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密宗
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 (1999.7月出版 )
页205~218
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
一、中国道教与印度密教的共同特征与交流
密教由密教经典咒语坦多罗(Tantra)而得名。关于密教的起源有着种种的说法,一般认为溯源于印度远古时代在民间流传的瑜伽术,它和印度很多古代宗教、哲学特别是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这些秘密的修持与印度教湿婆派和性力派的神学玄想相结合的时候就产生了湿婆派和性力派的密教,当他们与佛教的形而上学相结合的时候就产生了佛教拼凑起来的密宗体系,由于他们都是在印度同一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兴起和发展的,有时很难加以区分,因此有人说:「佛教的密宗实际上是佛教的印度教,穿着佛教外衣的印度教」。从印度佛教的历史发展过程看,密宗是佛教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由大乘中观、瑜伽的哲学理论和密教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正如《真言之宝颈饰》(Tattvratnavali)开宗名义所说:「真言的原理是由瑜伽行派与中观派的立场所说明。」密教是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即运用手势和身体姿势)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印,可以即身成佛。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溯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术,汉末(125~144)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组织了黄巾农民大起义。在南北朝时,不少道士把民间道教引向了神仙道教或者改造成为适合于贵族需要的道教,从而出现了具有全国性规模的天师道等。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鼎立,有时道教居先。道教经历了南宋、金、元的宗派分化以后,到明朝中叶以前,发展到了鼎盛的地位,至清逐渐衰微,但在民间还有相当影响。道教基本的信仰是道,认为道是宇宙、阴阳、万物化生的原因。崇拜多种。方法有服饵、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箓、房中术、辟谷等。
据印度师觉月、P.C.雷易、S.N.达斯古普塔、N.N.薄泰恰里耶等等的研究和中印保存的大量的史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印度的密教和中国的道教不仅在古代和中世纪有过长期交往的历史,而且在宇宙观、生命观和宗教修持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或者是宗教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道教和密教与中印佛教的显教和印度教的正统派在教理和实践上都有明显的不同,这两个教派都以积极入世为其主要特征,道教和密教在哲学上都主张二元论,道教把它们的最高实在称之为道,道是阴阳相互交感作用所产生的,是宇宙生存的根本法则,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身的发展、运动、变化都受阴阳的规定和制约,因之,道不单是万物秉赋的自然属性,而且也是社会道德伦理的属性,阴阳和合才能使人类生命得以持续和延长。
密教的宇宙创成论、生命观和社会主张的基础也是二元论。他们认为,世界有二极,即原男(自性、原初物质,Prakriti)和原女( Purusa,神我、灵魂),原男和原女的结合开展或形成了大千世界,这种二元论的思想在印度有着古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吠陀、奥义书的时代。佛教密教认为,原女或女性原理的性空(Wunyata)、般若(prajba)和原男或男性原理的慈悲(Karuna)、方便(upaya)的不二合一是最高的实在,也是修持最后解脱的境地。佛密的这种解释,是要把佛教显教的基本范畴──有相与无相、能执与所执、世俗与胜义、轮回与涅盘合二为一,印度教密教认为,男性的原理是静的湿婆神,女性原理是动的萨克蒂(Wakti)即性力,湿婆与性力的结合或双入(yaganada)才可以获致人们的最后解脱。印密和佛密从这个二元的关系出发演绎出了遍于女性的原理,认为女性原理是宇宙的根本原理,性力是宇宙的自然能力或第一推动力,甚至认为,佛性存在于女的中,因此,无论中国或印度的密教都崇拜象征化了的性力女神及其化身,如中国密教盛行着对观音化身的多罗或救度母崇拜,[1][1] 等等。在印度教密教中提到的很多大师都是女性,如旃陀罗、董毗、罗阇基、乔罗义等,据印度很多学者研究,他们大都出身于下等种性或贱民,从事陶工等等职业。由于密教中崇拜女神,他们公开宣传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甚至否定传统的婚姻规范,宣称:
婚姻制度是一种荒唐的虚构。
中国道教主张阴阳学说,以阴性作为世界、人自身的主体象征,在不同程度上崇拜女性。这种崇拜大概从远古就开始。《道德经》第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玄之门是谓天地根」。「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在这里「玄」为深奥幽远的意思,为母性,具有生殖意义,玄为微妙的母性,不可思议的生殖力和大道无形的创造力量。
在印度教密教的宇宙论中另一个重要的原理是「即身说」(dehavada),也称为「身成就法」(kayasidha)或「身真实说」(dehatattva)。密教认为,人和外在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同一质料按照同一规律创造、运行的,外在世界的一切存在都可以通过人的身心体认或亲证,宇宙是人身的大天地,人身是宇宙的小天地,如果人们能够了解自身的奥秘,也就可以了解宇宙或自然的奥秘,人们能够支配自身的各种力量,也就能影响、控制宇宙和自然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宇宙的诞生并不比人类生孩子那样神秘,据此,密教为了影响和控制外界的力量,建立了种种控制和精神的瑜伽方法,这种「即身说」和道教的「人道合一」思想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道德经》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也提出:「无以人灭天」,这种「玄妙之门是天地根」的说法,虽然说明了人与自然密迩不可分的关系,人力可以定天,但在远古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这只是一种宗教的幻想。
道、密在修行的实践方面有着更多相似性:(一)、房中术或性技术,(二)、炼丹与制药技术,(三)、服饵养生法,(四)、吐纳调息法,(五)、或体操锻炼法。现分别阐述如下:
道教与密教一样都认为的目的是要延长生命,获得现世的解脱,因此,对身体和精神的十分重视,另外,也注意服饵养生、医疗等等。在众多的方法中,首先推重的是房中术或性技术。印度对房中术的研究在公元前六世纪至二世纪之间所作的传承经书如《家庭经》、《法经》中已见端倪。在难陀王朝和孔雀王朝之间,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筏蹉衍那写作了《爱经》,系统地阐述了的目的和的技术等,使成了一门专门的科学,印度教认为,不仅是一种传种接代的情爱活动,也是一种庄严的宗教仪式。印密因袭了这种传统,把规定为五种根本的修行方法或「五实性」(Pabcatattva,即酒、肉、鱼、谷物、)之一。《摩诃涅盘坦陀罗》Ⅶ-18说:「第五个要素(即──原注)的标志是使一切生类获得无上欢乐的原因,是无始无终世界一切创造的根源。」[2][2] 密教的左道认为,要修成极乐身和金刚萨埵除了这个根本的方法以外没有的方法。密教宣传的修持法有一定的、严格的规定和仪式。有一种叫做「轮座」的仪式,规定在月圆之日和寂静的地方秘密举行,参加的性伙伴要有对等数目,这种「双修」或「双入」的思想,大概在六世纪时就传入中国,在后魏失译的《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盘论》中载:「外道……作如是说,初生一男共一女,彼和合生一切有命、无命等物,后时离散,还设彼处。」密教举行的轮座方式在五十年代初我国云南地区也发现过。
性技术在我国道教中也广泛流行,被称为「男女合气之术」或「容成之术」。马王堆汉墓帛书《合阴阳》将房中术尊为「天下至道」。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用以「补救损伤、治病,或以采阴益阳,增年益寿」[3][3] 的「还精补脑术」,至今还在孟加拉国地区毗湿奴教阇塔尼亚派中流行。
关于中印道、密技术的交流,在庞大的道藏中几乎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可寻,但在印度梵文和泰米尔文献中却有不少记录。印度最早提出印度密教「女人道」(Vamacara,术)的是H.萨斯特利教授(H. Sastri)。1874年印度R.M.查特吉(Rasik Mohan Chatterji)在东孟加拉国发现一批婆罗门教的文献梵文文献,这些文献中提到了印度密教的「女人道」,并涉及了与中国道教的关系,其中重要的有B. 吉里等所撰的《度母秘义经》(Tararahasya)、《风神咒坦多罗》(Rudrayamala Tantra)和《摩诃道修法》(Mahacinaeara Krama)等。1908年室利.文卡斯特瓦尔又编辑出版了《弥罗山坦多罗》(Meru Tantra),这个坦多罗也涉及到了密教与中国的关系。1913年印度瓦伦特剌研究会(Vaendra Research Society)又编辑出版了《风神咒坦多罗》和《梵天坦多罗》,在这些文献中都记录了印度「女人道」来自中国的事实。[4][4]
在上述文献中都提到印度密教中与救度母崇拜或独结母崇拜(Ekajaka)有关的「女人道」都来自中国,印度密教中奉行的「五真性」供养也与中国有关。另外,还提到一个叫筏湿斯塔(殊胜,Vesistha)的密曾亲自来中国向佛陀学习过「摩诃道」,据此,比利时的西尔维.莱维教授(Sylvia Levi)还进一步研究了「女人道」与中国秘密社会的关系。以上文献中的记载,虽然不可能避免地带有一些神话,但印度密教与中国道教交往的事实是确凿无疑的。
道、密的炼丹与制药技术是现代化学与医药学实验的先驱,对人类化学和医学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道教的炼丹术也称为「黄白之术」,它在两汉发展起来,至唐代发展到了高峰,而后衰落下去。唐代炼丹家奉《周易参同契》为祖经,这是世界炼丹术最早的著作,炼丹的术士们由于对炼丹制药的理解不同形成了铅汞派、硫汞派及金砂派。炼丹术是古代自然科学的化学实验和巫术活动的奇妙结合,它的实质是在炼丹炉中将时、空压缩起来,模拟宇宙演化和反演化的规律,从而炼制出了一种称作还丹凝固化了的道,因之,炼丹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模拟实验。外丹家认为服了这样炼出的固态的道,就可得道成仙,这当然是一种荒诞的想法。
印度密教对炼丹术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印度著名化学家雷易(P. C. Ray)在其《印度化学史》中称:「印度的炼丹术、炼金术绝大部分带有密教的色彩或味道。」[5][5] 密教的崇拜「是一种奇怪的的混合物,一方面属于炼丹活动;另一方面又是稀奇古怪的放荡淫猥,有时令人厌恶的仪轨。」[6][6] 印度和中国一样,存在着大量的炼丹术文献,P.C. 薄泰恰里雅教授已编着出长长的目录,这个目录使人眼花撩乱不已,其中重要的有《丹鼎宝身经》(Rasaratrakara)和《汞海》(Rasarnava)等等。印度教湿婆派密宗也和中国道教一样,用水银炼长生不老之药,据说服后可与神冥合为一,达到解脱的境地。十一世纪在印度还出现过独立的水银派(Rasesvara-darsana)。
道教和密宗 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 (1999.7月出版 )
2018-11-08 回复:0 浏览: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