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综合评论-证严法师的《心灵十境》

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书中,开示诸地上菩萨内涵:


===================================
1.(初地菩萨:欢喜地)

『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菩萨,须具备什么条呢?

  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就是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所体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才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与时间。如慈济四大志业能够成就,就是因有许多的护持者能生欢喜心,才有今天的规模。

  不过,当然不是保持三、五日的欢喜付出,就算是欢喜地菩萨;而是要经过长间来考验。不只是这一世,还有无数的来生来世,都要常常培养这分真诚的欢喜心。

  如何要保持欢喜心? 那就是先息灭贪、瞋、痴。…,怨憎会掩盖欢喜心,变成充满人我是非之心…。
  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有个把月的时间都没有发脾气和起烦恼了,这样算是「菩萨」了吗?」

  行菩萨道不只是一个月,哪怕是十年、百年,都还不够,一定要尽形壽、尽未来际的时间不断地实践。才能到达目的地──菩萨的欢喜地。若只是一、两个月的时,只不过是「欢喜地」的起步而已!』
(《心灵十境》第2~6页)

===================================

2.(二地菩萨:离垢地)

『「离垢地」就是很清净的境界,何谓「垢」?也就垢秽──对人我有分別心,「自以为了不起」,总是认为:我的学历比你高,什么都比你强,愈比愈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像这样,心就会常常有垢秽染著。心地若能净化,去除这些杂念,才能进入「离垢地」。』
 (《心灵十境》第24页)

『我们只需要好好地清净心地,不要让它蒙上垢秽污染,并时时抱持著欢喜心和清净心,这样就是进入第二阶段的「无垢地菩萨」了。』
(《心灵十境》第29页)

==================================

3.(三地菩萨:发光地)

『…,一般人也要忍下心中的欲念,不要为了物欲而不择手段去夺取,甚至害別人。在现实社会中,抢案时有所闻;不但抢夺东西,还伤害人命。但是这些东西,到底能用得了多少呢?何况能够逍遥法外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就算能逃过人间的法律,将来还是逃不过「因果律」。

  所以,要使我们的心地发光、智慧光明显现,就要懂得坚忍道理。能进入菩萨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发光地菩萨」』

(《心灵十境》第44~45页)

『…。要成为第三地菩萨,就得学习忍力,因为布施就得割爱,持戒要一番毅力,这都要经得起一个「忍」字;具足为法忘躯的「法忍」及日常生活中的「生忍」,这样心地自然会清净、光明,所以第三地称为「发光地」。』

(《心灵十境》第54页)

(注:《心灵十境》作者:释证严 法师;慈济文化出版社,2002年8月,再版23刷)

==================================

以下是网友们的综合讨论:

  
一、法振云:
 
   证严法师认为只要能欢喜布施即是证菩萨初地;只要能降服粗糙之骄慢心,即是菩萨二地;只要不为物欲,而不择手段去夺取,甚至害別人,即能证菩萨三地。  试问证严法师:『那些已断尽见惑思惑烦恼之阿罗汉,是否可以称为二地菩萨呢?』 然实际上,即使是尚未断除「我见」之声闻凡夫僧,或大乘尚未证七住位之凡 夫,乃至於外道一神,尚能做到如证严法师所说的:只要欢喜布施、只要降服粗糙之骄慢心、只要不为物欲,而不择手段去夺取害別人者,那地上菩萨岂不满街 都是呢?

如果证严法师及其信徒们,不依《华严经十地品》或《佛说十地经》等经,来解释菩萨十地阶位者,而以为只要净化那「自以为了不起」的骄慢心,即是能证得二地菩萨者,作如是解者,即名「自以为了不起」!云何已净化骄慢心耶?

   复次,证严法师所谓的诸地菩萨,不必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亦不需眼见佛性、过牢关,乃至发起增上意乐十无尽愿、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亦不需修学百法 明门、千法明门道种智…等,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证得地上菩萨。 证严法师妳如此大胆、胡乱说法,只会让慈济功德会的会员们「自以为了不起」,以为自己是初 地、二地乃至於三地菩萨,而造大妄语业啊!
 
-------------
 
二、shalom网友云:
 
法振大德言之有理!
但我可不认为"慈济功德会的会员们「自以为了不起」,以为自己是初地、二地乃至於三地菩萨",基本上我所认识的,她们对于名相都不太了解,只知道做善事,那里需要帮助就去哪,法义上的批评我不反对,但请不要做人身攻击!!
 
(*kc 版按:此人落在情绪里,法振师兄何来人身攻击耶?愚观法振师兄的文章里,此句「自以为了不起」是摘自证严法师的文章内容,是根据证严法师的原文来分析,即 便消除「自以为了不起」的慢心,也到达不了二地菩萨的离垢地;并非法振自行添加忆测的句子;请看证严法师原文句子:【...也就垢秽──对人我有分別心,「自以为了不起」,总是认为:我的学历比你高,什么都比你强,愈比愈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所以法振师兄是纯粹在法义上评论。
 
------------
 
三、nick网友云:
基本上 慈济的菩萨所作所为 都是可以作为成佛的资粮 我想这一点 是符合佛教精神的 并没有冲突之处菩萨两字的定义也只侷限於很通俗的范围 所以所谓菩萨十地的定义也已经落入世俗的范围事实上 佛陀所说的十地 有很严谨的定义 是通世出世间的 所以 证严法师这样的说法 会让他的 误解错解佛经里的菩萨十地 真正意涵 另佛陀的法义变质 消失。
 
这也是为什么 初学者都不能认同 同修会对其他教团的法义提出批判的 原因 但是如果你再深入佛陀的教义以后 你就会渐渐 认同而且认为应该毫无保留的批判的原因。

也 就像一般人认为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 这个观点是建立在所有宗教都劝人为善这一点上而已 当然光就这一点 这个观点没有错 但是事实上 这一点只是宗教一点点皮毛和通俗表象而已各个宗教 都有他独特的更深的教义和内涵 还没有深入了解之前 我们就不能随便下定论说如何如何 因为当时我们还只是认识大象的一根毛而已 或者根本就把猪毛误认为是象毛那就更离谱的。
 
---------------
 
四、Flyaway网友云: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所以,shalom网友云『基本上我所认识的,她们对于名相都不太了解,只知道做善事,那里需要帮助就去哪,』
 
如此,他的门人对名相不知道不了解而只知道做善事,这是谁的罪过呢?看一下,《佛藏经》云:「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

再来,《大般涅槃经 卷三》:「善男子。【护持者。不受五戒不修威仪】。应持刀剑弓箭鉾槊。守护持戒清净比丘。」

又 云:「若有比丘随所至处供身趣足。【读诵经典思惟坐禅。有来问法即为宣说。所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师子吼。不为师子之 所围遶。不能降伏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堕。虽能持戒守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

末了,这种的不骂还有什么是应该骂的呢?

 

2018-10-05 回复:0  浏览:351
下一篇:
◆问要先读《阿含经》还是《阿含正义》?
上一篇:
◆从提婆达多主张不食肉(素食)之真正目的 来看南传佛教上座部的错误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