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谭崔密续的「三乘法教」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二十五
更新日期:2015/04/30 08:00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俗话说:「跑得了神仙跑不了庙」,「谭崔十四根本堕戒」制戒者及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诸祖师,其心中的「谭崔善逝」固然早已逃之夭夭,但是「十四根本堕」的第二条戒还没有释义完成,宗喀巴又将怎样运用喇嘛教独门功夫的「翻转法则」,来释义如何是不「违犯善逝世尊言教」呢?请读本文的评析:

原文:

第二堕戒的犯戒诸行,即是指违犯于诸佛三乘法教。以违犯来说,因为那波巴说:不违背于三乘法教,是指修证于无有矛盾的一切三乘誓愿教理。因此,应知那波巴是指违反于这些法教的意思。如果简单的将第二堕戒视为是指违背弃捨于成佛誓愿的话,那么,所有的堕戒都将变成此第二堕戒所说内容之过失了。那波巴所说,并无此意。桑提巴在其所著《宝灯论》里则说:所谓违背三乘法教,是指意乐轻慢于诸佛法教之意。因此,总和二论所说教理,显见三因成办,即犯此堕戒:违背诸佛所教三种誓愿、觉知犯戒,与蓄意轻慢诸佛法

密宗诸师翻转「世尊言教

宗喀巴此谓「第二堕戒的犯戒诸行,即是指违犯于诸佛三乘法教。」表面上是明确界定「第二根本堕戒」戒相「谓违犯善逝世尊言教」之内容,但是实际上他是在作模煳焦点的前置工作,因为到了后文他就来个「偷天换日」,将谭崔邪见横柴入灶的调包了过来。他又引用那波巴的说法,将佛陀三乘法义圣教,暗示为「无有矛盾的」和「可能有矛盾的」,来作为是否修证的选择依据。此处先不说那波巴涉及谤佛谤法的口业问题,仅说他的扭曲解释将「谓违犯善逝世尊言教」,说成「是指违反于这些法教的意思」(「这些」仅指密宗认定为「无有矛盾者」─如果宗喀巴的语意观念还正常的话),这位裸形外道「黑行者」的「翻转法则」就著实运用得有如家常便饭了。

宗喀巴显然是贊成「世尊言教」「可能是有矛盾的」,而且在遵守实践上「可有通权达变的考量」,因此他说:「如果简单的将第二堕戒视为是指违背弃捨于成佛誓愿的话,那么,所有的堕戒都将变成此第二堕戒所说内容之过失了。宗喀巴故意绕著湾子讲话,想要含煳带过这个关节,但是只要细心解读其内容,其实不难发现,宗喀巴这样的说词包藏祸心,至少包含著三层意思:

1.遵不遵守世尊言教,尤其是「成佛誓言」的部分,不是「简单照做」就是对的。

2.如果一成不变照单全收的话,则可能全部14条堕戒,都「违背世尊言教」了。

3. 如果通通达变,另做选择的话,则未必不可「弃捨于成佛誓愿」。

宗喀巴「那波巴所说,并无此意。」就是指他无意于呆守「1.」和「2.」而是选择了另外的可能「3.」。

我们的理解,对于1.显示宗喀巴也是贊同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特有的「翻转法则」,摆明了和「世尊言教」对著干,「就是不甩祢那一套」,于此我们已无话可说。至于2.不必宗喀巴表态,「谭崔」本来就不是佛教,全部14条堕戒,「从本以来」就都「违背世尊言教」了。而3.「成佛誓愿」非指二乘菩提,而是在大乘法中「菩提,亲证法界实相及般若智慧,广修六度万行,于三大阿僧祇劫中行菩萨道而究竟佛之谓,却是假藏传佛教所不认同的。因此,如果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弃捨了「菩提」,还在勤修谭崔的话(他们确实如此),就正应合了《华严经》上那一句话最为紧要: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至于桑提巴在《宝灯论》里说的:「所谓违背三乘法教,是指意乐轻慢于诸佛法教之意。」请注意这里说的并不是「善逝世尊言教」,而是「佛法」。说到「诸佛」,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里的谭崔佛可多啦!纵的从他们的「本初佛」「阿里不达Adi-Buddha」到先后出现的好几位「第二佛」莲花生、龙钦巴,乃至宗喀巴本人,到处都是「即身成佛」的密宗祖师爷;横的,近有排排坐在曼陀罗里的「五方佛」,到满天唱花脸的「忿怒诸尊」,个个还搭配了「佛母」火热交合著,热闹非凡,绝无冷场,密宗学人连想要「意乐轻慢」的可能性都不大,因为已经无处闪躲故。

三因成办」实则偷天换日

宗喀巴本段的小结说:「显见三因成办,即犯此堕戒」,其中「三因」是指「违背诸佛所教三种誓愿」、「觉知犯戒」,与「蓄意轻慢诸佛法」。其第一因中「佛所教的三种誓愿」所指为何?又是一件无头公案,宗喀巴在本「戒释」中藏头躲尾、故弄玄虚的的放话方式已经是常态了。「佛所教的三种誓愿」固然可以只三乘菩提的「成佛」「成辟支佛」「成阿罗汉」,但是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的「三乘」并不指此,同时他们也无智无力修证,更不愿意对这些「成佛誓言」「简单」奉行,他们奉行的是谭崔双修,因此这「三种誓愿」,三乘菩提的修证成为「因地(较劣)所证者」,就不予考虑。

除此之外,佛法中名相如海,世尊及造论诸大菩萨,为了众生方便于总持,每将同种类开示以数字集为组合名相,以「」开头的就不少,但很难查证宗喀巴的「三种誓愿」所指为何。我们只能根据宗喀巴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某一章节提到的,「随顺三宝的差别而发起相应的三个誓愿」(註一),其大意为:

1.应多方面具体、深入地思惟三宝的功德,发起信心和皈依的动力。

2.应如理分析三宝相互间的差别,这样就能了知如何对三宝别别地随顺相应。

3.因为对三宝具足信心,自然会有皈依的欲乐,而且瞭解三宝相互间的差别。

可见这「三种誓愿」无他,「归依三宝」是也。(但是也被他们改成了「四皈依」,造成其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落差,「三种誓愿」顿成虚设。)

註一:

偏偏陈健民上师对本条戒相曾作这样的提示提醒:「然此与归依戒有别」。并解释归依法之戒,是就「显教」之法而言的;此条却是就密典用「毒法」、用「恶法」而言。譬如其中有「」法:
1.「杀法」:以明智断妄念之命。
2.「盗法」:夺明妃许渣(即红菩提)。
3.「淫法」:双运修不变大乐。
4.「妄语法」:轮迴本无生上而作度生。
5.「恶口法」:了达无语不密之。(註二)

这五法刚好与佛教五戒相反,谭崔制戒者却说「生起违越者,则犯此第二条根本堕」,所以这「第二条堕戒」又是一大「翻转法则」,专为双运法而制的「」。

註二:陈健民著《曲肱斋全集》〈文二集〉P240~P242普贤王如来佛教会1991年7月出版

至于「三因成办」的第二因「觉知犯戒」则很荒谬,因为宗喀巴把犯戒的认定权,交还给犯戒行为人的「主观觉知」,非但不符合佛所制戒依僧团的客观认定原则,而且还会造成标准难定、各说各话的混乱。如此一来喇嘛们尽管我行我素,一旦有事出包,只要掩耳盗铃自欺,或是装聋作哑欺人,说一声:「哇呒宰样啊!(我不知道啊!)」就轻松过关了,这其实反而是在为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喇嘛上师和学开「违犯善逝世尊言教」的后门。至于第三因「蓄意轻慢诸佛法」,则是和第一条类似,只是将「上师」改为「诸佛」而已;当然,谭崔的「诸佛」并不是佛教中的世尊。

原文:

有诸密续,异于此说,对世尊所说法教之意,有不同解。文殊称在所著之《根本堕戒论》里,曾特别提及:于此戒中,没有次过失罪。在许多密续中,确实都有相似的明确说法。如果没有明确的认知,我不会作此说明

从「裹轻入重」到「无罪开脱」

文殊称就是在「第一堕戒释」中和稀泥,把所有的断头波罗夷罪、根本堕戒、大分支堕戒等,夯不郎当混作一堆,统统依重量处的莽夫;如今宗喀巴再把这位「老先觉」请出来重施故技,果然不负宗喀巴所望,他一开口就说:「于此戒中,没有次过失罪。」非常「阿杀力(日语,谓爽快)」的就把轻罪「四不捨而全部五入」变成重罪了;宗喀巴也「够意思」的附议:「在许多密续中,确实都有相似的明确说法。如果没有明确的认知,我不会作此说明。」来个「包裹通过」。但是在一般论文的法义辨正中,像这样江湖好汉式的拍胸脯保证,或者指天划地赌咒,却不直接拿出证据来的论证方式,只能说,那不但是非常少见,其实是绝无仅有的。

原文:

有一位喇嘛曾说:菩萨戒中所谓八重与小乘波罗提木叉戒中所说四重,即是密续中所说的违犯诸佛法教之根本堕戒。然而,在任何印度经教中,无有此说,理上亦站不住脚,因为在密续诸佛三乘誓愿教理中,绝不会允许修行者犯下根本堕戒。更说,在谭崔密教中,于特殊时刻,显教菩萨戒法或是小乘波罗提木叉戒所不允许的杀生等行为,则是被允许的。 (翻註:宗喀巴意说:显教戒法有可通忏悔处,根本堕戒不通忏悔。此中密教开许违犯于显教重戒。)

小乘波罗提木叉戒中所说四重」无疑是指「杀、盗、淫、妄」等四个重戒,而关于菩萨戒的轻重及其成数,个个戒本不同,宗喀巴此处谓:「菩萨戒中所谓八重」应是根据《优婆塞戒经》卷第一〈集会品第一〉中,佛告大慧菩萨的:「出家菩萨奉持八重,具足清净,是名不退。」(註三)而言。菩萨善戒经》即有八重,是以杀、盗、婬、妄再加上自赞毁他、悭不施法、瞋不受悔、谤菩萨,合为出家八重《瑜伽菩萨戒本》菩萨地持经戒本》各有如菩萨善戒经》后四重,亦有以加上杀、盗、婬、妄」为八重者。宗喀巴亦说「即是密续中所说的违犯诸佛法教之根本堕戒。」但是随即话锋一转,却说三乘重戒「任何印度经教中」理上站不住脚。话题为何拉回印度呢,又为何差异那么大?原因是印度固然是佛教发源地,世尊应身佛行化的故迹地;但印度也是佛教中衰时,印度教性力思想羼入性力派谭崔外道法的地方,宗喀巴拉回印度来说戒,大可创造许多「模煳地带」。

註三:

果然紧接著,宗喀巴便表示「密续诸佛三乘誓愿教理中,绝不会允许修行者犯下根本堕戒。」多了「密续」或「谭崔」两个字,这就和前面说的「三乘法教」不一样了。佛教的三乘法教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菩提;而谭崔的三乘法教则故意篡改为「小乘」「大乘」和他们的「金刚乘」来自抬其身价混入佛教更上于佛教;甚至他们对内则干脆变成所谓「内密三乘」的:「大瑜伽乘(Mahāyoga/无上瑜伽父续)」、「无比瑜伽乘(Anuyoga/无上瑜伽母续)」、「无上瑜伽乘(Atiyoga/无上瑜伽无二续)」,并且不论是父续、母续还是不二续,其实都是不三不四的男女双身法淫修。当宗喀巴说「绝不会允许修行者犯下根本堕戒。」其实倒不是喇嘛们多么持戒清净,而是在谭崔密续经典」和「戒法」中,他们会在事前犯后找许多理由周全掩盖。在此我们得要感谢译者註解出密教「根本堕戒不通忏悔」,但「开许违犯于显教重戒」的,否则大家纵使被密宗祖师的说词绕晕,也搞不懂箇中的蹊跷;宗喀巴自己就以「可以犯杀」来举例示范开脱,密宗上师们便可以对佛陀所制的五戒、十重戒俱犯以后,全都不算违犯重戒了。读者至此除了张口结舌,又能说些什么?

点鬼佈阵以吓活人

原文:

《红怒尊谭崔密续》、《黑怒尊谭崔密续》、《金刚伞盖密续》、《金刚真实光明密续》,与《果得精髓概要》等中都表示说:谭崔密续能够调和显教与密教对于违犯诸佛三乘法教的戒律开示。意乐违犯三乘法教不同于已受三誓愿却无意中犯戒者,后者只算是犯下不具足的根本堕戒过失。此堕戒具有如是法相,以下所说诸条堕戒,亦具此义。

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第二条到了末后,宗喀巴忍不住又把《红怒尊谭崔密续》、《黑怒尊谭崔密续》、《金刚伞盖密续》、《金刚真实光明密续,与《果得精髓概要》这一挂招魂幡抬了出来,鬼影幢幢故布疑阵,却还是没有亮出真章,就像古代战争中的疑兵之计,多是力寡心虚时给自己壮壮声势用的。他说「谭崔密续能够调和显教与密教对于违犯诸佛三乘法教的戒律开示。」迂迴的说词逃不开译者揭发的,就是「假调和,真犯戒」。最后两句算是对喇嘛教内部的开许:【原谅「无意中犯戒」(当然当事人也可以解释作自己如第二因「不觉知犯戒」),但是真正不能违越的,是咱们密宗已经「调和」好的「谭崔密教」和「根本堕戒」。】如果谭崔学人胆敢「意乐违犯」「无上瑜伽」的「三乘法教」,宗喀巴在这里放出的讯息是:「好胆你就试看唛!(有种你就试试看!)」(採访组报导)20150430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


 
2018-10-05 回复:0  浏览:224
下一篇:
掀开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神秘面纱 第二十八则:剖析种种的谬说与谬行
上一篇:
打破谭崔醋罈子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二十六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