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文化
西藏密宗发展简史 一、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人类渐有形成“地球村”的趋势,但是西藏在世人的眼里,仍然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尤其是那里的宗教——西藏密宗。欲揭开藏密神秘的面纱,必先要了解其发展历史,才能进一步深入藏密的。故今依据藏密祖师所著的历史著作,如五世达赖喇嘛的《西藏王臣记》、布顿的《善逝教法史》、土观的《宗派源流》等,并参考汉文史料,简略地介绍西藏密宗发展的过程。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历史上西藏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包括卫、藏、康、阿里等地区。阿里在西藏的最西面,称为上部。中部包括卫、藏两部分,其中,“卫”是指前藏,即今拉萨市地区;“藏”是指后藏,即今之日喀则地区。下部为朵康地区,即今日西藏东部的昌都以及与西藏毗邻的四川甘孜州、青海玉树州等藏区。

  根据林芝、昌都考古发掘的材料分析,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人类居住。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西藏的土著人种与从中原退出来的羌人以及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数十个部落,成为稳定的藏族先民。在这些部落中,有历史传说记载其演变过程的是山南地区的悉补野部落。

  约公元前四世纪,聂赤赞普被推举为悉补野部落首领,成为吐蕃(西藏)王室的第一代赞普(国王),其后次第传至第三十一代赞普——朗日松赞。在朗日松赞时期,悉补野部落几经武力兼并,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公元629年朗日松赞被叛逆大臣毒死,王子松赞干布继位后,迅速平定反叛。约于633年(唐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娑(今拉萨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时,整个吐蕃尚处于奴隶社会。松赞干布先后征服了青藏高原上的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羌部,终于统一了西藏。于是,吐蕃王朝的统治范围直接与唐朝相接。

  松赞干布定都逻娑后,委派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文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十五条”。据我国唐代史书《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其刑,虽小罪必抉目,或刖,劓,以皮为鞭,柣之从喜怒,无常算(数);其狱,窟地深数丈,纳囚于中,二三岁乃出”,彼时吐蕃“砍头、砍手足、剜眼、剥皮等诸刑皆备”,并传至后世。西藏的法律,不论是松赞干布制定的“十五条”,还是后来的“十六法”、“十三法”,千余年来其实质内容并没有多少变动。

  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遣使至唐朝,向唐太宗李世民求娶公主,遭到拒绝。于是松赞干布便出动二十万大军攻打唐松州(今四川松潘县)。据唐史记载:由于连年的战争耗费太大,公元641年(唐贞观15年)唐太宗将本族的李姓女子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专门为文成公主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了三座堡式宫楼“布达拉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典故。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一尊佛像,为了放置佛像,建造了小昭寺,这是西藏有了佛教文物最早也是最确切的文字记载。当时的吐蕃,虽有文成公主带去佛像,并建造了小昭寺,但是小昭寺的规模极小,充其量不过是一间镇邪的家庙罢了,庙里也没有出家僧人,更不要说是有讲经说法等佛事活动了。

2018-10-07 回复:0  浏览:719
下一篇:
二、苯教
上一篇:
北京雍和宮所陳列的一座大威德金剛雙身法像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