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0)----张善思 居士

   日期:2018-07-14     作者:三摩地    浏览:66040    
核心提示:  第四目 轻嫌损福,随喜增福  众生都不知道这一张嘴二片薄皮,可以成就与减损多大的福德。因此人人可以修福,人人亦可损福
  第四目 轻嫌损福,随喜增福
  众生都不知道这一张嘴二片薄皮,可以成就与减损多大的福德。因此人人可以修福,人人亦可损福:随喜赞叹,增长福德;贬抑轻蔑,损减福德;口德好修,也是难修。
  布施不一定需要财物,法施、无畏施都是布施;若无法可施,布施无畏也是很殊胜的布施。令人不生恐怖畏惧就是无畏施,布施慈悲柔软语即是无畏施,于众生不生嫌恶之心亦是无畏施。多看他人的优点,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赚到随喜赞叹的福德,又不用花本钱,何乐而不为。众生都喜乐被别人称赞,当有人修福时,我们见了也能随喜赞叹,对方听了欢喜;也显示自己没有嫉妒心,增加了心性上面善法的功德,更可以跟对方结下善缘,因为“大福从心生”。
  另外,平等施也是大福德与大功德,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 第19〉也有说:
  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粗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在无碍,有良福田,内无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贫穷。是故智者随有多少任力施与,除布施已,无有能得人天之乐至无上乐。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智者自观余一揣食,自食则生,施他则死,犹应施与”,况复多耶?
  佛陀的意思是说︰譬如有人买香,不论是哪一种香,凡是接触到香的人、买者或卖者,或是称量计算的人,大家都可以平等而无差别的闻到香,而这些香并不会因为是买是卖或称量接触而有所差异,一样散发出香味来不失毫厘,这就是平等施的意思。而修布施的福德也是这样;布施的财物、身力,或多或少,或粗或细,或者只是随喜心,或者亲身前往相助,或是有人在很远的地方看见、听到了而心生欢喜,由于心是平等性的缘故,所得到的果报就没有差别:同样都有福德,因为他有随喜心与随喜行。
  所以平等心很重要,当遇到有布施的因缘时,不去比较能布施的财物多少、物品优劣,所布施的对象尊贵或下贱,完全以至诚心、恭敬心、平等无差别的心来布施,如此功德将殊胜无比!等视一切众生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众生总是活在分别当中(能分别的是意识心,只要存在就必定会有分别),时时刻刻都在计较与比较当中;殊不知当菩萨以无所得心来布施时,就已经有“有所得”的世间财与法财跟随而来了。对一个已证悟明心的人来说,那就更能体会平等的真实义了;当我们自己身边刚好没有财物可以布施,也应该以欢喜心来随喜赞叹他人的布施,并且转依法界实相平等心的非境界,来现观施者、受者以及施物三者都无所得、平等平等;这样的布施波罗蜜,已非世间法的布施所能比。
  如果自己没有财物布施,或有财物而却舍不得布施,或看见他人布施时心中却不高兴,生起了嫉妒之心;又不相信布施的果报,怀疑种福田的因果是不是真的?那这样的人就已大大的减损福德了,他的果报除了此世是贫穷人,来世也是无法脱贫的。或是有人此世有很多财宝能自在支配使用,而且他有因缘遇到良好的福田,但心中却没有对布施的因果生起信心,所以不能于此大良福田作布施护持,那么他的未来世必定将成为贫穷人;如果再加上悭贪不愿布施,则下一世未必能再受生为人,可能会堕入饿鬼道。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随分,随著自己有多少财物与能力而欢喜布施;因为除了布施之外,没有方法能够得到人间或天上的快乐,乃至佛菩提道无上的解脱快乐。所以 佛陀在经典中常说:“有智慧的人观察到自己虽然很饿,只剩下一口的食物,自己吃了就可以维持生存,但此时也有一个即将饿死的人出现在面前,智者都应将这一口食物布施给对方,让他得以继续活命。”这才是菩萨啊!布施救护众生的生命,成就的福德与功德不可限量啊!因为是及时施;更何况是具有很多钱财,怎么能够不布施呢?
  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第三辑第66—68页也开示说:
  另外一种福德叫作“随喜赞叹”。譬如某甲菩萨努力来作义工,有的人心里面酸溜溜地,开口就说:“哎呀!我就是没时间啦!不像你那么好命啦!我都没办法啦!”酸溜溜地说出口,就削减了自己的福德。为什么不改一个方式说:“你真的有福报,有时间不必去赚钱,可以来作义工,功德无量!”你在说别人功德无量的时候,你也就增加自己的福德了,这叫作随喜赞叹的福德。然而那几位老哥、老姊不是这样想,心里总是酸溜溜地;讲出话来,让人家听了多不爽快;于是在本来福德已经很少的情况下,自己再削减掉一大半。所以千万不要讲自己没有福德,因为越讲就越没有福德。要改口说自己很有福德,向对方随喜赞叹完了以后,就说:“我真有福气,能跟你当同修。”因此自己的福气又增加了,这有什么不好?应该这样子才对。
  譬如有的人都没有办法供佛,因为真的缺钱,那他可以用什么来供佛?用嘴巴赞佛。用嘴巴公开赞佛,他的福德就增长了;所以有的菩萨此世没有钱财,她就每天不断地赞佛,这样也能使福德增长。所以随喜赞叹是一个修福德很重要的方法,千万不要像某些没有智慧的人,人家今天捐来一万块钱,他就酸溜溜地说:“哎呦!我都不像你那么有钱啦!我捐不起啦!我不如你啦!”讲话酸溜溜地,不但没有随喜的福德,还削减了自己的福德。如果看见人家捐钱,立刻赞叹:“你真是功德无量!我有你这样的人当同修,真是有福报。”人家捐钱,他也同样可以获得福德。随喜赞叹也有福德,这个道理在《菩萨优婆塞戒经》里早就讲过了。
  又如看见别人证悟了,讲话不可以酸酸地,要欢喜说:“我虽然这一次没有悟,但是你能够悟了,我真的高兴;有你这样的同修鼓励,我迟早也会悟的,我真有福报。”应该这样才对!这样修行,自己的性障越来越少,福德越来越增加,这样也是修福德。所以谨言慎行也是修福德,随喜赞叹也是修福德。没有智慧的人看见别人捐钱捐多了,自己作不到,心里面就酸酸的,那就不对了!那就会削减自己的福德。这一些是随时随地、随手可修的福德,诸位也要懂得怎么样去修它。
  由此可知,我们看到他人修福时,都要随喜赞叹,这么简单又随时随地可修的福德,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喔!
  第五目 七种不损财物获大果报的布施
  另外,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 佛陀有教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损失财物的布施方法,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杂宝藏经》卷6〈七种施因缘〉:
  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
  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
  二名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
  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粗恶言。舍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是名第三果报。
  四名身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起迎礼拜,是名身施。舍身受身,得端正身、长大之身、人所敬身;未来成佛,身如尼拘陀树、无见顶者,是名第四果报。
  五名心施:虽以上事供养,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养,是名心施。舍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痴狂心;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报。
  六名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请使令坐。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是名第六果报。
  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使屋舍之中得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舍身受身,得自然宫殿、舍宅;未来成佛,得诸禅屋宅,是名第七果报。
  是名七施,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
  上述所引经文的意涵,《正觉电子报》已经详细解说过,我们不须再多做说明,以下的语译直接引用《正觉电子报》第73期佛典故事内容:
  佛说有七种的布施是不必损失财物,却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
  第一种布施是眼施:常常以柔和恭敬底好眼光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底恶眼来观视他们,这样的布施就名为眼施。舍寿后再受身时,会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即得天眼与佛眼,是名第一种布施的果报。
  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不是皱眉嫌恶的表情面貌,而是常面带笑容。这样布施的人,当他舍寿后,未来世受身时是容貌端正;并且未来成佛时,能得真金色光,是名第二种布施的果报。
  第三种布施是言辞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凡有所言说皆是温言软语,不口出暴厉恶言。这样布施的人,他舍寿以后,未来世受身时,他是言辞善辩而了达;凡是他所言说的话语,众人普皆信受;未来成佛更得四种无碍的辩才,是名第三种布施的果报。
  第四种布施是身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相会时,必定起身迎接,并且礼拜问讯,是名身施。这样布施的人,他舍寿之后,于未来世受身时,即得身材高大且相貌端正之身量,并且是人人看见皆恭敬欢喜之色身;未来成佛时身量如尼拘陀树,无见顶者,是名第四种布施的果报。
  第五种布施是心施:虽然以如上所说的布施来供养敬田,但若心不和善,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布施;应该以发自深切的至诚、至善之心来行供养,如此才是心施。这样布施的人,他舍寿以后,于未来世受身时,会得智慧明了心、不愚痴狂乱心;未来成佛时得一切种智心,如是名为心施,这是第五种布施的果报。
  第六种布施是床座施:若看见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得坐,乃至将自己已坐的座椅恭敬地让给这些福田坐。这样布施的人,于他舍寿后,在未来世受身时,会常常得到尊贵的七宝床座;而且未来成佛时得师子法座,如是名为第六种布施的果报。
  第七种布施是房舍施:对于前面所说的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使他们于自己的房屋宅舍之中,可以顺畅的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这样布施的人,他于舍寿之后,未来世受身时,可得自然宫殿 [注1]、舍宅的果报受用;未来成佛时得诸种禅定及无量三昧功德屋宅 [注2],如是名为第七种布施的果报。
  以上这七种布施的方式,虽然不必损失财物,却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何乐而不为。但是有心求证菩提的人,还是可以开始试著以小量钱财渐渐养成布施的习惯,因为布施时就会同时把贫穷与悭贪布施出去,未来世的证道资粮就会开始越来越具足,然后就能证法了。
  第七节 法布施
  除了前面提到的“随喜赞叹”与“不损财物得大果报”的布施,还有一种布施也是不损财物,更可以获得“财”与“法”二种广大的异熟果报,那就是法布施。《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 第11〉:【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 第19〉中云:
  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令众生远离苦恼、二令众生心得调伏。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正法,能分别说实非实等,宣说四倒及不放逸,是名法施。
  佛陀说,布施除了财布施外,还有法布施。财布施唯得财宝报,但佛法的布施,后世却可以得到财物及佛法上的两种回报。菩萨修这二种布施的目的,一是为了要帮助众生远离贪瞋痴所带来的痛苦与烦恼,二是为了让众生因闻正法而能够调伏心性,将来于佛法上有所实证。法施还可以教导众生如何受戒、出家、修学法道,为破坏众生的邪知邪见而为众生演说正法,说明真实法与非真实的差异所在,宣说四倒——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及如何修不放逸行等,使众生听闻以后生起择法眼而可以正确地趣向实证之路,如是名为法布施。
  除了前二种布施之外,还有另一种无畏施,是布施无畏给众生。如果众生遭遇困难或恐怖之事,我们帮助、救护他们远离恐怖困苦,就是无畏施,在下一节我们会详细说明。
  第一目 法布施的功德
  《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 第19之余〉:
  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上。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辩;众生闻法,生信无疑,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信心明了;戒施闻慧,亦复如是;是故法施胜于财施。
  佛陀在这段经文中说——财施名为下施,法施名为上施,也就是法施远远殊胜于财施的意思。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第128—129页中开示:
  《金刚经》大家都会背,如果有人以一个四句偈为人解说,另外一个人是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银珠宝来布施,结果是用四句偈做法布施的人,福德远胜过无量财宝布施的人。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说,遍布一个银河系所有星球的珍宝来布施。谁能准备那么多的金银珠宝?可是这样无量珍宝的布施,还不如四句偈的法布施,想想:法施的功德有多大呢?所以 佛说,布施有两种(这是把无畏施暂置不谈,单说二种布施):第一、财物布施,第二、佛法的布施。财施是二施中的下等布施,法施才是上等的布施。如前所说,财物布施已经不得了了,但是与法布施相比较,却变成下等了。
  什么是法布施?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导别人具足对三宝的信心,具足持戒之法,具足布施的知见,能让听法的人多闻,而且产生了智慧,这叫作法布施。……佛法布施,可以提供纸墨教别人来书写经典,或者自己亲自书写如来的经典,然后送给别人去读或课诵,这叫作法布施。
  平实导师也教导我们说,助印和流通经典或正法的书籍,那也都是法布施。如果我们自己觉得口才不好,无法亲自为人解说,那我们就送正法的经书给别人看,这样也成就了间接的法布施。法布施得到的果报就是未来无量世得好上色,每一世都不会长得丑,而且都会很健康。因为众生听你说法,或因为你送给他正法经典书籍,他读过之后开始断除瞋心;因为帮助众生断除瞋心,所以未来无量世我们就可以得到上妙色。在前面第一章中我们引用的《佛说罪福报应经》卷1中有提到:【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
  所以断除瞋心的果报就是端正,因为生气时脸色会很难看;并且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对身体也不好,会产生毒素,而忍辱不生气正是让未来世得上妙色的因缘。而众生因为我们的法布施之后,能够慈心不杀害其他众生,使得其他众生寿命增长,因为这个关系也会使得我们未来世寿命增长。众生因为我们法布施之后,不去偷盗他人的财物,由于这个因缘,施主未来世都会有很多财宝。众生闻法之后乐于布施,所以就有更多人得到财物上的布施,也许就不必挨饿受冻,身体也有力气了;是因为我们教导的结果,因此我们未来世也会得到大力。
  众生听法之后开始精进、断诸放逸,不放逸的结果就是未来世得到安乐;因此施主于未来无量世也会得到种种安乐。我们这一世不间断地法布施而为人说法,众生听了我们说法之后生起很多智慧,所以我们的果报也是会得到很多智慧,可以有无量辩才。众生因为我们布施佛法给他们而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而不怀疑,那未来无量世的我们也因此对三宝更有信心。所以,不是只有财物布施才会有财物的回报,法布施也都会得到财物的回报,还可以得到智慧上面的回报;因此 佛说:法布施胜过财布施。(待续)
  [注1] 诸佛菩萨所得自然宫殿乃是无量无边的广大,平实导师开示过:“从十方诸佛世界来的九地以下菩萨,各个都得到几万以上的三昧,都可以增益他们自己。被十方诸佛灌顶后的十地菩萨,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又现起了大宝莲花宫殿,那个大宝莲花宫殿,无量的广大,据说我们的娑婆世界也只是大宝莲花宫殿中的一个小点而已,我们无法想像那是什么境界。”《起信论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页308﹣309。
  [注2]《央掘魔罗经》卷2:“三昧乐为妻,真谛法为子,慈悲心为女,以空为舍宅。”(《大正藏》册2,页531,上16-17)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5〈无垢性品 第4〉:“阿兰若处是三昧室,能得百千大三昧故。……清净如空以为舍宅,心无障碍得大智故。”(《大正藏》册3,页315,中11-13)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5〈金刚藏问菩萨住品 第10〉:“菩萨如是住兴光地,为众屋室,处在于世,禅定脱门三昧正受,则而无限,能问一切定意之宜。其嫉妬山清净宝城,是为五神通之屋宅也,无限仙人所殿居耳,若干品山。”(《大正藏》册10,页494,上3-7)
  《大般涅槃经》卷27〈师子吼菩萨品 第11〉:“善男子!如来正觉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罗蜜满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为尾,安住四禅清净窟宅。”(《大正藏》册12,页522,下10-12)
 
 
更多>同类电子报刊

推荐图文
推荐电子报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