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109集 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下) 正源老师

   日期:2018-07-15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38580    
核心提示: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概说”这一集我们要继续来探讨: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在前一集节目中,我们从声闻解脱道修证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概说”这一集我们要继续来探讨: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在前一集节目中,我们从声闻解脱道修证内容,论述了二乘菩提是依如来藏而建立,这一集我们将从“三法印”来探讨这一个问题。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佛教用来检验各种说法是否正确的基础,二乘解脱道当然也不例外。小乘经典如果能够依无常、无我、涅槃三法印来印定,就可以确认是 佛所说的正法,否则那就是魔所说的邪法。然而,三法印的根源其实就是涅槃寂静的如来藏,也就是说,能够通过三法印检验,而符合 佛陀在阿含诸经圣教真实义的二乘菩提,必定是依如来藏,也就是《阿含经》中所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本识入胎识而建立;否则,一定是魔说、外道说,而非佛说。
解说三法印是要有整体的概念,三法印是围绕著入胎识如来藏来说;有了入胎识如来藏,才能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才不会落入断灭空或无因论,才不会误会 佛陀所说三法印的真实义。因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乃是以“一切法都是由如来藏直接、间接、辗转所生”的前提下来说的。也就是说,如来藏出生了五阴,由五阴造作了一切的身行、口行、意行,这三行从来没有常住不变异、不坏灭的法性,所以说“诸行无常”是苦,因此要永灭诸行才能离苦。而如来藏出生了五阴及藉五阴而辗转出生的万法,都没有真实常住不坏的体性,都是缘生缘灭的无常法,无常就不是真我,因此说“诸法无我”。所以,二乘解脱道圣者,必须灭尽一切诸行及蕴处界一切诸法,才能入无余涅槃。而无余涅槃的境界,正是如来藏独住的境界。因为如来藏无始劫来就本然存在,没有生起之时,所以说祂的体性是“不生”;既然是不生之法,何有坏灭之时?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坏灭祂,所以说祂的体性是“不灭”。正因为如来藏具有这样不生也不灭的体性,所以称为涅槃。又因为祂离见闻觉知,从来不与六尘境界相应,从来不分别、不计量、不执著世间法,离开六尘诸法的一切喧闹,一向都是寂静的,因此说“涅槃寂静”。
接著,我们就进一步分别来加以说明。
首先是“诸行无常”。在《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中,佛陀开示:“彼云何名为行阴?所谓身行、口行、意行,此名行阴。”(《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
诸行无常的行,主要的就是指身行、口行、意行。
粗的身行,譬如追、赶、跑、跳、撞,种种体育运动,都是属于极粗的行阴;细的身行,譬如坐著观赏戏剧、读书、写字等;那最细的身行,就如同熟睡的时候色身不动,又譬如静坐时不动其身,或者说闷绝昏迷时不动其身,乃至于第三禅中色身绝无丝毫的动摇,这都是属于身行。
那粗的口行,譬如大声的骂詈、大声的戏笑、歌唱、吟咏等;细的口行,则譬如心中语言文字不断,或者忧愁,或者思虑,或者以语言文字思惟法义等,虽然不形诸于外,却都属于细的口行。乃至于心中不思惟一切的事情,不起语言文字,但对外境了了分明,也还是属于口行;因为有觉有观,不离口行的显境名言、表义名言。
粗的意行,譬如对于六尘境界,意识有所贪爱而引起的爱乐、贪瞋等心行;细的意行,则如对六尘境界的了知,乃至于细如禅定中的微细意识,及众生不易察觉的意根思量作主,也都是意行。因此,凡有觉知心存在就有心行;意识心存在的当下,就算没有语言文字,或不起一念作思惟抉择时,都是意识心的行;就算是一念不生也有心行,只要有前七识心的存在,都是属于心行、意行。
总之,一切身、口、意行,不论多么微细,都不离行阴。身、口、意行的生起,需色阴与识阴共同来成就,本来就是缘生法,缘生之法不可能是常住法,未来一定会坏灭;所以,身口意行没有常住不坏的真我性,因此说诸行无常。
其次,来说“诸法无我”。大乘法与二乘法在诸法无我的现观上是有所差异的。二乘法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无常、苦、空、无我以及缘起性空,没有真实不坏的自在体性,这是二乘人所观的“人无我”;二乘的“法无我”,则是依蕴处界人无我为中心,现观蕴处界诸法都是缘生缘灭,一切法是缘起性空,无有真实我,而称为法无我。二乘人的人无我、法无我,也必须依涅槃寂静的本识入胎识为基础。依二乘圣者,如果没有回小向大修学大乘,是不可能证得涅槃寂静的入胎识如来藏,在断尽我见、我执之后,舍寿就入无余涅槃;虽然未证涅槃本际,但绝不会否认有涅槃寂静的第八识,否则无余涅槃就成为断灭。
而大乘法的人无我,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依如来藏反观蕴处界一切法,都是虚妄无常,没有真实我,所以说人无我。大乘的法无我,则是亲证如来藏后,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真如体性,现观蕴处界一切法都是第八识如来藏所生,都是缘生缘灭的法,没有真实的我可得,都是无我;而第八识如来藏是无我性,并且离见闻觉知及思量性,因此也无我可得,所以称为法无我。这就是大乘行者所证的诸法无我,是从第八识如来藏的立场来说。那二乘人不知不证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二乘人未得大乘行者所证的法无我。
接著,我们来说“涅槃寂静”。二乘无学圣人入无余涅槃,是灭尽十八界,在无余涅槃中没有色身与六尘境界,乃至六识及第七识意根也都不存在,绝对的寂静,已经灭尽三界一切法,所以是涅槃寂静。然而,无余涅槃中有本际,就是第八识如来藏,不是空无断灭;而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就是从来不起六尘觉观,从来都不与六尘境相应,无余涅槃正是祂独住的境界,无见闻觉知,所以是涅槃寂静。
三法印就是要依涅槃寂静的第八识如来藏,来说一切法是缘生缘灭,没有真实自在的体性,所以说一切法无常、无我;如果只取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生灭法来解说三法印,那就成为以缘生法来解说缘生法,当然都是落在生灭法中。佛是以涅槃寂静的第八识来说不生不灭;以涅槃寂静的第八识为因,然后与诸缘和合而生的一切法则,那就是生灭法。因此佛说:缘生缘灭的生灭法灭尽时,还有不生不灭的涅槃本际第八识不灭。例如,佛在《杂阿含经》卷二十六中这样开示:
【若圣弟子成就信根者,作如是学:圣弟子!无始生死无明所著、爱所系众生,长夜生死往来流驰,不知本际。有因故有生死,因永尽者,则无生死无明大暗聚障碍,谁般涅槃?唯苦灭、苦息、清凉、没。】(《杂阿含经》卷二十六)
意思是说:如果圣弟子已经成就“信、进、念、定、慧”五根中的信根时,就会这样修学:知道众生都是无始以来被生死无明所系缚执著,被我爱所系缚,而在无明的漫漫长夜中,不断地生死往来流转奔驰,都不知道自己的本际。有无明为因的缘故,所以才会有生死;这个因如果永尽而不存在时,就没有生死无明的这个大暗积聚的障碍了;因为五阴十八界全都灭尽了,那时又是谁能进入无余涅槃中呢?其实就只是生死苦断灭,种种痛苦息灭了,清凉而无恼热,自己灭失了。
这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当我执断除后,舍报时灭尽五阴十八界的自己全部,已经完全无我无人了,那时就是无余涅槃。既然已经灭尽自己,自己已经不存在了,还能有谁入住无余涅槃中呢?所以 佛反问说:“谁般涅槃?”真正的涅槃只是灭掉五阴十八界的自己全部,没有丝毫蕴处界的自己可以继续存在,所以涅槃乃是入胎识独住的境界。入无余涅槃时是灭掉自己,而没有“自我”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的。所以,入涅槃的真实义是把自己全部灭掉,而本识入胎识是本来就没有生死的,祂本来就是涅槃的。这段经文的开示就证明了本际是确实存在的。
那教证如此,在理证上也一样是可以证明无误。这个万法实际涅槃本际的入胎识是确实存在,也是确实可以亲证。到今天,正觉同修会之中已有四百多人亲证了,而将来也会有信受如来藏正法的佛弟子继续亲证,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能够达到这入胎识本际,就不会再误认识阴自己或者识阴六识的自性为真我,也不会再对蕴处界全部灭除以后是否堕入断灭空中有所疑虑。
二乘圣人只是修断我执、我见,舍寿后能将自己灭尽而成为无余涅槃就够了;他们都不必亲证入胎识如来藏,不必亲证无余涅槃中的实际。但是他们心中必定确信,灭尽蕴处界所摄的一切自我以后并不是断灭空,而是仍有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实存不灭,就是仍有入胎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独存不灭;这样才能说无余涅槃是常,是清净而无恼热,是寂静,是灭度,是真实。二乘圣人因为能够丝毫无恐惧地灭尽自己,成为无余涅槃,就是因为这样子信受,然后才能度到永离生死的彼岸,永远不再受生于三界中,解脱三界生死苦。所以称为“灭度”而不称为“生度”。这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什么明明灭度无量、无边、无数众生,却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呢?因为《金刚经》所说的,就是这个离六尘境、众生各自本有的金刚心如来藏。当众生灭度后的无余涅槃中,唯有金刚心如来藏独自存在,已经没有众生五阴十八界任何一法了,当然不能说有众生能度到解脱的彼岸成为得度者。
所以,入胎识如来藏这个本际识,护持了阿含解脱道,使阿含道不会堕入断灭见、断灭空中,阿含解脱道的一切法义,其实都是以这个本识入胎识为依、为护、为法、为本。由此可证,佛说三法印的涅槃寂静,是三法印中最重要的一环;诸行无常与诸法无我,都是以涅槃寂静为中心,不可少了涅槃寂静的第八识如来藏,而说一切法无常、无我;因为离开了涅槃寂静的第八识如来藏来说无常、无我,那就成为无因论,成为断灭空。
像有人主张“缘起”的三法印,认为说:“以缘起是空相应,所以解悟缘起,即悟入法性本空的不生不灭;而缘生的一切事相,也依此缘起而成立。三法印中的无常与涅槃,即可依无我——缘起性空而予以统一。大乘把握了即空的缘起,所以能成立一切法相;同时,因为缘起即空,所以能从此而通达实相。大乘所发挥的空相应缘起,究其实,即是根本佛教的主要论题。缘起法的不生不灭,在《阿含经》中是深刻而含蓄的。”
很明显地,他是以诸法无我印,作为诸行无常与涅槃寂静这二印的根源,就是将五蕴十八界没有真实常住我的无我空相,当作是万法的根源;因而认为三法印可以以诸法无我,也就是缘起性空来加以统一。
所以他说:“无常与常的贯彻,即在这缘起的空无我中建立。照上面说,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没有真实性,所以生而不起有见,灭而不起无见,生灭都是缘起本空的。缘起法的归于灭,说它是空,这不是因缘离散才是灭、是空,当诸法的生起时,存在时,由于了无自性可得,所以是如幻如化,空的、寂灭的。从无我而深入的本空、本寂灭、本性不生不灭,即在这缘起的生灭无常中看出。生灭无常,即是空无我的;空无我即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即是生灭无常的。这样,缘起法的本性空——无我,就贯彻了三法印。”
从这些主张来看就可以知道,他所说的缘起性空呢,是蕴处界无我的空,就是以蕴处界灭后的“空无”为空。所以我们就可以判断,他所说的缘起、所开显的空义是空无的空,是蕴处界灭后无法的空,是没有真实体性的缘起性空法,其实是缘生性空法;那显然不是 佛陀所说真实存在,而且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空性如来藏。因为,以缘生性空的蕴处界灭后空无一法,而显现的空相法、虚相法,来当作涅槃寂静的空性,并不是 佛所说的本来就不生、未来也将永远不灭的涅槃本际;因为无法就无自性,那又是谁涅槃寂静呢?涅槃寂静正是非蕴处界法的如来藏独存的状态,而说为涅槃寂静,这是真实存在可证的。像他这样把蕴处界有生有灭、生灭无常、空无自性的空无我,说为就是本来无生、永远不灭、不生不灭的空性,那就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生而不起有见,灭而不起无见”,都只是他自己心中虚妄建立的戏论。以这样贯彻统一的三法印来印证是为佛法,必定会堕入断灭邪见中。即使有人说法符合他这样的缘起三法印,也是错误的法,绝对不可以说是佛法。
今天我们就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