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分析可知:声闻、缘觉(或独觉),都是曾供养诸佛培植善根福德,并听闻诸佛开示而熏习等等,今世才能成就二乘菩提。二乘菩提尚且如是,更不用说上于二乘菩提的佛菩提,菩萨更需要经历比二乘人更多的诸佛,乃至经历恒河沙数诸佛亲承供养,未来才能成就佛菩提,这告诉大众:菩萨要成佛,一定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成就。
经典开示如下:
一切诸佛尽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尽具足五分法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尽度无数阿僧祇众生入于泥洹。1
注1《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优波离品 第8〉,《大正藏》册3,页160 下28-页161 上2。
经中开示: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开始,一直到成佛为止,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修行才能成佛,这告诉大众:菩萨要经历三大无量数劫,断尽烦恼障、所知障、培植无量无边福德、修学无量无边的法、启发无量无边智慧、广度无量无边众生等等,才能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
然而,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成就佛道的速度有快有慢,有的菩萨过得很缓慢,需要完完整整地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才能成就,而不是像有些菩萨很精进、很有智慧,了知成佛之道的次第及内涵,也能够了知佛菩提道的难行道、易行道 2,积极快速地圆满菩萨道一一位阶所需的福德与智慧,将三大阿僧祇劫加以缩短,加快速度来完成成佛所需要的三大阿僧祇劫。譬如:有的人将一个大劫的修行用一劫的时间来修行,这样来过三大阿僧祇劫。有的人将一个大劫的修行用半劫的时间来修行,这样来过三大阿僧祇劫。或者有人以一年、一月、一日、一时等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大劫来修行,以此缩短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乃至有人更以一牟呼栗多、腊缚、怛刹那、刹那 3 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大劫来修行,更快速地缩短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时间,像这样将三大阿僧祇劫时程加以缩短——化长劫为短劫4,得以迅速成就自己佛国净土。所以三大阿僧祇劫的时程,是从佛法的实际取证来讲的,不是从时间上来讲的;时间上的三大阿僧祇劫,只是对性障很重而且又钝根的人所说的一种形容。5最后作个结论:菩萨成佛所需要的时间是三大无量数劫,但是有的菩萨可以化长劫为短劫,加快自己成佛时间,这也是菩萨不可思议的地方。
注2 详见 平实导师所著《禅净圆融》一书所述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注3“谓百二十刹那成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成一腊缚,此有七千二百刹那。三十腊缚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刹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昼夜。”《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36,《大正藏》册27,页701,中8-11。以一天24 小时来计算,一刹那约等于0.0133 秒,其速度非常快,无法想象。
注4“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几阿僧祇劫,断彼诸过?’佛言:‘观世自在!三大阿僧祇劫:无量时、无量月、无量半月、无量夜、无量昼日、无量念、无量刹那、无量无睺多、无量罗婆劫,断彼诸过;应知。’”《深密解脱经》卷5〈圣者观世自在菩萨问品 第10〉,《大正藏》册16,页684,下1-5。
注5 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市),2011/9/30 初版首刷。
第八节 结论
从本章第一节到第七节分析的结果,可知三乘有共道与不共道。共道的部分,就是三乘同观蕴处界虚妄,亲证人无我智,所以都有解脱德。不共道的部分,就是菩萨发菩提心、行六度波罗蜜多,并透过参禅的方式,真见道明心亲证法身乃至见性,有了法身德,以及证得法身德以后发起总相智之般若智慧,名为般若德。因为有了法身德、般若德,所以能够打破一念无明之见一处住地烦恼、无始无明,可以证明菩萨没有断尽烦恼而证菩提。又菩萨现前观察法身离见闻觉知,了知真妄和合运作,转依法身本来无生之体性而证转,于真见道后在欲、行欲、持菩萨戒,不断地与众生广结善缘,不断地摧邪显正来累积自己的福德,并修除自己的异生性,得以圆满别相智,进入见道通达位的初地。在诸地进修无生法忍道种智,分别证得诸地所应有的智慧以及修集所应有的福德,乃至于等觉位百劫专修福德,来圆满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于百劫修集福德圆满后,上升兜率天上,于因缘成熟时下生人间,示现以手按地明心,夜睹明星而眼见佛性,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如是次第经过三大无量数劫后,断除了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将自己法身所含藏染污的种子汰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不再变异,成就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果。
此外,菩萨最后成佛时有一百四十种不共佛法,譬如佛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四一切种清净、十力、四无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三念住、永害习气及一切种智(后三种前已说)等,都是不共二乘,如果要说明将耗费很多篇幅,因此请读者自行参阅《瑜伽师地论》卷49、50,在此不多作说明。然而这些不共法,除非你已经明心,已有明心真实现量境,如实了知 佛所说的菩提心真实不虚,以及有现量境为基础,来比量思惟整理,再加上真善知识详细解说,更加相信 佛所说一百四十种不共之法真实不虚。然而此一百四十种不共佛法,乃是菩萨经历三大无量数劫修行才能成就的功德,明心菩萨仅极少分了知而已。这样的境界,不是笔者目前所能了知的境界,因为这些功德已远远超过笔者所知所证的范围,只好将这些法种深深地藏在自己的如来藏里,犹待未来多生多劫一一去开发显示及成就。
又《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 也明说三乘的差异之所在,可以证明阿罗汉不是佛:
(优波离)问:“若佛知而能说,声闻、缘觉依知而能说,何不称佛耶?”答曰:“不尔!佛知、说俱尽,二乘知、说于法有所不尽。复次,佛解一切法,尽能作名,二乘不能。复次,佛得无边法,能无边说,二乘不能。复次,有共不共,二乘所得共,佛所得不共。声闻所得,三乘同知;中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独佛自知。”6
注6《大方便佛报恩经》卷6〈优波离品 第8〉,《大正藏》册3,页155,上19-26。
优波离向 佛禀白:“如果佛将所知的法详尽地告诉声闻、缘觉,二乘声闻、缘觉依佛所知如实而说,声闻、缘觉为何不能称为成佛呢?”佛告优波离:“二乘声闻、缘觉依佛所知如实而说,还是不能被称为佛,因为佛所知、所说都已经究竟,二乘所知、所说法没有究竟。又佛究竟了知一切法,能够依众生根性详细加以说明,二乘不能。又佛所得法无量无边,于一法能演说无量法,二乘不能。又三乘有共道与不共道,二乘所得之共道仅是解脱德,佛不仅有解脱德,而且佛有法身德、般若德,这法身德、般若德不共二乘。声闻所知的解脱德,三乘同知;缘觉所知解脱德,佛、缘觉是共同知道的;佛所得法,为声闻、缘觉二乘所不共,只有佛独自了知。”由 佛的开示可知:佛对一切法,包括了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究竟了知,二乘仅对世间法、出世间法了知,对世出世间法无法了知。
由于二乘人于所知法仍有不足,不像佛究竟了知,所以阿罗汉无法被称为佛,最主要的原因,佛有法身德及般若德,这是不共二乘的,导致其所修、所断、所证的与二乘人大不相同。一个是成就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未来要灭尽蕴处界入无余涅槃;一个是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未来可以成就佛地的种种功德,永远不入无余涅槃,不断地利乐有情无有穷尽。所以说,佛是阿罗汉,早已断五上分结故;阿罗汉不是佛,未断三界爱习气种子随眠、所知障故,更何况佛还有二乘人所没有的一切种智、福德等,所以 佛般涅槃后,无有一位阿罗汉敢绍继佛位。因此缘故,如果佛门中有人主张“阿罗汉就是佛”、“阿罗汉的解脱之道就是菩萨的成佛之道”等,那都是不正确的说法。又譬如有人主张“菩萨根本不需要明心见性,只要在人间不断地行菩萨道,未来就可以成就佛道”、“二乘人见道,能通达法身,证无生法忍”等等,那是不如理作意的说法。又譬如有人主张:“第八识是不可知、不可证,如果有人主张第八识可知、可证,那是玄学,不是义学。”提出这样的说法,不承认有第八识存在,是为断见外道说法。又譬如喇嘛教应成派中观 7 行者明知 佛说有第八识存在,却故意否定第八识的存在,认为一切法缘起性空、认为一切法性空唯名,但又怕别人说之为断见外道见,反执意识心为常,说意识是一切染净之法的根本。因此应成派中观具足了断常二见,误导众生极为严重,不仅使得自他有情未来要受苦无量,而且未来无量劫后,自己有因缘得以转生人间修学佛法时,将会有种种障碍出现,因而障碍自己佛菩提道及解脱道修学,不能不慎!
注7 喇嘛教有二个中观派,一为自续派中观(亦名自立量派),一为应成派中观(亦名随应破派)。自续派中观是由天竺的清辨论师所创立,并由弟子寂护加以弘扬。此派于辩论时,先立自宗看法,再用自宗看法来辩破他宗。这一派承认六识外,还有第八识如来藏存在,是为一切有情的真心,可是他们无法证得,遂以意识心来取代第八识,成为 佛所说的常见外道。而应成派中观是由天竺的佛护论师所创立,并由弟子月称、寂天,以及现在的达赖加以弘扬。此派于辩论时,不立自宗,专破他宗。这一派仅承认有六识,不承认有第八识如来藏存在,认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成为无因唯缘的断见外道。又怕被人评破为断见外道,反执意识心为真心,认为意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迥异于 佛说:第八识、如来藏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成为 佛所说的常见外道,所以应成派中观具足常见与断见外道见,乃至达赖喇嘛第十四世认为真心在虚空,不在一切有情身中,又成为 佛所说的虚空外道。
综合上面结果可以证明,佛法有二个主要道: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包含了解脱道,所以大乘法函盖二乘法,大乘法是小乘法的基础,不能外于大乘法而有小乘法。能作如是观,是为正观、正说,不如是观,名为邪观、邪说。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有出家在家二众主张“小乘法是大乘法的基础”,或说:“大乘是依此声闻极果的正觉境界——涅槃,得无生法忍,不把他看作完成,进而开拓出普度众生的无尽的大悲愿行。”8 甚至说:“在印度,无论是部派佛教还是大乘的中观或瑜伽学派,莫不依《阿含》为根本圣典,而给予高度的尊重。”9 等等,你就知道他们都说错了,不仅错得非常离谱,而且还将佛法弄得支离破碎,误导众生非常严重。
注8 释印顺著,《中观今论》,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0/10 新版1 刷,页28。
注9 释昭慧著,《如是我思》第二辑,法界出版社(台北市),1993/2/初版,页74。
在佛法中,错说佛法就是异于佛说,名为二说,亦名为毁谤如来,未来果报非常严峻,不能不慎,如《增壹阿含经》卷9 开示: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人,于如来众而兴诽谤。云何为二人?谓非法言是法,谓法是非法,是谓二人诽谤如来。复有二人不诽谤如来。云何为二?所谓非法即是非法,真法即是真法,是谓二人不诽谤如来。是故,诸比丘!非法当言非法,真法当言真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10
注10《增壹阿含经》卷9〈惭愧品 第18〉,《大正藏》册2,页592 下29-页593 上8。
经中开示:将 佛的正法说成非法,将不是佛法的说成佛法,名为二说,名为毁谤如来,这样的果报,不是任何人所能承受的。因此,佛弟子们应该依照 佛的开示:只要是正法就说是正法,只要是非法就说是非法,不应有和稀泥及乡愿的心态,也不应卖人情,更不应该颠倒说,而将正法说成非法,将非法说成正法,以免造就谤法之重罪,未来的果报就非常严重。
又譬如《中阿含经》卷59 也开示如下:于是尊者阿难与拘萨罗王波斯匿所共论者,尽向佛说,叉手白曰:“我如是说,不诬谤世尊耶?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不于如法有过失耶?”世尊答曰:“汝如是说,不诬谤我,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亦不于如法有过失也。阿难!若拘萨罗王波斯匿以此义、以此句、以此文来问我者,我亦为拘萨罗王波斯匿以此义、以此句、以此文答彼也。阿难!此义如汝所说,汝当如是受持。所以者何,此说即是其义。”11
注11《中阿含经》卷59〈例品 第4〉,《大正藏》册1,页799,中14-23
经中开示:佛弟子与人论法后,都会向 佛陀禀白今天与谁论法,以及论法的内容为何,最后一定会向 世尊禀白:“我这样说如法吗?有没有诬谤世尊?”佛陀依照弟子所说内容判断,如果是正确的话,就会开示:“这样是如法说,没有诬谤世尊。”如果所说不是正确的,佛陀就会开示:“这样是不如法说,是诬谤世尊。”这告诉大众:凡是说法与 世尊相同,就是如实说、如法说,没有诬谤 世尊。如果所说法与 世尊颠倒,就是不如实说、不如法说,就是诬谤 世尊,他诬谤 世尊颠倒说、不清净说,此罪不轻啊!这样的重罪,未来可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44 开示:
尔时善现便白佛言:“诸有聪明善男子等,闻佛所说谤正法人,于当来世久受大苦,应善护持身语意业。所以者何?勿我由此语恶业故,恶趣、人中长时受苦。世尊!造作增长坏正法业,岂不由习诸恶业耶?”佛告善现:“如是!如是!于我正法毘奈耶中,当有愚痴诸出家者,彼虽称我为其大师,而于我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毁谤、拒逆。善现当知!若有毁谤甚深般若,则为毁谤无上菩提。若有毁谤无上菩提,则为毁谤一切智智。若有毁谤一切智智,则为毁谤佛、法、僧宝。
若有毁谤佛、法、僧宝,则便摄受无边罪业。若有摄受无边罪业,则便摄受无边苦报。”12经中 佛开示:凡是毁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即毁谤 佛的正法,就是毁谤无上菩提、毁谤一切种智、毁谤佛、法、僧三宝,将有无边罪业揽身,未来要受无边苦报。所以身为佛弟子,应该谨记善现菩萨与 世尊的对话,“应善护持身语意业”,如法、如理、如实而说,莫造毁谤三宝之业,以免惹祸上身,未来要承受非常不可爱异熟果报。
注12《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44〈地狱品 第7〉,《大正藏》册7,页801,中14-26。
第三章 涅槃的内涵
第一节 涅槃定义及种类
前一章已说明菩萨与二乘人所证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菩萨找到真心如来藏,亲证二乘人所不知、不证的涅槃本际。既然二乘人尚且无法证得涅槃本际,等而下之的凡夫更不可能证得。接下来这一章探讨菩萨所证的涅槃到底是什么?涅槃可分为几种?涅槃有哪些真实体性及自性?因此本章将分十一节来加以说明:第一节说明什么是涅槃?第二~三节探讨禅宗祖师所证的真心与涅槃有什么关系?第四节揭示觉囊派的他空见就是如来藏见。第五~八节分析涅槃究竟有哪些真实体性,让菩萨愿意经历三大无量数劫来成就佛道?第九~十一节略说涅槃有哪些自性?
首先谈的是,什么是涅槃?在佛门中有很多大法师、大居士,包括邪淫外道的坦特罗“佛教”的行者,对涅槃的定义有诸多误解。因此,如果不对涅槃定义加以阐释,不仅无法使学人了知涅槃的真实义理,而且学人即使穷尽多生多劫的精进努力,也还是无法亲证涅槃,乃至还可能被混充佛门的常见、断见、邪淫等外道见所误导,而误入三乘菩提的修学歧路,继续不断地在三界中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在佛法中,常用“无始劫以来”来形容,也就是从“没有开始的劫数”以来,来形容众生轮回生死所经历的时间已经非常非常地久远;这表示涅槃从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
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了知涅槃不生不灭后,再来观待世间所有的法,都是有生有灭的法,都不是不生不灭的法。譬如以喝水为例,本来并没有喝水这件事,因为口渴,才有喝水这件事情发生;喝了水以后,口渴的现象解除了,不需要再喝水了,喝水这件事也就消失了。因此可知:喝水这件事有出生的时候、有消灭的时候,乃是有生有灭之法,不是不生不灭的法。同样的道理,譬如有人透过打坐来让自己保持一念不生,在未打坐前,心思散漫无法一念不生,所以一念不生的现象还没有出现;后来透过打坐,终于可以一念不生,所以一念不生的现象就出现了;待下坐后,因为又开始不断攀缘六尘、不断分别六尘,导致心思散漫,而无法继续保持一念不生,所以一念不生的现象就消失不见了。由此可知:藉由打坐为缘,让意识心专注一境,一念不生的境界才能出现;然于下坐后,因为攀缘及分别六尘导致心思散漫,一念不生的现象又消失了,所以一念不生这个现象,不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的法,它是有生有灭之法。又譬如有人认为:“能够长时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证得不生不灭的法。”然而,他在清醒时可以保持清楚明白而不昏昧,因此清楚明白的现象出现了;可是一旦进入眠熟位,当他睡著了就无法再保持清楚明白了,所以清楚明白的现象就不见了;唯有待他睡醒之后,能够清楚明白之意识心出现了,这个清楚明白的现象才会再度出现。这就可以证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心,并不是不生不灭法,是有生有灭的法。以此类推可知:世间所有的一切法,都是藉缘而出生的法,本身是有生有灭的法,当然不是不生不灭的法,既然不是不生不灭的法,当然不可能是涅槃。
又这个不生不灭的涅槃心,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实心如来藏,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祂的体性是清净的,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 开示: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13
注13《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归依三宝品 第1〉,《大正藏》册8,页868,上7-10。
经中开示:每一有情身中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如来藏,于是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每一有情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祂不在六尘分别,体性是清净的。佛的无垢识与每一位有情因地身中的如来藏,体性都是那么清净没有差异,可是凡夫所见有染、有净、有差异,诸贤圣菩萨所见平等无差。一切众生的如来藏本来就清净,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同样演说这个自性清净的如来藏法。佛已经很清楚开示:一切有情因地的如来藏与佛地的无垢识一样,本来就清净,没有差异,所以菩萨明心时,可以现见自他有情的如来藏都是清净的体性而没有任何差别;可是凡夫有情非但无法看见自他有情如来藏清净体性,却只看见自他有情各自的五阴身有染、有净、种种差别。譬如,地狱有情虽然在无间地狱受苦无量,但是圣人所见彼地狱有情的如来藏,依然是分明显示祂的清净体性,不会因为有情在无间地狱受苦而不显现。可是,凡夫所见却都只在现象上,就像 佛陀在经中的开示:
无间地狱其中罪人,举目所见,但见恶色;耳有所闻,但闻恶声;鼻有所闻,但闻臭恶;身有所触,但触苦痛;意有所念,但念恶法 14。
注14《长阿含经》卷19〈地狱品 第4〉,《大正藏》册1,页125,上20-23。
又譬如凡夫只见饿鬼道众生,身体焦黑、肚大如鼓、饿火中烧、咽细如针,常常要忍受没有食物、饮水等饥渴之苦;可是圣人所见彼等有情如来藏分明显现祂的清净性,不因为在饿鬼道中受饥渴之苦而不显现。又譬如凡夫看见傍生道有情与饿鬼道的众生一样,每日为食物、饮水而烦恼;而圣人所见彼傍生道有情的如来藏不理会食物、饮水等烦恼,还是头角峥嵘地全体显现祂唯我独尊的清净体性,与佛无异。又譬如凡夫见人类有情在造恶时全都不清净,可是圣人看见彼等人类有情的如来藏仍然是清净的,不因为彼等在造恶而不显现。又譬如凡夫所见欲界天人,总是耽著爱欲六尘境界享受天福,可是圣人所见欲界天人的如来藏,如影随形地分明显露祂不分别六尘清净体性,乃至诸佛身上的无垢识、菩萨身上的异熟识或者阿赖耶识,所显现的清净体性仍然与众生因地的如来藏一样而没有差别。由此可知:每一有情的如来藏都是本来清净的,不会因为彼有情造善、造恶等而消失不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