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到底方便不方便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十

更新日期:2014/08/10 08:00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前回提到阿底峡的上师桑提巴,主要是为了评论其所著《莲花量论》中所说「金刚乘乃无上乘」之含意,这部《莲花量论》的立名,其实是以女性的性器官功能来立名的,密宗把女性的性器官命名为莲花,这部论则是女性莲花与密宗行门的关系来立论的。这个前提先讲出来让读者瞭解,现在就引出桑提巴怎么解说这个「金刚乘」:

原引文

整个大乘佛法,整体展现为六波罗蜜行门。六波罗蜜行门则以方便与智慧法门为主体。种种行门,则归结为菩提心行。如是,即是谭崔金刚行者之观行见,此即是金刚见。菩提心即是金刚,即是乘,因此,金刚乘者,即是真言乘。

另举「方便」,有所不便

整个大乘佛法,整体展现为六波罗蜜行门。」这句话基本上没有错,但是其下一句「六波罗蜜行门则以方便与智慧法门为主体」却大堪斟酌。因为佛开示的大乘法行门六波罗蜜,须是一体信受奉行,不容支解割裂的。六种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互融互摄环环相扣,全面实修才是完整大乘佛法平实导师讲经说法时,便曾多次强调六度互相含摄的圆融道理。

固然三十七道品(又称为三十七菩提分法),都是成佛之道的资粮,「般若」与「方便」都在其中,也会互相含摄,故将之同列并举,有时亦无不可。但是佛陀在行门中既然举示为「六度波罗蜜」,则不必也不容捨弃其他五度,另以「方便」相凑合,此则只成「二缺」不名「六度」矣;若说「般若」为「法」,而其余五度为「方便」之次法则可,但桑提巴所说的「般若」与「方便」则全不是佛法中的这么回事

更何况修道次第亦在六度之中,举凡菩萨十信位之前,在外门修六度万行,到住位菩萨的前六住位依然是六度并行,但也各择重点依次第而之;及至见道通达成为入地菩萨,扩充为十度波罗密,仍得按部就班依次第主修,地地增上。待前六度波罗蜜而进入第七地以后,才专修地上菩萨之「方便波罗密」,未闻有躐等僭越而修者。从桑提巴所言,便可知他的《莲花量论》,既非其修证现观所得,又不听从佛言圣教,故所论多为「非量」,都是割解佛法再自行放入外道法而重新组装的,如此则桑提巴对「六度」等大乘佛法「道品」实无胜解,既无胜解则无从生起念心所;没有念心所当然就记不起来。因此,桑提巴垂老时将自己用来教人的法门忘光,良有以也。

瞎说方便,实为随便

那么,为什么桑提巴还要另作主张自意造作呢?因为在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承的邪见中设定: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女阴的变形「莲花」和男根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徵,通过想像的阴阳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妄想中的「极乐涅槃」境界。这也就是他们的「佛像」造型「欢喜佛」的宗教寓意。(註一)

註一:

从假藏传佛教四大派系的网站,随机点阅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如「达真堪布」这么说:

密法中的双身佛像,男性代表方便,女性代表智慧,表示智慧和方便双运的意思。在行菩萨道时,我们既要有般若智慧,也要有善巧方便。佛法里讲「性空妙有」,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有方便,这是妙有;有智慧,这是性空。性空离不开妙有,妙有离不开性空;相离不开空,空离不开相。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有种种的善巧方便,但是都离不开诸法空性的实相;只有证悟了空性的智慧,才能幻化出种种善巧方便(註二)。就是这个男性器官和女性器官「互相离不开」,才造成假藏传佛教四大派系硬把「般若」从六度中拖出来,和「方便」送作堆,这真是「」人「」的佛法

註二:

其实假藏传佛教四大派系,胆敢这样的拼凑,也是自以为有其所本的,它们找到《维摩诘经卷中》〈佛道品第八〉有偈:「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可是他们错解了经义,实际上是刻意歪曲借用。这一句偈语的正解,当如平实老师的开示:「以智慧而度彼岸,所以智慧是菩萨的母亲。智慧到彼岸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就是智慧,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所以智度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就是菩萨的母亲。然而光有般若波罗蜜也无法成佛,得要有种种方便,运用善巧才能明心、才能见性乃至得一切种智,所以说方便是菩萨的父亲。一切诸佛、十方三世诸佛,都要从智度菩萨母及方便父才能够出生。」(註三)

註三:
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五辑〈佛道品〉P5正智初版社有限公司2008初版

平实导师也针对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于此处的曲解加以辩证:

智母或者叫作度母,不是密宗讲的明妃、佛母,也不是他们的绿度母、白度母,因为那都是他们妄想所施设的;方便父也不是他们讲的:『男性的金刚乘行者,因为有金刚杵坚硬不坏而称为金刚行者;又因为在双身法中有种种方便善巧,能使明妃及自己达到最高的乐触,由方便善巧而称为方便父(註四)』」

是把用来譬喻般若和善巧方便的「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的,故意曲解为邪僻的「绿度母、金刚父」等等,那都是他们的邪淫妄想,把佛法胡乱改变,不是真实佛法。而所谓的藏传佛教等四大派,也只是古今不变的一大骗局,根本不是佛教

註四: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五辑〈佛道品〉P6正智初版社有限公司2008初版

但说无上道,正直捨方便

话说回头,佛法中真正方便善巧的运用,最重要的还是要透过智慧为先导,有智慧的人为了方便随机度化众生,才可用方便法门;如无智慧,或只重视方便,不务实际的任意妄行,就不免流于通俗化,甚至会产生种种流弊。所以《法华经.方便品》又说:「于诸菩萨中,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意即当趣入真实佛法时,要捨离一切方便法门。没有智慧,不懂「方便」而烂用「方便」,有时所得效果是相反的,所以佛门有一句警语说:「方便生祸害」;也有用「方便出下流」形容密宗四大派的,因此绝不能向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那样,下流地扭曲、利用佛法名相,转去敷饰他们荒诞不实的无上瑜伽双身修法而制造祸害。(註五)

註五:

莲花量论,所论非量

原文后半段的「推论(?)」,是一些名相无俚头地用等式来回代换,既非「现量」,也非「比量」,完全不符逻辑,甚至连语义都表达不明确,竟妄称写什么《莲花量论》,且看这位晚年疑似得了「阿兹海默症」的桑提巴怎么说:

归结为菩提心行。如是,即是谭崔金刚行者之观行见,此即是金刚见。菩提心即是金刚,即是乘,因此,金刚乘者,即是真言乘。此一句话,若将菩提心」、「金刚」、「观行」、「真言」几个佛教名相,替换成A、B、C、D,并改写成符号逻辑式子,会成为:

归结为「A行」。如是,即是「B行者」之「C见」,此即是「B见」;「A」即是「B」,即是乘,因此,「B乘」者即是「D乘」──不知看官您读后觉得如何?大家能懂吗?若是搞不清楚,不妨促狭一下,再把它用「人称代名词」和一些相应的「动词」「名词」套入翻回来:

归结为「张三赶路」。像这样,就是「李四赶路」时所看到「风景」,这就是「李四风景」;「张三」就是「李四」,也就是「车子」,因此,「李四的车子」,就是「王五的车子。」

──这是怎样不清不楚的语文陈述,和颠三倒四的逻辑推演?难道得到「班智达」(註六)和称誉的阿底峡大师的上师,竟和现代的另一位「班智达」徒孙,《慾经》的作者根敦群培一样,是一位「喇嘛」?还是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佛学院」的「教」与「学」都不实,都是在「暗地里瞎摸」,使得喇嘛们的「因明」都学成了「阴瞑」吗。从这些不负责任随兴说法的地方就可以看出来,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诸阿师,对于基础佛法或稍深、较深、最深的佛法并没有真修实证,都只是在儿戏佛法呼拢众生而已。(採访组报导)20140810

註六: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

 
2018-10-05 回复:0  浏览:456
下一篇:
掀开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神秘面纱 第十二则:违犯善逝世尊言教另一章
上一篇:
掀开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神秘面纱 第十三则:对金刚道友起瞋即犯戒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