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掀开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神秘面纱 第三十四则:无上瑜伽的飨宴
更新日期:2015/07/29 08:00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正觉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张公僕表示,第十三根本堕戒内容为:发起誓愿后,不依誓愿学。本则所说的犯戒行为,亦分为「无上瑜伽部」与「瑜伽部」之堕戒教理两部分。

宗喀巴于「无上瑜伽部」堕戒教理云:「此戒之犯行,是指不正解于誓愿仪轨所显示的本质意义。誓愿本质为何?建立给予成就,与受用誓愿成就的诸胜者所供养之物。」于「瑜伽部」堕戒教理云:「此戒之犯行,是指侮辱毁谤于金刚杵、金刚铃,与手印等秘密诸行,不依此教,不信此理。

 

 

宗喀巴在「无上瑜伽部」所说,什么是犯戒的行为?就是指「不正解于誓愿仪轨所显示的本质意义」。换句话说,就是「建立给予成就,与受用誓愿成就的诸胜者所供养之物」。一般人对于宗喀巴此种饶舌方式的说法,很难理解他到底在说什么?引一段他的解释文来说,可能比较清楚:「在一场严格适宜的谭崔集会受乐盛宴的仪轨里,或诸女众或诸男众举行集会仪式,于中所供养之饮食,譬如五甘露等,如果修行者对于仪轨内的供食所示本质有所怀疑,乃至认为污秽与诽谤拒绝,即犯此条根本堕戒。

不正解于誓愿仪轨所显示的本质意义」,就是说「对于誓愿仪轨里所显示出来的供养物(五甘露等)之本质,不是正确的了解」。宗喀巴要求金刚乘修行者所要实现他所发的誓愿,就是要在「供食仪轨」中展露无余。换句话说,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诸上师,就是要金刚乘修行者,透过「供食仪轨」,认识「五甘露等」供养物的本质是清净的;不是肉眼所看到的那样──是骯脏、污秽的供养物。这是金刚乘修行者第一个所要实现的誓愿,否则就是犯戒。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于「供食仪轨」的供品,大部分是血食之物,鲜血淋漓;还有双身修行以后取得的「红、白菩提混合物」,用来供养「佛菩萨;此种场景呈现是如此的触目惊心和噁心,然而诸上师就是要金刚乘修行者了解,这些东西是「菩萨」(夜义、罗刹等鬼神)所喜欢的供品,不能认为不清净。换句话说,这是修学「无上瑜伽」所发誓愿之必经课程;对这些「供食仪轨」中之「五甘露」的供品,不能有所怀疑,「乃至认为污秽与诽谤、拒绝,即犯此条根本堕戒」。

此处所说的「严格适宜的谭崔集会」,乃说这种集会,基本上是要进行「谭崔金刚乘」的仪轨,此种「谭崔集会」透过各种仪轨,就是「无上瑜伽双身法的「受乐盛宴」的荟供轮,乃至最后阶段的多人轮座杂交,取得更多人混合成的「红、白菩提混合物」来供养「菩萨」。在这种举行集会仪式的当中,如果修行者对于仪轨所供养的五甘露等饮食本质,「有所怀疑」乃至认为「污秽与诽谤拒绝」,就是违犯第十三根本堕戒。换句话说,对于仪轨中所供养的五甘露等饮食,一定要「正确了解」是清净的,不能说一句难听的话,也不能拒绝吃这些东西,要催眠自己去相信「这些都是清净的」,否则就是犯戒,这就是第十三根本堕戒的「违犯堕戒」内容:发起誓愿后,不依誓愿学。金刚乘修行者走到这个地步,不乖乖听话都不行了,因为诸上师都会将这些戒条套在密宗诸修行者的头上。

五甘露的供养物就是屎、尿、骨髓、男、女淫液,这五种东西,分开来看,本质就是的排泄物;混合以后黏黐黐、脏兮兮的,看了让人噁心而想要作呕。正常的佛天生就喜好清净、厌恶骯脏,纵使金刚乘修行者发了「誓愿」,要修学「无上瑜伽」,但是在「谭崔集会」上乍看五甘露这样的供养物,第一个反应出来的表情,看在藏传佛教密宗四大教派诸上师的眼里,心里必定是老大不舒服的,才会施设这种戒条来约束密宗学人。诸上师都是经过「灌顶」,喝过五甘露这些「宝物」,才得到今天的上师地位;眼看这些毛头小子,竟然有「嫌弃」这些「宝物」的表情,心里直呼「人在福中不知福」,不设戒条来繫缚新加入者才怪。

金刚乘修行者一旦发了这个誓愿,一定要修学「无上瑜伽」,那就只好乖乖、傻傻地跟著走下去;他们作梦都没想到「无上瑜伽」不是智慧法门,竟然是「男女行淫的双身法」,更没有想到的是,修学「无上瑜伽双身法之前的「飨宴」,竟然是要「品尝」色香味俱全的五甘露这一关。走到这种地步,诸金刚乘修行者就算知道误上了贼船,被「集体绑架」了又如何?想回头?对不起!你会犯戒,要下「金刚地狱」哦!

这就是前则所说,为什么「无上瑜伽部」金刚乘修行者的修行,会牵扯上「供食仪轨」这种问题;也就是说,「无上瑜伽部」的修行誓愿是「供食仪轨与仪轨,应修这两种誓愿法教」。「供食仪轨」的戒条就是对五甘露等供养物之本质,不能「有所怀疑」,也不能认为是「污秽」的,不能有口出「诽谤」之言,更不能「拒绝」食用这些「宝物」。「供食仪轨」之后,接下来的压轴好戏就是「受乐盛宴」,美其名为「仪轨」。金刚乘修行者修学到最后,对这两种「誓愿法教」:「吃五甘露」、「行无上瑜伽」,乃不可免除的步骤与内容;乃因藏传佛教四大教派的基本教义就是「无上瑜伽双身法,在「谭崔集会」这种「严格适宜」的场合中,就是要实现金刚修行者所发誓愿的最佳时机故,这也是藏传佛教四大派教义的最重要内涵故。

宗喀巴所云:「受用誓愿成就的诸胜者所供养之物」,「诸胜者」就是指「智慧佛母」,她所供养的物品,自然是五甘露等由佛母的身体所产生的不净物;金刚乘修行者,吃了这些东西,就可以接受「智慧佛母」的「莲花度化」而「誓愿成就」。换句话说,在「严格适宜的谭崔集会」中,若有金刚乘修行者,不嫌弃五甘露这些「宝物」,加上本身接受噁心之物的「功力深厚」,于此「受乐盛宴」中是可以快乐「吃到饱」的。

宗喀巴云:「……是故,依教所示,修行者在谭崔盛宴仪轨里,如果不信受于佛母胜者所供之乐受,即违犯根本堕戒。此类谭崔修证仪轨,唯对已经具备福德资格的修证者教授。已具足福德故,才能受到经教所载之成就无碍诸行的智慧佛母摄受教导。《空心密续》里说:不依智慧佛母修证者,不仅违犯根本堕戒,更易违犯其他谭崔誓愿。又,那些缺乏福德的学人,以致无有家室,自然无有智慧佛母来摄受修学,因此只能依于观想的伴侣来进行修证。

依教所示」就是说「谭崔金刚乘双身法的教理;「谭崔盛宴仪轨」是说依于「谭崔金刚乘双身法,所施设之「供食仪轨」与「仪轨」所带来的「五甘露」与「莲花盛开」的「吃到饱」盛宴。宗喀巴的意思是说,在这么丰盛的宴会里,如果不信受「智慧佛母」所提供的「五甘露供养品」加上「智慧佛母」盛开的莲花()热情款待,那么这个金刚乘修行者就是「傻到犯根本堕戒」了。换句话说,宗喀巴就是要告诉大众,「具足福德」之人,才能受到「智慧佛母摄受教导」;如果是「缺乏福德的学人」,「自然无有智慧佛母来摄受修学」,只有干瞪眼的分:「只能依于观想的伴侣来进行修证」。换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具足福德」之人修「事业手印」--实弹与「智慧佛母」进行「无上瑜伽双身法的修证;「缺乏福德的学人」修「智慧手印」--靠观想与「智慧佛母」之百般温存,聊表安慰。而所谓「缺乏福德」的人,当然包括了佛门中受了具足戒的比丘与比丘尼!这正是宗喀巴自认为吃亏的地方:「我是出家人,所以不能实弹修男女双修法,但是至少可以观想行淫修双身法」。

从上面的说法,可以看出宗喀巴是道地不捨谭崔「菩提」的人,也是有「慈爱心」的人;对于「谭崔金刚乘双身法也是确实「有修有证」之人,不但是接受了「智慧佛母」所摄受「具足福德」之人,同时他也是让「佛母」享受「慈爱光辉」的「勇父」。换句话说,宗喀巴阐述这种「谭崔盛宴仪轨」,「勇父」们不但是「左右逢源」、「左拥右抱」,大享「齐人之福」;更可以踩在盛开的「朵朵莲花」上面,饱餐「五甘露等」丰盛之供养品。

宗喀巴云:「瑜伽部堕戒教理:诽谤之行,譬如在《长理趣经意论》里有说:教说:『不信受故,起荒谬想。』修行者如果轻视毁谤于金刚杵、金刚铃与手印等,不依教修,拒绝信受,而在大众前说:『修行这些事物,于法无益。止观法门才有是处,非以手作势等就能成办法事』;如是诸行,修行者违犯所发誓愿。

宗喀巴对「瑜伽部堕戒教理」的说法,是指金刚乘的瑜伽部修行者不但「不信受」、「不依教修」无上瑜伽的(男性)金刚杵、(女性)金刚铃手印等,若是还在大众前说些讽刺、毁谤无上瑜伽男女双修的话,也是违犯自己所发的誓愿。宗喀巴所说的这些话,乃是预防下三部的修行人,对于无上瑜伽部实修男女交合法生起毁谤,所以必须将拒绝修学无上瑜伽部金刚杵、金刚铃与手印等这些事情,列入根本堕戒中。因为金刚乘分为四部,明订实修男女双修的是第四部无上瑜伽部,而前三部的修行者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傻傻地听话而不去思惟,必定有人对著「一柱擎天」纳闷,也对十根手指头「缠来缠去」感到不解。虽然发了誓愿修,不得不修,但总是会想探讨,修练「金刚杵」、「打手印」所为何事,为了预防这些人看清事实后,生起毁谤之心,必得立此根本堕戒。

宗喀巴所引的这一段话:「修行这些事物,于法无益。止观法门才有是处,非以手作势等就能成办法事」,实在再贴切不过了。因为修学「金刚杵、金刚铃与手印等」,根本与佛法智慧毫不相干,真的是「于法无益」。正统佛教所修学的「」、「法门之「」,乃是修学定力而能「制心一处」;若有「动中定力」,再配合意识心的「观行」与参究,在因缘成熟之时,也许会有与「般若智慧」相应的机缘出现。这种「止观双运」的修学,乃禅宗参禅的修学过程,也是寻觅第八识如来藏的必要手段之一。宗喀巴所说:「修行这些事物,于法无益。止观法门才有是处,非以手作势等就能成办法事」,与正统佛教佛法修学其实无关,他的意思就是在讥讽瑜伽部等下三部修行者,只会用手结印契、口诵明咒,而不懂得进入无上瑜伽男女双修的殊胜「止观双修法, 再怎么努力修行,终究无法证得密宗所以为的「报身佛」果报。

宗喀巴所说的这些仪轨,显示出邪见、邪法的可怕,学法者若不具择法眼,稍一不慎,必堕邪见坑中而无法自拔。学法是好事,然而,倘若学法的机缘差,遇人不淑,那么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学法者无法想像的后果。法界中的「因果循环」是确实存在的,每一个学法者,在累生累劫的轮迴过程中,各有机缘,也必定有「」与「」的眷属。今生所学之「正见」、「邪见」,可以影响无量世的未来;不要因为「亲疏眷属」的影响,而混淆自己的学法方向。这种知见的建立,是有其迫切性的。

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邪见大坑」,千万碰不得!虽曰是「菩提」,却是「邪淫」的暗巷,「次第」之论,暗藏在《广论》的「下半部」所说「止、观」中;但密宗行者都因为教《广论》的上师们永远不教导后半部的「止、观」二章,就误以为《菩提道次第广论》没有教双身法的乐空双运,还无知地站出来为《广论》辩解说:「广论》没有教人家修习双身法1智者学法以「智慧」优先,莫存「意气」之争,莫存「门户」之见,坚持「依法不依人」,依法者必须依止三乘菩提圣教经典,方是明智的学法者。既然有人敢「甘冒大不讳」挺身说宗喀巴的「不是」,无惧于密宗众人的围剿,必定有所依据。「摧邪显正」非是「出风头」,也非是「说人是非」;只为了彰显「」与「」而救护大众免被误导,以免来世下堕恶道中,吃力不讨好,没有「」与「」的居心。时值「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今天,虽群魔乱舞,却有幸值遇弘扬,乃众生之幸,万民之福;学法者不妨随顺此百花齐放的时代,创造佛教新史,绽放出芬芳的花朵。(採访组报导)20150729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1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前半部所说三士道,都是六识论的邪见,主张识阴中的意识常住不坏,就是有情生命的本源,说意识是「结生相续识」,是与常见外道合流。接受《广论》三士道见解的人,永远无法断我见、证初果,更不可能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故无如实证解般若的可能。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

 
2018-10-05 回复:0  浏览:398
下一篇:
密宗四加行辨析 第九则-密宗四共加行的法义内容是佛法吗? (下)
上一篇:
软脚虾的步数 第三十四则: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三十二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