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前文已略述「谭崔第八根本堕戒」,是落入「四倒」邪见而制订,我们可以从评析得知所谓「五蕴本质即是五方佛」是「无常计常」的虚妄想,依之而施设种种「修行」方便,是「以苦作乐」的错误计执。宗喀巴当然还要硬拗到底,兜圈子从评论「」有罪无罪,暗中把「觉知心」计为「真实我」;又以菲薄「不净观」的方式,模煳评价「男女交欢」的不净本质,实质造成「不净计净」,于此「谭崔第八根本堕戒释」中完整地做了「四倒」修行的宣示和铺陈。请看原文:
原文:
在《红怒尊谭崔密续》、《黑怒尊谭崔密续》,与《金刚伞盖密续》里就有「若轻贬于五蕴……」等教义;在《金刚真实光明密续》、《密集金刚密续光明论》、《果得精髓概要》,与《胜乐金刚密续莲花度母论》里亦皆有:「对于实际上是等同于解脱圣者的五蕴法相,若人轻贬……」等相同教义。对于「五蕴本质即是五方佛」的重要教义,则见于《胜乐金刚密续莲花度母论》中:
从本来说,不应将五蕴与五方佛分别非一。
宗喀巴在「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中,多所引用的文句,都只带出了相关名相,却隐去上下文的说明,便以删节号草草带过,令人不知所云,不知是其文章组织能力太差,还是要刻意遮藏什么。如本段落中的「若轻贬于五蕴……」,以及「对于实际上是等同于解脱圣者的五蕴法相,若人轻贬……」,到底要表述什么都交代不清,如此不负责任之说法,不是作论文乃至撰写名之为「戒释」者应该有的态度。然而,无论如何,本段可以看出宗喀巴想要强调的,仍是「五蕴本质即是五方佛」的错误知见,所以他在末尾引用《胜乐金刚密续莲花度母论》中,比较完整的表达说:「不应将五蕴与五方佛分别非一」。「不应分别非一」与「本质即是」有异曲同工之「谬」,前文已有评析,就不再予以讨论。
原文:
因此,我认为有两种过失会导致犯此堕戒。一是对五蕴法相生起轻贬,认为:「不应有修行者的五蕴与五方佛相等的信念」,执意认为有不清净法相与清净法相二者的区别。二是如上文所说:修行苦行,轻贬于五蕴等执。
宗喀巴此段将密宗学人可能会导致本条「犯戒」的情况,分为两种过失来讨论:
一种是「理念上」的,认为若是戒条上「五蕴本质即是五方佛」的信念,或是「执意」认为有「不清净法相」(五蕴),与「清净法相」(五方佛)的区别,就是犯戒。这样的说法,等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自行间接承认了「五蕴」是「不清净的法相」,而谭崔法义硬将两者抹平,以「鸵鸟主义」的方式、自我催眠的方法认定为「无区别」。且不说这种二乘法中,根本是将蕴处界法与法界实相分为二分,而将前者视为「不清净」的偏枯观点究竟或不究竟;仅仅是此处戒条命题隐含的矛盾,就很难自欺欺人了。
另一种「过失」,是在「事相上」来说的,就是宗喀巴所言:「修行苦行,轻贬于五蕴等执。」这表明了宗喀巴作「戒释」也讲究「因势利导」「声东击西」,先藉着强调「不可将『不清净的法相』自外于『清净的法相』」,当其学人的观念被弄得模煳颠倒,如前文所言的「常乐」等四倒观念建立起来之后,便可亢言「修行苦行,轻贬于五蕴等执。」,如此则「弃苦逐乐」谁曰不宜?所以,宗喀巴是以在「谭崔十四根本堕戒」中「持戒」,来掩护谭崔学人其实是在佛法中违犯佛所制戒的事实。
原文:
《根本堕戒深意论》里有说:服毒亦属犯此根本堕戒范围,帮忙助成因缘者等,则属不当罪行。此说大错,因为人都会死,所以色身不应该是成为犯此堕戒的根本原因。由此亦能了知,《根本堕戒深意论》应该不是马鸣菩萨所着。
此处宗喀巴显然不同意《根本堕戒深意论》里的说法,而主张:
一、「服毒」不属犯第八堕戒;
二、「协助」亦不属违犯第八堕戒较轻的「不当罪行」。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既不许「轻蔑五蕴」,要视同于「五方佛」,乃至于达真堪布所言:「自身的五蕴是五部佛」;却又主张「其佛」或「助杀他佛」无罪,不犯此戒之或重或轻戒相。五蕴要不要珍重好像是随自己的自由心证一样,可以变来变去,那又何必故作殷重制订此戒?
宗喀巴的解释为「因为人都会死,所以色身不应该是成为犯此堕戒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解释根本是与戒条相互矛盾,而且说不通的。因为宗喀巴既言「色身」殒灭不犯此戒,他的意思是五蕴身心中,「觉知心」的部分比较重要。然而事实上,觉知心并不是五蕴扣除色蕴而得;少了色蕴,觉知心也不得生起、存在、运作。第八堕戒条文的「戒释」中将五蕴拆解各归一方,已经错谬百出,现在又只剩四蕴而论其堕戒之持犯,完全不应道理;何况既然人都会死,则性本虚妄的五蕴统统一样,都会随着灯熄影灭,何得能单独为「色身」开脱?可见喇嘛教的义理完全错乱,根本不通于佛法。
至于宗喀巴因此而表示:「《根本堕戒深意论》应该不是马鸣菩萨所着。」这也是多此一举,因为在「第六条堕戒」「戒释」中,宗喀巴就曾引用这一本《根本堕戒深意论》,把喇嘛教「真言乘」僭抬为「自宗教义体系」;又故意将佛教大乘另名称为「般若乘」,反判大乘佛法为「他派教理体系」,然后自是而非他,以此篡冒佛法,其「外道」本质的狼子野心和「邪见」的狐狸尾巴,早已一时俱现。更何况本评析系列之十三「『马鸣』徒惹风萧萧」一篇中,我们早已举证说明,着作「大乘起信论」揭橥法界实相如来藏心的「马鸣菩萨」,绝对不会和否定如来藏心、错解佛法的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一个鼻孔出气,更不会如喇嘛教栽赃的说词为「谭崔十四根本堕戒」的制戒者;戒禁取见已断则必破斥谭崔双身法,当知更不屑制作谭崔邪戒,更遑论为了谭崔外道伪戒作什么《根本堕戒深意论》?因此,宗喀巴的「抹黑」也罢,「澄清」也罢,都与马鸣菩萨完全无关。
原文:
《根本堕戒论》里释义说:观身不净法实际上犯此根本堕戒;亦有其他诸论说:视色身为苦法与不净法,犯此根本堕戒;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正确。在真言乘经论中所说诸多苦法与不净法的观行里,《金刚顶密续》对不净法的观行释义说:「于男女交欢执着者,应修不净观对治」。提婆菩萨所着《灯集常规》则说:
修行者为求解脱,应行次第修法。最初,于无始以来所遭轮迴诸苦有所了知;次为求涅槃极乐解脱,应修诸多资粮;最后,应起坚信:即使转轮王位,亦是苦法。
「观身不净」即是「不净观」,一般来说此与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和界分别观,五者合称为修行禅定的「五停心观」,乃是三乘菩提实修前应该修学之前行「次法」,此为经教中明载者,宗喀巴为将谭崔法义混入佛门,当然不敢明白否定;但是「观身不净」词彰理明,分明与此谭崔第八堕戒内涵意义相反,所以宗喀巴只好来「暗的」,于本段中一开头便引《根本堕戒论》等密续论着,来对「不净观」作「借刀杀人」式的间接否定,紧接着就推托撇清:「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正确」,来证明自己于此「无辜」,然后,又提出模稜两可的说词,供人自行解读,自取会心及相应的意涵,着实是周旋于谤佛、谤法模煳空间的老狐狸,目的还是为双身修法开脱。
譬如,宗喀巴引用《金刚顶密续》对不净法的观行释义说:「于男女交欢执着者,应修不净观对治」。表面上没有否定「不净观」,但是他刻意避而不谈「九想」的次第修持,只说是「于男女交欢执着者」;看似合辙,但是也可以解释作他并没有否定「男女交欢」,只是不得于此「执着」──产生「执着」了,才须要修「不净观」。而执着与否的界定,就要看有没有听从「上师教导」,和是否得着「谭崔传承」了。如此来作「戒释」,才能与前文所述的戒相规范配合得天衣无缝。
宗喀巴又在此段落中,不漏痕迹的将「苦法」的观行,与「不净观」牵扯在一起,混同而不予分辨,到后来便会愈益模煳,可创造许多发挥想像自由解释的空间。如宗喀巴最后引用提婆菩萨所言,由于行文并非体例,无从查证真伪,而「所着」《灯集常规》,大藏经中亦无此论,不过身为龙树菩萨的提婆菩萨,一生专弘如来藏唯识正义,其法与谭崔双身样岂止格格不入,简直是互相牴触,绝对不会是谭崔外道同路人,宗喀巴的引用不外是要附会佛法中的贤圣罢了!我们不妨先採中立态度来观待他的引文,并且试着将之拆解,以求进一步深入瞭解:
修行者为求解脱,应行次第修法──这样说法没有过失。
最初,于无始以来所遭轮迴诸苦有所了知──开始观行,也有没错。
其次,为求涅槃极乐解脱,应修诸多资粮──修多资粮亦对,但涅槃中并无「极乐」与「解脱」并存之法,这是「附佛法外道」知见,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最后,应起坚信:即使转轮王位,亦是苦法──这又回到「最初」之观行,原地打转;但是注意,此处所言「苦法」,已经夹带「不清净法」的意思。
宗喀巴的用意是说:「若为五方佛故,王位亦可抛。」换句话说,在诠释本第八条堕戒的前提下,「五蕴」是「清净法」、「乐法」,绝不可「轻蔑」;而如「转轮王位」者,是「不清净法」、「苦法」,可以用「不净观」对治。可是如此一来,与「不净观」的本意差得老远;除非,宗喀巴要表达的是:身处「转轮圣王位」可能造成「于男女交欢执着」,而谭崔法教中的「在五蕴上适意愉悦的修练」,才是清净、悦乐的修练,那么宗喀巴于本条堕戒的「戒释」,圈子会不会兜得太大了?(採访组报导)20160808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