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鬼神崇拜的喇嘛教--阿尼仓空寺供品、宗教仪轨调研(下)
十、朵玛聂决及相关供物形制解析
   研究朵玛供品的文章不多,石泰安(Rolf Alfred Stein)在《西藏的文明(La Civilisation Tib-etaine)》中只是一笔带过,指出在可怕的驱魔仪礼中,先制作一些果子(朵玛供)并且还要当作进攻武器而投向魔怪,而对朵玛的作用、功能没有 作出分析。罗伯特·萨耶(Robert Sailley)在论述金刚乘(Vajrayana)的仪轨和象征以及外道供养时,对这些关键供品也是避而不谈。对供品仪式以及内涵有较详细论述的要数内 贝斯基(Nebesky-Wojkowitz)和图齐(G·Tucci)两家,特别是内贝斯基所提供的材料和论断较为可信。但同时应该指出由于文化背景的 不同、语言文字的障碍、宗教义理的误解、引证材料的间接性,造成他们得出很多不可靠,甚至错误的论断。如图齐指格鲁派禁止使用头颅或头颅骨,禁用肉和青裸 酒。显然这是不准确的,阿尼仓空建寺开始便属格鲁派,历史上也从未改宗,该寺在班丹拉姆神像前每天供有一具内赤外白嘎巴拉,内盛大茶汁;在莲花生大师神像 前每天供一具镶银边嘎巴拉,内盛青棵酒;每月二十五日瑜伽母仪轨,在坛城完内供奉一具盛甘露〔青稞酒)嘎巴拉。至于使用肉类供奉,仓空寺也不罕见,每月 五、十、二十一、二十五日仪轨在措普边都有一块会供肉(干肉),而且必不可少;每月瑜伽母仪轨“奥敏”上必须插一块干肉;在年朵的制作中还要使用新鲜的黄 牛肉。由于材料的不准确和不充分图齐才会轻率地说肉供给魔鬼。而“魔鬼”一词或许便于具有西方文化背景人士理解,但到了西藏就变得含混不清了,它到底是指 怒相本尊?怒相护法神?游魂野鬼?还是六道中的下三道了这些含混不清导致现代的研究者无以置咏,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存在很多结论,而他的结论我们不清 楚,当然也就无从辩驳。另外,还可以发现他们的一些论述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如图齐指:“这些供品(朵玛)有时可以染色,其次是可以根据它所用于的仪轨而 被制成不同的形状”。这种表述完全正确,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告诉我们朵玛有哪些颜色?不同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含义?不同的颜色用于哪些不同种类的神灵?朵玛 有哪些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又代表什么含义?当然由于时代和材料丰富程度的局限,我们不可苛求前人,与他们相比我们并不高明,而恰恰因为这些藏学巨擎厚 实的肩膀才让我们看得更远一些,更深一些。
  本文涉及的内容主要以一个个案为基础,这些材料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真实性,但显然它不能包括所有可能性。故未免堕入窠臼,除有确凿证据和材料外本文不草率作出论断,很简单,因为只需一个例证进行反证就可以推翻整个论断。
   供奉朵玛及其相关供品的目的内氏认为是希望得到神灵佑助而获取成功;图齐则认为是为了获得双重功德,即羯磨和精神;扎雅活佛认为这样可以积累更多的善业 功德。综合三者的观点可能更为确切一些,后二者以宗教理论为基础,前者则直指人的心理欲望。这些供品按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专门供奉神佛,使他们得到 欢娱,从而达到自己的愿望积累功德,或更广地把功德回向众生。这一类主要包括各个主供朵玛、聂决、妙欲五供、羌普等。另一类则是祈请神佛进行加持,使供物 具有某种神力,供奉者享用后将取得这种神力或福泽,同时这对修行者的修持也有帮助。诸如长寿丸、措、青稞酒、酸奶便属于这一类。这两类供品的目的无论是利 己或利他,都是以供品为介质,希望通过神佛的帮助达成某种愿望。
  在所有供品中朵玛无疑是最主要、形式最丰富的一种,其颜色、形状、装饰 随着供奉的神灵不同而变化,但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内贝斯基认为“朵玛的颜色经常与所供神灵所属色彩相一致,赞神为红色,魔妖为黑色。” 仓空寺没有供奉黑色朵玛,但从德格更庆寺所供黑色恶魔朵玛看,此说有一定的根据。朵玛颜色和神灵所属色彩相一致似乎很难印证,以四季佛母为例,春之佛母为 深蓝色,夏之佛母为红褐色,秋之佛母为黄色,冬之佛母为深蓝色,而供奉四位佛母的朵玛均为红色。有必要赘述的是朵玛的功能乃供奉神灵享用,汉地早期藏密修 习者把它意译为“食子”,颇为恰当,它不是神灵的替代品或象征物,故此朵玛与神灵的外貌身色特征不应该存在必然联系。如果这种联系存在,即可以推论贡保 (大黑天)朵玛应为黑色,胜乐金刚朵玛应为白、黄、蓝色……,大威德朵玛应为深蓝色,显然这都不正确。内贝斯基所例举的朵玛除了红、白(糌粑原色)、黑外 也无其他颜色。
  仓空寺朵玛颜色主要分为糌粑原色和红色两种,糌粑原色朵玛包括:度母、药师佛、尊胜佛母、十六罗汉、如来三十五尊、恰 松、多闻子、十五护法、白拉姆、长寿五姊妹和地抵。除十五护法形象不甚清楚外余则诸尊大致有个共性——皆为善相,或者贴切一些说皆为平和相。尊胜佛母、多 闻子也显怒相,即呲四獠牙的尊胜三十三尊和“丑身”,惟本寺所供奉的是尊胜九尊和善相多闻子。至于恰松则是供给一些层次很低的鬼怪,想必它们的形象不甚雅 观,但与威猛、具震慑力的护法神相比这种丑怪形象也尚算平和。就类别而言这12位神灵的身份非常复杂,有佛、罗汉、本尊、护法神,还有等级较低的鬼怪,而 前7者均属干事续。红色朵玛则包括:大威德金刚及其前行和后行、贡保、班丹拉姆、堪卓吉朵、阎王、四季佛母、初就玛、胜乐金刚、瑜伽母、尸陀林主、奥敏。 这些神灵中可以确定为怒相者有:大威德金刚、贡保、班丹拉姆、阎王、四季佛母、初就玛、胜乐金刚(戒身)、瑜伽母、尸陀林主。他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怒相 本尊,一类为怒相护法神。另外,堪卓吉朵供给众行空行、奥敏供给色究竟天的刹土空行母,这些神灵的数量颇多,具体形象不甚清晰,尚没有充分理据论断为怒 相,可以确定的是以上这些神灵都属于拉具。换而言之,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供给事续神佛和一些善相护法神的朵玛为糌粑原色,供给拉具诸神除一 些善相护法神外都为红色。糌粑原色象征平和(藏文),红色象征愤怒和震慑(藏文)。
  仓空寺朵玛形状主要分为两种,一为圆锥形,一为圆锥 形竖截剖面,正面大致呈三角形(简称“三角形”)。朵玛的形状似乎与颜色存在一些联系,但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所有糌粑原色朵玛无一例外全是圆锥形,即是 说所有事续仪轨和一些善相护法神朵玛都为圆锥形。而拉具所有红色朵玛显得有些复杂,圆锥形和三角形都存在,圆锥形朵玛包括:堪卓吉多(五号所供)、胜乐金 刚(戒身)、堪卓吉朵(十号所供)、瑜伽母、堪卓吉朵(二十五号所供)、奥敏。三角形朵玛则包括:大威德金刚(五号所供)、贡保、班丹拉姆、阎王、四季佛 母、初就玛、大威德金刚(二十一号所供)及其前行和后行、尸陀林主、班丹拉姆(每日所供)。红色三角形朵玛所供神灵与红色圆锥形相比明显都是一些暴怒,甚 至是狂怒的形象,具有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震慑力。这种外向性的愤怒形象十分张扬,隐含着攻击性,使人产生畏怖心理。这些神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类型,包括本 尊、本尊属从,也有护法神。红色圆锥形朵玛所供神灵债怒程度显然不及这些神灵,以胜乐金刚(戒身)和瑜伽母为例,他们只是两唇微张露四獠牙,并不带有强烈 的进攻性。内贝斯基把朵玛划分为文武两种:“文朵玛主要供奉善相男女众神,武朵玛主要供奉怒相神灵。一般说武朵玛形状多为直、尖形,文朵玛形象多为圆 形。”这种划分大致符合事实,供奉事续以及一些善相护法神朵玛都为圆锥形,尖而直的三角形朵玛皆供给一些暴怒神灵,即所谓的武朵玛。但胜乐金刚(戒身)、 瑜伽母等红色朵玛很难用这种划分法来解释,这些神灵即微显怒相又是圆锥形,明显与内氏理论悖逆。内氏这种划分法的缺陷在于他把朵玛的形状和颜色分离开,没 有进行总体综合比照,故结论只适用于部分朵玛。综合颜色、形状,朵玛可划分为三类:糌粑原色圆锥形、红色圆锥形、红色三角形。我们以这些朵玛所供神灵的种 类对它们分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供奉的对象包括:佛、菩萨、罗汉、本尊、本尊属从、各等级护法神,这些神佛又交叉分布在三类朵玛中,没有明显的规律可 循。而按照形象则可以把朵玛所对应神佛分为三类,即平和、愤怒、暴怒。措耙原色圆锥形代表善相、平和;红色圆锥形代表愤怒(但不强烈);红色三角形代表暴 怒。也就是说红色和尖而直的三角形是愤怒程度的两个参数,红色象征愤怒、震慑,尖而直象征愤怒、威猛,当朵玛同时具备红色和尖而直两个特征时则表示所对应 的是极度愤怒的神灵,同时“红色”和“尖而直”很可能也是等级、地位的象征和标志。需要补充的是“尖而直”象征愤怒、威猛,而越尖越直象征越愤怒越威猛, 等级也就越高。在三角形朵玛中四季佛母、尸陀林主等级相对较低,它们的顶部尖端都被截去一部分,而大威德金刚等级最高,又是本尊神,可以看到供给他的朵玛 顶部最直最尖。
  与朵玛形制相关的物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饰物,包括:顶饰、肚饰、莲花饰、贝达、贴久、恰布、日月和那达。另一类为 朵玛内部的供品,包括:三甘三白、药粉、酒、青稞酒、肉,其中酒、青稞酒、肉也可作为外部供物。仓空寺朵玛内未见掺有内贝斯基提及的血液、松脂、毒汁等 物。
  外部装饰物顶饰、肚饰、莲花饰、日月和那达由酥油制成,而贝达、贴久、恰布则由糌粑制成。几乎所有朵玛(包括措)都有顶饰和肚饰, 一般而言,顶饰为顶部带尖的圆形,肚饰较顶饰略大也为圆形。顶饰和肚饰同为1组,都具备宗教象征意义,顶饰代表般若(藏文),肚饰代表方便(藏文),就有 如佛父、佛母(藏文)或金刚杵、金刚铃(藏文)缺一不可。有些肚饰非常简略,如百供朵玛只是一个圆点,有些则为复杂的图形,如措普的肚饰便是以白海螺为中 心的八辐轮形。仔细观察还可以发规所有的朵玛和措背部都有一个酥油制小圆点,其意为表明这些供品都已经进行了必要的装藏。
  莲花饰和贝达 同为1组,有莲花装饰的朵玛周围必定有3个贝达,有些朵玛没有莲花饰则有4个贝达,可以看出莲花饰和贝达存在对应关系。但也存在一些特例,如恰松朵玛,没 有莲花饰而只有3个贝达,有没有莲花饰很可能取决于神灵的等级高低。从莲花饰和贝达的使用情况来看,可以肯定所有糌粑原色圆锥形朵玛都有贝达,所有红色三 角形朵玛都没有莲花饰和贝达。而红色圆锥形朵玛则不是很清晰,如胜乐金刚朵玛没有莲花饰也没有贝达,但瑜伽母朵玛既有莲花饰又有贝达。
   日月和那达同为1组,这三者均置于顶饰的上方,也就是朵玛的顶部,它们的宗教含义比较复杂,说法也很多,本文只采用一些较为可信的说法。本寺元丹老师指三 者象征囊切土松(藏文),这一词的确切含义不明,《藏汉大辞典》也没有收录,囊切(藏文)为太阳、眼睛、光亮、光线、火的异名,(藏文)有“得到”之意, 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能够得到的三种光明”。另一种说法指这三者象征佛教中的出离、菩提心和正见(藏文)。出离指脱离三界轮回,往趋涅盘乐处;菩提心指以 利他为缘希求达成三藐三菩提(藏文)的殊胜欲望;正见这里应该泛指八正道。还有一种见解把日、月、那达与人体的脉络相联系,藏医认为人体有3条主要脉道, “日”象征左脉(藏文),代表温度(藏文);“月”象征中脉(藏文),代表生命(藏文);“那达”象征右脉(藏文),代表气和意识(藏文),这种说法可能 是后来由佛教观念演化出来的。那达的形状像1条蠕虫,有3个弯曲处,尾部都无一例外地勾起,这象征对贪、嗔、痴三毒的遏止(藏文)。通常所见那达顶部为红 色,下部为白色,象征人体七元气中的根本元气——父精母血(藏文),红色表母性的经血或卵子,白色表父性的精子,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从藏文的构词得到印 证,经血藏文中也作赤界(藏文),而精子则称为白界(藏文)。  
  日、月和那达所装饰的供品种类非常复杂,很难找到它们的共有规律,固 定仪轨中饰有日、月和那达的朵玛只有胜乐金刚、堪卓吉朵(十日)、瑜伽母、尸陀林主、堪卓吉朵(二十五日)和奥敏。这些朵玛前两者在胜乐金刚仪轨中供奉, 余者供奉于瑜伽母仪轨,胜乐金刚、瑜伽母同属于无上瑜伽母续,这些朵玛上的那达均为上部红色,下部白色。其他饰日、月和那达的供物还包括措普和长寿丸,这 类供品在仪轨中需祈请神灵加持,其后再分给众人享用,可以看到它们所饰那达均为纯白色。另外在五号护法神仪轨中的“初就玛”只饰有纯白色那达。年朵中饰 日、月和那达的朵玛包括仁钦甲擦、上师供养、胜乐金刚、瑜伽母、奥敏、大威德金刚和旺波阿,其中仁钦甲擦和旺波阿的那达为纯白色,余则皆为纯红色,而夏惹 神馐只饰有纯白色那达没有日、月。要厘定红色、白色和红白相间那达的使用范围尚须更充分的材料。
  贴久是由糟把制成的小面团疙瘩,《藏汉 大辞典》指它是用来补充朵玛不足之数,此说比较符合事实。而内贝斯基对贴久有这样的论述:“在驱鬼驱邪仪式上还使用一种面团做成的供品。这是一个面团塑成 的立方体,叫做“台举(藏文)”。内氏没有进一步分析这种供品,也没有加以例证,不清楚他是否把“贴久”和“初就玛”下部的二角柱体玉固(藏文)混淆了, 贴久显然不是立方体,只是一个小面团,而且它又恰恰不使用于驱鬼朵玛上。在仓空寺中只有“恰松”和‘初就玛”的底部没有贴久,前文已经论述这两种朵玛正是 用于驱魔避邪,内氏之说缺乏理据。
  贴久的酬补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抽象的酬补,二为实质的指代。抽象酬补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所有朵 玛的底部和背部都有大量的贴久,它们数量多少没有特定,在年朵中贴久甚至可以多达一脸盆。而实质的指代则有固定的数量和对应的对象,这一类朵玛包括度母和 十五护法,度母朵玛的底部有21个贴久,它所对应的是21位度母,十五护法腰部有15个贴久,它所指代的当然也是巧位特定的护法神。需要对《藏汉大辞典》 的辞条进行补充的是,贴久有两种形状,一种由拇指和食指捏成,面团中间微陷有拇指印,呈碗状。另一种由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成,有3个棱。前者供给善相神 灵,后者则专门用以怒相神灵朵玛的酬补。
  仓空寺所有朵玛中有4处用到掌捏面团,它们分别为恰松、羌布、奥敏和尸陀林主朵玛,这些朵玛有 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供给非善相神灵。恰松、羌布在前文已作了分析,“奥敏”上4个掌捏面团的含义尚不能最终断定,尸陀林主朵玛周围共有7个掌捏面团,加 上朵玛本身表数字八,象征八大寒林或这八大寒林的尸林主从这里可以看出掌捏面团和贴久一样也具有实质的指代作用,但二者指代对象存在着差异,贴久的指代用 于度母等善相神灵,掌捏面团则用于非善相神灵的指代。
  二甘二白和药粉的使用范围年朵一节内已经述及,不再赘言。酒和肉的供奉仓空寺仪轨 内比较普遍,酒分为白酒和青稞酒,二者供奉对象似乎没有大的区别,在乃穷护法神殿(藏文)拉萨北郊的(藏文)神殿都可以看到信众供奉的一大缸白酒或青稞 酒,同样仓空寺的班丹拉姆神像前每天也供有一大盆青稞酒。除此之外仓空寺使用酒的地方包括:(1)莲花生大师像前每日供盛青稞酒嘎巴拉;(2)每月4次拉 具仪轨中都供有一壶青稞酒,经加持后点在尼众的舌上;(3)瑜伽母仪轨中坛城完里的嘎巴拉内盛青稞酒;(4)年朵所有红色拉具仪轨朵玛皆掺入青稞酒; (5)年朵中间一层供有一瓶白酒。
  至于肉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干牛肉,一种为新鲜黄牛肉。本寺供肉(藏文)的情况包括:(1)每月4次 拉具仪轨必供措普,在措普边也一定会供一小块干肉;(2)瑜伽母仪轨以及年朵中“奥敏”朵玛侧面插有一块干肉;(3)年朵中干果供品内放有干肉;(4)年 朵柜顶层贡保、阎王、班丹拉姆朵玛后置有一块干肉;(5)年朵中所有红色拉具仪轨朵玛皆掺有新鲜黄牛肉。黄牛肉为五肉(藏文)的一种,这里应该起指代作 用,泛指所有五肉。
  除了朵玛之外聂决是最为常见的供品,每次仪轨都须供奉,少则1组,多则接近20组。内贝斯基把聂决归为善相护法神的 外供品,他指“外供是由欢娱善相护法神的供品组成:有净身的香水、洗脚水、功德水、花、熏香、酥油灯、最上等纯白的哈达和美食。供奉上述供品时,还应演奏 柔美的音乐”。这种表述存在很多可商榷之处。首先是外供的定义,内氏把聂决归为外供,把掺有三甘三白的朵玛归为内供并不正确,二者都属于外供,内供是指甘 露丸、甘露和宝瓶物,而且在拉具和事续中内供物也不同;其次,聂决用以欢娱“善相护法神”的说法不确,聂决在佛、菩萨、罗汉、本尊、护法神仪轨中都有供 奉,以大威德为例他显然不是善相;再则,聂决中的供物肯定不包括哈达,哈达用于妙欲五供。内氏没有注意到聂决有固定的排列顺序以及两种数量不同(除音乐 外)的组合,故他所列举的聂决显得杂乱而含混,“净身的香水”不清楚是指沐脸水还是香水。图齐在《西藏的宗教》中也零散地论及聂决,他说:“供品聂决所必 须的成分是供奉清水、鲜花、食物、油灯和神香味”。图齐意识到了聂决的排列存在规律性,他在给聂决所作的脚注中说:“……此外在召求恶神的仪轨中,要自右 至左地开始摆供品;而在其他情况下则相反,始终是自左至右的排供物……”。另外,图齐还举了一个例证:“在它的对面又陈放了7个铜杯,甚至是银杯,其中前 两个中(供物和洗脸水瓶)充满了水,另一个杯子中的所盛物是鲜花和粮食。第4个杯子中盛满了焚烧的“香”,第5个杯子作灯(供酥油灯)使用,第6只杯子中 又一次是盛水(香水),第7只杯子中盛有食物。”这个例证供物数量和顺序都符合事实,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形式只局限于事续或行续仪轨。自右至左排列供品用 于召求恶神,图齐没有举出实例,也没有援引可靠的藏文文献证明,此说不可信,仓空寺所有拉具仪轨都有从右至左供奉的聂决,这关乎“自生(藏文)”和“对生 (藏文)”的修习仪轨,本文稍后将论及这个问题。
  聂决最常见的是七供,它们从左至右顺序依次为:功德水(藏文)、濯足水(藏文)、花 (藏文)、香(藏文)、灯(藏文)、香水(藏文)、神馐(藏文),其中神馐有红色和糌粑原色之分,糌粑原色用于事续,红色用于拉具。供奉所有事续的神佛都 是按这种次序供奉,这些神佛包括八号的度母、药师佛;十五号的尊胜佛母、十六罗汉;三十号的三十五如来;年朵柜中的观音菩萨,供奉给他们的神馐也当然是糌 粑原色。这之中供给尊胜佛母和观音的聂决各有1组是从右至左排列,它们的顺序还是依次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灯、香水、神馐。图齐的“从右至左供奉 给恶神”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观音菩萨不可能归为恶神,若硬要牵强说观音菩萨本尊存在怒相身形,那供给马首明王的应该是红色或尖而直的主供朵玛,但年朵的 形制正好与之相反,从右至左供恶神之说没有任何根据。
  藏传佛教寺院中僧尼按排在花供前面的水供数量把聂决分为3类:二水(藏文)、三水 (藏文)、四水(藏文)。二水即上文所述的常见七供。三水排列次序为:功德水、濯足水、香水、花、香、灯、神馐,也就是说香水供从后面插到花供前面,这七 供在数量上没有变化。孙景风居士译述的《藏密坛场通常礼仪及观诵密义》中称:“……若修无上密则供法不同,即将涂香一供与妙华一供地位互易,其余相同,作 法时亦须改动……”。涂香与妙华位置互易的描述并不正确,因为香水确实插到前面,而花供并没有移到香水原来的位置。孙居士指三水聂决供法用于修“无上 密”,这种说法显得过于笼统,不清楚是指无上瑜伽的父续还是母续,可以看到供给无上瑜伽父续(藏文)的大威德用聂决均为三水,它们包括五号护法神仪轨两 组、二十一号大威德金刚仪轨两组、年朵最上层两组,这些供给大威德的聂决排列顺序都是1组从左至右,另1组从右至左,所有神馐皆红色,而属于无上瑜伽母续 (藏文)的胜乐金刚和瑜伽母所用聂决并无1组为“三水”。所谓“四水”其排列次序为:功德水、濯足水、沐脸水、驱魔水、花、香、灯、香水、神馐,即在常见 七供的花供前插入了沐脸水和驱魔水,变成了9个供品。四水聂决在胜乐金刚和瑜伽母仪轨中都有供奉,胜乐金刚“达该”和瑜伽母“党就”仪轨中各供1组,由左 至右排列,胜乐金刚“党就”(藏文)中供有11组,其中1组由左至右,10组由右至左排列。年朵中这两位本尊朵玛前也供有1组四水聂决,由右至左排列,年 朵中还有另外1组四水聂决由左至右供奉给“仁钦甲擦”,四水聂决中的神递有红色亦有白色,供给“仁钦甲擦”的聂决便是一例。
  所有供品包 括聂决在内,不应视作是一种静止的摆设,这些供品在仪轨过程中都要进行供奉或加持,即使在形式上有些供品一直置于供桌上,并没有专人进行奉献,但从经文中 可以看出,所有供物都是有序地上供下施。这些步骤从主到次,从加持到奉献有条不紊,假如把所有供物视为动态,对我们准确理解它们的内涵更有帮助。以胜乐金 刚“党就”仪轨为例,是日供奉的聂决接近20组,这些供品不是泛泛献给诸神灵,而是有针对性供奉,一位(或1组)神灵可能享用其中的1组或数组供品。仪轨 开始时先召请神众加持供物,其后按经文所述有步骤地奉献,仪轨进行中应该观想供品在逐渐减少,直至奉献完最后一位神灵供品也就完全消失。即便是1组供品, 其中的每一个供物的供奉也是先后有序,而从左至右和从右至左的排列则关乎“对生”和“自生”的仪轨。对生仪轨中以密宗行者所面对的佛(佛像或佛塔为象征 物)为本位,对于佛而言其前面的供品从右至左顺次排列,但由于镜像效应我们或密宗行者看来便是从左至右排列,也就是说我们(或密宗行者)所谓的从左至右对 于对面的神佛而言实际为从右至左。在自生仪轨中密宗行者通过观想,把自己和所修本尊的身、语、意融为一体,即“我”就是本尊,本尊就是“我”,二者无别, 供给本尊的供物当然也就是供给“我”,此时以密宗行者“我”为本位,供品从右至左供奉也就不存在镜像效应,这就是图齐误以为供给恶神的排列方式。其实我们 可以发现聂决的供奉顺序以受用者为本位都是右先左后,但随着神佛与密宗行者本位的转变正好形成两种相反的排列顺序。汉地藏密研习者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便 意识到这两种供奉顺序与观想本尊有关,他们指出:“上列八供奉(从左至右包括乐供——笔者按)系供坛前佛菩萨,下列(从右至左包括乐供——笔者按)系供自 身观想变成之本尊,即自性佛也。……此系普通供法,特别供随师传授,未可执泥。”虽未触及对生和自生的概念,但其结论显然是正确的,可惜图齐未有征引。
   聂决除了以上述及的形式外还有一些不规则排列,如瑜伽母仪轨中供给坛城的聂决顺次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灯、香水、神馐、花。正常的七供后面多出 了一个花供,而且这个花供内花的数量比正常的多出许多。其实此花供与聂决没有直接关系,经文中可见在瑜伽母仪轨中需要数次向坛城散花,而这个花供正是作为 散花仪式的象征物,但事实上并不需要真地将花散向坛城。另外,度母仪轨主供朵玛四周的4个花供也与聂决无关,它们象征着四曼荼罗供(藏文),即为内供曼荼 罗(藏文)、外供曼荼罗(藏文)、秘供曼荼(藏文)和真如供曼荼罗(藏文)。在年朵中供给护法神刚所(藏文)的1组聂决颇为特别,从左至右顺次为:水、旺 波阿(藏文)(朵玛)、香、灯、香水、夏惹神馐、米,第一个水可能是功德水,从顺序上看旺波阿朵玛取代了花供,此组聂决的酥油灯也与众不同,其上染有一层 血红色,显然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夏惹神馐为三角锥体,顶部尖而直,底座呈三角形,无疑是供奉怒相神灵。制作年朵的负责人楚臣桑姆谓此朵玛名为(藏文),其 意译为舍利神馐,按照这个聂决的功能看,这些供物都是用作供奉怒相本尊或护法神,故这个神馐很可能是代表密供用的肉和骨头,(藏文)或许是(藏文)之误, 两词发音极其相近,后者(藏文)意为皮包骨头,可以引申为肉和骨头。至于舍利神馐其象征意义为何不得而知,也未见其他各家提及。夏惹神馐旁边供有一杯黄色 米粒,不清楚是否属于聂决。这组供给怒相神灵的聂决从左至右排列也否定了图齐敬恶神仪轨供品自右至左的说法。图齐列举了1组供品与这组聂决很相象,可以作 为参照,不过数量上只有5个,分别为:带有五官的头颅、香、酥油灯、水和神馐,他指这组供品从右至左供给恶神,香象征人脂肪;酥油灯象征已解体死尸的液 体;水象征胆汁;神馐象征肉和骨。另外,内贝斯基提供了聂决在密供中的各种替代品,其中部分与年朵中的刚所聂决吻合,可资参考。内氏指密供中净身香水(疑 为沐脸水——笔者按)、洗脚水(即濯足水——笔者按)用血和尿代替;功德水用脑浆、胆汁替代;花用人器官(应指五官朵玛——笔者按)代替;灯用人发做灯 芯,人油为灯油;人肉或毒叶代表香;神馐以何代表则未加以说明。
  妙欲五供象征五官所对应的色、声、香、味、触五受,每月7次固定仪轨中 有4次须供奉,它们分别是五号的护法神仪轨;八号的度母仪轨;十号的胜乐金刚上师供养“达该”或“党就”仪轨;二十五日的瑜伽母仪轨。妙欲五供并非供给欲 界(藏文)的诸神,因为这4天仪轨供奉的神灵十分复杂,有护法神、善相本尊以及怒相本尊,而度母更是属于出离三界的佛部。按排列顺序妙欲五供可分为两种, 一种由左至右,一种由右至左,护法神及度母仪轨属于前者,胜乐金刚及瑜伽母仪轨属于后者。这两种排列顺序可能和聂决一样是因为“自生”和“对生”的仪轨差 异。内贝斯基指哈达、香烛、丝绢供给善相神灵的论断值得商榷,从妙欲五供的实例可以看出哈达也可供给非善相本尊,如瑜伽母和胜乐金刚,另外,在恰松仪轨中 也有彩线和丝绢象征绞罗,恰松属于厉鬼一类神灵。
  [本文责任编辑 黄维忠]
 
2018-11-18 回复:0  浏览:538
下一篇:
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故事:如石师死了!
上一篇:
鬼神崇拜的喇嘛教--阿尼仓空寺供品、宗教仪轨调研(上)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