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
解脱道之涅槃
第四节 解脱道之涅槃
二乘——声闻乘、缘觉乘所修的解脱道,是讲如何断除我见与我执,证得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佛而出离三界生死的修证原理与方法。
二乘人修解脱道的目的就是解脱个人的生死轮回,故取涅槃不再轮回是二乘人修行的终极目标。二乘解脱道的涅槃有两种: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
要说明什么是二乘的涅槃,还是要从八识心王入手。八识心王即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七转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再加上色身,就是众生我的全部。凡夫众生死后,因我见、我执,末那识会带动藏识再度去入胎,于是又有了来世的我,这就是轮回。若二乘人修行断尽我见、我执成阿罗汉、辟支佛,其意识能如理思维,不会再认色身、觉知心为我,其末那识也不再恒执自我真实,当其舍报时,意识、末那识皆自愿消失。当第八识阿赖耶识在舍离身体时候,就不会再生出中阴身去投胎,这样色身毁坏,七转识也消失了,没有众生我了,只剩下第八识异熟识(阿罗汉、辟支佛位的第八识已不再集藏导致轮回的染污种子,故由阿赖耶识改名为异熟识)独自存在。异熟识独存的现象,就是二乘人舍报时所取的无余涅槃。由于异熟识是不生不灭、无形无色,是无我性的,不会在三界中显现,故二乘所取的无余涅槃,既非断灭空(有异熟识独存),也不会再有后有(来世的五蕴身心)。是以色身坏灭,七转识灭了,唯有第八识异熟识独存的状态就是无余涅槃,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中,未来佛弥勒菩萨言:
(有人)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槃界,当般涅槃(舍报)?’(弥勒菩萨)答:‘(阿罗汉舍报时)于一切相不复思维,唯正思维真无相界,渐入灭(尽)定,灭(七)转识等,(其)次,异熟识舍(其)所依止(之末那识)。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七)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异熟识存)在。于此界中般涅槃已,不复(再轮回而)堕于天龙药叉、若乾达缚、若紧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数。’
《楞伽经》(四卷本)卷二,佛亦如是告大慧菩萨:
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七转识,第八识不生不灭),名为涅槃。
第八识独存的现象即是无余涅槃,二乘经典亦如是说,如《增一阿含经》卷十九(一○经)经载:尔时,尊者婆迦梨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弊魔波旬欲得知尊者婆迦梨(的)神识(第八识异熟识)所在,为在何处?为在人耶?为非人耶?(为)天、龙、鬼神、乾沓和、阿须伦、迦留罗、摩休勒、阅叉(耶)?今此神识(第八识)竟为所在?在何处生游?不见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皆悉周遍而不知神识(第八识)之处,……是时,尊者阿难白世尊曰:‘唯愿世尊说婆迦梨比丘神识为何所在?’世尊告曰:‘婆迦梨比丘神识(第八识)永无所著,彼族姓子以般涅槃,当作如是持。’
此处世尊不说尊者婆迦梨舍报以后其神识(第八识异熟识)永灭,而是永无所著,不再有异蕴相续的现象出现——不再在三界内生出新的五蕴身心,是以波旬穷其神通智力无法找到尊者婆迦梨的神识所在。故知神识(第八识异熟识)永无所著而独存的状态即是无余涅槃。《阿含》诸经中还有依据,兹不赘述。
二乘人取无余涅槃后,所独存的异熟识内仍有法种在流注变易,仍有变易生死未断,故二乘人所断的只是断分段生死而已。
阿罗汉、辟支佛虽然三界烦恼断尽,但当他还没到舍报时,仍要随分随缘地去度众生,仍要承受寒风炎热、饥饿痛痒等苦,可是对他而言,这是微苦所依,不会引生烦恼,所以叫有余依涅槃。当他们舍报时把十八界舍了,这些苦也就舍了,就成了无余依涅槃。
有学人以为要用觉知心(意识)、作主的心(意根)去入无余涅槃。这是一种误会,如果觉知心、作主的心入了无余涅槃,那涅槃就不是无我法了,而是有我了,有觉知心的我、意根我的存在,就有相应的六尘万法,那么涅槃也不是寂静了。
有人觉得:无余涅槃只有异熟识独存,我没有了,我所喜欢的也没有了,那涅槃还有什么意思?这是因为世间凡夫基于我见,贪著三界种种有为法,并以此为乐,自然会排斥寂灭无为的境界,是以众生无论忍受多大的痛苦,也不愿意走向消除自我之路。然有我就有轮回,轮回虽然也有些许乐趣,但是与所遭受的大苦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故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宁愿选择寂灭无为而取无余涅槃,也不愿意保留我再参与轮回,由此舍弃了来世的我,也就永远地舍弃了因我而有的诸苦。
或谓二乘人舍报时能‘入’涅槃,这是一种方便说。阿罗汉、辟支佛舍报时所入的无余涅槃,其实是我消失以后,只剩下异熟识存在,不再有来世的我出现。故阿罗汉、辟支佛并没有入无余涅槃。因为能入涅槃的五蕴身心,在其舍报时就已经坏灭了;而异熟识也没有入涅槃,异熟识一直就法尔如是存在。因此,没有人(五蕴)能入涅槃。故龙树菩萨在《十二门论》中如是说:
此五阴(五蕴)灭,更不生余五阴(五蕴),是名涅槃。……又我亦复空,谁得涅槃?
或谓二乘人证得涅槃,这也是方便说。二乘人虽能取无余涅槃而解脱生死,但是涅槃(第八识)的本身是他们无法实证的,尽管二乘人也知道有本识(第八识)的存在。譬如《华严经》(四十卷本)卷九,自在主菩萨对善财童子言:
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唯佛了知及能作证。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九载,胜鬘夫人白佛言:
世尊!如来藏者,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得。
由于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生前并未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故其舍报取涅槃以后,由于七转识已经灭尽,没有见闻觉知心去感知第八识独存的状态是什么,而异熟识是无分别心,也不会感觉自身的存在状态,故云二乘人不证涅槃。这与大乘佛法截然不同。大乘菩萨七住位开悟实证藏识时,尽管还没有能力取无余涅槃就知道涅槃里面的境界了,这是大乘佛法的奥妙之处。
二乘人不证涅槃,然因信受佛语,或自己有能力推导出涅槃状态中有不坏法存在,不是断灭空,如《杂阿含经》卷二(五一经)载,佛告诸比丘:
我今为汝说坏(法)、不坏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是坏法,彼(阿罗汉)色灭(后所取的)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阿罗汉舍报后)彼识(蕴等五蕴)灭(后所取的)涅槃是不坏法。
故无余涅槃(异熟识)是真实法、不坏法,并非什么都没有的断灭空。再如《杂阿含经》卷五(一○四经),载:
(尊者舍利弗问焰摩迦比丘:)如是,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我认为)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是一)无所有’,为时说耶?
(焰摩迦比丘)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复问:焰摩迦,(你此)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法),(故我认为)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云何今复言非耶?
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前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仍然是)不解,(仍处于)无明故,(我)作如是恶邪见说。
如是焰摩迦比丘错会佛义,以为阿罗汉舍报时,五蕴灭了以后所取的无余涅槃是一无所有的空,而遭到了尊者舍利弗的批评。故知涅槃状态中不仅有法(第八识异熟识)存在,而且是真实法、不坏法。
以上是二乘——声闻、缘觉乘所修解脱道的修证原理及次第,下面再来介绍大乘的佛菩提道,也即成佛之道。
 
-----《佛法概论——菩提道真实次第》

 

 
 
2018-07-22 回复:0  浏览:317
下一篇: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
上一篇:
解脱道之证果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