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来信如下:
请问我要如何回覆这个南传上座部行者的问题?
【Tan说:老实说我真没听过「无明是对识蕴六识的缘起相无知」又这样的说法,有何根据。是否可以详加解释?而且为什么只是识蕴?】
kc敬答:
我不知道这个 Tan行者对平实导师是否有成见?如果有,冒然的把导师的文章刊出来给他看,会不会遭来诽谤?因为平实导师所说的阿含正义,对南传佛教的信仰者来说,简直 是闻所未闻啊。如果不引用导师的文章,而由你自己来阐述这个问题,恐怕对方就一直问你这观点又是根据什么?这样子下去没完没了,法义交流很难有共识!
我想你对他说的这段文字「无明是对识蕴六识的缘起相无知」,或许我个人觉得可以慢慢引导他,不必一下子倒大洪水给他,以免他会被淹死。我个人的简单回覆如下,以问代答:
「请问四圣谛的内容有离开过识蕴六识吗?离开了识蕴的部份还有四圣谛可说吗?例如苦谛,众生的苦可以离开五蕴六识而说众生有苦吗?
又例如集谛,众生之苦集可以离开五蕴六识而说有苦之烦恼种子及业种收集吗?
又例如灭谛,众生若不知道五蕴六识的缘起相,误以为五蕴六识是真实常住之法,於是就不断的在五蕴六识的生灭相中,去追求真实不灭的涅槃,例如常常有人想要把打坐中的生灭意识心修成不生不灭的涅槃心;请问,这样子的颠倒见,众生之苦可以灭除吗?
又例如道谛,若不知上述所说之苦谛、集谛、灭谛之理,其实正是众生对于「五蕴六识的缘起相」不能如实观察了知其苦谛、集谛、灭谛的缘故,於是觉知心的自我,在生起的每一个心念之际,皆与「无明」相应,而导致不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
结论:因此,不论是对四圣谛不如实知,或是对五蕴六识的缘起相不如实知,这都是障碍出离三界生死的无明啊!至於要「如实知」请参考阿含正义的内容,您才能体会如实知的真正意思,不然仅落在文字表相上的理解,仍然是对四圣谛、五蕴十八界之体性不能「如实知」啊。 」
所以南传佛教上座部既不懂无明是什么、不懂「一念无明」的内涵,却想要证得初果-须陀洹,简直是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