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的教理上来看,凡夫从初发菩提心,要经五十二个阶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位、妙觉位”的修证,福德智慧以后,才能究竟成佛。凡夫要满足五十二个阶位的修证,在时间跨度上,非经三个无量大劫的修证不能,故成佛不易,故凡夫成佛以后,能为三界至尊,如《大智度论》所赞:
为了便于说明,《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菩萨论著又将五十二个阶位概括为五个大的阶段,称为唯识五位:一、资粮位,二、加行位,三、见道通达位,四、修道位,五、成道位。
如是成佛次第,是佛教各个教派皆遵循的。但是藏密自称是佛教的一支,却不遵循如是次第。藏密的喇嘛上师狂吹他们有殊胜的“密法”,经过密法的修习,能“即身成佛”——不需要经历三个无量大劫的修证,一生就能成佛。今依密宗的经典密续,对比佛菩萨所说之经典论著,看看密宗所谓的“即身成佛”理论是否符合世尊所说的成佛的原理,依照密法如法的修行,能否“即身成佛”。
在学佛的最初阶段,佛教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密宗是四皈依——先要皈依上师,然后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将上师置于佛教真正的皈依之前,并认为上师比佛重要,上师对众生的恩德大于佛,要求对上师惟命是从,依《大方便佛报恩经》所判,密宗的四皈依不是佛教的皈依,是无效的皈依(详见《密宗的法脉传承》一节)。因此,藏密在“成佛之道”的第一步已经出现偏差,故建立在错误的皈依之上的“成佛之道”,步步走入悖谬荒诞,也是理所当然的。
藏密在四皈依以后,修集“成佛”所需的福德资粮的方式方法有多种,略说其中较为基础的一种以“供献曼达”作为修集资粮之法:
“以七堆炒熟之米花,放置于曼达(供盘)内,而观想供养人天等,谓一再修此供养而可成就‘成佛之资粮’。”(《道果本颂——金刚句偈注》藏密萨迦派毕瓦巴上师 著,224、225页)
如是藏密萨迦派的祖师,教授以观想之法供养“人天”,谓“一再修此供养可成就‘成佛之资粮’”。须知,观想只是在自己的意识心中所形成的影像,并不能真实地利益众生。比如,有一个饥饿的乞丐,绝不会因为藏密观想他在吃美味,他的肚子就不饿了。说食不饱,这是起码的常识。
佛教的佛修积通过布施、供养三宝修积福德资粮,是以世间真正财物布施给众生及供养三宝。因此,藏密以观想来“迅速“修积福德资粮,是自设之妄想,根本不能达到修积资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