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五方佛冠?(连载1)----章正均老师

   日期:2018-07-15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81292    
核心提示:  佛法之中所说的法会,本来指的是说法之会,说的是三乘菩提之法,说的是解脱道之法,说的是布施、持戒之法。然而,现在每每看
  佛法之中所说的法会,本来指的是说法之会,说的是三乘菩提之法,说的是解脱道之法,说的是布施、持戒之法。然而,现在每每看见佛门中举办“法会”之时,或焰口、或水陆、或中元超度法会,或是梁皇宝忏,乃至是外道的护摩法会……,主法者或僧、或俗,很多都会戴上一顶高帽,而美其名叫作“五方佛冠”;据说那是“象征”著五智如来的宝冠,状如五叶莲瓣,每一瓣上各镶有宝剑、莲花、金刚杵、宝轮、火焰等装饰图案,或者两侧更下缀长缨。“五方佛”
  是源自喇嘛教的说法,其所谓的五佛代表五个方位的如来,分别是:“中央的法身毘卢遮那佛(俗称“大日如来”、即是释迦牟尼佛)、东方阿閦佛(另有一说为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以及北方不空成就佛。”其中,毘卢遮那佛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又化育另外四智;东方阿閦佛象征“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象征“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象征“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成所作智”。喇嘛教说这样子就能证得“菩提”(正觉),然而这种智慧必须由大德上师直接传授才能得到。
  对于这一连串的“据说”,我们稍后再来解析。首先来看看已经在世面上流通,或者是被留传下来的“五方佛冠(五佛冠、五方佛帽)”,其外形与材质到底如何。当然,从它的材质也可以约略了解到,它在世人眼中价值的高低;虽然,这样的琐谈看来似乎不是在讨论佛法,而是在描述世间法中的一项工巧技艺,但本文其实是要让读者先对其表相有种种的了解后,才能容易明白到底它与佛法有无相干?
  现在五方佛冠的形式,真的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大家只要自行在网络上检索,就可以看到很多跟“五方佛冠、五佛冠、五方佛帽、五佛帽”有关的图片。一般的“五方佛冠”有些是归类在织绣艺品中,其中多半是在五片帽瓣上,或绣、或绘著精美的佛像,有的是绣上“种子字”1,有的则是绣上“佛”字,也有的是绣上龙等世人视为吉祥、尊贵的图案;两边也许又加上长长的飘带(随佩戴的方式不同而有差异),飘带上或许书上六字咒,或许绣上“南无阿弥陀佛”。在举行“法会”的时候,主法者将之佩戴在头上,若这时吹来一袭凉风,飘带就迎风摇曳著,这样子风风光光地,看起来真的是煞有介事、好不威风啊!当然,也因此就令人心动而羡慕不已,信徒们自然也就因此而争相顶礼膜拜,甚至是广呈供养了。
  那么,主法者在“法会”上实际的佩戴状况,可以从下面几张照片中显示出来。但是,为了顾及佩戴者的身分以及肖像权,所以笔者刻意遮盖其面貌:
  
  
  参考网页:
  https://i.ytimg.com/vi/zaa-t1IWhOo/maxresdefault.jpg
  以上的情况,如今在佛门中并不少见,甚至一般的民间信仰也有样学样地受到了喇嘛教的影响,而有了类似五方佛冠的艺术品出现;乃至在戏剧的表演中,也有这五佛冠的踪影,还包括电影、电视(或许是因为随俗或票房的考量),乃至是布偶戏里面的角色,也有类似装扮的顶戴,只不过是在名称上或有差别不同而已。同样地,您如果在网络上检索之后,就可以看到不少有关的图片。
  接著,再来看一些被收藏在各博物馆、图书馆,甚至于是收藏在寺院中的“五佛冠”照片。第一张是在北京雍和宫里所保存的——清朝乾隆时代的五佛冠照片。
  
  北京雍和宫 清乾隆 五佛冠(1736-1795)
  (http://sdjnwzg.blog.163.com/blog/static/201371004201391015443754/)
  这是从18 世纪留存至今的文物,左右两端各有一飘带,五个冠叶上都有一梵字(又有一说:那就是代表五佛)。而现代的五佛冠叶上,较常见的是五佛的彩绘像,飘带也变宽了,有时候又再书上六字咒,或者是写上“南无阿弥陀佛”等不同的形式;这表示在不同的时期之间,五佛冠的形制纹饰是有所演变的,象是上述清朝乾隆时代的五佛冠与现代常见的五佛冠相比较,在外形上就有了很多的演变而出现不同的样貌。既然说到有应时演变的状况,那么下面就再举几个例子,显示出来让您比较一下。
  现存于北京首都博物馆的五佛冠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ayyu/2987676199
  这一顶是现存于北京首都博物馆的五佛冠,形制也是左右两端各有一飘带,不同的是五冠叶上各绣一佛像,而其绣工、巧匠、材质都是很精致的。
  
  鎏(读音同“流”字)金铜镶宝石五方佛冠(18 世纪)
  http://lytz-net.blog.163.com/blog/static/203926320101129304218/
  上面这一顶是18 世纪所制造的“鎏金铜镶宝石五方佛冠”,如今还在西藏博物馆内收藏著;这真的就是珠光宝气,令人目不暇给了。
  
  http://s5.sinaimg.cn/mw690/002aGAhRty6FnalWasQa4&690
  http://www.baohuasi.org/gnews/2014528/2014528306867.html
  还有这一顶是在12~13 世纪,以铜合金镀金镶嵌宝石,于尼泊尔制作的多层五方佛冠,辗转飘洋过海,现在被收藏在美国弗吉尼亚美术博物馆中。
  
  http://lytz-net.blog.163.com/blog/static/203926320101129304218/
  另外这一顶是三层的鎏金铜头盔五方佛冠,大约是在17~18 世纪制作的,现在被收藏在西藏布达拉宫中。
  看著这一顶顶的五佛冠,笔者心中不禁起了一个念头:
  “看起来受用这一顶顶五佛冠的人,‘证量’可能是很高的!要不然一般人怎么有福受用呢?因为现代所见的五佛冠,一定都没有它尊贵!”可是心念才刚落下,又看到了一顶,号称是“超顶级五方佛帽”
  在桃园县龟山乡的三级古迹——寿山岩观音寺中,被戴在“观音妈”(这样的称呼,笔者并没有不恭敬的意思,只因为一般人与佛教中,所惯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有所不同的缘故而已)的头上。
  
  电影中饰演唐 玄奘菩萨的装扮
  参考网站:http://h5.9zhiad.com/h5/yaya/informationshare/informationshare?informationId=1661173
  甚至是在电影或电视的节目之中(如图片中所见),有以演员扮演 玄奘菩萨的角色,但剧中为何一定要在饰演菩萨的演员头上,加上这么一顶五佛冠?看了还真令人痛心啊!因为 玄奘菩萨之所以冒死西行取经,乃至出世译经、弘法,目的就是要令众生远离这一些邪法;无奈末法时期的佛弟子们,反而将此一外道法的用具,强加在菩萨的头上,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因为有票房压力的缘故,而强加于戏剧上的效果,或者是因为根本不明白事实是怎么一回事儿,而误认一定要这样子装扮,才能显示出菩萨的证量?甚至于在很多的地藏法会之中,也经常会发现,传统中供奉的 地藏菩萨所示现的清净僧相,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只是剃头著染衣的清净相,而是换上了亮丽的金黄色“僧衣”,并且还加上了金色的纹饰。若说这是一般众生对 地藏菩萨的恭敬供养,倒也还情有可原!事实上,现在一般的众生普遍都已经不具正知见,甚至于是被有心想要破坏佛法的人所误导,因此对于“佛法僧”三宝中僧宝的真正意涵,以及菩萨僧与声闻僧的差异,都已经无所了知;也就难怪众生并不知道华丽的僧衣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对 地藏菩萨的恭敬供养,其实却反而有一分毁谤的嫌疑。因为 地藏菩萨现的是声闻相,穿的应该是“坏色衣”,而不是光鲜亮丽还又滚上金边条纹的华丽“僧衣”,这是与声闻相的解脱道完全背道而驰的。须知对华服严饰有所贪著,其实就是五欲贪的一部分,是会将有情继续系缚在三界中的法,尤其是让众生不能出离欲界的生死轮回。地藏菩萨因为大悲愿的缘故,示现于恶道度化众生,怎么会不知道这个浅显的道理呢?怎么可能示现出会让众生相应于欲界贪而被欲界所束缚的因呢?有智慧的人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不应该将华服严饰强加在菩萨所示现的声闻身相上了,这样才是真正对 地藏菩萨的恭敬与供养。更何况反而还在 地藏菩萨的头上加了一顶“五佛冠”呢?地藏菩萨的悲愿不正是要救度有这一分邪知邪见的有情出离邪见,怎么反而依邪知邪见把 地藏菩萨装扮成这个样子呢?当然,这样的分析说明,通常一定会产生各说各话的情况,而笔者在此却要套一句世俗话来说,这就叫作“子孙不肖”啊!
  可能大家读到这里,心里面又起了个疑问,为什么说:“玄奘菩萨冒死西行取经,乃至出世译经、弘法,目的就是要令众生远离这一些邪法?”又为什么说这是“子孙不肖”?难道这五方佛冠有什么问题吗?
  是的!正是如此,我们就先来探讨看看这个“五方佛冠”上所谓的“五方佛”,到底是不是佛?既然有这么多的“据说”,现在不妨就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一些问题。一者,因为喇嘛教说那一顶五方佛冠是代表五方佛,同时也是代表五智,所以戴上那一顶五方佛冠就能得到五方佛的加持,这是第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再者,根据喇嘛教的说法,那一顶五方佛冠的五智,必须由大德上师的直接传授才能得到,弟子得到了五智的传承,才能戴上五方佛冠;换句话说,传授这个法的上师,一定得先要证得五智,这是必须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先来谈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五方佛冠是代表五方佛、代表五智”;然而,不管是“代表”,或者说是“象征”,是不是就等于是“相等”?当然不是嘛!中国有一句俗语说“一表三千里”,就算能说得天花乱坠,好像是自家人一般,其实这一“表”已经不知道是隔了几等亲,甚至于说:压根就没有一丝亲戚的关系,只是被某甲东拉西扯,硬拉著说是有“表亲”的关系。这儿所说的道理,也是同样的状况。那么,为了要探究相关知见义理的正邪,这一个部分的讨论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若成就这件功德的法,其前提已经是不确定的,或者根本就是虚妄想象而来的,那么这一顶五方佛冠有没有实质的功德,自然就可以明白了。好!即便说那一顶五方佛冠是代表所谓的“五方佛”,也“真的是具有五方佛的威德与智慧”,我们就先以这样的前提,来探究第一个问题。
  如果说“戴上了那一顶代表五方佛的五方佛冠,就能得到五方佛的加持”,姑且不说“五方佛”究竟指的是那五尊佛。因为,前面就已经告诉各位,在网络上可以查到的,就已经有好几个版本,这就已经表示说:“这是一种经过演变的结果!”或者是说:“这是喇嘛教的各个派别,依于自家的施设、建立而得到的结果。”所以,一个宗派所施设建立的五方佛内涵,就与另一个宗派所施设建立的有所不同;而这几种不同的施设建立,都被各自留传下来,所以就有今天这样在事相上的种种差异了。诸位可以比较看看后续所列的几张五方佛的图片:
  五方佛示意图(两张)
  
  又喇嘛教主张说“五方佛代表的是五智”,在这里得要先简单地辨正一下,他们所说的五智,是不是真正的佛法?互相间的关系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厘清,否则绝大多数的众生,又在不明就里、人云亦云的情况下,被严重地误导,所以请读者再耐心地往下读;况且,这也是本文主要想表达的重点之一。因为,若不了解他们所说的五方佛的本质,那么读到本文的最后,您也无法洞悉“五方佛冠”所代表的真正寓意为何。
  网络上有这样子的说法:【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居中,以狮座安坐,代表第九之阿摩罗识成法界体性智,身白色,表水大之净相,所净的是五蕴中的色蕴;金刚不动如来(阿閦佛)居东方,安坐于象王宝座,身蓝色,表空大之净相,能转识蕴及第八识成大圆镜智;宝生如来居南方,安坐马王宝座上,身黄色,属地大之净相,能转受蕴及第七识成平等性智;阿弥陀佛居西方,安坐孔雀王宝座上,身红色,为火大之净相,能转想蕴及第六识为妙观察智;不空成就佛居北方,安坐于大鹏金翅鸟王座上,身绿色,属风大之净相,能转行蕴及前五识为成所作智。】2
  从上述这样子的说法看来,真的是要佩服喇嘛教那一些人的想象力与胡乱施设编派佛法名相的能力,竟然能够把中国古来五行诸术,与佛法中的名相都凑合在一起,来迎合各类人的口味。因为,从其对五方佛的说明中,就可以了解到,“五”所代表或者是相关的意义至少有五智(以喇嘛教编造的“法界体性智”,加上佛法中的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所组成)、五蕴(色受想行识)、五方(东南西北中)、五大(地水火风空:在佛法的四大之外,再加上“空大”)、五色(白蓝黄红绿)、五识(第九识、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五畜(狮、象、马、孔雀、大鹏金翅鸟)。
  首先说五智。佛法中的确有转识成智的教法,也就是佛地所成就的四智圆明(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然而却绝对不是像喇嘛教所想象的,说某一尊佛代表的是某一智,或者是所转得的某一智。因为,单是一般有基本佛学常识的人就知道,佛法中有“佛佛道同”的说法和真实义理,换句话说,每一尊菩萨成佛时,都已证得一切种智,所亲证的佛法内涵都是已经究竟断了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所以十方诸佛都是平等平等的,既不可能说某一尊佛有这个智慧,另外一尊佛没有这个智慧;当然更不可能说代表某一尊佛的是这个智慧,代表另外一尊佛的是那个智慧,因为那是完全违背佛地四智圆明并且“佛佛道同”的事实。因此喇嘛教这样子的说法,就已经指出所说的这“五方佛”,都不是真正的佛。因为,若是还有任何一法没有亲证,或者任何一项智慧是还没有具足发起的话,那就不是“无上正等正觉”,都还有法必须要修证而增上的。并且这个前提是说,这一些名相所对应的智慧,必须真的是佛法中的智慧,而不是喇嘛们夤缘佛法中的名相就妄称已经亲证了佛法的智慧,因为现见喇嘛们所说都是有名无实的,而所谓的证量最多也只是些不入流的世间奇技淫巧罢了!
  至于法界体性智从佛法的真正意涵来说,所指称的是七住菩萨明心时,因为现前观察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亲证了般若的总相智,而说其证得了一分法界体性智,既非如喇嘛教妄想施设由色蕴所含摄,也不该说是与佛地四智同时证得而并列的智慧;再说,法界之中根本没有第九识,佛所宣说的只有八识,不多也不少,若一定要施设“第九”的名相,只能说是净除第八识中会导致分段生死的杂染种子后,因为此时第八识中已经没有会导致分段生死的烦恼障无明种子,与因地的阿赖耶识含藏染污种子有所不同,所以施设了第九识的名相,但这只是在名相上的施设,而本质上异熟识(或称为第九识)与阿赖耶识,都还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待续)
  -------------------
  注1 编按:“种子字”或称“种字”,是喇嘛教用来代表佛、菩萨等诸尊所说真言之梵文字母;认为种子字因为具有“从一字可生多字,多字复可摄归于一字”之意。
  注2 唐卡艺术集:《佛菩萨圣像之传说》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16/15/1726391_271876569.shtml2015/08/07 撷取引用。
 
 
更多>同类电子报刊

推荐图文
推荐电子报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