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请教正觉学会大德几个问题:
1.如果这一世已明心见性,尚未来得及修学禅定,因为年纪大了而逝世了,不能正知住出胎,下一世又是全新的意识,和这一世全然不是一回事,加上隔阴之迷,七、八识无有证自证分,他根本不知道上一世已经开悟,甚至有的可能连佛都不学了,而这一世能分别,又找到如来藏的意识妄心在死后全灭亡了,那么,这一世辛苦修来的明心见性到底有什么用呢?
2.念佛的人,死后中阴身现起,他还知道加紧念佛吗?往生到极乐世界后,他的意识还是他现在的他吗?有否隔阴之迷?
3.念佛的人,明心后知道自性弥陀是什么,然后一心念佛,希望到极乐世界后再步步上进,保证不会退转,尽管时间再长,也比在此娑婆世界进进退退快得多,等有能力再回来度有缘众生,这算不算自私,有人说这不是菩萨行为。
答:1.如实亲证如来藏者,当“一念相应、心得决定”以后,必能发起解脱与智慧的功德,因为已经打破无始无明,大乘见道的无漏功德种子已经熏成故;若在解脱道的观点来看,也已经断除了三缚结,各人会因为自身禅定的修证与性障消除多寡的差别,而使取证的解脱果亦有差别,但必定是初果以上的证德;因此解脱与智慧的功德皆能显发任运,舍寿后当然也会使这些无漏法种带到下一世去,于未来世必会使此世的无漏法种流注出来而有因缘能够再次证悟,悟后可以继续往前进修。再者,禅定的修证乃是增上心学的部分,与般若智慧的亲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影响因素;禅定的证得是会增益智慧与解脱的证德,但是就算此世没有办法加修更深的禅定,因亲证实相所发起的决定心的功德,必能在未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显发,这就是成为久学菩萨的功德;所以这也是必须亲证实相的重要性之一,一切的大乘法门修行都从此一见道而开始转入内门,所以功德受用乃是无可称量的;明心的功德就已经如此了,更何况明心以后又再眼见佛性,其功德更胜只有明心者多倍。
2.您的提问就已经点出往生助念的重要性,往生助念就是帮助行者能够在临命终时可以随著助念者的帮忙,一同称念忆念 阿弥陀佛圣号,提醒亡者记得念佛;并且藉大家共同念佛的心意来感应 西方三圣现前摄受加持亡者,让亡者能够一心不乱忆念 阿弥陀佛,就是随念往生的功德,所以我们当赞叹往生助念的功德。这时当然就要注意到一项事实了:念佛功夫越好,又有忆佛的净念常住不断的人共同来助念,一定可以感应 弥陀世尊的接引,效果当然更好;若是由不信极乐净土的人来共同助念,当然不可能会有助于往生功德的,这时宁可凭借自己的力量忆念 弥陀世尊。在净土经中常常提到,当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心得决定,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无量大众或诸比丘眷属围绕加持摄受,但是重点乃是亡者是否心得决定、一心不乱呢? 佛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卷一开示:【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由此经文得知,念佛人在临命终时必定会得西方三圣及众菩萨加持摄受令心不乱,亡者愿意往生极乐净土心得决定,在中阴阶段必定会继续念佛。但是一定要确信有西方极乐净土,否则怎么可能发愿往生呢?不能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又请不信有极乐净土存在的人来助念,当然无法往生极乐净土。
依据 弥陀世尊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至二十二愿,往生极乐世界而出莲苞的人都已具足五通,所以能得知宿命,并且寿命无量,所以在极乐世界时没有所谓的隔阴之迷可言。
3.平实导师在《禅净圆融》当中的开示,以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举例来比较,有难行、易行与缓行、速行的差别,大家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国土,与留在此娑婆世界继续护持正法的作法,两者并没有冲突,应该遵循 平实导师在《禅净圆融》中的开示︰【应该兼取两者之长——衡量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禅与净土的长处,应该兼取其长,这样才容易迅速成佛。】如此才是有智的学子。至于是否自私自利的行为,不是从表相来看,得要看那个人的心态与种性而定,也要看器量的大小而定,重点乃是看心态与种性,而不是从要不要往生极乐的事相而定;菩萨在三大无量数劫的菩萨行当中,岂止只有亲近 弥陀、释迦两世尊?已经亲近过无量佛了,未来也当亲近无量佛,非是以表相来看的,当看行者自己的心态及是否为二乘种性而定。
问二、在《正觉电子报》第27期〈般若信箱〉问六,有人提出自杀犯不犯杀业问题,解答非常详细清楚,真是受益匪浅;今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恳请解答。就是一般(未受五戒)人自杀,根据一些所谓灵学大师或有阴阳眼之人皆说:“自杀之人其灵魂皆留在原地每天重复演出自杀动作,受尽痛苦。”请问是否真有其事?又其中阴身为何不随第七识去轮回呢?
答:一切有情的中阴身寿命都只有七天,且最多只有七个中阴,所以中阴身并无轮回的问题,而是极尽七次中阴之后,该有情的如来藏一定会随著第七识去受生轮回。中阴既有其寿量,也有次数限制,第七次中阴身以后就不会再有中阴身了!那么自杀之人何能经年累月的每天重复自杀动作,而不受中阴寿量及次数之限制?
又自杀的人除往生无色界或无间地狱中,或入无余涅槃,可不经中阴的过程外,其它无不于自杀后不出生中阴身者。而往生无色界及入无余涅槃者,当然都不可能再有所谓“灵魂留在原地每天重复演出自杀动作”之情形;往生到无间地狱者虽因业报而于极苦受中不断死去活来,但系因往世造作五无间罪所致,与自杀不必然有关,且地点亦是在无间地狱之中,而非在生前自杀之处。若是有福德的人,一时不忍而自杀以后,他将会成为土地神、乡县城隍一类的鬼神,更不可能有重复在原地不断上演自杀的状况。若是无福德的人,一时不忍而自杀以后,死后在七次的中阴身境界中,一定会只有出现饿鬼道的境界,使他不得不往生到饿鬼道中,也不会有经年累月在原地自杀的事件重演,因为意识都已经改换为另一世的意识心了,已经不是原来的意识心了!而且意识心是不会持种的,纵使会持种,也无法带著自杀的情境去到后世,何况意识心是无法去到后世的;又在经历最多七次的中阴身过程时,一定会舍离自杀的境界相而往生去下一世,怎有可能不断的在原地重复自杀的过程?深入理解佛法的人,一定不会相信的。由上理可知,提问所举灵学大师或有阴阳眼之人所谓:“灵魂留在原地每天重复演出自杀动作”之说,实不应理,当系彼大师等意识妄想境界,学佛之人不可全信。
问三、求教关于如何增长福德资粮之事:
1.诵经回向属于法布施吗?能增长现世之福德吗?(萧老师言因果多属来世报,故有此一问。)
2.回向之对象可以同时含括冤亲债主与法界众生吗?(某期〈般若信箱〉说助修行宜回向前者,求福报宜回向后者,故有此问。)
3.《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可以持诵的真经吗?(萧老师言,除根据法义外,不得以考证等方式判定佛经的真伪,故求问。)
4.以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作为增长福德之主修是否恰当?忆佛拜佛亦以地藏菩萨为对象好不好呢?
5.末学深感身心之苦大大障碍断除我见之观行,遑论求开悟,这似乎属于因果问题,请问上面的方式有帮助吗?(因为因果不可违,布施种下的福田应不能抵销过去的恶业。)
答:1.行者诵经的功德福德都是无量的!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的诵经行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在事上来说,一般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份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后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增长福德因缘,因为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多少会思惟其中法义,而对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若真能依文解义而不是甚解经文去思惟,而如经上所说而行,也是能在此世减少恶因缘的生起,增加善因缘的发起,广义来说也是可以增长福德的,因为熏习的力量不可思议。再者,因为诵经的时候若有鬼道众生在听经的话,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种,但是鬼神众生能够知道此人是否如实而行,当以对方信受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所以身教重于言教,得看诵经者本身的行为而定,若您愿意以此功德回向,我们是随喜赞叹的,因为回向乃是 佛在经中所开示的七种最上供养之一,是应当常常要做的事,您若能常常如法回向,心量必会增广,此世学佛的因缘福德当然会更趋于成熟,所以不仅在诵经后回向,在您所作一切的善净行之后,皆可回向佛道的成就,回向冤结的释解。
2.我们建议学人:回向必须要有具体的对象,并且有次第性,我们建议依循“由近而远,由亲而疏”的次第, 佛在经典中说回向乃是七种最上供养之一,所以应当常回向。但是回向的目的无非就是希望自己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圆满成就,等而下之则是在世间法上面的遮障减少、福报增广,所以看您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道:【信佛具足无边功德,谓常乐顶礼、恭敬、供养,听闻正法、如法修行,回向一切智故。】这个部分请读者请阅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的开示。所以我们劝请大众应以回向佛菩提的成就为主, 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七说:【所修善法回向菩提,以是因缘,得一一孔一毛相、身毛上靡、口四十齿、最上味相。】
3.有关经典真伪的判定,我们曾在《正觉电子报》第24期〈般若信箱〉第一则提问中表示:“要判断一部经典的真伪,最重要的部分仍然是义理。为什么呢?因为 世尊老早就教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所谓的‘法’,即是三乘菩提的真相。三乘菩提的真相——特别是大乘菩提的真相——是遍于一切处,而且亘古恒存的,它是可以检验、可以证实的。我们应该去亲证‘法’,证法之后,便可以用证量来比对经教是否符合真相。佛经里面,都有修证的方法,也有悟后的见地,想研究佛经的人,应该依照它所说的方法,得到真实的证悟,自然就会知道其它佛经是否真实。”
准此,对于任何经典真伪有疑问的佛子,何不就来正觉同修会,报名参加二年半禅净双修班共修课程;如因缘具足得以录取参加精进禅三,并能破参、证得那个万法本源的“法——如来藏”,再经悟后修学种智,对经典就有了简择的能力,就能自行判断经典的真伪。
4.福德的范围非常广泛,佛乃两足尊:福德庄严具足、智慧庄严具足,菩萨三大无量数劫普贤行,除了智慧的增上之外,其它的部分就是福德的累积,所以福德资粮的修集非常重要。菩萨道五十二位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福德资粮待修,因此修福不嫌多,平常修福时也不要计较福德太小而不修,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开示很多的修福应有的心态与作法,限于篇幅,请读者自行请阅。再者,经典的重要不只是要作早晚课的诵经,福德的增长也不是只有持诵经典而已,真正的持经乃是亲证实相以后,转依真心而行菩萨道,并且“心持”、“口诵”当依佛的四依法来行,才是持经的真实义。所以劝请想要增长福德的学人,当以发起菩萨性为主修,为自己、为正法、为众生来广集福德。
再者,忆佛的对象若是 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那当然也是很殊胜的,因为 地藏王菩萨悲愿广大,若能调整自己的悲愿如同 地藏王菩萨一般,那必定能够与祂相应而蒙加持,我们相信这样您的忆佛念佛的功德必定成就。
5.只要是趣向菩提道的修行,一切的加行修集,对于成就佛道都是功不唐捐的,而因果判断的问题想要究竟了知,唯有佛地才能,这也不是我们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对于修道上所发生的遮障,我们建议您可以参考前面几期电子报所引《楞严经》中 佛开示的修行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以此准则来行,一定会有成绩。至于断除我见的观行, 平实导师在《识蕴真义》当中有非常详细的开示说明,您若能够详细阅读、思惟、如实理解以后,并且确实去观行实践,验证五蕴(尤其是识蕴中的意识)的虚妄性,即能断除我见,亲受断除三缚结的解脱功德,成就解脱初果,并且可以用阿含诸经中讲的断我见、断三缚结来自我检查无误。
在三界中,众生有五阴就有身心的苦,并且自己身心之苦都是由远因近缘的助成,所以面对此一境界现行的时候,对于修学佛法的人来说,那是一个观行五阴十八界虚妄的大好机会,当以此心态来面对之,劝请当行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以此七种璎珞庄严来助成您佛菩提道的增上,我们相信如法去作,不仅断除我见,亲证实相的因缘也是会快速成熟的。
问四、好多般若经典都说到有“涅槃光”,请问无余涅槃有没有光?若无,为什么无余涅槃独无?若有,云何诸佛都找不到?
答:《大般涅槃经》卷九说:【大涅槃光亦复如是,于诸契经三昧光明最为殊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何以故?大涅槃光能入众生诸毛孔故,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缘,是故复名大般涅槃。】这是说大涅槃所显现的光明相,不是说二乘圣人所入的涅槃境界中会有光明相。二乘圣人入无余涅槃以后,七识心全都灭尽,既无七识亦无智慧,单余第八识心体,不会有任何的示现,所以只有大涅槃才有光明,无余涅槃不会有光明的。二乘所证的有余涅槃也不会有光明照耀,因为那只是纯自心的解脱功德受用,绝对不会显现于外而使人亲见或证悟。但是大乘菩萨证悟后,可以看见一切有情都有大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常而不断的显现著,所以方便说为光明。其实仍然是第八识如来藏借著祂自己所出生的十八界、五蕴在示现著,时时在显现祂自身的涅槃性,能使有缘的修行人在一见之下就亲证佛菩提的见道智慧与功德,所以称为大涅槃光,很少说是涅槃光,更不会说是无余涅槃光、有余涅槃光。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一也说:【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这是不同于二乘涅槃的,二乘涅槃是灭尽五阴、十八界法的,五阴十八界法本身并没有涅槃可得,无余涅槃的证得是灭除蕴处界的,灭除蕴处界以后,如来藏就不可能示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了,所以无余涅槃中没有智慧光明可说。若是由于亲证这个大涅槃的功德,而想要利益天界众生时,当然也可以示现世间有相的光明,这时可以藉蕴处界来放射出心光(不是物质的光,有天眼者可以看见),所以一定要有蕴处界的运作,才能放出天眼可见的光明,所以《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一说:【尔时世尊以黄金身示大众已,即放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大涅槃光,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日月所照无复光明。】
问五、《楞伽经详解》第五辑第81页:【亦有未证解脱果者,如戒定直往之初地菩萨,不乐解脱道之修证及菩提道之修证,唯乐有为法之神通及乐来往十方佛国者;不能善灭烦恼障取慧解脱果。】请问:
1.不证解脱果(如永伏烦恼如阿罗汉)可入初地?
2.不乐解脱道及菩提道之修证可入初地?
3.那么,入初地的标准是什么?
答:1.平实导师这里所说的未证解脱果者,乃是说未取证解脱极果,也就是毕地的四果阿罗汉,且 平实导师这里所说,是因为这种菩萨乃是如戒定直往之初地菩萨,因为往世熏习与本身心性的关系,所以不著重在解脱道智慧之修证及菩提道智慧之修证,反而著重在有为法之神通上的相应法用心,及喜乐透过神通的证境而来往十方佛国者;如此的初地菩萨不能善灭烦恼障修所断烦恼一分思惑,因此就不易取证慧解脱阿罗汉果。再者,以大乘解脱道的修证来说,要到七地满心以后,准备进入八地才会取证阿罗汉果,七地满心以前都可以说没有取证解脱果,虽初地满心即有能力取证四果,但是因为十无尽愿所持,所以只有取证三果阿那含果,留惑润生行菩萨道,而不取证四果的证境,非无能力取证,乃解脱道四果的证境非此阶段该证,故不取证。
2.这是种性问题,此乃不乐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修证,因为这样的菩萨乃是戒定直往的菩萨偏多,对于增上慧学的修证作意略少,心偏于定学的修证,所以 平实导师这里说“唯乐有为法之神通及乐来往十方佛国者;不能善灭烦恼障取慧解脱果。”因为此位初地菩萨对于智慧法门的修证不若神通有为境界修证的喜爱,习性所趋,故心喜乐可以去到百佛世界听闻佛法。而别教戒慧直往的菩萨则不同,偏重于无生法忍智慧的修证,对于有为神通法门较不喜乐,因为知道此非初地阶段所应修证的次第内涵,应留到三地住地心时才进修。如同 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一辑第6页说:【修学佛法的重点是在般若慧上面,这才是重要的;而般若慧的最高层次,就是一切种智的“万法唯识”的实相智慧,一切种智还没圆满具足的时候,就是诸地菩萨所证得的道种智;道种智圆满了,就称为一切种智。】
3.在 平实导师多部论著当中都有开示入初地的标准,如《明心与初地》、《宗通与说通》、《灯影》、《楞伽经详解》……等等都有提到相关的开示,但是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明心与初地》中的一段开示:【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进入初地”这几个字绝不是说著好听的,必须要有一些基本的功德,不可能凭空就完成。】显然要证入初地乃是需要很多功德的具足亲证,也就是说您在三贤位当中该有的功德是否具足圆满了,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应该具足的功德与现观是否具足亲证圆满?初地该有的初分无生法忍智慧、性障永“伏”如阿罗汉(证得三果)、入地该有的广大福德、佛前勇发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等等条件都是必备的条件,这里因为篇幅有限无法多加说明,想要入初地的大心菩萨务必请阅《明心与初地》及续讲等书, 平实导师有在里面作了很多、很详细的开示。
问六、《楞伽经详解》第八辑第302页:【四大极微悉是圆相,四大极微体恒常住不坏】,请问:
1.常住不坏者,唯第八识,怎么四大极微也常住不坏呢?是随第八识而说吗?
2.此是物理学上所说之物质不灭定律?
3.四大极微即物理化学上之基本粒子吗?或即佛教所说之邻虚尘?
答:1.其实 平实导师已经在前面的开示有提到:“然而有情身中四大元素自身,及与创造色身之自心如来所蕴含之‘大种性自性’,皆是依自心如来而具有常住不坏性,四大及大种性自性不在异与不异二边之中故。”所以是您误解 平实导师论文之意,如同有人误解《楞严经》中所说能见之性、能闻之性,乃至能知之性为“见性”时所见的佛性,此皆不解诸佛菩萨开示的前提所致,因此建议能够如法修行亲证实相以后,再来探讨器世间与有情色身的形成原因,如此才不会因思惟情解的误会而落入《成唯识论》所斥的四大极微外道见中。
2.物理学上“物质不灭定律”的观点乃是依据物质色法的立论,而去观察的结论,但是对于“心法”的部分就无法解释与了知,在佛法中得要亲证实相以后,再亲从大善知识熏习地上菩萨的种智正理,才能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总持下,一分一分的了知亲证一切万法的所成因缘果报与色心关系,唯至佛地能够究竟了知此中的道理,证悟的菩萨少分多分了知,凡愚无法了知。物理学上所说的物质不灭定律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因为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常住不灭的众生如来藏共同变现出来的,当众生的如来藏常而不灭时,所变现出来的四大极微也就一定是常住不灭的,所以增上慧学的法中说四大极微常住不灭,因此可以不断的被无量劫中流转的众生所摄取,所以就不断有色身与世界的存在。
3.佛法中说的邻虚尘与现代物理化学所说的基本粒子不尽相同,但某些立论是正确的。基本粒子的立论并无错误,只是实证上来说,何时可以证得最微细的基本粒子,是谁都没有把握的,将来可能继续会有更新、更细的粒子被发现,直到已经确认是最细粒子而证实不可能再有更微细的物质粒子被发现了,那就是四大极微了!但是这个可能性是极微小的。现代物理化学所说的基本粒子乃是同第二点所说,是基于物质色法的基础来立论,而佛法所说的邻虚尘乃牵涉虚空与四大极微边际的法义,也牵涉到本识心与物质互相间的关系,牵涉到本识心与物质间的大种性自性及融通妄想,不是只有单纯的物质色法,是故不可以此来模拟等同。 平实导师在《灯影》书中曾略微说到,在增上班的课程有比较深入开示此一法义,然也只有证悟的菩萨才能够少分的了知其中的真旨,未悟者更无法了知此中法义,故劝请欲明此中真旨者,应该先亲证实相以后再来探讨,如此才能如实胜解而现观验证之,若不证实相永远无法了知。
问七、《楞伽经详解》第三辑第266页:【无记之身口意行即非十二因缘之行支,无有生死业报故。】请问:
1.无记是指非善非恶?还是指对善恶的不分别?
2.无记不是痴吗?愚痴不是要落畜生果报?
3.行阴乃余四阴之现行,无记不是四阴之现行?不为行阴所摄?
4.十二支中之行支与五阴中之行阴不同?
答:1.平实导师在这一段前一句已经说:“皆离善恶性,名为无记行。”譬如饮食及大小便利,都无关善恶性,即是无记法,这应该不用多加解释即可明了。
2.痴乃是属于六个根本烦恼的法,也是一切杂染法所依为业,属于不善的意业,因此非无记法,无记法乃是属于非善非不善体性的心行或身、口行为,但不一定是痴;譬如二乘圣人及诸菩萨都有智慧,但无妨仍有无记行,譬如行来去止及注意路上状况,都属于无记行。再者,会下堕畜生道等三恶道者,乃是因串习恶业,造作增长感应来世匮乏业之行为,所以愚痴邪见的业行当然会引发下堕三途的,因其属于不善法的种子现行。
3.这是您误会无记的定义,可能是以前被大师们以定为禅而说的无记所误导了!他们都说静坐时心中不清楚、不明白现前的定境,就是无记;这是误会无记的真义而误用了,所以就误导众生了!无记的真义是无关善恶性, 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六开示:【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无记法?”佛告善现:“谓:无记身业、无记语业、无记意业、无记四大种、无记五根、无记六处、无记无色法、无记五蕴、无记十二处、无记十八界、无记异熟法。善现!此等名无记法。”】这些无记法,说的是无关于善恶的法,不会被记录于本识如来藏中,因此不会引生未来世更好或下堕的果报,非您所说单属于痴。
4.五阴中的行阴多指识阴生灭的过程相貌,所函盖法义范围较广,而十二有支中的行支又有很多的情形,因为单是十二因缘就有“一念十二因缘”、“一生十二因缘”、“三世十二因缘”……等等许多种的十二因缘法开示,所以十二因缘的行支与行阴有同有异,这里因为篇幅有限,请您请阅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与未来将出版的《阿含正义》,其中会有详细的开示。
问八:《念佛三昧修习次第》第2篇第六章第2节末介绍:【有了这个一念相续的功夫、发了菩萨大愿并且深解第一义而不畏惧,这样的人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可得上品中生。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他所证得的境界是初地乃至三地,非常殊胜。】但《禅净圆融》介绍上品中生的果证是:在莲苞中住半天,七天后得不退转,一小劫后入初地。同是上品中生果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答: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说:【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一小劫后入了初地,进修以后当然也是可以实证三地心的,因为上品中生者不是一小劫悟后就永远停止而不再修行了。由于经中所说的上品中生菩萨的有为境界相的现前,是娑婆世界三地满心菩萨的境界相,所以判断以后应该是可以亲证三地满心境界的。《禅净圆融》书中则只是说到往生后一小劫为止,不说一小劫以后的进修,故有微小差异。
问九:《念佛三昧修习次第》辨疑第十七,导师介绍:往生极乐国除寿终往生外,还有“在心所愿而生”。能否请导师进一步详解“在心所愿而生”究竟是怎样往生?净宗史上有祖师能“在心所愿而生”吗?
答:平实导师在这里所提的开示重点乃是说:念佛人虽在娑婆而未命终舍寿,但是能够具足前面所说精进修持三福净业及厌离娑婆之心。在非命终的状况下,即可以确定将往生极乐净土,此乃仰仗 释迦世尊慈悲愿力所摄,因此修习念佛法门的行者,忆念 释迦世尊的人,也一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做“在心所愿往生”,乃借助 释迦世尊的愿力往生极乐。
再者,不只有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甚至命终也能够往生十方一切净土, 佛在《楞严经》卷八也有开示:【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这也是 释迦世尊愿力慈悲加持的往生情形,而能达到“在心所愿而生”或者“亲住如来座下”。
这个部分的法义 平实导师已在《楞严经讲记》当中开示过了,我们期待此讲记的出版。
净宗史上是否有祖师能“在心所愿而生”?因本会不是专在净土宗行持的缘故,并未详加了解,您可以自行查询文献而得了知。
问十:《念佛三昧修习次第》第2篇第三章第六节:【这一些阁楼里面,有无量诸天,在那里面奏天乐。这些宝楼上面又有许多乐器,虚悬在空中,庄严有如天宝幢一样。不必去弹奏它,自己就会发出乐音,这一些乐音里面也说念佛、念法、念僧。这一些念佛念法念僧的声音,我们很多人觉得奇怪,但是我们到后面无相念佛里面就会做解释,我们这世间也有,只是要看各人有没有那个因缘听到。】可是我在后面介绍无相念佛章节中并没有读到相关的内容,抑或是有写而我看不懂,可否请导师详细开示这方面法理及功夫事相?
答: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五章第一节就有提到念报身佛,就是在说明这个部分。但是这个部分, 平实导师有说到一个重点,如第一节第二目中说:【这种观想所见的佛身,具足了无上无量的庄严,这个庄严和身量是随观想者各自心量的大小而有不同;心量小的人观想出来的佛身量也小;心量不庄严,观想得到的佛也不庄严;心量广大又庄严的话,所观想的无量寿佛的报身也无比广大和庄严,所以只要次第而修,此感彼应,必定能见。】所以这个部分就看行者的心量大小,而相应到不同的庄严法相。再者,正德老师所著《净土圣道》第19页中也说:【正觉同修会眼见佛性分明者,亦能少分见此娑婆世界之清净佛土相,犹如《圆觉经》 佛说:“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眼见佛性证得世界如幻、身心如幻之同时,亦以此肉眼亲见此依报土之清净相,耳根所触之声尘、鼻根所触之香尘、舌根所触之味尘、身根所触之触尘,皆是清净无染之见尘,与 佛于经中所说完全相契合。】这是关于眼见佛性的部分,在六尘中都可以亲闻或亲见的,这也就是 平实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所说的实相念佛的境界,也就是有相、无相念佛三昧的境界,这方面法理及功夫事相在书中所说甚多,读者可以自行请阅。
问十一:《佛说无量寿经》有这么一段:“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可得。”以佛的慈悲、神通,为何会让有的菩萨欲闻此经,而不可得?
答:这个问题就如同“求佛加持”的道理一般,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但常常疑惑为何没有受到加持呢?其实诸佛菩萨哪里没有加持?在《楞严经》〈念佛圆通章〉就有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十方如来怜念众生而加持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一般从不间断;但是诸佛菩萨慈悲“加”了,作为众生的我们自己是否能够“持守”呢?若无法持守,诸佛菩萨是否会暂时不再加了呢?是否会再等候另一个时节到来才再加持呢?我们应当知道,诸佛菩萨从不放弃加持任何一个众生,但作为众生的我们为何无法持受?自己为何与诸佛菩萨的加持不相应?这都是肇因于自己的无明、邪见、恶业、习性、烦恼等杂染所障的缘故,众生多是因为这些因素,而导致自己对大乘法的堪任性不足,不知道根本原因都在自己身上,而无知的众生因此之故,反而认为诸佛菩萨没有加持,不反求诸己的检讨自己。
譬如生盲之人,您再怎么为他点灯照明,他仍然是看不见光明的,但他可能会常常抱怨您不为他照明。 平实导师也曾经开示过:现在许多人每天早晚课诵后,恳求诸佛世尊及 观世音菩萨加持,帮他在佛道上找寻真善知识的教导,但是诸佛菩萨安排,有缘遇到大善知识弘传正法时,他自己却因为邪见、情执、习障等等因素而拒绝、而排斥,甚至在被安排遇见真善知识时,他反而造作诽谤的业行,这正好是“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可得”的最佳旁证。
另外从理上面来说,“欲闻此经”就是讲想要亲证真心实相,从古到今有多少修行人想要“闻此经”而了不可得;古时禅宗祖师一生求悟都无法证悟的人数,多如过江之鲫,这也是“欲闻此经,而不可得”。至于“闻此经”的法义与知见, 平实导师在各个讲记当中开演甚多,请“欲闻此经”者到各大书局请购来读,未来 平实导师也将会在《金刚经宗通》里面作很深入广泛的开示,敬请大家届时亲临各共修处闻熏“此经”之微妙甚深法义。
问十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药师佛发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为何如今病人们闻佛名后,还是好不了呢?
答:这个问题如同问十一的道理一样,众生希望诸佛菩萨加持摄受治疗重病,改善种种生死之病苦,但诸佛的愿力加持,也只是助缘,真正的因还是自己的至心的信受,愿意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汰换恶业的种子,如此才能与 药师佛的愿力相应,非佛力不及。再者, 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大愿也是说明净琉璃世界乃是纯一清净的世界,在其愿力之下,往生净琉璃世界的众生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药师如来虽有此愿,但是众生是否愿意配合呢?这也牵涉到自力他力的法义,此法义在 平实导师的《禅净圆融》与正德老师所著之《净土圣道》都有开示,请提问的菩萨请阅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