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浅谈上师相应法 第九则 莲师七支祈请文之意函(三)
更新日期:2016/10/04 08:00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台北报导)前文说明了密宗对于莲花的偏颇解释,并提出莲花生不具备阿弥陀佛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着色声香味的功德,因此不能颟顸地将莲花生以 佛视之。以下继续说明密宗对于的错会处。

三、牙趁秋记娥竹涅(胜妙悉地成就尊)

顶果钦哲仁波切

第三句是“牙趁秋记娥竹涅”,意思是说“胜妙悉地成就尊”。莲花生大士的出生并未依赖因缘或父精母血;如前所说,他是以种子字“啥”字突然出现在红色莲花中间,他是阿弥陀佛心中纯净觉知的显现。“啥”字化成光,转换成为永远年轻的八岁孩童,气色灿烂,身上拥有佛的三十二种主要印记和八十种次要印记。当他出现时,到处都是彩虹,十方诸佛洒下如雨般的花朵,天上奏出音乐,到处能听到遍满虚空的空行父母甜美的赞美歌声。

正觉教育基金会董事长陈介源先生指出,密宗认为某些声字具备实相功能,因而往往将佛菩萨或明王等以某种梵文字母予以象徵。意谓由此可以生出法性、智慧,所以称为种子。并以为出生于西元八世纪时期的莲花生,是依种子字“啥”字突然出现在红色莲花中间,当他出现时,到处能听到遍满虚空的男女罗剎(空行父母)的歌声,并当作是阿弥陀佛心中纯净觉知的显现。而 世尊早就破斥过这种把语言文字当作是真理的错会,于 佛在《大般若经》第六会法界品之开示中:

天王当知!真如深妙,但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诸法真如,过诸文字离语言境,一切语业不能行故;离诸戏论,绝诸分别;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无想无相,超过二境;远离愚夫,过愚夫境;超诸魔事,离诸障惑;非识所了,住无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境,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捨;无染无着,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性相常住。

故说实相法乃是超过了所有语言文字的境界,一切语言文字不能到达实相境界的缘故,而说实相离开了所有名言戏论,断绝了所有的分别。远离了别识知的境界,超越了有无二法,超越了五欲的障惑,无我、无我所、无染、无着,不是七转识所能了知的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实相法性都是常住而没有变易的。

这种将语言文字当作佛法的偏谬观念,自唐代传入中土以后,逐渐兴起。然而以真言密语当作万法根源的这种想法,却不是密宗的创见,而大约是根据印?奥义书与吠陀经典,认为梵语及梵字是经由婆?门教的大梵天(brahman)从天传授而有。西元前?世纪《唱赞奥义书》便曾记载?极为类似的内容:

凡母音皆富??之自体。凡齿音及呵声,皆造物主?之自体。凡其余子音,皆死?之自体也。......一?母音,皆当发之而清刚,以为如是乃助富??之?也。一?齿音呵声,?可吞併,皆当张扬以出之。此为如是乃自奉于造物之?也。其余?子音当微微独?而发之,如是思惟;我当自脱于死?矣。

(徐梵澄译,《五十奥义书?唱赞奥义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九五?八月),p.117)

然而古印度婆罗门教的这种想法,恰好是 佛所极力破斥的外道见解。依意识心思维所产生的种子字实为剎那断灭之无常法的缘故,依种子字能生万法则为『本无始生』的外道见解故。《入楞伽经》(卷第二 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一):

大慧!诸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本无始生依因果而现。』復作是说:『实有物住,依诸缘故,有阴.界.入、生.住.灭,以生者灭故。』大慧!彼沙门婆罗门说:『相续体本无始有,若生若灭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诸法是断灭论,非我所说。

故依种子字能生万法之说,乃是外道邪说,非佛法正见。(採访组报导)20161004

正觉教育基金会採访组

转载自正觉教育基金会全球资讯网

 
2018-10-05 回复:0  浏览:523
下一篇:
「国王的新衣」这样穿 宗喀巴著《谭崔十四根本堕戒释》的评析?之四十九
上一篇:
评藏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的弊端 第七则:转世仁波切的结婚问题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