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2集——实证佛教----佛学研究不是佛法实证

   日期:2018-07-12     作者:三摩地    浏览:64571    
核心提示:正礼老师开示上个单元,我们跟各位介绍“三乘菩提的关系”,我们上次也跟各位介绍,在佛法修学要实证八识心,所谓实证这个心,就

   正礼老师开示
   上个单元,我们跟各位介绍“三乘菩提的关系”,我们上次也跟各位介绍,在佛法修学要实证八识心,所谓实证这个心,就是说明佛教整个的内涵,所采用的方法就实证的方法。那什么叫实证的方法呢?也就是要把八个心全部找出来。我们说实证的方法,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常常会有的。譬如我们台湾有一种水果莲雾名为黑珍珠,它甜度很高,大家都很喜欢;如果有人说,莲雾这个水果怎么可能很甜呢?那很简单,他直接到菜市场去走一遭,去买了来吃,他就知道了,这就是实证的方法。所以我们要讨论八个识的话,也是用同样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直接把它找出来,可是当我们在找这些心时,事实上是有方法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实证这八个心,要先相信有这八个心可以来找,所以要皈依三宝,具足福德、慧力、定力,要有这些条件,就好比说,要实证黑珍珠的甜度,那我们总是要有金钱来买它。如果说没有金钱,因为黑珍珠很珍贵,价格很高,如果有人没有钱买,就说我没吃过,它不存在,这样就不符合道理了。那我们说的八个识里面的第八识如来藏,好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明珠,所以祂非常的珍贵,我们要实证祂的时候,需要有福德、慧力、定力种种的因缘,具足这个因缘就可以实证。我们不能像有些人,譬如说有些人不相信有细菌,他认为我没有看到细菌。可是我们知道,要看到细菌,需要显微镜。如果想要看遥远的星空,有没有星星存在呢?有没有什么样的星座存在呢?那他需要望远镜。不可以说自己没有显微镜、望远镜,就否认说世界没有细菌,就否认说遥远的天空里面没有星星,这样就不符合道理。也就是说,要了解法界实相,就要具备一些工具,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证法界的实相。所以我们所说实证佛教,就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就是实证的方法。
   那我们听到人家又会说:“为什么佛教很强调摧邪显正呢?正觉同修会也很强调摧邪显正呢?好像都要把是非对错,分得很清楚,彼此针锋相对,难道不能和谐地相处吗?不能互相包容吗?”事实上有这样的意见的人,就是对于实证的佛法有所误解。就好比说,我们有小孩,把小孩送到学校去学习,我们送小孩去学习时,很害怕他交到坏朋友,学到错误的东西。我们自己身为一个生命,我们是一个生命,可是我们对于生命的实相,并不了解,我们就应该要来探讨,什么是生命的智慧、知识,我们总不会想,去修学去探讨生命实相的内容,结果都是错误的,都不符合实相,如果不符合实相,又如何顺好解脱呢?要能够解脱于三界,成就佛道,一定是否符合法界的实相,一定是具有知识性、智慧性,如果没有智慧、知识,那如何能够顺于解脱,如何能够成就佛道呢?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开示说,祂自己有六个法,没有厌足,其中第五个是将护众生没有厌足。也就是说,佛陀对于保护众生不要继续流转生死,祂是永远不会讨厌的,也永远是不会满足的。佛陀还有第六个没有厌足的法,就是追求无上正真之道。也就是说,佛陀追求法界的知识、智慧,祂是永远没有讨厌,也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一件事情,某个人持某一个观点,另外一个人持另外一个观点,两个人的意见完全相反,而不能共存。譬如,有没有第八识存在,这种存在的问题,是彼此相反而不能共容的,对于这样的事情,佛陀一定要把它弄清楚。如果佛陀对于某一个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这种彼此不能共容的意见,佛陀说:“我可以接受,我可以让两个意见彼此互相包容、和平相处,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如果佛陀对于这样的事情可以包容,表示佛陀对于这件事情,还是有无明;如果还有无明,那佛陀就不能成就佛道了。所以说佛陀对于追求无上正真之道,永远没有厌足!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为不愿意跟任何的邪见和平共处。如果祂去包容邪见,表示祂还有这个邪见,表示祂愿意跟无明相处在一起,愿意跟它和平相处,愿意包容邪见,这样就没办法成为佛陀了。因为佛陀有个称号叫作正遍知!正遍知的意思是说,对于法界所有的内容,祂是完全了知的。只要有一点点的事情,不能了知,就不能成就佛道。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就佛道,就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邪见,都不能容忍、包容,因为祂不能容忍,不能包容邪见,所以 释迦牟尼佛最后成就佛道!因为这个道理,佛陀希望每一个众生成就佛道;佛陀也用这样的道理,来将护众生,来保护众生,让众生离开邪见而不要沦堕恶道,让众生修学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最后迈向成佛之道!所以成佛之道,就是对于一切的内容完全了知,对于法界的实相完全了知;只要有一点点的邪见存在,就不能成就佛道,佛陀就用这个方式将护众生!
   那我们也有听到一些人会问说:“同修会的 平实导师,好像没有师承,到底谁来印证他是悟或没悟呢?”这也是很多人问的问题!我们可以想:什么印证 释迦牟尼佛成佛呢?事实上,这是同样的问题!事实上 平实导师明心见性,是由什么印证呢?就是由法界实相来印证!法界到底有没有八个心?如果有八个心,把八个心实证出来,就是由法界实相来印证。同样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成就佛道的时候,也有外道质疑:“释迦牟尼佛!你如何可以说是成就佛道呢?”
   在《阿含经》中有一部《梵动经》,《梵动经》里叙说,在当时古印度有沙门、婆罗门,修学四禅八定,乃至五神通,他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前一世,再往前推,一直推,可以推到多劫之前,跟很多众生一起生、一起死,常常聚会在一起;这个沙门、婆罗门,就产生一种邪见,就认为:“我的意识可以跟过去世联结在一起,也看到我的色身一直都存在!”因为这样他就产生一种邪见:“我的意识、我的色身是永恒存在的。”他会看到在很多劫里面,确实是这样的事实。释迦牟尼佛成就佛道之后,如何破斥这样的邪见呢?祂就是把一些外道,帮助某一些人断了我见,让他成为阿罗汉;因为他已经先具足四禅八定,所以断我见就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之后,释迦牟尼佛就会授记他得第一记。等这位阿罗汉命终时,佛陀授记阿罗汉命终之后,不会在三界中出现。那当时的这些沙门、婆罗门,有四禅八定五神通,他们就去观察阿罗汉命终之后,是不是在三界六道出现?结果他们观察之后发现,阿罗汉命终之后,确实在三界找不到!因为这个缘故,所以 释迦牟尼佛所授记的阿罗汉命终之后,确实让外道沙门、婆罗门,不能在三界中发现那位阿罗汉。因为这样的事实,当时的沙门、婆罗门,对于 释迦牟尼佛都完全信服,都相信 释迦牟尼佛,确实可以让众生解脱于三界六道,不在三界六道之中继续出生而轮转于生死。因为这个缘故,佛陀用这个事实来证明,声闻菩提确实可以让一切众生解脱于生死,所以由于法界实相、法界的事实,印证 释迦牟尼佛确实成就佛道。平实导师则是由于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并且帮助弟子也实证如来藏;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并且也帮助弟子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而且符合三乘经典至教量,所以大家共同认定他是真的开悟。
   也有人问:“听说大乘是后来才兴起,大乘经典没有结集史,大乘经典来路不明,不大能够相信祂的内容。”关于大乘兴起的问题,在上个单元已经解释过,声闻部派佛教之后的大乘兴起,已经是第二次兴起。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事实上,他对于如何确定经典的内容,也是不能完全正确的了知。我们读《阿含经》,在《游行经》中佛陀说:要确认经典,事实上,也是采用实证的方法。譬如佛陀在《游行经》说四大教法,第一个教法是说,如果有人说他亲自从佛陀那里听到教法,最后它就成为一本经,这样的经典不应该怀疑、毁谤。可是佛陀也说:要跟其他的经典一起来比对它的一致性。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人说,他从其他的僧团、多闻长老那里听到经典;佛陀说:这样的经典不应不信、毁谤。这是第二教法,从佛陀亲自听闻的是第一大教法。第三大教法:若有人从很多的比丘、比丘尼那里,听闻到一部经,也不应不信、毁谤,可是应该根据其他的经典,一起来验证有没有一致性,这是第三大教法。第四大教法,是从某一个比丘听来的,一样的道理,也不应不信、毁谤,而是要把它跟其他的经典一起比对。所以佛陀的意思是:所有经典不管是亲从佛闻,或是从僧团、多少比丘,或是从一个比丘那听到,首先要比对经典的一致性。
   我们可以知道三乘的阿含经、大乘经,所说都是八识法,是有一致性的(案:详阅《阿含正义》七辑中的举证)。可是只有一致性还不够,佛陀说“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四大教法—— 《长阿含经》卷3《游行经》)也就是说这些经典说的都是八识法,如果说的不是八识法,一定是错误,一定不是真正的经典。即使所说的是八识法,也要来验证它的内容是不是符合法界的实相?是不是一个事实呢?就是要“推其虚实”,而且还要“究其本末”:它所说的内涵是根本法呢?还是一个枝微末节?所以一样要用法界的实相来验证,这就是实证的方法。
   我们举一个例子,譬如有一本《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这是一部在密教部里的一部经,它说到:“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就是在讲如来的法身,它说如来的法身,犹如胡麻子。什么叫作胡麻子呢?就是芝麻!说胡麻子重叠无隙,就是如来的法身像芝麻一样,把它重叠之后都没有间隙,就称为佛陀的法身。可是我们知道,如果佛陀的法身,是由这些胡麻子构成的,那胡麻子本身是根本,佛陀的法身反而不是根本?从法界的实相,从一个实证者的眼光来看,法身不是因缘聚合的,若是由像芝麻一般的聚合起来的,那它还是因缘聚合所成立的;将来因缘坏时,还要消散掉,那就变成法身是不坚固的。所以我们从这部“经典”所说的内容,可以来判定这部经典是错误的经典。虽然它也说有法身,可是它所说的道理,推其虚实后,可以知道它是虚伪的;究其本末可以知道,它说的是枝微末节、错误的。所以一样要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经典,知道经典要有一致性,还要跟法界实相来验证。
   那我们就来回答说,为什么大乘经典不需要结集史呢?因为大乘、二乘所修是不一样的。虽然大乘跟二乘所修学,都一样是法界的实相,可是因为大乘、二乘,修学的内容是有点差异的,所以小乘的经典,它需要有结集史,大乘不需要结集史。因为小乘的结集史,已经证明小乘的经典是正确的,证明确实要有第八识,表示法界中就是有八个识。那既然小乘经典已经证明有八个识,那大乘呢?大乘菩萨跟声闻人不一样,因为声闻人没有实证到第八识;声闻的阿罗汉,最后把自己灭除掉之后,“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杂阿含经》卷12”,表示他要入无余涅槃,是要等他命终之后灭尽五阴十八界,他才真正入了无余涅槃,可是入了无余涅槃的状况是如何呢?他还是不知道,还要等到未来世成为不生法;可是成为不生法时,他没有存在了,没有自己存在来验证这个事实。所以它需要有结集史特别辅助,因为他所证的内容,只是生灭的这些法;所以他要把一切的五阴灭掉之后,最后成为不生法(却已不能验证自己已经成就无生),所以二乘法需要有经典来印证,因为它要相信及依止佛的所说。可是大乘不是如此,大乘所证的如来藏,是永恒存在的法,表示祂是过去就已经存在,而且到现在还继续存在,那以后呢?还是继续存在。所以大乘所实证的如来藏,祂是现前可以验证的。也就是说,就好比我们去市场,去作一个买卖,去买个东西,结果是我们马上买了,他马上交付了;请问在那种状况之下,我们还需要订立交货契约吗?不用嘛!就好比在禅宗里面,是以心印心啊!是当场之下就已经把真实心交付给对方;既然当场就已经交付给对方,就已经证明确实有真如,确实有如来藏的存在;所以祂根本不需要结集史,就可以来证明大乘经典的正确。因为小乘的经典中,就已经证明有八个识;小乘经典中既然已经说有八个识,而且有结集史可以证明其正确性,所以大乘经典同样是八识,何必要有重复的结集史呢?大乘因为是实证第八识,也可以现前证实,所以它不需要结集史。
   我们这一节的内容,就是跟各位介绍,实证的方法是整个佛教最核心的方法,其他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方法。我们在下一节,就要跟各位介绍,三界的所有状况,跟各位介绍“三界和解脱果”的关系。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