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说,怎么样能够让你知道五蕴的虚妄性,那刚刚有说,佛法都是实证的,不是想像的,不是用想的,就是表示你已经证了。那么就这个说,你要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虽然还没有实证如来藏,却能够知道五蕴的虚幻性,甚至就能够在作观行过程,断我见,这个都是实证,自己亲自去证得五蕴的虚妄,真实的无常,没有真实我。那我们现在要跟大家说,这个虚妄性相对于什么?相对于真实。那佛法呢,真实是指什么?祂要常,不变异,而且呢,不是生灭法。那实呢,你不能是虚,对不对?真相对于假,实相对于虚嘛!那实的法是真实有法性。不是别人的法,然后那个影子,你就说那是真的,你用别人法的影子,那个影子不是真的。就像魔术师,他藉了很多工具,幻化出一个什么出来,你都知道那是假的,对不对?心中知道那是假的。还有呢,就是影子技术,用一块布,后面呢很多人,可以堆积出一只大象嘛,然后你一看说:“有一只大象!”可是你知道它是人堆积出来的,你不会想说后面真的有一只大象,你了解你就知道说那是虚幻的,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那是因为你了解啊!可是不知道的一个小孩子说:“唉呀!真的有一只大象。”你跟他说:“不是,不是!”他说:“是,是真的大象!”可以他不知道为什么不是大象?那现在就是说,现在我们说“真”就是表示真实,不是经过一个什么因跟缘才有,祂真实。“真”是有实在的法性哦!不是经过一个什么,一个什么,然后幻化出一个属于你说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了。那五蕴呢,它的虚幻在哪里?我们就从这个前面已经知道说“真”跟“实”来了解,一定不是藉其他法来呈现出一个什么法,然后来影射祂,不是!祂是真实,你可以实证祂真实存在,理上、事上。理上可以证明,事上可以实证,这个是真实。
虚妄呢是表示说,它没有这种真实的这样的法性存在,我们才称为它虚幻。那五蕴本身呢,第一个,我们就说,它是自己本来就在的吗?(不是)你看“色”,你的五根,五根本身:眼、耳、鼻、舌、身根,你就知道啦。“就是妈妈生我”,妈妈生我是现象,一定是妈妈出生的嘛!妈妈生我以后慢慢的长大长大,然后到现在,可是你知道会变老,最后会变坏。所以你知道这个色不是本来就在的,因为本来就在的法祂不会坏,这是一个可以比照比对的。所以知道说,这个色会坏,这个一定所有的人都同意,这个色会坏。
那接下来我们说,五蕴里面就有这个受嘛,色、受、想、行、识,第二个,“受”。那受、想、行、识这四个,就不是一般人所知道的啦。你跟他说:“唉呀!你这个能够知道,这个心不是真的啦!”他没有办法知道为什么不是真的。那我就用刚刚讲生的法的道理,来看这个为什么它不是真的?那么这些讲了以后,你回去可以思惟,如果记得,你可以观察,思惟观察,甚至最后现观,观行过后确认,你就可以知道它真的是虚妄的。然后呢,你就能够可能在几次确认后断我见。那我们说“受”,受呢,对这个受蕴本身来说,它就是讲,为什么叫受蕴?蕴的意思就是堆积起来的,积聚起来的叫蕴。色蕴呢,为什么叫色蕴?为什么不叫色,叫色蕴?色蕴的意思也是由四大堆积起来的嘛!才叫色蕴,四大所堆积起来的,地、水、火、风堆积起来的组合,组合起来的。因为是这样,所以你一定要饮食,你一定要摄取这个四大养分,你这个四大的五根才能长养嘛。所以你知道它一定是由四大聚合起来,而且要藉著世间的四大饮食,它才能够长养增长。那一定要藉这个缘,然后才能堆积起来,当然不是真的,不是本来就在的,可以去相对这个,不是本来就在的,不是不会坏的。
那第二个,我们说受蕴,受蕴的意思也是说,是哪一些法堆积起来叫受蕴?就是有十八种受堆积起来的。哪十八种?六根触六尘。眼根触色尘,就有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耳根触声尘也有三种受,鼻根触香尘也有三种受,舌根触味尘也有三种受,身根触触尘也有三种受,意根触法尘也有三种受;这十八种受堆积起来叫受蕴。不是只有一个受,对不对?你自己可以这样子回想看看,你种种的领受感受,这些所谓的苦啊,乐啊,是来自一个吗?你回去可以在这里去观察;因为你身上就有佛法嘛!你可以观察。刚刚听音响那个声音哪,那是什么受?(苦受)苦受嘛!这个声音刺耳,对不对?现在听起来舒服,乐受!对不对?所以有苦有乐嘛!这里面有两种受。还有一种是不苦不乐受,当没有什么声音的时候,那没有什么声音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悦耳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刺耳的,那可是不代表没声啊!还是有声,可是那情况之下,那个时候你的受,就是属于不苦不乐受。那种声比较清淡哪,不是那么直接你能感觉到的,有一点点风的声音哪,一点点这种什么树摇动的声音,一点点,一点点,轻轻微微,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那个就是不苦不乐受。这个譬喻里面告诉你:六根触六尘都有这三种受。所以呢,当你觉得是苦啊、乐的时候,都是来自于这十八种受,还是说没感觉啊,没有什么好不好啊!那就等于是不苦不乐受,也是来自于六根触六尘中。所以你看,受蕴要经过这十八种积聚起来叫受蕴。
那我们再来讲说,那只有一个,你说嘛,“无色界的只有一个受啊”,意根触法尘,对不对?然后呢,他只有舍受,因为他在禅定里面,他没有十八种受,那唯一一个受,那我说那也是因缘所生法,要什么?藉意根触法尘,对不对?一定要一个根尘相触以后才有受喔!要记得,一定是根尘相触后才有受喔!那既然在无色界,意根还在,法尘还在,意识还在,所以有没有受?有受啊!有舍受啊!对不对?有舍受。所以呢,既然有舍受就有受啊!那个受也是受蕴哪!只是说其他的受经过修禅定已经可以舍啦。那么现在说,既然这样的话,十八种受堆积起来的,十八种受堆积起来的叫受蕴。然后再说,它又藉因藉缘才有,经过触以后才有的受,所以这样的法是真的吗?(不是)不是嘛!它不是真的,它会变哪!它经过根尘相触会变,刚刚是苦受,结果现在变乐受,然后一会儿又是不苦不乐受,它一直在变,有没有?一直在变异,所以是无常嘛!是变异,是无常,是苦,所以不是真实法,所以是无我嘛!你看是无常、是苦、是无我,那是变异的法,所以是空嘛!这种空不是空性的空,这种空是空相的空,因为没有真实我。所以这样的法,你就知道说:“哦!因为它不真不实。”先认识它不真不实;可是第一个前提你要知道说,有受蕴的存在哦!如果你找不到受蕴,你如何去说受蕴不真不实?你如果找不到受蕴,你就没有办法知道受蕴不真不实,对不对?你还得先知道有受蕴的存在,所以要从你身上去把受蕴观察出来,你身上有佛法。它是真吗?它是实吗?那你如果说不真不实,不真不实就是虚幻嘛!对不对?
第三个“想”,想蕴也叫蕴哪!就是堆积起来的。哪一些法堆积起来的?一样,六根触六尘以后的所有一切想,想的意思就是了知;了知,种种了知。你看,我们现在在欲界里面,对眼根触色尘,这色尘的了知,耳根触声尘的了知,这些都是很小、局限的,对不对?你只是局限于看到现在的视野是到哪里?可是有的你看到的这个色界,色界呢,他可能就有神通,还有这个报得通,他所了知的所见的又更多了,了知的比我们更多,那个法的内容、相貌就更多了。所以这个种种的经过,不管是色界果报、无色界的果报(无色界就没有,就只有法尘了知)、欲界果报,那包括什么?包括我们说欲界的畜生道,畜生道的了知跟你的了知,是你的了知大,还是它的了知大?(我的)人啊!人的了知的范围广啊!可是你不能说畜生道没有想蕴,它有啊!你看一只蚂蚁的了知范围就这么一点,它的眼睛看到的就是这么一点,对不对?它所嗅到的就这么一点,可是你的视野跟它的视野,你不能说它没有想蕴,它有想蕴啊!它也有了知。所以说不管是大想、小想、种种想、种种了知,所以你不能只想到人,因为有情都有五蕴哪!所以你知道说,一切的想,从你现在欲界的想到色界的微细想,对不对?色界的微细想就是说没有五尘这些粗糙想,有法尘的微细想,到无色界这么一个唯一的定境法尘的这种很宁静的,几乎什么一切都舍的,也是想,也是了知,都是想蕴,堆积起来叫想蕴。然后它一定要经过什么根尘相触,一定得经过根尘相触,没有根尘相触就没有受,也没有想。没有根尘相触的话,就没有受,没有想;所以这个想呢,既然要经过这么多堆积起来,同时要经过根尘相触,那当然又是什么?又是无常。一下子这个色尘的想,一下子声尘的想,一下子是味尘、香尘的想,了知嘛,了知这些六尘的相貌叫想嘛!六尘的相貌,了知这个触的内容嘛!受是什么受嘛!如果没有知的话,你怎么知道苦受、乐受,对不对?所以一定有想,可是这个想不是真的啊!甚至于说,你忆佛拜佛到功夫很好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很轻安的一个这种止在,止于一处的时候,然后心能够安住下来止于一处,也是有想、有了知啊!不然你怎么知道你有那样的一个定境呢?你怎么知道说“我当时心非常宁静,安静,很轻安”?你如果没有想、没有知,你如何说出来呢?一定有想,一定有想。所以任何这种修定的这个过程,不管是欲界定、未到地定,直到色界的种种禅定,到无色界都是有想,都是有了知。可是它都是经过这种根尘相触后的结果,所以它是真的吗?不是!要藉根尘相触才有,而且是种种想变化无常,对不对?无常变异。无常变异,既然是无常的法,就不是真实,不是真实的我。所以你对于这种,你的心对于一切法的了知,当时的这个知都不是真实法。对!今天《金刚经》就有讲到嘛!一切的知见所建立的知,都是无明的根本,对不对?所以有知啊!一切有知有见的这些知,都是无明的根本哪!就是这个想,其实讲的就是这个想;这个想呢,一切的想,到微细的想,它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话,你把它当作真的就是无明嘛!就是这个意思。
好啦!色、受、想再来“行”,对不对?好啦,色蕴不是真实的,然后受蕴不是真实的,想蕴不是真实的,因为它没有真实的法相,它不能、它不是本来就在,它没有自己的法性,它要经过根尘相触才有。因为你要有自己的法性不要藉缘欸!你藉了因、藉了缘才有,那不是真实的。现在是色、受、想知道。“行蕴”,行蕴呢,涵盖了多少?一切的六根触六尘的思,对不对?六根触六尘的思,以及所引发的身行、口行都叫行蕴哪!六根触六尘的思,思是什么?思就是想要去造作,要去分别造作叫思嘛!要不要去?去再继续看,不要看?要继续在这个色尘中,要做什么?不做事么?这些都叫思啊!你也可以去观察,当你决定要做什么之前的前提,是不是都是由六根触六尘产生?你才有决定要是做什么,不做事么?对不对?这都是行蕴嘛。所以行蕴没有一法是真的,它也要经过你这个六根触六尘,然后呢,才对这个六尘上起这个思,思了以后才引发各种心念不断,对不对?还要引发身行口行,都是行蕴。这行蕴哪是真的?不是真的嘛!你看要经过这么多程序,还要经过六根触六尘,了知以后,又作意去思,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所以也是这么多法聚集起来的,要藉根尘相触才有的,没有真实本来存在;真实本来存在就有祂的这个真实的法,以及祂的自性,这才叫真实。那相对应这边都要因跟缘,对不对?而且会坏嘛!你看这个五根坏了就没有受、没有想、没有思了,对不对?
最后就是“识蕴”,识蕴指的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识蕴呢,祂一定要二法为缘所生,一定要根尘相触才能生;你看每一法都要根尘相触啊!都要藉根尘相触以后,识才现行;才现行才能怎样?才能够去摄取色尘。眼识经过眼根触色尘以后,才现起去摄取色尘内相分;耳根也是一样,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触法尘,意识才现起嘛!所以识蕴这六个识,你可能不能了知说,为什么祂不是真的?可是你还要从理上了解说,你现在的能见闻觉知的这个心都是六识心,然后你能够去觉受一切法的,这都是受蕴,都不离想蕴,对不对?因为没有想,你就不知道你有领受嘛!然后你,你一切造作都是行蕴嘛!因为都是思嘛!,而且一切造作都是经过六根触六尘,对不对?你去把这个理路呢,这样思惟,所以五蕴哪有一法是真实的?它不是真实的,是什么?虚妄的。这个道理你要这样去比对,请问这样需要去证如来藏吗?不需要!你这个道理从你身上就可以去读出来,这是佛法,这是佛法的一部分。
所以呢,你透过这个道理知道说,什么是真实法?以后,你去思惟:“哦!那我身上的五蕴”你身上你可以读出来“什么是色蕴?什么是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对不对?你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知道:“啊!我的感觉,感觉从哪里来?”因为我们把受蕴说为觉,受蕴就是觉,感觉嘛!那感觉苦、感觉乐就是受蕴;了知、知道就是想蕴;想要做什么、不做事么?那就是行蕴哪!那这个分别、能分别就是识蕴。这个部分呢,其实不难了解,详细的这个知见呢,导师的《阿含正义》里面说的很多,将来你都可以去复习。
现在知道这个是虚幻了以后,你说祂没有真实我,是因为祂会坏掉,祂是因缘所生,祂是无常的,所以祂不能常住。所以这个我呢,你平常把祂当作我,是因为什么?因为过去世的俱生我执的关系,过去世无量世,对不对?无量世无始劫以来,因为有一个意根,祂就遍计执一切法都是我,因为没有因缘,让你能够一世一世的修,能够有意生身,能够脱离胎昧,所以每一世都要什么?有胎昧呀!从新出生以后,什么都不知道,从新学习,所以到开始学正法才知道说:五蕴不是真的,五蕴是假的,五蕴是这一世才有的,这一世本无今有来的。所以当你要学习佛法的时候,你就知道说:“喔!原来喔,那我如果把这个不是真的法当作真的,那不就颠倒吗?”对!,那就颠倒,那叫无明。那你知道以后说:“那可是我每次都说我,我啊!”没有错,那是因为过去世的这个俱生我执引生的,让你这个意识要去抓住所有的一切见闻觉知来了别,来让满足这个俱生我执,所以你的意识就会不断地去摄取这个六尘来了别。那这个我呢,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一世所学的语言叫“我”,那人家外国人说Wadasi,日语说Wadasi就是我,Anada就是你。所以他们的语言讲的还是有一个“我”跟你,当然他们的认知就是讲这个五蕴的我。所以你这样子知道以后,你说:“那我要怎么断我见?”你已经知道它虚妄,对不对?已经知道虚妄了;已经知道虚妄不代表你已经断我见哪!你得要经常去观察刚刚知道的这些内容,去观察从你身上读出来。然后呢,你是不是真的以这个法来当作我,没有错啊!你每次都说;“唉呀!某某人骂我,我气得不得了!”有没有?你以“受”为我,对不对?啊!以“想”为我,然后你就跟人家这个,一切的这个受想啊,或者是一切的所行,你就说:“我要做事么,这个都是我规划很久了,所以你非得听我的不可!”这里是不是都是我?都是以五蕴的我。所以一切的所说一切,其实都是从五蕴这边来把它当作我,可是你要真的去确认出来,你要观行出来;然后呢,经常把你听到的,就是说“它是虚妄”这个内容的知见,不断的去思惟系念,系念就是让你不忘,不忘,不忘!然后最后你去一一确认说,真正的现前观察:“真的,它都不是真的,甚至于在我能够很宁静的时候,我有打坐的时候,我有拜佛的时候,那样一个知,那样一个轻安的觉受,都不是真的耶!”因为它是受蕴,它是想蕴,它是识蕴嘛!对不对?祂是根尘相触所得嘛!然后呢还有“我每天晚上睡著,我什么都不知道嘛,那识不就灭了吗?”对呀!祂有灭的时候,虽然还没有舍报,还没有舍报,可是每天晚上睡著,就让你有一个比量知道说(因为不能讲现量知道意识灭,意识灭就不知了,怎么可以说现量呢?)就有一个比量知道说,你晚上睡著无梦一定是意识灭了。所以从这样一直证明说:“啊!原来祂真的是会灭的喔。”看到你的长辈谁舍报以后,真的啊!就什么都不知道啊,你怎么叫他,叫他回来,不要死都不行,他已经都往生去了,你就知道死了统统会坏。好!那一直不断这样现前观察自己,确认,最后你一直观行,说啊:“这个真的不是真实我”,那就能够断我见。为什么能够断我见呢?因为你知道:“这个都是由一个真实的心如来藏所生,我也有嘛!否则我怎么会有这个五蕴呢?我如果没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怎么会有我现在的五蕴呢?”所以你就很勇敢的敢把自己这个我见断了。那这样子你能不能证明说,实证说,五蕴是虚妄,然后这个我见能够断。可以啊!这个可以实证啊!二乘人既然可以实证解脱道,他也是依止这个道理来实证的。
所以你看这边(刘灿梁)讲说:“只有证得如来藏以后,去了解种子的现行”,其实不是,不是这样子。要正知正见了解五蕴本身法的内容,五蕴法的内容,以及五蕴它为什么是不真实,为什么是虚妄的?而不是说“种子起现行,它都是空性”,它这个,你说一切烦恼尘劳都是虚妄法,你才能打破。不是这个,六祖不是这个意思,六祖说:“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六祖的意思是说:你开悟以后,你要怎么样来破除依止于五蕴而有的这些贪瞋痴我见,比较深的我见叫我执。因为六祖这里面,后面也有讲要破我见,后面晚一点也会讲到。
所以呢,这个地方是讲说:你要开悟以后,你要转依如来藏,来发现到说,五蕴确实不是真的。因为我们现在跟大家讲断我见,对于如来藏只是建立一个观念,对不对?就是什么?就是说,我们说唯识说:“现前立少物”对不对?祂本来有,不用你立啦,如来藏不用你立,可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祂,所以为你立,为你立说:“有一个如来藏”,你找到以后不用立呀!祂还要你立吗?不用你立。所以开悟了找到如来藏以后,你要怎么做?你一定要断我见,你没有断我见,你就没有开悟,这个是六祖要讲的。那么开悟以后要做什么?一定要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法性:人无我、法无我的法性,来破除你之前依止于五蕴而有的我见、熏习的这些烦恼,要把它破除掉,这个是六祖的意思啦。不是刘灿梁讲的这个意思,知道吗?
好!,这个了解以后,我们要接下来讲下一页,第五页。第五页呢,他讲说,(因为我也要从这里证明,六祖的意思就是这样子)
“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得解脱”这是坛经内文
那他怎么解释呢:“一旦开悟明心,你就解脱了!那真的是游戏人间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个刘灿梁的意思是说:“一旦开悟以后,就解脱就可以游戏人间了。”这真的是误导众生啊!
因为六祖的意思不是这样子,六祖的意思是说,“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得解脱”,不是说悟了以后,就是真的是解脱游戏人间,好像是说,可以翘著脚,天下无事,我所有的一切该修该证的都已经修证了,才可以说游戏人间了。
六祖的意思是说:你要知道有个本心,就是讲这个本识,就是讲这个如来藏,一旦找到祂了,找到祂以后,你知道说,原来祂本来解脱啊!对不对?祂的解脱不是你修而得的。但是呢,他前面有讲,前面他讲说:“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意思是你破参以后,开悟以后,你还是要依止于这个本来解脱的法来修道,因为七住位开悟本身所得的解脱分是什么?就是断我见。这个断我见呢,不同于二乘人的断我见;这个断我见是因为知道了生命的实相,然后这个断我见呢,是真实断了。为什么真实断了?因为能转依。不像二乘人,二乘人一旦断我见,如果他不赶快进修三果,他得怎样呢?他如果懈怠,他要七次人天往返,很慢。七次人天往返,如果我们算一算,在佛世的时候,有这种懈怠的初果人,到现在不知道还在哪一天呢?因为你看天王天,四天王天一天就是人间五十年。佛陀到这边,我们才两千五百多年,当初到印度来,这个示现弘法,到现在两千五百多年。他四天王天的寿量还没有结束耶,你知道吗?如果当时懈怠的初果人,他就停在这样断我见,他七次人天往返,他要等那个寿量结束以后,天以后再到人间,要七次这样人天往返欸,才能得解脱果。你看有多久?很久啊!对不对?所以呢,你如果只有一个初分的这种解脱,这个断我见的解脱又很懈怠,那真的是要很久了。可是如果说你真实证得如来藏,而且能够转依,那么这个断我见是很牢靠的,非常牢靠,为什么?因为你刹那间就可以知道真实法是什么了,对不对?因为法在身上啊!刹那间就知道说:“对喔!祂真实,这个我虚妄,我不应该再回到我虚妄法上。”就会开始,一开始念头有转:“嗯,应该要认真,不要再回到这个我见上、我执上。”就是几刹那就可以再回到你这个所证的说,真实解脱的法是什么?一定能够断除我见,慢慢去除我执烦恼。所以呢,“识自本心”以后,“即得(本)解脱”的意思是说:他这个时候已经知道本来解脱的法是什么?同时呢,知道解脱的本际是什么?涅槃的本际是什么了,对不对?我们看《金刚经》的DVD也这样说:菩萨不断烦恼,可是却以我们的五阴证得涅槃本际。是不是?那涅槃本际就是解脱的法,本来解脱的法;不必等到我们五阴灭了,可是五阴灭了又没有一个我证涅槃本际,对不对?所以你看菩萨多殊胜。你不必去把烦恼断了、五阴灭了才知道,才让本际存在,你现在就可以知道本际是哪一个法(指开悟以后),现在虽然有种种烦恼现行,还有这个我执烦恼一直在现行;可是你却知道哪一个是涅槃本际,你却知道祂本来解脱。当你在种种烦恼尘劳中去为众生去付出,然后能,很多这个的意见不同,唉呀!他的意见是这样,我的意见是这样,两个起冲突,可是你马上观照说祂本来解脱,对不对?这如来藏本来解脱,意思就是这样子,六祖的意思就是这样子。你在种种五尘、种种烦恼中去为众生做事,或是乃至于说在世间法中,去继续你的这个劳务,继续你的这些世俗法该做的事,忙得不得了,甚至于说,每天都有受到领导的指责,领导对我看了不顺眼每天三骂,早中晚都要骂我,一天骂三次,可是你如果开悟以后,你就说:“祂本来解脱,祂也没有被骂。”就是这个意思啊!他讲的是这个意思啦。不是他(刘灿梁)说的说:“开悟以后,唉呀!解脱啦,游戏人间啦”,不是这个意思。
接下来我们说,他这个是前后相对,知道他错在哪里。
坛经内文:“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接下来(刘灿梁)他说:“一定了了生死了,去证得如来藏以后,了了生死,那才叫真正的大智慧,般若三昧,真正的大智慧,三昧是真正的意思,那是真正的大智慧,真正的大智慧,就是如来藏。”
三句不离本行,他只会讲如来藏。但是他讲的如来藏,不是他所证的。我们虽然说在正觉学法十几年,导师也是不离如来藏来讲,可是他讲的是很多不同层次胜妙的法义呀!可是他不是,他只是会讲如来藏,没有什么法义在里头。那我要说,你看他所说的是开悟以后就了生死啦,“了了生死”。
我下面的辩讹就是:七住位开悟的解脱分,只有了生没有脱死。那我会解释给你听啊,什么叫“了生”?什么叫“脱死?为什么只有“了生”没有“脱死”?我会解释给大家听。
可是你看,他说:“证得如来藏开悟以后,就解脱”,就误解六祖的意思。六祖的意思说,六祖说“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他(刘灿梁)说:“你这样子就了了生死”,这个是曲解六祖的意思了。
我们要说为什么开悟以后只有“了生”没有“脱死”?说完以后,我们再来说六祖的真义。
开悟以后,我们有这个,以前还有昨天也有跟大家说,你真的要开悟,也要通过考验,通过我们的勘验,你一定要知道五蕴真的是如来藏所生,要能证明,你们要自己证明,可是不是嘴巴讲讲而已喔!你的道理理路要说得非常清楚,证明说五蕴确实是如来藏所生。那这个是不是“了生”?你了解了说,你生是怎么生嘛!是不是?你可以说:“我妈妈生的啊!”那不叫“了生”。你要了解你每一次的生是怎么生的,你要证明真的是如来藏生的,你要证明啊,你不能证明的话,表示你这个开悟的你的智慧没有,你没有这个,你开悟这个等于说,我们说般若智慧没有。所以一定要有这个智慧能力,来证明说“我的五蕴确实是如来藏、确实是这个阿赖耶识所生”,这叫“了生”。因为一般的人不会知道的,不会知道说,为什么五蕴是如来藏所生?讲了以后知道说是祂生的啊!可是道理不知道,但是一旦开悟以后,要有能力证明,理路上你要证明,不是说你要能够现观,没有现观的这个意思。理路上一定要能够证明,证明出来以后你就“了生”啦,你知道“我每一世都这样,不是只有这一世”。而且这个“了生”还有另外一个道理,你知道说,五蕴确实是如来藏所生,同时也要知道这个层次,当然不是说我们要勘验你这么严格,这个是我附加告诉你的。你同时要知道说,五蕴为什么也是无生?那也是“了生”啊!对不对?我们昨天讲了嘛!昨天讲了说:因为五蕴十八界都是如来藏本来所含藏的功德法性嘛!那祂无生的道理是什么?不自生,非他生,非共生,非无因生嘛!对不对?这样的情况之下,也叫“了生”啊!对不对?你说:我五蕴十八界不是自己出生的啊,也不是他缘出生的啊,也不是缘合起来就可以共生的啊,也不是无因就可以生的啊!这也是“了生”啊!知不知道?所以开悟以后,你看这个“了生”的智慧多胜妙啊,是不是很胜妙?(胜妙)唉!所以第一个,七住位菩萨就一定能够知道这个“了生”的道理啦。
那“脱死”呢?“了生脱死”嘛!我们说:“唉呀!要‘了生脱死’”。因为你看刘灿梁这边讲说:“开悟了就了了生死”啊。“脱死”这个部分呢,七住位菩萨他理上会知道,理上会知道;但是要能够说,在没有舍报的时候,就能够舍报离开,这要禅定的证量。因为有四禅八定的人,他可以决定现在就走,对不对?以前你们都看过那个禅师,公案里面有讲,我们导师的《公案拈提》也有讲过嘛,说,有人说:“我啊,这个已经了生脱死了”,说走就走;可是呢,他的师兄弟知道他没开悟(我忘记是哪位禅师了),他知道他没开悟,就跟他说,不知道跟他说了什么,结果他马上就走,一支香点了他就走了。可是呢,这个禅师跟他讲说,你这样子也是一样没有解脱,你照样还是去轮回去,对不对?这个没什么啦,就是说他寿量没到,可以他有四禅八定的证量,所以说走他就走了,这叫“脱死”。他可以就离开,现在说离开就离开;可是四禅八定虽然可以这么做,有没有解脱?没解脱,也没开悟,没解脱也没开悟。因为他还是一样在三界中生死,也没有开悟的智慧,这个没什么了不起。因为生死这个事,你不用提前离开,最后还是会离开嘛,对不对?我寿量到,我就离开嘛,何必现在提早离开,做什么?所以对“脱死”呢,你要现在就能够走,那将来你要有禅定证量,也要智慧。可是纯粹禅定这个部分,不是我们所要鼓励大家去走,也不是教导你的部分,只是告诉你什么是“脱死”。也是说,你如果不待舍寿,不待寿量到的时候,那我们七住位菩萨是没有能力的,得要等三地以上;三地以上四禅八定证了有意生身,那个时候才有这个能力。可是菩萨不会做这种事啊,他一定会在这里,譬如说示现一期生死,他一定会一期生死到寿量尽;因为他该做的事太多他要做的,他怎么会说要提前走呢?要提前走对他有什么意义?除非有什么特殊的任务,要提前走,否则的话,他一定是寿量到。你看,佛到人间来,是不是也跟我们一样,一样是人寿百岁的寿量走嘛!祂也没有示现说:“我成佛我很厉害,我马上走给你看!”也没有啊!也是一样,该弘的法、该传的法、佛道的内容完全弘法究竟,让大家知道成佛的内容有哪些,都说完了,这个整个应该要让众生知道成佛的内容都说完了,祂才在寿量到的时候,示大般涅槃。所以我们知道说“脱死”啊,七住位解脱的菩萨是没有能力的,没有能力。可是舍报的时候,在舍报的时候会知道,会有那个智慧知道,但是已经走了,他自己知道,开悟的菩萨自己知道;等于说舍报的时候知道,可是在舍报前理路上会知道,理路上会知道,但是我这个部分呢,恕我在这里隐覆一点,因为为了大家好隐覆一点,开悟的菩萨会知道,他寿终的时候是怎么样?理路上知道。然后到他这个真正的到达舍报的时候,他意识心也会有这样的一个智慧知道,但是没有那个能力提前去,提前去离开。那这个部分就是说,现在我们说七住位菩萨,这“了生”他知道的,这个部分的智慧一定要知道。
还有就是说,还有一个层次要告诉大家:菩萨基本上“了生脱死”这个部分,他不会去结束这个“生”,菩萨的智慧“了生”,知道这个“生”的道理,知道“无生”的道理,他不会去证这个结束了这个“生”的这样的一个法。就我们说嘛,菩萨一定是在中道,对不对?因为他证得中道,所以他不会去入无余涅槃,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了生”是二乘人的法,二乘人他要把这个“生”结束,他不要再出生。这样知道,你看“了生”就有这么多层次的意涵在里面,借这个机会告诉你。菩萨本身他不会求这个“了生”,不会把我的出生后有的这个‘生’,我会把它断掉,因为这样子的话还能行菩萨道、还能成佛吗?没有办法啦。所以菩萨在理路上、在智慧上是知道的,是能够证的,是能够知道的,那实证本身,一定是以实证这个生命的实相如来藏,才有办法有这样一个“了生”的智慧,以及这个“脱死”本身,这个理上知道。但是他不会实际上去,在作实行这个了生的这样一个修道过程,但是等到什么时候呢?等到八地的时候,圆满,种智圆满他就能够“了生”,可是他这个“了生”是因为他未来以后,持续能够有五蕴身一直存在,到八地以上于相于土自在;而不是二乘人把这个“生”结束。你看,修道上这么多差别,对不对?菩萨有能力“了生”啊,可是菩萨不“了生”;初地的时候,菩萨就有能力“了生”,就有能力证无余涅槃了,初地;可是他不会证这个所谓的“涅槃本际”,实证涅槃就是等于把自己的“生”结束了。佛教示菩萨的部分,就是你怎么样要一直去行菩萨道,还有这个发大愿,所以虽然涅槃的法是一个向往的法,可是呢,这个修道过程里面,菩萨就得要这样子一直往利乐有情的方向走;不是说菩萨没有能力去证这个涅槃,不是菩萨不向往涅槃,菩萨不能不向往涅槃,可是也不能乐意涅槃,你看菩萨多难做啊!你不向往涅槃,你就没有机会把这个解脱圆满;你不乐意涅槃的话,你就等于说你厌恶涅槃,你不向往涅槃,你不乐于涅槃,你都没有办法完成佛道的。所以在这个部分,菩萨自然有什么?因为这个智慧与这个愿,让他能够去真正到最后八地,八地的时候于相于土自在,整个生死这个最后因为种智圆满,就不再有这个生死。我们说我们是因为有这个生死的后有的业,才有这个果报生嘛!可是八地以上就没有了。可是不是初地菩萨没有能力,而是他留惑润生,才有办法一直从初地证到八地。
所以整个修道的理路里面你看,“了生脱死”这个部分,不是他所说的“开悟了以后就了生死了”,这么简单一句话,这样就误导别人。整个法的内容这么多,应该要告诉修学的人才对。
另外我们来说,六祖讲的“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也不是他说的,说:“证得这个如来藏以后,了了生死,叫真正大智慧,般若三昧真正大智慧,三昧是真正的意思”。
三昧的意思是什么呢?三昧的意思有两个层次。三昧的意思,一种叫作三摩提,就是止观嘛!还有一种意思叫作决定,三昧有一种意思叫决定。也就是说,当你开悟以后,若得解脱,当你开悟以后,你发现到这个如来藏本身解脱,而且你每个时候检查祂,你现在清楚的时候检查祂,你昏昏沉沉的时候检查祂,那在起烦恼的时候检查祂,你在很安静时候、修定的时候检查祂,祂随时都是解脱的,没有因为你在贪瞋痴,或不贪瞋痴,或修定的时候有所改变哪!祂仍然是解脱的。经过你这样子开悟以后,一直在这样领受祂,在验证说:“真的耶!祂什么时候都是本来解脱。”这个时候你就是什么?你就是般若三昧呀!而且呢,你对于般若的意涵了解了。我们昨天不是解说什么叫般若吗?中道嘛!你看,祂既然又是本来无生,又能出生万法;出生万法又是什么?不自生,非他生,非共生,非无因生。你看有这么多道理里面,你说祂能出生万法,这些万法又不会这一世灭就灭,未来世一世一世又出生,这些功德法又不会被毁坏;然后呢,祂呢,仍然具足祂的真如无我法性,都不会被祂所出生这些有为法,或是里面有染污所染污所毁坏,这个就是祂的般若。你有这种般若智慧,又知道祂的解脱在哪里的时候,心得决定啊!心得决定以后就是般若三昧呀!你再也不会转移啦,对不对?那六祖的意思是指这个。
不是是说真正的叫三昧,不是啊!般若哪是有假?如来藏哪有假?对不对?如来藏这是真的。可是问题是什么是般若?他不知道,刘灿梁不知道,对于解脱的道理他也不知道嘛!所以他说三昧的意思叫真正,不是!三昧的意思有两个层次,所以我们刚刚讲说,有这种止观上的这种智慧的所观的内容也叫三昧,还有对这个内容决定不疑也叫三昧呀!所以大家知道了,三昧的意思不是只有定。那个定呢,其实偏在慧比较多,对于慧所现观的内容决定不疑,那是真的三昧呀!可是这个三昧源头是来自于慧。所以大家知道了,你看三三昧:空、无作、无愿三三昧,这个都是跟慧有关。空的三昧,无作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这跟慧有关,跟这个般若有关。所以说你看,这样一个简单的这个《坛经》的内文,他解说的根本不是六祖的意思。而且误导学人太多,为什么呢?因为本身没有实证,本身没有知见基础,本身是属于盗法所得,所以这个过失呈现出他所说的这个法错误太多。
好!现在经过这里,大家知道说:“喔!原来这个六祖讲的:‘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的意思是这样啊!”。了解以后,我们接下来再继续。
《坛经》的内文是什么?刘灿梁又怎么解说呢?《坛经》的原文有这一段,这一段比较需要跟大家解释,所以我把这一段《坛经》的内文列出来,然后他解释得比较离谱的部分,我列在下面,那我先念一下,坛经原文:“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这是《坛经》内文。
刘灿梁(梁)解释的部分,他的部分解释完以后,辩正完以后,我们再来一次正解这个《坛经》的内文,让大家知道。
那我们先说,他解释的这个部分是什么?刘灿梁说:“什么叫无念?《坛经》说:‘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那如来藏解释“如来藏起现行可以出现一切法,可是不管怎么现心离染污,如来藏永远清清净净,是为无念。所以用则遍一切处,为什么会遍一切处?一旦起心动念,你说那一旦起现行,山河大地都是祂!哪里不能去?哪里都是你?”
他还是把起心动念当成如来藏,对不对?一切起心动念都是由如来藏起的,所以一切都是祂,所以才叫做用即遍一切处,这是他的解释。
所以他的问题呢,就在于说:起心动念就是如来藏啊!所以你起心动念要去哪里?当然都是如来藏啊,这是他的,这是他的源头。从昨天讲到现在,你看:“一旦起心动念,如来藏起现行”嘛,起心动念就是如来藏起现行,这是他说的“如来藏起现行可以出现一切法”,如来藏起现行可以出现一切法,不是这样说。而是说如来藏呢,由祂出生了五阴十八界法,五阴十八界法的意识心,祂去思惟种种法以后呢,当然就有所造作,可是你不能说,这个起心动念都是如来藏,不能这样说啊!所以呢,这个法有一个叫根本法、枝末法,他搞不清楚;他现在就在枝末法著墨,把枝末法当做是根本法,这个是因为佛法知见没有嘛,又悟错才会这样子。所以呢,这里你知道他以后,接下来再解释他所说的。
“但净本心”,他怎么解释呢?他说:“这个时候,因为如来藏空性,清清净净的,转依如来藏以后,你就明白,原来我的六识一直清净,也是空性啊!这个时候本心清净,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转以如来藏空性以后,如是住了嘛!”
大家看到没有?他说啊:“你如果开悟以后,因为如来藏空性清清净净,你的六识就一直清净”啊。
唉呀!这个是外道法,你知道吗?因为我们刚刚有解释,你转依如来藏以后,我的六识心还是一样啊!贪瞋痴,对不对?你转依如来藏以后现观六识心还是一样,唉呀!你看,这个是看到好看的还想看;好吃的,好吃!我有没有转依如来藏?有啊!可是当我在贪的时候,祂还是清净,是这样子!不是说我转依如来藏以后,我的六识就清清净净,那好办呐,那不是开悟以后就成佛吗?他的意思不就等于开悟就成佛吗?那就不用修道嘛,开悟就成佛嘛!那佛还要讲四十九年?他比佛还厉害,对不对?佛都要讲这么久的法,告诉你怎么修道?怎么成为解脱?怎么样去地地增上?他就是讲开悟你就六识清净了,这个不是佛法。
所以他解释的“但净本心”,这也是错的。说:“这样的话,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是因为转依空性如来藏以后,无染无杂”。
可是六祖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待会再解释六祖的意思是什么?因为我们要把他的偈都解释了嘛!那如果这句话讲了,等一下那句话就会重复。我们只是举出来说他错在哪里?
接下来他又说什么呢?他说:“如是住于如来藏后,你的六识心出六门,哪六门?眼、耳、鼻、舌、身、意,出了六门以后,因为你转依如来藏,如是住啊!”这意思是说,你证了如来藏要后,你就住于空性,你就能清净了,“这六识才会配上,才会清净”啦。意思是说,你开悟以后,转依如来藏就清净了。“所以六尘中谈无染无著,才会被染著。来去自如,一旦证悟以后,七识转平等性智,六识转妙观察智,五识转成所作智,八识转大圆镜智,已经转识成智啦。”
各位同修!我都还没有讲,你就知道他错了嘛!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