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进行的单元是“‘信佛’与‘学佛’有何不同?”
我们来探讨这个题目:信佛者可以因为对佛法僧三宝生清净信,而学习如何可以成佛,就称为学佛。而反观其他宗教,信上帝者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如何可以成为上帝吗?信母娘者可以进一步地学习,如何可以成为母娘吗?其信徒絶对找不到有法可以学习的。那么佛法呢?顾名思义就是成佛的法门。佛教就是 佛陀教导弟子们如何次第修学成佛的方法与方向,学佛的基础当然就是要先信佛。那如何才叫作信佛呢?我们先来看看《阿含经》文中的开示,在这一段经文中这么说:“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信?’佛告释摩男:‘于如来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终不为彼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坏,是名优婆塞信。’”(《别译杂阿含经》卷8)这一段经文中这样说:“说什么叫作优婆塞信?”优婆塞信就是指说,归依三宝在家修学以清净信而安住于佛法的男众,就称为优婆塞信。佛陀告诉释摩男说:“假如这一位男众,对于如来成就真实功德能利益众生,这个部分深生信心而能够安住于信心中,终究不会被在佛门中的假出家人、或是外道的修行人、或是欲界天人、或是天魔、或者是色界天的天人,乃至于是人间的人,因为他不信受佛陀是三界至尊,不信受佛陀所成就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被他们所扰乱而破坏他们的信,而另外去寻求归依天神、或者母娘、或者金刚上师,以为可以得到与佛陀一样的法、或者超越佛法而毁坏对佛陀的清净信,这样才是真正的信佛。”
但是信佛的“信”也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我们来举《大般涅槃经》中 佛陀所说,经文中说:“善男子!信有二种:一者信,二者求。如是之人虽复有信不能推求,是故名为信不具足。信复有二:一从闻生,二从思生。是人信心从闻而生不从思生,是故名为信不具足;复有二种:一信有道,二信得者。是人信心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是故名为信不具足。”(《大般涅槃经》卷36)这一段经文中 佛陀说有这样的一个三种信不具足的人,第一种就是他能够信受真如的说法,可是不能推求,这一种也是信不具足的一种;第二种信不具足,是他的信心是从听闻而来,而自己不能从思惟中来生出这个信心,这是第二种信不具足的人;第三种,他相信有解脱道、佛菩提道,可是他不相信有得道之人。
这三种信不具足的人,我们来一一为大家说明。第一种有信而不能推求的,就像什么样的人呢?就好像说他相信有真如自性,但是他却不能推求真实与如如的义理,在不真实与不如如的意识境界去执取见解,想要将不真实的心修成真实,而坚持意识心是不生不灭的有真如性。可是所谓真实的意思,祂是要本来不虚妄、不会断灭的,而不是从虚妄法来把祂转变成真实法,一旦是有转变的法祂就不是真实,也就是要来认识一下,佛法中所说的这个真实与如如是什么?
譬如说“如如”,所谓的如如,祂是属于对于一切六尘都不会去分别,可是这个是祂本来就这样,不是转变而来。我们的意识心祂一向是善于分别诸法、善于分别六尘诸法,也善于分别内心种种境界法,如果说要把祂转变成什么都不分别,可是意识心是没有办法变成什么都不分别,因为祂最终还是要分别祂自己安住在什么境界中,那这样还是分别;所以意识心祂是不可能被转变,从虚妄变成真实,从能分别而转变成不分别。这个意思就是说,他要能够推求,如果不能推求的话,就属于信不具足;要推求说,到底佛法中的真实与如如是什么意思,所用的真实一定是相对于虚妄,那就要认识到虚妄法本身的本质是什么?虚妄法的本质就是因缘所生法,然后祂会经过因为有出生所以会坏灭;又会坏灭,又会能够转变,这样的话,就表示祂是虚妄法,祂是透过因跟缘所出生的,所以真实法祂絶对不是因缘所生法,因为真实与虚妄是相对的,所以这样子叫作推求。所以对于信的部分,听闻了这个真如的义理,要能够自己去推求真如的义理道理是什么。
第二种信不具足,就是说他的信是从听闻而生,但是不能思惟;是什么情况下,我们举个例来说。譬如说,他听闻到大般涅槃“常乐我净”,而对这里生起信心,可是他却看到 如来示现舍报入灭,他不能思惟 如来祂是具足有为涅槃与无为涅槃,而却主张说:“如来身祂没有常乐我净。”我们就来为大家解说一下,什么叫作有为涅槃与无为涅槃。有为涅槃指的是能够灭贪瞋痴,能够断除一切的随眠,能够把爱见的网断裂掉,能够竭尽无明流而拔除烦恼毒箭,能够灭尽不善法,远离一切的憍慢、疾病以及众苦的逼恼,这样的情况之下就称为涅槃;佛陀在人间示现成佛后,舍报入灭即是属于有为涅槃的示现。无为涅槃指的是什么呢?无为涅槃指的是这个法本身,祂是无相无分别与所分别的,祂永远息灭一切诤论、一切烦恼结使、真如无我,而且絶诸意乐与所求;祂从来不会生起祂想要生天、祂想要成就不分别、祂想要去累积多少福报、祂想要去修道,祂从来没有这些意乐与所求,祂不是觉知心与觉知心相应的心所法的境界,这个无为涅槃,佛陀虽于人间示现成佛后舍报入灭,但是这个基础还是以无为涅槃为基础,因为无为涅槃本身所说的是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前提下来说的,佛陀虽然在人间有示现舍报后入灭,但是 佛陀祂本身双具有为涅槃与无为涅槃,所以 佛陀所得的大般涅槃祂是常住安乐的,一切众生都同样具备了常住的因地法身;这个因地法身,就是我们说的本来自性清净解脱的,祂是不生不死的,所以称为无为涅槃。但是众生在还没有修证有为涅槃之前,就没有成就所谓的清净法界,佛陀祂已经具足成就了无为涅槃、有为涅槃,已经成就了清净法界,所以 佛陀大般涅槃祂是“常乐我净”的。
信不具足的第三种是说,他信有道,而不信有得道者。他相信有解脱道、有佛菩提道,可是他却不相信有久学菩萨善知识,他可以自己明心开悟,他可以被三乘经典验证而不会互相矛盾,他也可以教导学人建立佛菩提的正知正见,来修学六度波罗蜜而开悟。除了不信有得道者,这个人他也不信自己能得所谓开悟的法或者解脱道的法,这样的人就是信不具足的第三种。那么真正的信佛到底该如何作呢?我们来举个经中的经文来为大家说,在《信佛功德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的开示:“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佛宣说广大甚深最胜妙法,乃至善不善业及诸缘生法,我皆如实一一了知。了一法已复修一法,修一法已复灭一法,灭一法已复证一法。是故我今于佛起信,是真正等正觉。”(《信佛功德经》)这里舍利弗禀白 佛陀说:“世尊所宣说的广大甚深最胜妙,所谓如来藏正法,以及在为二乘人方便的解说,这个方便的解脱法,以及说了这些造作善业生天的善法,造作恶业会生到三恶道这些因果之法,以及说一切法都是缘生缘灭的法。”舍利弗说他都是如实的一一了知。以这样一一了知为前提,然后了一法修一法。也就是说,如实了知在三界中有生就是苦,不再于三界中出生就是解脱;因此他了知这个道理以后,就来修学如何解脱于三界生死的苦;接下来就是修一法要灭一法。在修学如何解脱于三界生死之苦,就要来断除我见。因为如果没断除我见的话,就不能断除我执,因为我见、我执它就是造成生死的因;这样子的话,所以要把我见我执来灭除,所以这个叫修一法已要灭一法。
接下来说,要灭一法要证一法,舍利弗这里讲的是说,他断了我见证了解脱果的初分,乃至说开悟证得涅槃本际如来藏,对于 佛陀以及 佛陀所说的法,随著真实修证而信心越发坚固。修学佛法虽以信为根本;但是却要如舍利弗所说,而如说修行有所断、有所证,增长信心使得信根具足。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要跟大家解说,如果说今天是信佛学佛,而不是说信佛学罗汉道,前面舍利弗所说的是说,相信佛所说的解脱道,所以呢要真正进入这个解脱道法中,一一来次第修学、次第修证;可是那只是解脱道的法,如果说是信佛学佛,当然要先学菩萨行,那先学菩萨行这个部分,到底要学哪些菩萨行呢?
我们举《菩萨璎珞本业经》中所说来为大家解说,经中这么讲:“佛子!我说菩萨次第六入法门无量功德,如是六入法门一切菩萨无不入者。”(《菩萨璎珞本业经》卷2)在经中告诉我们说:“菩萨次第六入法门的无量功德,指得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及十地、等觉、妙觉这六入法门,菩萨一定要依次第这样来进入修学,也就是这个六入法门。”一切菩萨没有说他不必修学这六种而能够成就菩萨道最后能够成佛的,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会看到,达赖喇嘛所领导的喇嘛们,他们主张说:“他们可以即身成佛。”即身成佛,可是呢你看,他们在学习的过程里面,却没有看他们在学习所谓的十住行要来开悟证得如来藏的法。因为在六入法门里面,所谓的十住之前要有十信,那么修十信就要对三宝修供养,可是他们却是以所谓的四归依——就是要把三归依之上加一个归依金刚上师为主,一切的供养都是在供养他们自己所称的金刚上师,对于三宝的供养却很少看到,而传授给他们的信徒的法门却是要他们尽量来供养上师,供养上师以后认为他的信就满足以后,传授给他的就是入门修所谓的欲界烦恼最重的所谓的双身法。我们检讨一下,这样的话,他是不是菩萨?如果从六入法门来看的话,表示说这个信满足了吗?信满足了以后才能修十住行,十住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要在七住位实证般若,但是实证般若之前又要来熏习般若,熏习般若正知正见上要能够知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这个般若的基础是来自于因为如来藏本身的不生不灭,所以才有所谓的般若的中道,如果离开了如来藏本身这个法,在现象界来说的话,是没有般若可说的。现象界的一切法完全是堕在所谓的生灭法中,完全堕在这个一边断见法中;这样来看的话,他们又没有所谓十住应该修的法门,既然没有十住应该修的法门,如何能够说跳跃过信位、住位,而说他现在就是马上要修成佛的法门呢?所以我们从简单的一段经文中来看就知道,没有一位菩萨他可以不要入这六入法门的。
而且既然是要当菩萨就一定要受菩萨戒,受菩萨戒以后就告诉我们不能诽谤菩萨藏,菩萨藏指的就是什么?就是如来藏正法。所以我们从这一点来看待,如果说信佛学佛,你是一定要学菩萨行,可是在达赖喇嘛所带领的喇嘛们所学的这个入菩萨行却又是完全违法,这六入法门中要以十信为基础再进入十住位中修学,当然最重要的检查就是要能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可是他们所开辟出来的、铺陈出来的法却完全没有这些内容,而且最重要的是也不受菩萨戒,而却是以所谓的三昧耶戒来代替,而三昧耶戒基本上是在规范修学者,一定要修学所谓的双身法,所以这个名称上虽然取作入菩萨行,感觉好像说信佛学佛要学菩萨,可是本质上你却看不到他是在学六入法门,从信位开始要满足信位的这功德,接著进入住位满足十住位功德,从前面最简单两个十信位、十住位来检讨,就已经完全没有这些法的成分在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信佛、学佛千万一定要依照 佛陀的开示,要怎么办呢?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六入法门?六入法门的功德是什么?那么信位的功德就要让自己能够满足对三宝的信。对三宝的信一定知道自己学的法是佛法,而外于 佛陀所传的法,再也没有比 佛陀所传的法更高,而所谓超越显教的法。如果说今天你亲近的善知识告诉你,他的法门是超越显教的法,能快速成佛的,你就要检讨了。既然是超越佛法了,那它是佛法吗?那就不是佛法了。这样的话,这里的信就要检讨,因为信不具足;既然信不具足那就不能进入住位,所以信佛、学佛要能够以经典中 佛陀的开示,当作一个什么?当作法镜来监照,来监照这些法到底能不能到达信这个法,能不能让你学习而成就佛法。
所以在能够满足十信位,应当要具足的信根的前提下,才能够进入住位中修学,进入住位中修学的话,就要来了一法修一法,了什么法?修什么法呢?了知进入住位里面,就是要能够修学现象界五蕴空以及般若空,修学般若空就要能够知道五蕴的法内容是什么?五蕴法的内容就是色受想行识。自己这个觉知心本身祂就属于识蕴里面的意识心,既然是属于五蕴中的心,那就不可能转变为真实,祂就不是金刚不坏的心。了一法修一法就告诉我们,既然进入住位就是要了知什么是现象界的五蕴空?什么是般若空?前提就是要先修学五蕴空相的法。五蕴空相法的前提就是要知道,五蕴是虚妄不真实。接下来要让自己有能力能够进入修学般若空,这个能力就是要能够,第一个要修学布施、要供养三宝,然后要能够去行布施利益众生,让众生能够接著一样能够接触正法、能够修学正法;接下来当然最重要就是要受菩萨戒,因为没有一位菩萨不受菩萨戒的。就像 佛陀说:“没有一位菩萨不入六入法门的。”所以了一法修一法,当然就要修学菩萨戒。那么修一法灭一法最重要就是,既然修了这个五蕴空相的法就要灭除我见,不灭除我见的话,如何能够在这个七住位能够证得这个般若空法呢?所以修一法灭一法的道理也是一样。从菩萨道的法道来讲,也是一定要遵循,就像舍利弗告诉我们的,这样才叫信。
那么灭一法已复证一法,既然能够灭除五蕴中的颠倒想的我见;那么五蕴本身并不代表就是法界全部的法,五蕴只是因缘所生法,那被什么法出生呢?就是被法界实相心如来藏所出生,这个法界实相心指的就是如来藏,祂是可以实证的。所以进入这个住位里面要先熏习所谓的五蕴空相的法,而且要能够真实的断我见,接下来熏习般若空法,接下来就要实证般若空法的心,祂就是如来藏心——第八识如来藏;这样子修学来次第入十住位,因为六入法门前面的十信、十住,后面还有十行、十回向,以及十地、等觉、妙觉。前面如果说这个十信不能满足,当然没有办法进入住位中修学,所以信位十信一定要满足,才能够信受 佛陀所说的这个五蕴空相的法,以及般若实相空的法,所以我们要知道信佛学佛要先学菩萨行;可是菩萨行一定要是在佛法中正知正见,在正法中的这个菩萨行。
所谓正法呢,就是真正能够永远不灭的法才叫正法。什么法才叫作真正永远不灭的法呢?就是如来藏正法。为什么意识心不叫正法呢?因为意识心的境界都是因缘所生法,祂在一期生死中一定会断灭。而且意识心的最高境界是到哪里呢?是到所谓的非想非非想定,是在无色界里面,但是祂还是属于三界中的生死法。所以意识的种种境界都不叫正法,所以信佛学佛要先学菩萨行,一定要进入正法中修学。
今天就为大家解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