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们!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接著上一次的课程。上一次我们说到了,具足的这一个上品上生,他不但要能够证得了真如、如来藏,并且要能够亲见佛性,真如是体,佛性是用,到了这个地步才能够叫作具足的实相念佛。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以后,他重新再来阅读念佛圆通章,他的所知所见又是另一番境界,和以前不相同。这个部分 平实导师在书里面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就好比说,真如是体,佛性是用,真如如果是灯的话,佛性就是那个光。自古以来能够同时具备明心又见性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号称自己已经见性的人,大部分是所见非真,这个部分又是唯证乃知的东西,所以请有兴趣的菩萨们仔细的阅读正觉讲堂相关的书籍,当然如果能亲自来讲堂修学,这是最好最妙的。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197页:
【佛子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之后,再来重新阅读念佛圆通章的原典,就会发现到《楞严经》它是“理事权实”,圆满分明。更能够判别念佛圆通法门它不是持名念佛的法门,而是无相念佛的法门,叫作忆佛念佛、忆想念佛。现在我们就以念佛圆通章所属的经典的这个全名,配合这一部经的大意来说明,就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到亲证实相念佛的这一些菩萨们的一些见地。
念佛圆通法门它是源自于密教部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先就经名分析如下:
第一、“大”: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就叫作大。因为过去无量无边,未来无量无边;现在的心性也是无量无边,所以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叫作大。
第二、“佛”:佛是真如显现出来的灵明觉了,所以佛是报身、应身、化身。真如不是佛,祂只是为了方便的一个施设法而已,施设一个名称叫作“法身佛”,这个才是真实的佛。但对于一般的众生而言,所说的佛就是“报身佛”,就是“应化身佛”。
第三、“顶”:顶是说当体不可得。因为如果可得,就必定可见,所以十方三世诸佛三十二大人相里面,有一个相叫作不见顶相。为什么不见顶呢?因为当体不可得的缘故。真如之中没有顶,也没有相,没有东西南北,没有处所,所以要怎么说祂有一个什么顶呢?当体不可得就叫作顶。“大佛顶”指的就是真如,“大佛顶心”就是指的本来面目,又叫作本地风光,又叫作“菩提涅槃”。祂无形无相,祂不可见,因为真如是世间与出世间最无上最高的法,所以叫作大佛顶。因此,大佛顶就是指真如。
第四、“如来”:《楞严经》所说的如来有三种,第一种如来呢,“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楞严经》卷二)这个就是法身如来,就是真如。第二种如来是说“明极即如来”,也就是如来的报身。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灵明觉了至于究竟,这是报身如来。那么第三种如来呢,是“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这就是应化身的如来。譬如说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迦毗罗卫国释种皇宫里面出生为悉达多太子,然后八相成道转法轮,这就是如来应世。因应世间众生因缘的成熟而降临在这个世间,自觉圆满又能够觉悟有情众生,这就叫应身如来,这是《楞严经》里面所说的第三种如来。至于我们如果平常感应到,或者在梦中、在定中所见到的如来,这个是化身如来。
第五、“密因”:密因有两个解释,第一种解释:《楞严经》里面说:“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楞严经合论》卷四)这里指的因地心呢,就是指真如、真心。如果以有生灭的、能觉的这个心,当作是真如的话,那这样的一个心祂就不可能是将来的果地、佛地的因地心。因此经上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指的就是说这个因地心发心不真实的话,以生灭的、能知能觉的这个心想要发心成佛,因为发心的时候,这个心就已经是不真实了,所以要成就果地的无上正等正觉,就会很纡曲。意思是说,要不断的轮回多生多世,不断的再去探索探究。我们必须要以无生灭的那个真如来作为我们的因地心,来圆成果地的修证。因为这个因地心,是外道、凡夫所不能知的,所以叫作密因。密因的第二种解释:佛子开悟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还要再藉著四禅八定、首楞严定等等这些无量百千三昧,作为事修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以四禅八定里面所出生的这一些神通、境界、乐受作为目的,这一种知见和修学四禅八定、首楞严定、无量百千三昧的这个修证境界,都是奠基于真如为根本而修行的,这个也是凡夫、外道所不能知的,所以叫作密因。
第六、“了义”:所谓的了义《楞严经》上说,“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楞严经》卷四)因此一个人修得念佛三昧,亲见自性弥陀的时候,应当要很详细的去加以审查、观察,我现在亲见自性弥陀的这个真如心,跟我以后究竟成佛的那个心是不是同一个?如果不是的话,那就不叫作了义。那如果现在我所亲证的这个自性弥陀、所护持的这个真心,跟以后究竟成佛的那个真心,是同一个,那就是了义。既然这一部经所讲的是了义的法,因此念佛圆通的修行法门就必然是了义之法。所以我们用持名念佛这个方便,来接引佛子进入这个法门,但不可以就把念佛圆通解释为持名念佛的法门,因为念佛圆通法门是了义法门,不是方便法门。
第七、“诸菩萨”:诸菩萨是指一切已经觉悟了,而来自度度他的有情众生。所以《楞严经》所说的诸菩萨,就是指已经亲见自性弥陀的人,乃至亲见自性弥陀及其他五道的众生。
第八、“万行”:所谓的万行,是藉著事修来圆成果地觉,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在《楞严经》里面说:“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楞严经》卷四)那就是说,佛陀告诉阿难尊者,你现在已经证得了初果,已经断了世间三缚结的见惑,可是仍然不知道六根之中,累积著有过去无量生的这一些虚妄的习性,这一些习性要从事修上面来断,才能够达到果地的无上正等正觉。事修就是指四禅八定、首楞严定这一些无量百千的三昧。
《楞严经》一开始是讲修证二十五种圆通法门所应该知道的关于真如佛性的知见,然后再由二十五位菩萨说明祂们各自证得圆通境界的二十五种法门,这个就是“理则顿悟,乘悟并销”,接下来就讲事修的各种三摩地,包括了四禅八定以及证入五蕴空的境界,这个就是“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在事修方面就讲“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开示了这些原则之后就开始讲戒杀、戒盗、戒淫以及戒大妄语,这叫作四种的清净明诲。然后告诉我们修行的三种渐次的阶段:第一要断五辛,不吃五辛。第二要受净戒,渐渐的断除了杀、盗、淫、妄的心,不是断除杀、盗、淫、妄的行;这四种心如果能断,行就自然能断,能够修学正定。第三要能够摄心旋元入三摩地。以上这些全部都是属于事修,这一些事修就叫做菩萨万行。所以依照《楞严经》的经旨,如果还没有开悟,而修集福德资粮,就不能够叫作菩萨的万行;必须已经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再来修各种的事修,才叫作菩萨的万行。
《楞严经》接著又依照菩萨悟后所修的各种三摩地,由浅而深的境界来说明修证的五十五个阶位,直到五阴销尽,究竟成佛,这个叫作果地的修证。因为三摩地的深浅而说明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的百千三昧,并说明五阴的区宇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就具足了无量百千三昧和法界的一切智,这就是首楞严三昧,就是妙觉。所以整个念佛圆通章,整个《楞严经》,我们晓得念佛圆通它是以自性弥陀为宗、以大乘的修证为教、以圆通的实相为体、以离爱得脱为用、以无相念佛为法、以人法为名,所以叫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整个念佛圆通章虽然只有224个字,但是它是净土法门的心要。佛子们学念佛法门而到达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就是无生法忍、就是念佛圆通,就叫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因为念佛圆通法门是了义的法门,不是持名念佛的方便法门,所以修学念佛法门得到念佛三昧,入了实相的境界,再回来看《楞严经》的全名,就可以贯通整部的《楞严经》。另外从念佛圆通章的这个章名,也可以贯通念佛圆通章的意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那么讲到这里,到底亲见自性弥陀是什么样的情况,所有的证悟菩萨都知道要遵守 佛所再三交代的,不为未证者明说,否则即是犯下亏损法事、亏损如来的重罪。但是既然是讲果地的实相念佛却也不能无语,我们就举广钦老和尚的法语来为各位介绍。这是广老为了美国来的有缘人金博士所开示的--
广老说(对金博士说):“你来以前我不知道你来,你走了我也不知道你到哪里去,现在你问我问题,我凭著我的记忆回答你。我在50几年前有一次情况,我认为是念佛三昧,你认为怎样我不知道。”金博士一听精神来了,说他喜欢听。我(编按:指金博士随行翻译云林)赶快从旁边翻译说:“他请师父开示。”老和尚说:“50几年前我在福州鼓山寺,有一次随众在大殿里面行香念佛,大家随著木鱼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手结定印,边走边念,忽然我那么一顿……”老和尚的话,我逐句翻来,到了“那么一顿”这里,我头大了,勉强译为once suddenly a stop。老和尚马上对著我说:“你不要翻错,不是停止喔。”这时候金博士看到老和尚“那么一顿”的声势与手势,表示他懂得老和尚的意思,我也觉得我的翻译有误,惭愧莫名。老和尚接著表示,当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先在大殿的地面盘绕,然后再冉冉的回旋上升起来。老和尚讲到这一边,边做缓缓盘旋手势,同时念佛,声音深沉而浑厚。他说当时没有什么寺庙建筑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觉,只有源源不断的念佛声,由下而上一直缠绕,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弥陀的圣号。老和尚说,那个时候他也不晓得行不行香,也不晓得定在那里,光是“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最后维那引磬一敲,功课圆满,大众各归寮房,他还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下去,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上殿过堂,完全融于“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当中,鸟语花香,这样子有三个月之久。老和尚笑著说:“那真的很爽快!不过这只是我记忆中的体会,是不是念佛三昧,我给你做个参考,我觉得是念佛三昧,你认为是不是那是你的事情。”
好,讲完了这一段,大家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念佛三昧?什么是自性弥陀了呢?总还是难会!
据说有一次,在寺庙正在兴建的时候,庙中的常住,大家急急忙忙的,白天负责挑水担石担沙,晚上累得不得了。结果呢,老和尚有一天晚上,竟然把工地里面的那些钉子,大大小小全部统统撒翻,而且混在一起。庙中的常住,大家看到这个就忍不住说:“老和尚,你嘛帮帮忙!我们白天已经很累了,你还找这一些事给我们做。”后来这个常住--记录的常住说,其实老和尚当初是为了考验他们的耐心所以才这样做。这里有什么相关啊!如果真正懂得老和尚的意思,真正懂得自性弥陀的人,就好把这个钉子拿起来,往大殿里面丢,看看第二天早上哪一个瞎眼阿师起来,一脚扎,一钉扎在脚上,然后跟老人一起哈哈大笑。这样子懂得什么是自性弥陀了吗?
前面我们还讲到,如果是在,只要在初果须陀洹之后,就叫作出家人。有一些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其实在大乘《地藏十轮经》里面,佛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善男子!有四种僧,何等为四?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云何名胜义僧?”什么是胜义僧呢?谓佛世尊,或者是菩萨摩诃萨,或者呢,是圣独觉,或者是阿罗汉,或者是不还果(也就是三果),或者是一来果(二果),或者是预流果(初果),“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也就是说,只要证得声闻的初果以上的果位,佛说这个人他就叫作僧,就叫作胜义僧,就是出家人。佛还继续说:那这样的一个有情,他证得了果位,虽然他现出来的可能还是在家相,他的须发也没有剃,他也没有穿上袈裟,他没有受出家的别解脱戒,那当然也不能参加出家人的羯磨布萨;可是因为这个众生他有圣法,他得到了圣果,我说他是“胜义僧摄”,叫作胜义僧。反过来讲,如果没有证得果位,就只能叫世俗僧。所以佛又说:“云何名世俗僧?谓剃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别解脱戒,是名世俗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五)也就是说,就算剃了须发,穿上了袈裟,受了三坛大戒--很抱歉,没有证得果位,佛说这样的人叫作世俗僧。乃至于更糟糕的哑羊僧,犯了罪自己都不晓得。乃至于更严重的无惭愧僧,无惭愧僧呢,佛特别提到了“毁谤正法是名无惭愧僧”。
那各位可以想一想,今天在我们台湾的佛教界,有多少的出家法师开口闭口“人间佛教”,开口闭口“缘起性空,没有真如,没有如来藏;没有阿弥陀佛,没有十方诸佛;就只有地球有佛法;而地球的佛法呢,释迦牟尼佛已经入灭了”。那这样子算不算是毁谤正法呢?算不算是 佛所说的“毁谤正法是名无惭愧僧”呢?我们再想一想,出家人所受的三坛大戒,它的顺序是沙弥戒、比丘戒以及菩萨戒。为什么菩萨祖师会这样安排呢?代表后面所受的戒才是真正重要的戒。对于大乘的菩萨而言,他应当是依止最后三坛大戒的第三坛--菩萨戒,为根本戒,而声闻戒反而是他别解脱戒,帮助解脱道完成的戒;如果是二乘声闻不受菩萨戒,才能说他的根本戒是声闻戒。可是很悲哀的,今天台湾大部分受过三坛大戒的法师们,都已经不明白这个道理了!这样子算不算是哑羊僧、无惭愧僧呢?电视机前的菩萨,请自己深深的思惟。
今天我们实相念佛三昧的课程就讲到这一边,那如果还有所不明白的,请打开课本,慢慢的阅读。如果能够有机缘来正觉讲堂,亲自跟随 平实导师修行,相信我们的念佛、我们的无相念佛、我们的实相念佛都能够快速的成就。那我们的课程就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
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