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中观金鉴》(连载31)----孙正德老师

   日期:2018-07-14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34179    
核心提示:  ——详述应成派中观的起源与其破法本质——  第三节 应成派中观主张依他起自性实有  世尊说不了诸法唯心所现者,以其能
  ——详述应成派中观的起源与其破法本质——
  第三节 应成派中观主张依他起自性实有
  世尊说不了诸法唯心所现者,以其能取六尘诸法之意识心,于所取见闻觉知诸法中计著有无,以为能觉知性是不可毁坏之实有,以为将此本质俱有无常性的能觉能知之识阴认定为不生不灭之法,意识心的觉知性就可以成为不可毁坏之空性,但都属于妄想计著;如是将因缘所生、非真实法之三界有法识阴之知觉性,虚妄观察而计著有无者,就是计有能取与所取者。识阴六识之知觉性,于心中无言语文字之际了知六尘之时,即已是取六尘相了,因为取六尘相就是六识心所相应的“想”心所法的功能,故了知六尘时即是已取六尘相。而应成派中观师不觉不知如是境界已是取尘之境界,自以为离开语言妄想时已离所取;然而识阴六识了知六尘时其实已是取六尘了,此时之了知即是能取之心,故能了知六尘境界;依此事实衡之于应成派中观师之所谓离能取所取,仍然堕在二取之中,但他们对此全无警觉而继续写书流通误导众生。落在六识论中的应成派中观诸传承者,正是世尊所诃斥之计有能取与所取者;而他们认为已离二取意识心自身之识性及与五识俱之见闻觉知性,都是三界中之有法,随因缘和合而生,现行运作时皆是有所缘、有所作、有所得,非本来自在,亦必须依根尘触等三法而生,都必须缘于六根六尘之法才能存在;既是必须从众缘而生之体性,就是依他起自性;依他起性之六识心即非本住法、常住法,当知绝非实相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事相皆是依他起自性所摄,若是计著于依他起自性所摄之法为真实本住法者,就是我见我执二事之根源,不知不觉依他起性之虚妄而执以为实的人,即是堕于遍计所执自性中;如是计有能取与所取之意识心及见闻觉知性常住不坏,妄认为已离二取,即是遍计所执自性之具体显现。天竺佛护以来之应成派中观所有传承者,都落入六识论中误认为实,皆是堕于遍计所执自性中,计著意识心常住、外境实有;亦计有极微实体常住,不知极微亦是自心如来藏所生,实质上就是执著依他起自性实有而不断轮回于生死苦之凡夫。继承佛护六识论应成派中观的月称论师,亦明白的说彼等之宗旨就是认取依他起自性实有,今举月称及宗喀巴之自白如下:
  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无外所取而生起,实有及非戏论境。此依他起性,定应许是有自性,以是执有异体能取所取假有法等一切分别网之因故。如以绳因缘误以为蛇,无绳为依,则必不生;及以地等因缘误以为瓶等,无地等为依,于虚空中亦必不生。如是既无外境,误认青等为外境之分别,为以何等乱事为因。故定应许现似异体二取之不净依他起,为误认外境分别之因。以彼所依是杂染清净系缚解脱之因故。(注 1)
  注 1 宗喀巴著,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8,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印,页2。
  依月称与宗喀巴之意,蕴处界事就是绳;倘若无有此蕴处界绳之因缘,就不会误将绳分别为蛇;也就是虚假不实之我都是依于蕴处界绳所产生之分别,因此而有不净与虚假之蛇我、能取与所取之蛇我所,而蕴处界自身则是实有法、本住法、常住法。彼等认为,将此蛇我(有妄想杂念的觉知心)误以为是能分别外境、取外境者,就是杂染法、系缚法;若能于蕴处界绳不分别蛇我(觉知心保持在离妄想杂念的境界中),了知妄想杂念中的觉知心计著于自我时即是于绳上计蛇、计有蛇我,此时住于离念灵知之中,即无有蛇我以及蛇我之自性,就是蛇我缘起性空、无自性空、蛇我性空唯名;又于不分别蛇我之时,长时持续之明了意识能够觉知身触受乐之作用即为本住法性,又即是清净之依他起自性,如此就是彼等依于依他起自性所得之清净法与解脱法。因此,彼等认为蛇我虚假之能取与所取是染污与系缚之因,此蛇我不是真实能够分别外境、取外境者,若证得真实能够分别外境、取外境之能取与所取(以离念灵知住于双身法乐触中─乐空双运、乐空不二),就是证得常住之本住法,如是妄想意识我能缘一一极微之能取与所取是清净与解脱之因。这是违背佛说而直接认定蕴处界是常住法,只有妄想才是虚妄法,如此才能与他们的双身法乐空双运即身成佛之道相契合。
  对于完全曲解佛意、误会佛法之应成派中观来说,即使是最基本之二乘解脱道断我见之法义内容,彼等亦是全无所知,其自宗所言一向皆与四阿含所说完全相悖,却犹藉大乘法(义)中诸多实证名相来粉饰其凡夫心与外道见之邪论;于处处皆是过失之立论中,其违背正理、违背圣教之言论随处可得。由于应成派中观之宗旨主张五蕴不是我见之所缘,意识微细我才是我见之所缘,以证得意识明了分微细我为其标的,因此彼等说以绳为因误计为蛇,实际上于彼等心中之绳仍然是意识觉知性,仍属三乘佛法中所说之蛇;对于如何是蕴处界绳、蛇等事全无知见,因此彼等对于世尊所说四部阿含解脱道之内容,一向予以忽略乃至轻视,从来不谈论四阿含解脱道之法义。又彼等倘若仔细阅读思惟阿含中灭尽蕴处界之解脱道法,则将发觉自宗法义已不攻自坏,故一向拒绝解说四阿含解脱道之法义,以回避应成派中观及双身法堕于我所、我见、常见、断见之过失;因为彼等认为是常住法、本住法的意识心,在阿含中已被清楚判摄为蕴处界中之生灭法,任何人只要先阅读阿含之后再经由正见、正思惟观察,即不可能将意法为缘所生之意识排除于五蕴之外,即无法认定意识为本住法故。
  应成派中观认为去除蛇我之不净能取与所取,其意识绳我之能取与所取即是清净法及解脱之所依,正是将诸佛世尊所宣说之解脱道法推向我见、邪见、恶见中使之失坏者。于《大乘入楞伽经》中世尊已说诸法唯心所现,无能取与所取,此处乃是从自心如来本来离见闻觉知性亦无见闻觉知者之清净法无我体性,而说无能取与所取,正是亲证自心如来之菩萨转依而修无生法忍除遍计所执性我执之行门;然而二乘所修之解脱道亦不能违背无能取与所取之本来涅槃法体,否则一切解脱法道所证涅槃境界皆将成为依缘修成之生灭法;若二乘涅槃是外于大乘第八识本来涅槃而另有涅槃境界,则违背于常住法之本来解脱、本来涅槃体性,即非无二之圣道,而是有二之断见或常见戏论,属于藉缘修成之有生法故。
  假如应成派中观之立论是正确的,则世尊于阿含诸经中多处宣说灭尽蕴处界是涅槃、得解脱,将成为戏论;因为应成派中观主张的依他起自性离念灵知若是常住的真实法性,则蕴处界诸事应该都是真实法、本住法,不是有生之法,则应本是涅槃而不必修行了,也应该一切人类都已住在涅槃中,亦应五蕴是从来都无生死的,而现见不然。若是应将彼等主张为真实法的五蕴加以灭尽才是解脱,依其否定第七、八识的前提,则佛法即成为断灭论,而外道胜论学派之冥谛与觉谛我则应该是常住法,佛陀所说四阿含则应成为戏论法。实质上,佛法是真实可修证而致解脱乃至成佛者,六师外道或六十二外道见,皆已遭世尊所破,因为都是堕于无因及因缘不相称诸过失中,十方诸佛菩萨与三藏十二部经皆可为证。故应成派中观主张依他起自性(六识离念时之见闻知觉性)实有,是自性见外道之见解,未断我见与自性见,这是最明显之证据。
  蕴处界法皆是能取与所取所摄,于蕴处界法妄生分别而执为实我,计著执取与我相应之诸多六尘见闻觉知贪爱欲想,以现世能取之我与我所取诸法为缘,造作善恶诸行而成就后世之我与我所二取习气种子,因此而生生不息轮回于六道,不得解脱生死苦。于四阿含中,世尊教导二乘修证解脱道,所宣说者皆是要灭尽三界贪爱,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使后有五蕴不再出生、众苦不再相续,才是寂静涅槃解脱;但应成派中观却教人要继续保有五蕴及其见闻知觉性,此乃是教导众生继续保有我见、我执而不断轮回生死,继续受苦。轮回生死是苦,能尽生死之苦者才是解脱,若不能尽生死苦,即无解脱可言;依他起自性之蕴处界事,若是实有而非戏论境,则三界一切凡夫众生即不应有生有死而有众苦,真实法应是常乐我净而永无无常、苦、空、无我性故。兹再举示世尊于阿含中之圣教,俾使应成派中观之徒众能弃舍邪见: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时,有萦髻波罗豆婆遮婆罗门来诣佛所,而前问讯,相慰劳已,退坐一面而说偈言:“身外萦髻者,是但名萦髻;内心萦髻者,是结缚众生。我今问瞿昙,如此萦髻者,云何作方便,于何断萦髻?”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眼耳及与鼻,舌身意入处,于彼名及色,灭尽令无余;诸识永灭者,于彼断萦髻。”佛说此经已,萦髻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注2)
  注 2 《大正藏》册2,《杂阿含经》卷44,第1187 经,页321,下4-17。
  略释上举经文如下: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于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当时,有一位盘绕发髻之婆罗门来谒见世尊,在世尊面前问讯起居安利,并与世尊互相慰劳以后,退坐一边,即以偈颂请问世尊:‘身外盘绕发髻者,仅是称其为萦髻;而于内心受到烦恼萦髻缠绕者,是被这个烦恼萦髻所系缚之众生。我现在请问瞿昙(世尊出家前的俗名),这样被烦恼萦髻缠绕的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便,于什么处所来断除这个烦恼萦髻的缠缚?’当时,世尊以说偈而答之:‘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处,于生受想行识四蕴及色蕴,完全灭尽而令无余丝毫存在;这个意根与识阴六识永灭之处,你应该于彼处断除生死烦恼之萦髻缠缚。’
  世尊说此经已,萦髻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听闻世尊所说之法,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倘若依他起自性的识阴六识知觉性是真实法,是无戏论境,则世尊此段开示即成为笼罩外道之戏论了;因为真实法是不可灭尽的,可灭尽者则非真实法,故依他起性的识阴六识的知觉性都是应灭之法,灭了这六识心而永远都不会再生起了,才是解脱之处;但应成派中观却公然违反世尊的圣教,公然与世尊唱反调,极力主张识阴六识常住不坏。系缚著众生不能出离三界之烦恼结,就是轮回生死众苦之原因,婆罗门问世尊应于什么处断此烦恼结,世尊说应于六入处灭尽,才能得解脱;灭六入处,即是灭除六根、六尘与六识,若无这十八界,六入就灭尽了,就成为无余涅槃,不再有生死众苦。由此观察,则所应灭尽者,有于五蕴分别为我之见解心行、缘于我见而于五蕴执为我所诸行、缘于我与我所而生之贪瞋痴诸行;特别是意识觉知心自我,以及于六入处之粗、细、极微细见闻觉知性,都是要灭尽的;也就是必须要灭尽我与我所之贪爱而无丝毫想念的。于六入处灭尽对六尘之见闻觉知性的贪爱,亦灭尽见闻觉知所领受的六尘,如是灭尽见闻觉知性自我之能取与所取的见闻觉知性及六尘,要从灭尽六识之贪爱长养而使六识后有种子现行永灭之处来修断;六识后有种子现行之动力永灭,则后有名色不生,六入永灭,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一切永尽,即是无余涅槃、真实解脱,这才是阿含圣教所说。
  反观六识论的应成派中观所说,以五蕴离名言而认定为常住法,是声闻部派佛教以后的佛护年代才创立的新见解,只是凡夫之邪见,处处违背圣教与理证。名色五蕴、六入(譬如应成派中观师的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中的离念灵知与乐触觉受)等法,皆属依他起自性所摄,必须依意根及有生之五色根、六尘、六识为缘,才能存在,连同这些所依所缘之法同属可灭尽之法;可灭尽者即非真实常住之法,是众缘聚合而有之法,将来年老或遇意外而死亡时,必将因为众缘之散坏而成空无,因此依他起自性乃是无自性之法;但应成派中观于喧嚷著一切法无丝毫自性之同时,妄想著一切法缘起性空即是究竟空性,由于我见未断而又否定常住如来藏的缘故,心中恐怖堕于断灭,因此又反过来认取意识心为常住法,妄认为意识心是五蕴及诸法的所依,再以与意识心不能切割之见闻觉知性作为实有之自性。这样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说法,正是未断我见者依于牛有角现象界的生灭法而将虚妄想象的兔无角计著为真实法,再以自己妄想建立之兔无角“真实法”而转计牛角(色蕴及意识等六识)为常住法、本住法,本质上全属邪见妄想。
  倘若依他起自性的意识是实有之法,则依他起自性之意识应即是能生法,应是一切所生法之因;若依应成派中观的见解,人眼、眼识所造作之一切皆应是以人眼、眼识为因,则以人眼、眼识为因所得之果必为人眼与眼识境界;若以人眼、眼识造业以后,有往生至畜生道、饿鬼道等非人道者,彼等亦应报得人眼、眼识;如是推之,以人五根为因所造作所得应皆为人五根之果,则一切因果皆属无差别,失去善恶业所应得之因果律,违背法界因果业报之现实定律。依他起自性之法皆非诸法之真实因,落入龙树所破的共生、自生、无因生三种邪见中。依他起自性诸法都是众缘聚合之法、无常之法,都属可灭之法,故应成派中观主张依他起自性实有,乃是无因论外道所主张之外道法,堕于我见之中,故彼所主张“依他起自性实有”之过失不胜枚举。
  第四节 应成派中观主张仅有六识,无七、八识
  由于六识之现行可经由修断我执而永灭,未断我见而否定第八识涅槃本际者,甫闻四阿含诸经解脱道中说应灭尽五蕴六识六入时,必定会恐怖堕于断灭;是以恐怖堕于断灭空之应成派中观师,必然极其毕生之力守护著意识觉知心自我,不愿意舍弃执取意识为实有之邪见,则其能取与所取之二取习气就永难断灭而日益增长牢固。始从天竺佛护开始的所有应成派中观诸传承者,皆源自这样的心态与背景,因此除了六识心以外,不容许于六识以外别有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实有;因为若承认有第七识与第八识存在,则彼等依六识论所立论之解脱与般若都要失坏,尚有染污之我执识末那识意根尚未对治,如何能得解脱?尚有般若中道心阿赖耶识未证,大乘般若如何能自称已经实证?一切种智又如何能实修成满?而彼等又如何能依双身法的六识境界而宣称已成佛道?
  意识等六识都是藉六根与六尘为缘才能出生的有生有灭法,意识既非真实心,则六识论若依世尊开示的解脱道正理而灭尽时即同于断灭法,则彼等以意识为中心之男女和合所修乐空双运之即身成佛行门,便再也无有立足之地。因此,应成派中观极力推崇六识论,不承认四阿含诸经说的解脱道是正法,自始至终拒绝稍微加以谈论;并否定如来藏阿赖耶识及染污意根末那识之存在,对于世尊宣说八识妙法之三乘诸经,皆以不了义而轻毁之。彼等欲否定如来藏阿赖耶识之所有立论,皆已于本书先前诸章节中揭露,证实应成派中观确实为无因论、外道自性见,如是本质已可确定;而其说法前后自相矛盾、进退失据,且已是落入不攻自破的败阙之中。
  对于第七识意根,彼等认为仅是他宗安立阿赖耶识所产生者。但三乘诸经中,或已显说或已密说(详见《阿含正义》全七辑之举证)八识心王诸法;过去二千多年诸贤圣也多有实证,亦记载于诸论著中;并由实证阿赖耶识之现代贤圣现前所观之理证中,都已证明若无阿赖耶识则末那识亦无,若无末那识意根则六识俱不能生起及存在;然应成派古今所有中观师,对此自宗法义之大漏洞竟然没有任何申论及交代,就用违背正理、自相矛盾之方式,如是极力破斥他宗正确的法义,完全违反破他宗可显自宗之立论轨则,这又呈现其应成派中观所有道理皆不应成之另一面向。
  (待续)
 
 
更多>同类电子报刊

推荐图文
推荐电子报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