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伪藏传
鬼神崇拜的喇嘛教--阿尼仓空寺供品、宗教仪轨调研(上)
作者:黄勇,民族学硕士,香港文汇报记者
[摘要]阿尼仓空寺系拉萨著名的尼姑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对该寺的护法神、度母、药师佛、胜乐金刚上师、尊胜佛母、十六罗汉、大威德金刚、瑜伽母、东夏等仪轨的供品形制和意义,年朵及相关供品形制和意义、朵玛聂决及相关供物形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阿尼仓空寺;供品;形制;宗教仪轨
  [中图分类号]B947.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57(X)(2003)04-0054-14
 
  六、大威德金刚仪轨供品形制和意义
   藏历二十一日举行大威德金刚仪轨,坛城完内供布制大威德至刚花城。右侧木台上供3个形状、大小、颜色几乎完全相同朵玛,朵玛为红色,大体形状为圆锥形, 从中间竖着截去剖面,正面呈三角形。其顶部尖而直且没有截去,顶饰与肚饰制作精细,三者间饰有酥油花,肚饰下还饰一酥油小圆点,朵玛底部周围还置大量指捏 面团,此组朵玛供给大威德金刚及其属从。朵玛前有3组聂决,排列方式相同,但次序不同,前排和后排从左至右,中间一排从右至左分别为:功德水、濯足水、香 水、花、香、灯、神馐,此3个神馐皆为红色,中间一组稍往右错置。右侧还有5组排列方式和顺序皆一样的聂决,从左至右顺次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 灯、香水、神馐,此5个神馐皆为红色。再往右有一木座,上置瓷碗,内供寺庙当日所做的饭菜,即“闲拉普(藏文)”。其右面依次为:酸奶、措普、青稞酒,最 右手有数十个措。
  是日供品全部供给大威德金刚及其属从,主要为3个主供朵玛和8组聂决,其中有3组聂决排列稍有不同,香水供插到了花供 的前面。主供朵玛居中者供给大威德,左边供给“前行(藏文)”,右边供给“后行(藏文)”。“前行”在佛典中也作“加行”(藏文),《藏汉大辞典》未有收 录,其意当为后行。这两位神灵的具体形貌和特征尚未见到具体文字材料,从排列方式和名字看很可能是大威德的属从。
  大威德属本尊,仓空寺 举行此本尊仪轨所诵经文为大威德勇行一尊(藏文),其他寺庙也有大威德九尊(藏文)或大威德十三尊(藏文)仪轨。大威德为文殊菩萨忿怒相,有很多种变化 身,最常见的为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居中为三目黑色狂怒水牛头,其最顶端的文殊童子微显怒相为一标志,具体形象前文已经述及。
 
  七、瑜伽母仪轨供品形制和意义
   仓空寺二十五日举行瑜伽母仪轨,是日,坛城完内观音坛城上置一布制瑜伽母坛城。坛城的中心有一小杯,内装橘黄色粉末,此为“都春(藏文)”,其上有一个 三角铁架,架上置镶银边嘎巴拉,内盛青稞酒,嘎巴拉上架有数根铁条,上置一块红布,红布上有一扁形圆木,正面刻瑜伽母坛城,圆木通体呈橘红色,三脚架旁有 一长柄勺,仪轨进行时用以分发嘎巴拉内的青稞酒。围绕坛城盒有1组聂决,其逆时针排列顺次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灯、香水、神馐、花,神馐为红色, 这组聂决专供坛城。
  坛城龛右边木台供1组3个朵玛,均为红色,中间者稍大,上部呈圆锥形,下部正面为四方形,三者装饰精致酥油花,由上 至下为:那达、日月、顶饰、肚饰和莲花饰,肚饰由5个圆形酥油花组成,大小等同排成十字形,朵玛底部周围有大量指捏面团。右面朵玛略有不同,圆锥体竖着截 去一部分,使正面略呈三角形。朵玛前置妙欲五供,自右至左为:铜镜、碰铃、海螺、干果、哈达。五供前为1组聂决,自左至右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 灯、香水、神馐,神馐朵玛为红色。瑜伽母朵玛右面供4组聂决,皆由右至左排列,第1组、第3组、第4组排列方式相同,依次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 灯、香水、神馐,其中第3组神馐为糌粑原色,余者皆为红色。第2组排列方式为:功德水、濯足水、沐脸水、驱魔水、花、香、灯、香水、红色神馐。4组聂决右 面有一红色朵玛,形制不大,主体为圆锥形,四角贴有4个掌捏面团,正面酥油花装饰与瑜伽母朵玛相似,只是较小,没有莲花饰。肚饰同样为5个相等酥油花组成 的十字形。朵玛底部周围有指捏面团若干。与众不同处在于其侧面插有一块干肉,此朵玛名为“奥敏”。其后面还有一小型圆锥形朵玛,为糌粑原色,有简略顶饰和 肚饰,腰际贴9个贝达,底部有指捏面团若干。羌普、酸奶、措普、青稞酒依次供于奥敏右侧,最右首则整齐排列数十个措。
  是日供品主要包 括:坛城完内的一系列供品、3个主供朵玛、1个“奥敏”、1组妙欲五供和5组聂决。瑜伽母坛城绘于一黄布上,外部呈六角形,其中四角上刻有太极(藏文)图 案,中心则为瑜伽母心咒。坛城上杯内橘黄色粉末名“都春”,它由一种质地柔软的石头研磨成细沙再染色而成,一般用作撒布图案,都春坛城(藏文)便是由都春 制成的本尊宫殿。此坛城制作精细而复杂,技术熟练的数字出家人需耗时10日才能完成。在布制坛城上置一杯都春可能为象征意义,即把此坛城观想为瑜伽母都春 坛城。坛城上方嘎巴拉内的青稞酒不可直呼“羌(藏文)”,因为在仪轨中它已经加持被视作甘露。我们可以发现支撑嘎巴拉的铁架均为三脚,在一些壁画中3个脚 上还有3个骷髅或新鲜人头作装饰,或云代表镇压贪(藏文)、嗔(藏文)、痴(藏文)三毒。嘎巴列上所放圆木刻有瑜伽母心咒,名为“森巴”,通体徐有“森都 惹(藏文)”。所谓“森都惹”是指一种名为黄丹的矿物质。这些宗教用具都有各自象征意义,本文将在宗教仪轨一章中讨论。坛城完的周围逆时针供奉一圈聂决, 与众不同的是在神馐后面还列有一个“花供”,即八供。
  3个主供朵玛居中者显然供给瑜伽母,左边为“堪卓吉朵”供与众行空行,居右者供给 尸陀林主(藏文)。是日所供朵玛酥油花装饰比较殊异,包括“奥敏”在内所有肚饰皆用5个酥油花组成“十”字形,这是瑜伽母仪轨的一个标志。主供朵玛下部的 莲花饰也与别的不同,顶部呈3个尖形锐角,而度母、药师佛、十六罗汉等朵玛的莲花饰顶部均为圆形,尖形锐角莲花饰怒相或畏怖相神灵朵玛的特征,这与其后论 述的朵玛形状与神灵关系相类似。尸陀林主的莲花饰看起来制作较拙劣,其实不然,原因在于酥油花后面有4个掌捏面团,使朵玛正面形成凹凸面,故而导致莲花饰 的视觉效果不甚理想。尸陀林主朵玛周围还贴有3个掌捏面团,或云掌捏面团上凹凸的指印象征尸陀林主的骨瘦嶙峋,稍加分析便知此乃附会之辞,不足信。尸陀林 主朵玛列于瑜伽母之侧,据说是因为瑜伽母为胜乐金刚明妃,二者是一对佛父佛母,尸陀林主则为二位本尊的护法神,因缺乏文献材料,此说未可作实。
  瑜伽母形象通常只有一个,前文已作介绍。尸陀林主乃尸林之主,一般作为阎王的伴神,形象为一对呈舞姿的骷髅,他们通体呈白色,张嘴露四獠牙,身披彩丝,戴四骷髅冠,居烈焰中心,二者左手皆持骷髅棒,右手持盈满鲜血嘎巴拉。尸陀林主在羌姆舞(藏文)中扮演重要角色。
   “奥敏”意为色究竟天,位于四禅八处。(藏文)属三界中的色界,乃色界十七天(藏文)的最高一层,故而得名。四禅天的上5层包括色究竟天在内被称作五净 宫地(藏文),此间居住着圣者诸尊,报身佛也居住在色究竟天内,如来报身所作5种决定(藏文)其一便是:“处,决定永住色究竟天密严刹土”,故“奥敏”亦 称为密严刹土(藏文)。从形制上看,“奥敏”侧面斜插有一块干牛肉,牛肉为五肉(藏文)之一,用于密供,插在朵玛上的原因应与供奉怒相神灵有关。另外,朵 玛周围所贴4个掌捏面团是否象征“奥敏”处在四禅天中?这种可能性存在,但缺乏直接材料,不敢妄断。从字意上理解“奥敏”应该供给色究竟天内的某位神灵, 或供给色究竟天内的所有诸佛菩萨。一说指“奥敏”供给瑜伽母,瑜伽母可分为三类,即俱生(藏文)瑜伽母;咒生(藏文)瑜伽母;刹生(藏文)瑜伽母;这里所 指应该为刹土瑜伽母,而色究竟天正是瑜伽母的净土(藏文),此说颇合理。同时要指出的是,刹土瑜伽母是一个颇广泛的概念,并不是特指某位神灵。
 
  八、东夏仪轨供品形制和意义
   是日,举粉的东夏仪轨(藏文)在所有仪轨中最为简略,供品也较少,坛城完内置布制观音坛城。右面木台上主供1组共9个朵玛,形状、大小、颜色完全相同, 形制均较大,呈圆锥形,为糌粑原色,顶饰、肚饰、莲花饰制作颇精细,每个朵玛腰际有3个贝达,底部则有若干个贴久,此组朵玛供给三十五如来。其前方有1组 聂决,从左至右排列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灯、香水、糌粑原色神馐。主供朵玛右侧有7个百供朵玛和1个羌普。
  是日,所诵经文为 《三聚经》,所谓“三聚”指忏悔、随喜、回向三事,《三聚经》还有另外一个称呼为东夏,意为忏悔堕罪,这些罪包括遮罪和性罪,忏罪所向的对境是三十五如 来,4个主供朵玛正是供给三十五如来。三十日的形式是1组朵玛供奉给1组神灵,遗憾的是未有更多的材料确认每个朵玛与佛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九、年朵及相关供品形制和意义
   年朵,顾名思义可理解为供奉一年的朵玛,因为供奉时间较长,故所使用的原料和制作过程都比较精细。与平日所供朵玛不同,所有年朵包括神递在内主要由糌粑 糅合酥油制成,制作过程中不得掺水,其目的在于长时间保持供品干燥,防止腐败霉烂。同样聂决中的水供(功德水、濯足水、沐脸水、驱魔水、香水)都以盐来代 替,也起到了干燥作用。平日所供朵玛在仪轨结束后用以饲喂牲口,而年朵则被视为加持物由尼众分享晋食。供奉一年后的年朵,若一位出家人尚未受某本尊灌顶或 未进行闭关仪式则不得享用相关的供物。更换年朵的时间没有特定,一般在藏历新年前,2001年(马年)选在藏历十一月底,共有13位尼姑参与制作。众尼分 为3组,2组制作朵玛,1组制作酥油花,其后流水作业完成所有供品的装饰,前后约需6个小时。有些寺庙的年朵供在透明玻璃柜内让信众顶礼膜拜,而仓空寺的 年朵柜则以红布遮盖密不示人,一年中只有在更换的当日才可一睹真颜。寺内尼姑每人家中皆供奉有年朵,形式略为简易,供奉的一年内均密封不得开启,年朵柜内 有时还会放一些钱币作为供奉。
  本寺年朵柜分3层,底层有3个主供朵玛,形状大小相似,皆为糌粑原色的圆锥形,正面有顶饰、肚饰、莲花 饰,腰际贴3个贝达(藏文)。居中者供给观音菩萨,左侧为“堪卓吉朵”,右侧则为地抵朵玛。3个主供朵玛右边有一糌粑原色圆锥形朵玛,正面饰有日月、那 达、顶饰和肚饰,腰际贴4个贝达。此朵玛供给“仁钦甲擦(藏文)”。其右为一红色圆锥形朵玛,正面装饰日月、那达、顶饰、肚饰和莲花饰,腰际贴3个贝达, 此为上师供养朵玛(藏文)。底层的最左端供3个红色班丹拉姆朵玛,形制与每日所供相同。众朵玛前共有3组聂决,最里端者从左至右顺次为:功德水、濯足水、 花、香、灯、香水、神馐;居中者从右至左顺次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灯、香水、神馐;外端1组为九供,顺次为:功德水、濯足水、沐脸水、驱魔水、 花、香、灯、香水、神馐,3组神馐与3个主供朵玛颜色相一致,皆为原色。里面两组用以供奉观音菩萨,外面1组供仁钦甲擦,另外,3组聂决右边供有一整块酥 油。
  中间一层6个红色朵玛主供胜乐金刚和瑜伽母等诸神,其前单独供有“奥敏”,这7个朵玛外观上与平时所供大致相同,只是所有的那达均 为通体红色,在6个主供朵玛背面的贴久上还置有1小瓶白酒。主供朵玛前共有4组聂决,最里者由右至左顺次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灯、香水、神馐;其 前1组供物数量与位置相同,但次序相反,由左至右;再前1组为九供,其顺序由右至左为:功德水、濯足水、沐脸水、驱魔水、花、香、灯、香水、神馐;最外1 组为七供,由左至右排列为:功德水、濯足水、花、香、灯、香水、神馐,此层所供神馐4个皆为红色。“奥敏”左侧有一供盘,内置干果、糖块和干肉,“奥敏” 上同样也擂有一块干肉。
  最顶层朵玛有20个之多,左侧16个朵玛分为前后两排,后排6个体积较大,从左至右分别供给:白拉姆、十五护 法、贡保、阎王、班丹拉姆、多闻子;前排10个朵玛形制较小,从左至右5个供给长寿五姊妹,4个供给四季佛母,1个供给地祇。年朵中的多闻子朵玛形状比较 特别,在其圆锥形主体两边各有4个重叠面团,余则外形与五号固定仪轨所供护法神朵玛相同。左侧4个朵玛皆红色,居中者体积特大,正面饰有那达、日月、顶 饰、肚饰,那达通体红色,肚饰上有弯刀(藏文)图案。圆锥体左右两侧有对称两翼,上饰酥油花,此朵玛供给大威德。其右边和左边2个三角形红色朵玛为大威德 前行和后行,外形与二十一号大威德固定仪轨朵玛相同。大威德朵玛右侧还有一圆锥形红色朵玛,有顶饰、肚饰及4个贝达,此为堪卓吉朵。众朵玛前面共有5组聂 决,其中2组供给大威德金刚,1组从右至左为:功德水、濯足水、香水、花、香、灯、神馐,另1组顺序与之相反从左至右排列。最外供奉的聂决顺序为水、旺波 阿(藏文)、香、灯、香水、夏惹神(藏文)馐、米。“旺波阿”为一倒置的白色颅骨形状,牙齿呲露,内盛糌粑制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心脏,均染成红色, 其最上方饰纯白色日月和那达,颅骨放置在一个三角形柱体上。夏惹神馐呈红色,上部为三角锥体,3个三角形面都有简略顶饰、肚饰,最顶端饰纯白色那达,三条 棱有酥油花装饰,下部为三角形柱体底座,此组聂决供灯内的酥油被染成红色,聂决右面供有砖茶、冰糖、红糖和盐。顶层供品的最外沿有一小型密封容器,内盛黑 色甘露丸(藏文)和甘露(藏文),此为内供(藏文)。主供朵玛后面的柜壁上贴有一布画,其上印有各种法器和庄严,此布画名为“密物”(藏文)。
   年朵与平日所供朵玛的分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年朵的体积相对较小,因此酥油花装饰的制作难度更大,也更为精细;(2)年朵中不掺任何水分,由酥油糅 合糌粑制成,平日所供朵玛加水糅合而成;(3)根据所供不同神灵,年朵内分别掺有甘露丸、青稞酒、肉(干肉和新鲜黄牛肉)、三甘三白以及药粉,而平日所供 朵玛只加入药粉。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年朵的制作更严格,更为规范,使用的原料也更丰富。
  “三甘三白”以及药粉的使用范围图齐没有加以说 明,内贝斯基则认为它们以及香甜美味的食物、香烛丝绢都是供给善相护法神,从仓空寺年朵制作过程来看,此观点显然有误。仓空寺所有年朵包括供奉怒相神灵的 朵玛和神饯都加入了“三甘三白”以及药粉,另外,香烛丝绢供给善相护法神的说法也不正确,本文稍后将以例证说明。青稞酒和肉在本寺的一些年朵中也有使用, 内贝斯基把掺有血、肉、酒浆制成的朵玛归为供给怒相护法神的武朵玛,这有一定的根据,本寺的年朵也可支持这一论断。青稞酒和肉都用于红色年朵中,而红色朵 玛用于拉具(藏文)仪轨,它们皆供给一些非善相本尊或护法神。甘露丸在朵玛中的使用情况图齐和内贝斯基均未提及,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甘露丸只用于红色年朵 中,显然这与拉具仪轨也有联系,每月的固定仪轨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拉具的内供物为甘露丸,也称为拉具彭则(藏文)。在年朵的制作过程中,尼众会将上一年 所有年朵的顶部截下作为原料加入新年朵内,她们相信年朵经过一年的供奉具有某种加持力,加入新年朵内能使这种神力延续和不断增长,正是出于这种信仰,年朵 最后会作为“神物”分与尼众享用。年朵制作供奉完毕后还须进行一个简单的仪式,由一位女尼在香炉内烃桑(或许加入了古那(藏文),然后让烟飘洒于年朵柜内 每一层,以迎请诸位神灵,其后用吉祥草沾净水在众多朵玛上洒三下,祈请各位神灵享用供品,最后将年朵以红布密封遮盖,直到下一年更换时才允许开启。
   年朵柜内底层5个主供朵玛在固定仪轨中不见,主供观音菩萨诸尊的3个糌粑原色朵玛显然属于事续,其右的“仁钦甲擦(藏文)”从外形上看也属于事续,“仁 钦甲擦”意译为“百次大宝”,本寺一些年长尼姑每日需修诵此经文,故年朵中供有此尊。该朵玛正面没有莲花饰,顶饰之上有纯白色日月和那达。上师供养朵玛在 每月的胜乐金刚上师供养仪轨中均没有供奉,上一年的年朵中也不见,而今年的年朵中它与事续朵玛一起供奉。中间一层朵玛供给胜乐金刚和瑜伽母,皆属拉具。它 们与平日仪轨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在瑜伽母朵玛后有一瓶白酒,这与内氏所说的酒供给怒相神灵相符。
  年朵柜顶层的朵玛比较复杂,整体上主 要供给护法神(包括善相和怒相)和一些怒相本尊。从数量上看可以视作将五号护法神仪轨及二十一号大威德金刚仪轨中的朵玛合而为一,其中大威德前行、后行、 长寿五姊妹、四季佛母、白拉姆、十五护法、贡保、阎王、班丹拉姆、地抵、堪卓吉朵与平日所供相同,多闻子略有不同,前文已述及。大威德金刚朵玛形制与平日 所供迥异,年朵为带两翼圆锥形,而平时为三角形,或云两者不同是因为一个供给大威德勇行一尊,另一个供给大威德十三尊,但在实际供奉中可见,仓空寺所供为 “一尊”,小昭寺(藏文)所供为“十三尊”,两寺的大威德朵玛相同,均为三角形,这一说法显然不能成立。还有一种见解认为大威德圆锥形朵玛用于密供,尚没 有更多材料可以证明或否定这种观点,可以补充的是在一些家庭中举行的法事活动也供奉圆锥形大威德金刚朵玛。另外,贡保、阎王、班丹拉姆朵玛后置有一块干 肉,这应该与他们的暴怒形象有关,而砖茶也是供给这些怒相神灵。
  年朵柜顶层名为“密物”的黄色布画主要供给诸本尊。此布画下方有4行藏 文题记,述及安多、康区旧有图案多有盈缺,以前本图藏域未曾有过,现由拉鲁家族贵妇人央宗次仁等出资印刷。题记中指出画中密物为密宗大法续部究竟无上瑜伽 灌顶不可缺少的三昧耶依止物,最好是真实的法物,如有时空违碍,这些法物也允许以图画表示。帕崩卡活佛在《瑜伽结构喜宴(藏文)》中列出这些密物的名称, 包括:“金刚杵、金刚铃、念珠、长腰鼗鼓(藏文)、身饰、喀杖嘎(藏文)、饮器(藏文)、穿戴服饰和垫子等7种以及其他种类的器物”。题记中列出9种器 物,所谓7种是把某些法器归为1类,如铃和杵归为1组,穿戴服饰和垫子归为1类,这里所说的饮器当实指嘎巴拉。题记中未有提及此画印刷的具体年代,但从文 中述及的帕崩卡活佛(应指一世帕崩卡)来判断,最早不会超过20世纪初,最晚也应该在1941年他圆寂前。
  密物布画布局主要可以分为3 个部分,右边一套衣饰为带五骷髅冠的三骨缨络(藏文)、五金刚柞缨络,其侧有虎皮、象皮、大皮以及喀杖嘎为法器,下方还有一仰躺人像,这套法衣显然是高等 级怒相神灵的庄严。左边一套衣饰为宝缨络、胸背两轮天衣,这些衣饰供奉与善相神灵,如多闻子所饰便是这类庄严。中间由上至下绘有大量法器、法物,包括:尊 胜瓶、沐浴瓶(藏文)、铃、杵、念珠、密给、鼗鼓、长腰鼗鼓、鲜血盈满的嘎巴拉、人头项、梵箧、托禅、勺注、勺泻。其中勺注(藏文)和勺泻(藏文)为一 对,在火供仪式中用于灌注酥油。嘎巴拉藏语中称为妥巴(藏文),意为颅器,宗教仪轨中的称谓都沿用梵文音译“嘎巴拉”,这个宗教用具可能是从古印度传入, 或者是在西藏的原始宗教中便存在,佛教传入之后更名为嘎巴拉。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战国时代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便有使用颅器的记载,《史记·赵世家》云,赵 襄子毋杀了雕敌智伯之后,把他的颅骨取下漆而为酒器。《史记·匈奴列传》中又记载,匈奴王击败大月氏并把月氏王的颅骨作为饮器。藏族先民使用颅器的习惯也 可能与这些民族有关。
  在布画右上角和左上角分别印有:(藏文),意为五印或五法印,应指五种手印。藏文中有三印(藏文)、四印(藏 文)、六印(藏文)的说法,三印指印证佛语的三种标志,即: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藏文)。四印指密乘瑜伽部所说业印(藏文)、三昧耶印(藏文)、法 印(藏文)和大印(藏文);六印指藏王妥妥日年赞(藏文)时期流入西藏的六种佛教文物,包括《诸佛菩萨名称经(藏文)》、《宝筐经(藏文)》、金塔(藏 文)、璁玉塔(藏文)、六字宝石(藏文)和观音咒塔印模(藏文)与羯磨瓶不同,沐浴瓶有一壶嘴)。(藏文)意为“近手印”,“(藏文)”、意为八种平静装 饰物。(藏文)何所指不甚清楚,“(藏文)”意为“肩、臂”意为教化、化机。整体上看这些可能是在布画上未能用图案形式绘出而用文字表示的一些宗教物,原 因很可能在于这些“宗教物”过于抽象无法绘制。
  这些宗教用具和法器都带有大量象征意义,民国时期能海法师译集的《大威德文殊成就方便略 引》中亦有述及其中一部分。此书有些地方并不十分可取,如论述大威德金刚何以为牛首身形,其解释为:“(牛)尽终身劳,力而负重致远,勤诸农事,代他种种 苦行,不怠不息,虽舍命后,还以血肉供人,角皮骨毛,分分施作彼用,无报无酬,不矜自德,不显己能,受享极劣,无用于名,虽予过分之作劳,无辞无怨,纵然 骂贵以兼施,不慎,不较,是有情家堂之主翁,亦一切凡圣修行者之师保,所以示教智能菩萨道行真正之总相,亦实作普贤愿王,于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 至一尘,我皆随喜”。这显然是出于某种道德情感的描摹,并无实据,但本书对于一些法器及其象征意义的论述可信性较大。
  “密物”布画中所绘法器在《略引》中述及的包括:杵、铃、嘎巴拉、五骷髅冠、人首项囿)、人骨轮辐、象皮、喀杖嘎、长腰鼗鼓、手印、死尸布、尊胜瓶。具体象征意义兹录如下。
   (1)金刚杵意为无坚不摧,代表方便。《略引》谓“金刚者即是坚固愿力、三昧耶(藏文)、戒力、不动摇之等持力,胜解作证之理空(般若),五色烈焰中有 金刚利矢,上下十方流射,犹如密雨,诸黑类等不敢晚视,况复相近。是五智与正勤相应。火焰鸣声,警告世间无常无放逸也。死有时特依之同法也”。又云:“五 锋(即五股——笔者按)金刚柞者,五智体性之作用故”。
  (2)金刚铃:“铃者,金刚半杵之形,安于铃上,铃舌常说无常之声,以警世间,且以般若圣教广被十方佛土”。又云:“铃者,般若彼岸声,宣说之作用故”。
   (3)盛血嘎巴拉:“饮人膏血脑油,食其内脏诸根者能使魔类惊怖之用,又能调换行人之诸根脉系、血液、补治过失,去旧代新、克制毒物,种种成身之道,俾 能履艰巨而不难不怖、入定持戒、能具力精进,速成圣种”。又云:“饮人血脑徐脂燃膏,食其诸根脏腑身肉手足者,显能与诸魔毒害等作对治,降伏无畏之意,又 八忿怒各个头顶之上有人骨轮相,各以五元骷髅为头上庄严,目孔深洞平鼻无”。又云:“满血妥巴者,于当择(三昧耶戒)之所缘行相,爱乐增满之作用故”。又 云:“带发妥巴者,大悲甘露充满之用故”。
  (4)五骷髅冠:骷髅五者表五智之用,即表法界肉身建立之作用,五智是法界之骨相,苦空无常无我,是启智之大用故,又彼骷髅,亦以细小头冠,种种庄严者,显世间金玉之庄严非美,亦以庄严骷髅也”。
  (5)人首项囿:“新斩人首五十者,显韵音五十字母,明朗清净之作用故,谓能怖,罪痛无常,厌不净成清净念,智明不染之念修也”。
  (6)人骨轮辐:“人骨轮辐等庄严五类者,显五明清净之用故,自他骨锁之观,眼前时现慧行庄严故”。
   (7)象皮:“……新湿象皮,作披着状者,显缠得架装着身,即能避免一切恶龙之害故,又显于层叠心境、及大了境、空性境各个所用无分别境之作用成故。又 白色显对治一切痴黯之行境。象头在右,显比丘行顺正戒而行也。毛向于外,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令未信者信,信已增长故。左足非顺正行也,以力制之。张披 者,身作幢相,不辱如来,宏化利人故。……着象皮衣者,显一切方便之始,先必具戒着衣故”。
  (8)喀杖嘎:“喀张嘎最上顶作金刚尖形之 白色长柄,其中贯以黄色宝瓶,瓶上杂色双柞,中心蓝色,面股白色,背股红色,右股黄色,左股绿色,其上黑色新润人头,其上稍久之红色人头,其上骷髅,其上 黑色五锋金刚杵向上树立,挂悬美丽彩绸之长巾,系以鼗鼓金铃,荡漾庄严”。又云:“喀张嘎,大乐菩提心之自性用故,顶尖之柞,表空乐无分之智能。不现之柄 者,成为金刚体内命薪意义,及自体道时之三身,与果时之三身,生命相似相续故,长寿瓶离嗔,依用修行之秘密心藏也,彩绣悬铃,观中极微细之心息故。鼗鼓, 或说无,或特殊欢喜制伏细沉之法故”。
  (9)长腰鼗鼓:“……江得乌(长腰鼗鼓音译——笔者按)者,以殊胜人顶骨2个合成二面鼗鼓,鼓 皮用猴皮,人发六股以为股捶摇击之声,如水鸟鸣,或以人足骨破分数分胶镶而成亦可。人足者,美妙名贵处女之足,显戒德也”。又云:“江得乌者,发生殊胜欢 喜,制伏忧悲沉没,亦诸佛本尊之加持激劝恒勇泌痞之用故”
  (10)手印者:“警觉魔怨谗害之指示故”。
  (11)死尸布:“死尸布者,能除无明动之障故”。又云:“死尸布,遮止味触之贪心及慎口业也”。
(12)尊胜瓶:“长寿瓶(即尊胜瓶——笔者按)离嗔,依用修行之秘密心藏也”。 
2018-11-18 回复:0  浏览:554
下一篇:
鬼神崇拜的喇嘛教--阿尼仓空寺供品、宗教仪轨调研(下)
上一篇:
援藏行——塔尔寺略影
返回列表页
学密第一站  绿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