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概说”,内容主要是细说三乘菩提的内涵与三乘菩提之差异,以提供初机学佛人基本的佛法知见。
在前面一个单元中,我们谈到佛菩提道第一阶段“远波罗蜜多”的修道,包括了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等三贤位的修行;我们为各位说明了前六住位的修道,也就是菩萨在证悟菩提之前,必须先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五力,并且在深心中发起菩萨种性,努力闻熏亲证菩提所必须具备的功夫与知见,使自己在身、口、意行上能够学习诸佛的慈悲和智慧;这样就能具足六住位的功德,得以在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而进入第七住位中。
今天我们就接续上一集,继续说明七住位菩萨的修行。我们来看看 世尊对于七住位是如何开示的。
《楞严经》卷八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行者经由前面初住到六住位的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也就是从初住位的布施、二住位的持戒……一直修到第六住位的般若位,都还没有开悟明心;但已经很明确的断除我见了,也正在参禅,而几乎要悟得如来藏,正心住于佛菩提道中。当他进入第七住位的因缘成熟时,就在六住满心位中一念相应而找到如来藏,亲见自己的如来藏心真实而如如地存在著,一直运作不曾中断;也就是佛法中住胎已经完成,永远不可能流产了,这时就进入身心合成的境界中。因为已经知道自己的如来藏所在,能够现前观察,原来自己的色身是由如来藏所出生,而觉知心自己也一样是如来藏所出生,由如来藏把自己的色身与觉知心合成为自己这个有情;而这个身心合成的自己,是一个有情而不是两个有情。这时才真正能够了知,色身与觉知心非一非异的道理。就在这样一刹那相应之后,由于六度万行的具足圆满,使六住位菩萨不退转于所悟的如来藏心,得以进入第七住位中,名为不退住的菩萨。
这个阶段还需要在善知识的摄受教导下,继续吸收佛法养分而不断地深入观行,才能使佛法的智慧日益增长,也才能决定不会退转。当菩萨的智慧不断增长以后,即使有名声广大的恶知识前来否定他的所证,他也绝对不会退转,永远安住于第一义谛的智慧之中,成为不退住的菩萨。
譬如《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说:“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菩萨璎珞本业经》)
意思是说:这位菩萨从初住位进修到第六住位,由于精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也就是证得如来藏心,而使般若正观出现在眼前;而且因为有诸佛菩萨等善知识摄受护持,以佛法血脉之养分不断地加以长养的缘故,所以得以正式进入第七住位中,成为常住不退的菩萨。
此时法身慧命已经住胎不坏,再也不可能流产了,从此以后就可以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由于法身慧命已经出生而确定不会流产,所以可以加快胎身的生长而安住于“佛子住”中,除非没有诸佛菩萨等善知识摄受,否则就永远不会再退失了。这时就如同王子的胎身已经形成,而且快要圆满身根了;因而绝对不可能流产而失去王子的身分,所以名为“不退住”,成为第七住位的菩萨。菩萨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心中,虽然还没有能力广修初地到十地的十度波罗蜜多,仍然是在远波罗蜜多的阶段中修习佛法;但从第七住位中开始,已经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可以正式踏上无比庄严的佛菩提大道。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七住位(不退住)菩萨的修行。在佛菩道的修行过程当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往后佛菩提道能否顺利进修,具有关键的地位。在说完七住位之后,我们继续说明八住位菩萨的修行。
《楞严经》卷八云:“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菩萨受生在佛菩提道中,具足成就佛子胎身以后,就在第七住位中不断地深入观行如来藏的自性,使般若实相的智慧得以日益显发出来,渐渐圆满第七住位功德,而转入第八住位。在第八住位中,还是无法使自己胜妙的般若智慧具足发起,所以还要继续努力吸取佛法的般若养分,使得佛子胎身能够更加的圆满。这就如同王子胎身虽然长大了一些,身形也更加圆满,但却仍然只是胎身,尚未达到可以出生的地步而获得王子的名分,但已经具有王子色身应有的全部功能了。这就表示,在第八住位中已经有了证悟菩萨的胜妙智慧,和刚刚初悟实相般若时早已不同了。因为如来藏的般若妙慧功德力开始出现,所以叫作“灵相”;但也因为功德力还没有具足出生,所以是灵相,如果完全发育成熟而可以出生,则是“具足相”而不是灵相。
换句话说,八住位菩萨的实相智慧,犹如第十个月胎儿还在母腹之中,还没有具足出生应有的所有功能。也就是说,虽然还不足以完全为人宣说实相智慧,但却已经能够显示证悟佛菩提的功德,并且也能开始显现出般若实相的智慧来;但由于还无法具足出世为人说法的种种功德,这就如同还在佛法母胎之中一般,所以称为“童真住”。
而所谓十身灵相的“十身”,则是指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徳身、智身、法身,这是指 佛的十身。菩萨悟后努力进修,一直修到转入八住位时,十身还只是灵相,还不是具体生起,但已经有一些基本的功能了。接著必须在第八住位中渐渐熏习增长,再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育成长,才能荷担如来家业而成为初地菩萨。也就是说,菩萨由十身灵相一直继续熏修,到了第八住位满心时,还没有能力出离佛法母胎,必须继续依赖善知识佛法血脉的长养;要再经过一段相当时间的长养以后,才能出胎而开始为人说法。因此,八住位的菩萨只能称为“童真住”,还无法称为“法王子住”。
以上所介绍的是八住位菩萨的修道。接下来继续说明第九住位的修行。
《楞严经》卷八云:“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意思是说:菩萨修行到了这个地步,进入第九住位,已经可以出世为人宣说佛菩提道了,也就是法王子出生于人间了!这就如同世间人在怀胎十个月以后,儿子终于正式出生,这就叫作“形成岀胎”。形成是说人的色身形状已经完成了,也就是法王子的实质已经形成,已经具有担任佛法王子的资格。这个阶段就好像王子在婴儿时期一样,虽然还不足以担任大人——佛菩萨的工作,但还是可以出世弘法,分担佛菩萨一些比较不重要的工作。
各位菩萨,我们接著来看看:第八住位和第九住位有些什么差异呢?那就是说,第八住位是还在母腹中的“胎儿”,而第九住位则是已经出母胎的“婴儿”。第九住位的婴儿,虽然还无法作大人的工作,但是毕竟已经可以出世为人说法了。而胎儿则是还没有出生,虽有法身慧命,却还得要依靠善知识、佛法养分的滋长,如是不断增长;一直到第八住位圆满,才能在第九住位时出世,分担善知识的弘法工作,这显示他将来可以继承善知识的弘法重担了,这就称为“法王子住”。这就好像王子还在婴儿阶段,虽然还没有成年,但已经显示他将来可以继承王位,继续治理国家,这就叫作法王子住。菩萨修行到了这个时节,已经开始帮助善知识弘法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以后,当他具足成长时,就有能力独自承担法主所指派的弘法职责,这就是第九住位的法王子住。
菩萨在悟后继续进修一段时间以后,智慧已经成长许多,可以开始分担法主的弘法工作,这时候就是十住位的“灌顶住”菩萨。
《楞严经》卷八云:“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意思是说:十住位的菩萨从表相上看来,就好像王子已经成长到了二十岁以后,国王已经可以把各种的国事吩咐委派他去处理;就如同刹利王的王子已经长成,可以陈列于灌顶大会中给臣民们瞻仰,宣示他为太子王位继承人,同时以四大海水为他正式灌顶,册封他为太子。也就是说,当菩萨悟后可以开始分担法主的弘法工作时,就是灌顶住的菩萨。这位十住位满心的菩萨,能够在法主建立的佛法架构下,出世为众生宣说佛菩提道中的实相般若智慧,分担法主的弘法重担,使正法得以绵延不断,利乐人天。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十住位的修行内涵。总合来说,初住位到十住位都是属于“习种性”的阶段。习种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说他的习性还很深重,因为还没有进入修道位,所以凡夫的习气还很重;另一层意思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譬如还要熏习相见道位所应该修学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所必须具备的道种智,由于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叫作习种性。从习种性位到通达位的初地境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修。虽然如此,还是希望菩萨们不要妄自菲薄,以为这些修证离自己还十分遥远。请您千万别忘了,世间任何伟大的功业都起始于眼前的一小歩,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努力不懈,就可以一步步的达成我们今生的目标。
接下来继续说明十行位的修行法道。十行位又叫作“十长养”,十长养是 佛世尊为我们所建立的十个层次,要让我们去长养菩萨应该具有的圣性,让我们能早日具足菩萨种性。因此,这十行位所要作的,就是努力去发起圣性。而发起圣性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把我执加以降伏,把习种性位中一些不好的习气加以修除,这就叫作长养圣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世尊对十行位修道的开示。
《楞严经》卷八云:“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意思是说:菩萨在六住位满心时,因为明心而不退失,就进入第七住位;十住满心位眼见佛性时,就进入了初行位。佛说这灌顶住的菩萨是“善男子、善女人”,因为已经是真实佛子而不是名义佛子了,已经能为诸佛及大菩萨分担弘法的重任,这时当然是具足无量数的如来妙德啊!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妙德是指实相般若的智慧,当然也函盖了解脱道的部分妙德。既然具足如来示现的无量妙德,从此以后就可以对十方如来与一切众生都随顺了。因为他有了实相般若智慧,而且又见性分明,或者由于深入般若实相智慧而渐次到达十住位,能够出世说法分担如来家业;所以心中非常的欢喜,当然就能够十方随顺欢喜而行,不论往生到任何佛世界去,都一定是欢喜勤行菩萨道的人,所以名为“欢喜行”。
也就是说,初行位的菩萨,由于已经是深入般若实相智慧,并且能够出世弘法接引众生,所以心中总是生起欢喜心,随顺一切众生;对于众生的问难,总是能以至诚恳切的态度,和颜悦色,以种种方便善巧而为众生解惑释疑,而无丝毫的不悦和不耐烦。因为他心中总是想著:应该如何教导众生离苦得乐呢?应该如何教导众生出离六道轮回的痛苦呢?应该如何摄受众生进入佛菩提道中修行呢?由于这个阶位的菩萨,心心念念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所以总是以欢喜心来接引众生、来摄受众生;因此,初行位的菩萨就称为“欢喜行”的菩萨。
接下来继续说明二行位。
《楞严经》卷八云:“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所谓饶益行意思是说,菩萨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饶益众生。譬如,当有人把法义说错了,我们就必须透过详细的说明来辨正法义,明白地指出正确与错误法义之差别所在,使众生在了解之后就不会再盲目崇拜,而继续走入岔路。菩萨用如是种种方便善巧来帮助众生,使众生可以断恶修善改往修来,走回正确的道路当中,这就是二行位菩萨的饶益行。相反地,如果有人基于乡愿的心态,总想当老好人,不愿意去得罪别人,即使明明知道某些人把法义说错了,会误导众生下堕三涂;但仍然碍于情面,不愿意出来摧邪显正,把正确的道理告诉大家,那他就是一个无慈无悲的人,当然绝对不会是已经进入二行位、已经在行饶益行的菩萨了!
所以我们说,破邪显正才是真正的饶益行,和稀泥并不是饶益行,反而是在害众生继续沉沦于生死之中。以上知见可以提供菩萨您作为自我判别,以及拣择其他善知识之参考。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
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