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揭开《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的真面目
作者: 护法孤子
主旨:
长久以来密宗金刚乘所依止的根本的经典《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又简称《大曰经》,其「经」因有别于显宗所依止的大乘第一义般若唯识经典,使得自古迄今,显密之间互相别苗头,误会加深;有鉴于此,末学以自身多年修学显宗与密宗的经验,先以佛法研究佛法,再以正法找出邪法,为佛法匡正视听、去芜存菁;又为达到立场客观的公平原则故,末学引述末法最先会消失的第一部小型大藏经,显密皆认同,同时也是属于密宗部的经典:《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来作为辨别《大曰经》的真伪,作为供养诸方大德及其慧眼之检择,并为澄清长久以来的显密之争。又由于《大曰经》过于亢长,故兹以列举其卷1(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一)至卷5(阿阇梨真实智品第十六)之间的关键问题作为本文探讨之依据,是故若有得罪之处,敬请包涵。
本文:
以下本文结构分成疑点、经文、说明 三项题要。
大正藏T18《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简称《大曰经》
(一)-----------------------------------------------------
疑点一 :
《大曰经》落入常见外道见 #(注1)之证据。
经文一 :
(卷1), 第004页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一)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头面礼世尊足。而说偈言:
佛法离诸相 法住于法位 所说无譬类 无相无为作
何故大精进 而说此有相 及与真言行 不顺法然道
尔时薄伽梵 毘卢遮那佛 告执金刚手 善听法之相
法离于分别 及一切妄想 若净除妄想 心思诸起作
我成最正觉 究竟如虚空 凡愚所不知 邪妄执境界
时方相貌等 乐欲无明覆 度脱彼等故 随顺方便说
而实无时方 无作无造者 彼一切诸法 唯住于实相』
说明一:
就经文之中「法离于分别; 及一切妄想; 若净除妄想;
心思诸起作; 我成最正觉; 究竟如虚空」,
此段文不难发现其以意识心在定中不起妄想语言(若净除妄想;心思诸起作)而名之为真心;又以能常保持在定中意识无分别的状态(法离于分别;及一切妄想),即可成为究竟佛(我成最正觉),殊不知自已落入常见外道见中,亦符合楞严经(卷十)所说之外道五现涅盘之一(以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之境界为涅盘)。
然不仅藏密上师认为:将意识保持在定中不起妄想、语言的无分别 (一念不生) 状态下即是真实心,连显宗大道场亦皆是如此,是故余以《楞严经》(卷1)来说明为何一念不生心不是真实心: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1) T19 第109页: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余略释其经文:
『…阿难你若执心中少分别的觉观,以此了知性,而认为这就是你的真心,那此真心应该是离开一切色、声、香、味、触及法尘,而别有其全然的自体性才是!;可是当汝今正在听我说法时,此刻又因有声音却使这少分别的心产生了知与分别性。是故阿难,纵然汝心中灭掉一切见闻觉知而一念不生,或是让心安住在幽闲清净不去攀缘根尘境的状态下,仍然是属于意识在分别法尘境相,离不开五阴之想阴区宇。阿难,我非敕令你去承认这不是心,但是汝应该对这能分别了知的心去仔细揣摩: 若离开前面所说的六尘境相而有其分别性、了知性,而认为此即是汝之真心;但若这分别性,一旦离开了六尘境相,就随之消失而无自体性的话,那这就如前面所讲的一样,是属于意识在分别法尘境相,不离想阴区宇,这仍然不是你的真心。六尘境相本来就是无常住性,汝心若随此六尘而一起消失的话,那这心形同乌龟长毛、兔子长角的戏论一般,则你的法身也等同于断灭, 那又有谁在修证无生法忍呢 ?』
所以由《楞严经》的此段经文可知,《大曰经》其实是将第六意识心处在定中不起妄想语言而认为是真实心,落入常见外道见#(注1):以意识心为恒常不灭,能生一切法之真实心。所以《大曰经》与佛在三乘中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或心经所说的真心是完全不相同地。
如是我们再来看看,在藏密四大派的密续、密论所说的菩提心、真心、实相心,其实绝大部份是依照《大曰经》中的常见外道思想所编篡而成,完全不是世尊于三乘经典所说的涅盘本际、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所以,这就是藏密的上师为何那么容易自认成「佛」的真正原因,而敢以活佛、法王自居;或是吹虚其「金刚乘」能「即身成佛」之殊胜;并取笑说:显宗的释迦牟尼佛要修三大刧;其实就是凭借着《大曰经》而有恃无恐,全然不知自已落入常见外道见,造大妄语业,于舍报后入那落迦,是故有智之学佛人,应远离一切藏密喇嘛上师。
#(注1)常见外道:
以意识心为恒常不灭,能生一切法之真实心,为十三外道之第十;又于智度论七曰:「见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断。常见者见五众(五蕴也)常心忍乐;断见者五众灭心忍乐。一切众生多堕此二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