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珍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菩萨正行》系列。今天要谈的题目是:什么是四真谛?
在上一集中我们谈到:要能净三归依,才能正观四真谛。佛陀在宣讲圣谛时,依观行修证的次第与内涵,有依声闻地、菩萨地观行而有所不同。依一切法的谛理,而有胜义谛内涵的教示与世俗谛五蕴十八界的教示。但是依诸法实相一切法的铺陈,不论是讲胜义谛的法、世俗谛的法,凡有言说都是属于俗谛,都是意识所了知、所体证的境界;在第一义谛中没有言说、谛理可言,更没有修证可言。所以平实导师开示:“俗谛者依世间言语而说四圣谛、般若空、十二因缘、真如佛性也。第一义者,亲证真如佛性非即世间言说之如来藏空性义,亦不离世间言说如来藏空性义,方名知空及空因缘,方名真知中道也。”“《真实如来藏》,正智出版社,页135-136”因此佛陀在开示的当时有著应机、应缘的不同,每部经前必定会先说明地点、所听闻的对象。如果我们对这个部分没有先认知,只是依著计算机搜寻关键词就来分析比较,往往会产生错执,乃至诬谤佛陀说法前后颠倒的严重过失,这是要相当注意的。关于四圣谛的内涵义理,正礼老师、正文老师在以前的《三乘菩提》系列有著详实的开示。因为四圣谛是修行人相当重要的修观内涵,所以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有特别开示要“正观四真谛”。
佛陀成道后,最先接引的并不是五比丘,而是自北天竺而来的两位商主——帝梨富娑和跋梨迦,他们曾以麨酪蜜和合的食物来供养佛陀,佛陀也为他们授三归依,所以这两位优婆塞是佛陀教团当中最初度的人员。接著佛陀于早晨著衣持钵到难提迦村去托钵,他到那个村的时候走到村主家,村主的女儿看到佛陀在门边站著乞食,所以就从佛陀的手中接过了钵,拿到家里放了许许多多好吃的食物放在当中拿出来供养佛陀,而对佛陀说:“唯愿世尊能够接受我这个饮食,因为慈悲我的关系!”佛陀就接受了这位善生村主的女儿的食物,于是他就告这个女孩子说:“来,善生!受三归依以及五戒,这样子你长夜都可以得到大利益、大安乐。”所以这个善生女听了佛陀说了以后,她就说:“世尊!我依著您的教示,我不敢违背您的教示。”于是她就受了三归依和五戒。所以善生女是佛陀所度的第一位优婆夷,也是人间佛教教团所度的第三位成员;接著佛陀才去度五比丘。因此,佛陀的教团是以度菩萨种性能行六度万行、舍悭吝的菩萨为先行。
而佛陀在度五比丘的时候,他就是用四圣谛三转十二行来教示他们。三转:第一个是示转,示转就是佛陀是依利根的一开始先这么说:“此是苦,有逼迫性;此是集,有招感性;此是灭,是可证的;此是道,是可修的。”那么利根的人呢,一听就知道了!如果说还听不懂,佛陀会继续对他说:“此是苦,你应该要知道;此是集,你应该要断;此是灭,你应该要证;此是道,你应该修。”就是劝请他应该要信受四圣谛的法。但是有些人听了以后,还是在怀疑说:“这样真的能够证道吗?”佛陀接著以第三转叫作证转,他怕钝根的人仍然没有办法信解,所以就以自己为证来告诉他:“这真的是可以证的!”佛陀为说:【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八十”能够破除信心还不足的人的迷惘。因此对于要志求解脱的修行人跟外道,佛陀就是这样依著五蕴、十八界、十二处来让他们了解:法界的真相是无常、是苦、是空、是无我;如果他的因缘还足够,会进一步为他说十二因缘法。当在说这四圣谛的时候,依著蕴处界去观是否是无常、苦、空、无我的时候,行者这样去观察以后,知道能取、所取都是无常的,就此而能够解脱三界的系缚,证得阿罗汉果。慧力比较好的人,进一步观行十二因缘,就可以成为缘觉阿罗汉的辟支佛果。
有关于这一些的内涵——声闻解脱道、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我们都可以在《阿含经》当中,还有《遗教经》当中看到佛陀的开示。而这一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修行内涵,在戒律的方面,人天善法的一个修学是最基本的;这就是次法的修学。也就是佛陀开始要广度的时候,遇到一个人一定会先为他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让他能够相信人天善法,让他能够持守五戒、十善;也因为这样子他就能够正信因果,由正信因果就能够不造恶业,乃至能够发起菩提心——护念众生的一个愿力;也因为能够深信因果,所以对于戒律的持守时时在心,这时候就能够有定力的产生。这个定力呢?或者是说他在面对五尘境的时候,他能够不被五尘境所扰,乃至于说在面对五尘境的时候,心中还有法义的一个流注,那他心能够得到这样的安止,一心以入涅槃为实要;更因为他能够安止在佛陀的座下修学,所以随著佛陀的继续开示,知道如是因、如是果背后,实在是有一个入胎识—第八识—如实含藏著这因果酬现的法则,这个入胎识—第八识如来藏—是万法的根源;那么就声闻解脱道来说,他也可以更知道,也因为依著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以入涅槃的时候不是断灭空,因此心能够安止下来,好好地依著佛陀的教示来修学。
就慧学方面,不论是对于佛陀在阿含经典中所说的色法乃至于受想行识这五蕴的一个观行,都能够如实知道它的无常、苦、空、无我。由五蕴的一个观行,次第进入十二入、次第进入十八界这样的一个修观;也因此就这样的每天在听闻佛陀说法了以后,自己在树下、山洞或者是坟墓间安止,心不躁动,所以对于这个五蕴十八界世间的一切法不再有所依恋,这就是声闻人所产生的慧。也就因此他不会再于世间法上产生任何的爱味,没有爱味就不会有耽著,而一心能够求证涅槃菩提果。
那么声闻的这四圣谛的要旨,就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所以四圣谛就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以及苦灭之道圣谛。之所以会称为圣谛,因为这个是三界中不可转易的真实道理。经过三界无常的了知,才能知道无常的一个原因,所以会有苦果的感受;也因为知道一切都是无常,所以不会贪恋;也因为知道一切都是无常,不会贪恋,所以也就不会再引起各种粗重的烦恼。如果没有办法知道无常,没有办法知道苦,那这样子就不会产生远离三界生死的意愿,那这样求证涅槃的意愿就不会很强烈。所以修学声闻解脱道之前,应该就是要知道苦圣谛;苦圣谛之前就应该要对于五蕴十八界的无常观行要非常非常的确定。而这五蕴十八界无常的观行,如果有一点儿怀疑,有一点儿留恋,就没有办法真实出三界,这个就是四圣谛刚开始要先修学苦圣谛的原因。
有关于集圣谛,是因为虽然我们知道五蕴十八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但是为什么会有五蕴十八界的生成呢?所以众生受三界中的各种生死诸苦,都是因为在生存的时候,不断收集各种后有的种子,导致世世不断地受生而永无止尽,也因此无法脱离三界的生死苦。所以众生不断地面对世间万法,只要起了一点儿贪爱的念头,只要起了一点儿对境起心的念头,这样就产生了“集”的效果,这样的业种就会收藏在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中,所以这就是集圣谛最重要的义理。如果能够断除了各种的集,就不会再有后世三界生死的产生,就能够远离三界的生死痛苦。至于集的种类依声闻解脱道而言,大概有两种:第一种、就是爱乐三界的境界,不断熏习三界的境界,就会成为后有的种子,这样死了以后一定会再受生。第二种、是因为造作了恶业,而被恶业所系缚,死后会下堕三恶道中,无法脱离三界的生死。所以就这样我们了解这个集的道理,或者依自己身口意所造的恶业,或者依贪瞋痴爱染而产生的后有,对这个部分如实的了知,就是集的圣谛。
灭的圣谛是要告诉众生,只要把五蕴十八界自我全部灭除,只要不被世间的贪瞋爱染,在当中起各种的我执、我所所牵引,死后就不会受生;这也就是《阿含经》里面常说的“我生已尽,不受后有。”这就是声闻涅槃的境界。然后,进而要依著世尊的教示,非常深信有一个本际的存在,所以知道不受后有以后的境界不是断灭空,而是真实、清凉、灭尽的;所以世尊在《阿含经》中处处说:“无余涅槃之中,虽然已经灭尽了蕴处界等法,但是还有本际常住不灭。”这样来灭除大众对于会落入断灭空的恐惧。然后会说灭尽自我之后,就不再领受一切的后有,就能够出离三界痛苦的真实道理,这样的道理就是灭圣谛。
道圣谛是在教导众生如何修行才能够达到身心清净,超脱欲界不净的境界,并且超脱色界、无色界,永远不受后有——涅槃的境界。这个道圣谛也就是八正道的实修,可以使人达成不受后有、实证涅槃的目标。八正道主要的内涵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而这八正道是以正见为首要,如果正见不明就会变成邪见,那永远都没有办法达到真正解脱之道。而修这种八正道的目的,主要就是灭除了三界有,所以八正道在《阿含经》是这么说的:“是名有身灭道迹。”“《杂阿含经》卷三”说有八正道的实修,就是灭除三界有之身修道的方法和路径。
我们刚刚所说的这种四圣谛的内涵,简略地介绍了一下,这是依著声闻人依著五阴十八界的修观来作说明。但是在大乘佛菩提当中,佛陀开示的谛现观就跟声闻人有所不同,在大乘佛法当中所说的谛现观,它分成六个次第:第一、思现观,第二、信现观,第三、戒现观,第四、现观智谛现观,第五、现观边智谛现观,第六、究竟现观。第一种思现观:就是当我们听了佛陀的教示,佛陀对我们开示五蕴十八界都是无常、苦、空、无我,并且为我们开示这个五蕴十八界一切法之所以能够现起,之所以能够让我们一直在三界当中不断地承受,就是因为有一个第八识如来藏持种心,而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心和五蕴十八界这些法互相为因缘;如来藏含藏了这些法的业种,又如实地因缘成熟时呈现出来。当听到佛陀这样的开示,于是就去思惟,思惟了以后,觉得这样的开示是有道理的,也愿意信受佛陀,就能够成就信现观。这个信现观,一方面对于佛法僧不再怀疑,另外对于大乘的一个戒律应该怎样持守,也愿意安住心下来持守,也因此信现观的成就就能够接著成就戒现观。而这六种谛现观最关键的就是“现观智谛现观”,现观智谛现观就是依著菩萨明心了以后,转依第八识如来藏,如实地在看第八识如来藏和五蕴十八界之间的关系,由第八识如来藏的反观五蕴十八界,看到五蕴十八界这些法都是如幻、如阳焰、如梦等等,从此以后对于五蕴十八界这些法,对于菩萨来说,再也不会受到它的系缚。所以这一个部分是大乘佛菩提道最重要的一个现观。
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