了别,及依自身所有之大种性自性、不可知执受……等体性,能作种种七识心所不能作之了别,此非凡夫及二乘圣人之七识心所能知之,唯有大乘别教法中证悟之菩萨方知。
  维摩诘菩萨又说:“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大集经》中 佛说:“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如是经中 佛语及菩萨语,已分明具说“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谓如来藏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见闻觉知,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识别性,不于三界中之六尘起贪著及厌舍之心,故说“第八识心离见闻觉知,不对六尘起照用”。如是之理,上平居士竟不能知,显然知见尚极粗浅,如何可以妄评他人?p162-170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