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第100集 临命终时见瑞相就表示解脱吗?

   日期:2018-07-12     作者:如来藏    浏览:20041    
核心提示:正德老师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题目是:“临命终时见到瑞相就表示解脱吗?”人死亡时
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题目是:“临命终时见到瑞相就表示解脱吗?”
  人死亡时有具备善心而死的,也有具备恶心而死的;那么就先从这两种类别来看有哪些差别相。若是具备善根造作善业的人,死的时候是安乐而死,临命终时,无有极大苦受逼迫于身;常造作恶业的人,死的时候是苦恼而死的,临命终时有极重苦受逼迫于身。那么善心死的,临命终时所见到的是不乱色相;不善心死的,临命终时所见的是乱色相。那么所见到的乱色相指的是什么?造作不善业者在临命终时,会预先领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应得不可爱果报的前相,好像在梦中见到无量种变怪色相一样。若是造作上品不善业的人,由于见到相应恶业的变怪相,就会流汗、毛竪、手足纷乱而失大小便利,手会扪摸虚空,眼睛翻白眼、口吐白沫;若是造作中品不善业的,当时变怪之相或者有、或者无,若是有也不具足;那么不善心死的临命终,若是见到乱色相,舍报的时候面相就会相对地呈现出恐怖的相貌或者扭曲的相貌。
  相反的,若是具备善根、造作善业的人即将舍报,临命终时所见的境界,相应于善业可爱果报的前相有哪些呢?在《大宝积经》中有这么说,佛言:“大药!众生临终之时,福业资者,弃本之视得天妙视。以天妙视见六欲天,爰及六趣见身摇动。见天宫殿及欢喜园杂花园等;又见诸天处莲花殿,丽妓侍绕笑嚯嬉戏,众花饰耳服憍奢耶,臂印环钏种种庄严,花常开敷众具备设。见天天女心便染恋,欢喜适意姿颜舒悦。”(《大宝积经》卷110)这一段经文中是这么说:众生临终之时,假如是受到福业的资助,得到福业相应天身果报的天眼,见到欲界六天,见到天的宫殿,以及欢喜园、杂花园等;又能够见到诸天人居住在莲花殿中,有许多丽妓服侍著他,围绕著他而笑嚯嬉戏著,身穿著细致丝棉天衣,臂印环钏种种庄严,花常盛开而不缺。那么这位即将临终者,见到天、天女的庄严相,心里便开始染著爱恋,欢喜适意姿容舒展,愉悦显现于面。
  那么经文中又怎么说呢?“面若莲花视不错乱,鼻不亏曲,口气不臭,目色明鲜如青莲叶。身诸节际无有苦痛,眼耳鼻口又无血出,不失大小便利,不毛惊孔现,掌不死黄,甲不青黑,手足不乱亦不倦缩,好相显现。”(《大宝积经》卷110)接下来,这一段经文继续讲说:这位造善业者,即将往生者这个时候,他脸色好像莲花一样好看,眼光就不会错乱,鼻不亏曲,口气不臭;他的眼睛很明白鲜亮好像青莲叶一样,身上种种的关节都没有苦痛,眼耳鼻口也没有血流出;不失大小便利,毛孔平顺,手掌不会死黄,指甲不会青黑,身色安详,手足不乱也不会倦缩。这样子的好相就显现,呈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的瑞相。依照经中 佛陀的开示,可以知道造作善业者有生天之福,即将舍报临命终时,自己也能预见天界宫殿天人等可意之相,感到欢喜、舒适、愉悦,这表示舍报以后有往生的善处。
  既然有往生之处,表示仍然不离三界中生死,纵然显现出来好相、瑞相,也不等于就是解脱。那是否解脱呢?应该依“法镜”来监照。这个法镜的部分,我们就举《阿含经》中 佛陀的开示来说,经中这么讲:“佛告阿难:‘伽伽罗等十二人,断五下分结,命终生天,于彼即般涅槃,不复还此。五十人命终者,断除三结,婬怒痴薄,得斯陀含,还来此世,尽于苦本。五百人命终者,断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必定成道;往来七生,尽于苦际。’”(《长阿含经》卷2)这一段经文中 佛陀说:伽伽罗等十二个人,这十二个人已经在舍报前修学 佛陀的圣道,能够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而且发起了初禅,断除了欲界贪、欲界瞋,所以他命终以后会生到色界天;因为已经是发起初禅是三果人,所以命终之后会生到色界天,那么就在色界天那里舍报以后就会入无余涅槃,不会再回到人间来了。另外有五十个人舍报了,他们在舍报前,已经修学佛法的圣道,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而且同时薄贪瞋痴,得到解脱果的二果斯陀含;那么在舍报以后会生到欲界天,之后还会来到人间,到人间来以后继续修学,能够灭除生死之苦,能够出离生死之苦。另外有五百个人命终的,他们是已经修学佛法中的圣道,断除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得到解脱道的初果须陀洹;那么因为有这个功德,所以不会再堕到三恶道中,必定能够成就解脱道,那么就这么七次的人天往来,能够出离生死之苦,灭生死之苦。
  接著在经文中继续这么说:“‘阿难!夫生有死,自世之常,此何足恠?若一一人死,来问我者,非扰乱耶?’阿难答曰:‘信尔,世尊!实是扰乱。’佛告阿难:‘今当为汝说于法镜,使圣弟子知所生处:三恶道尽,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亦能为他说如是事。’”(《长阿含经》卷2)接著这一段经文中,佛陀告诉阿难说:“生必定有死,这是在世间的常事,那么不需要去惦记它。倘若说每一个人死了,都来问佛陀说,他们到底是生到哪里去?那不是很扰乱吗?”阿难答说:“真的是这样子,我相信真的是这样子,世尊!这实在是非常扰乱。”那么 佛陀就告诉阿难说:“现在应当为你来说法镜,应该以法来监照因果律。那怎么说呢?也就是要能够使得在佛法中修学圣道的这个弟子们知道说,将来他到底是生到哪里去?死后生到哪里去?有无解脱?那么他能够尽于三恶道,能够得初果须陀洹,不会超过人天往来七生,一定能够灭除生死之苦,也能够为他人来说。”为什么能够灭生死之苦?也能够为他人来说?以这个法来监照因果律这个事情。
  接下来 佛陀继续讲:“阿难!法镜者,谓圣弟子得不坏信:欢喜信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十号具足;欢喜信法真正微妙,自恣所说,无有时节;示涅槃道,智者所行;欢喜信僧善共和同,所行质直,无有谀谄,道果成就,上下和顺,法身具足。”(《长阿含经》卷2)在这一段经文中,佛陀的开示是这样子说:修学八圣道的佛弟子,首先要得不坏信,要“欢喜信佛”,说如来祂已得清净解脱,于三界无所系著,已经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具足了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的功德,那么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不能相信 佛陀已经具足这十号的功德,那么接下去他就没办法信受 佛陀所说的法了。所以接著要信“欢喜信法”,欢喜来相信 佛陀所说的这个能够真实解脱的法,它是真正微妙而能出世间,依据自己所修学的法所知而修证,可随意的如实说法,如实依照自己的所修所证来将这个法说出来,不需要等待时节因缘,那有智慧的来为诸天人展示这个离苦得乐、安隐的涅槃法道。接下来就是要“欢喜信僧”。要能够信受佛法中的僧宝,能够善于以六合敬和合同住,所行质直,无有阿谀谄媚,他的解脱道果必定能够成就;从圣道中来修学的话,必定能够以断我见为前提,接著能够继续来降伏我执,最后成就解脱道,上下和顺无诤。因为以法为依,能够成就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等五分法身。
  接著经文中,佛陀继续开示法镜的道理:“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甚可恭敬,世之福田;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阿难!是为法镜,使圣弟子知所生处三恶道尽,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亦能为他说如是事。”(《长阿含经》卷2)在这一段经文,佛陀为阿难解说法镜的内容,说的是说:在佛法中能够往初分解脱道来修学断我见,真正的修学断我见的人,以及接著能够真实断我见之后,断三缚结的初果人,有这两种人。接下来还有两种人,就是说以断我见为基础,接著再往薄贪瞋痴的方向修学,而真的能够证得薄贪瞋的二果人。接下来还有两种人,就是说证得断我见,真的能断三缚结的初果人。薄贪瞋痴以后呢?接著再往前修道,发起初禅,断了五下分结,往这个方向去修学的;然后能真的断五下分结,而证得解脱道三果的这样的人这两种人。那么最后两种人就是说,能证得解脱道的三果人,再往断五上分结的方向修学,同时最后能够证得断五上分结解脱果的阿罗汉。这个叫四双八辈。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总共八种人,那都是如来法中,如实修证解脱道的贤圣;他是能令人恭敬的,因为他们有能力依照 佛陀所说的法,进而自己依照法的内容,去一步一步的修证;以断我见为前提,接下来就薄贪瞋痴,接下来能够发起初禅,发起初禅以后断五下分结,最后能够断五上分结,而证得解脱果。这四双八辈都是世间的福田。同时要深信 佛陀所制的贤圣戒,这 佛陀所制的贤圣戒就是说,依止于这个戒来修学,依止于戒让自己能够往解脱的方向去了,就能让自己去恶修善,得清净解脱,没有缺失,没有系缚于生死。明智之人呢,依于贤圣戒来修身口意行,在解脱以及生处都能够决定而不愚昧;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能够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解脱,自己在这一世舍报以后,到底生到哪里去;他能够依照这个法的内容来监照,那这叫“法镜”。
  法镜的意思就是以法来监照因果轨则;那么所谓的因果,不外乎什么样的因,然后能得什么样的果。如果说他是完全在世间里面,以世俗人的心态在世俗法中受用五欲法,那么这样的因的话,当然他就不会有解脱的果。如果说他在一生过程里面,所修学是能够真实解脱的法,而且是一步一步地依照这个次第而修学,有真实的实证,自己能够解脱;从实证面来讲,能够断我见、能够发起初禅,就是在欲界里面能够实证自己已经离开欲界系缚,这是自己的现量所证。那么因为自己能够得到这个现量所证,而且能够依照 佛陀所说的法这样来如理思惟,如理而观察说“为什么不能解脱?”就是因为不知道“生即是苦”,而要断除出生的因;能够断除出生的因的话,就能解脱这个生死之苦,那么他所修学的、自己所实证的,就是要断除出生的因;所以在他断我见,发起初禅得三果这个过程里面,就是能够在法的因果律中,实际上来监照自己“现在的解脱法到哪里?”以及,如果说在这一世没有真的证得解脱果的话,那么假使是断我见的前提,只是断三缚结而没有发起初禅的话,那么他的生处必定是在欲界天。因为以这个修学佛戒的功德,以他能够不在欲界法中贪爱的原则,那么他一定是能够有这个福超越欲界的人间;那么他的福的生处就是欲界天。那为什么不能生到色界天呢?因为他还没有发起初禅,所以不能生到色界天,这就是法镜的道理。所以圣弟子能够知道自己的生处,能够灭尽生于三恶道的因,因为既然他已经有能力超越人间欲界了,而且他往后所继续修学的就是要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所以他不会去造作贪爱欲界的法,所以他能够断除生于三恶道的因,而得解脱道的初果──须陀洹,不过七生、不会超过七生,一定能够灭尽生死之苦,到达涅槃。而且他自己能够实证,也能够为他人说,以这个法来监照因果的事情,这就是法镜的道理。
  那么人舍报的时候,到底有无解脱?要生于何处?要从法界因果律的轨则来观察,这就是说 佛陀祂所说的法镜。假如有人不信佛法僧三宝,那么他因为不相信 佛陀所说的法,不相信 佛陀真实解脱,不相信在佛法中真实证得解脱果的僧宝所传的法,那么他就没有因缘来了知:怎么样才叫解脱?怎么样才叫作不能解脱?那么不信受三宝的人,当然就不知道自己在生死中的因是什么,那怎么来断除这个因?那当然就不能得到法镜。所以法镜的道理就是首先要能够信受佛法僧三宝。当然信受佛法僧三宝的前提,就是要能够知道说,佛陀祂自己本身已经实证了解脱果,同时出了世间以后还能够再入于世间,而能够不受生死的系缚。
  那么 佛陀到底与纯粹修解脱道的阿罗汉差别在哪里呢?这个地方也是要能够了知的。如果说不能了知的话,也就不能信受 佛陀所说的全部的佛法内容;因为阿罗汉所证的解脱的内容,他只是让自己消灭在三界中而不能再入于三界中,因为他害怕三界中的生死,所以对阿罗汉来讲,他的目标就是要解脱于三界;可是这个部分的法只是佛法中的方便施设,让一心想要厌离生死的人,能够藉由解脱道的法来实证,可以真实解脱于三界,而对佛法生起比较坚固的信心。所以说要知道成佛的法门,它不是像二乘人修这个解脱道一样,得阿罗汉就叫成佛;他还要持续来修学,怎么样能够让他入于三界中,而自己仍然能够自在解脱,而不再害怕生死,而能够不系缚于三界中,这个就要实证成佛依止的心,就是涅槃本际如来藏。所以成佛,他是一定要实证涅槃本际如来藏,以这个般若实相心继而修学菩萨道。修学菩萨道的次第,有所谓的从信位开始,到十住、十行、十回向,进而十地圆满进入等觉、妙觉,最后成就佛果。所以要信受三宝之前,要对 佛有一个很完整的了解—佛陀的解脱功德在哪里?这福德与智慧的功德在哪里?祂是与阿罗汉的差别在哪里?所以能够信受三宝以后呢,他就不会说不信受贤圣戒,因为贤圣戒基本上,它就是 佛陀施设给在佛法中修学的这些菩萨们,以及一心想要解脱的这些二乘人们怎么样依止于戒,让自己能修正身口意行,自己不会去违犯戒律,而去造作增加生死的业。所以若有人不信受佛法僧三宝,他就不能信说,就不信能够得贤圣法的佛戒;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这个佛戒能给他的功德是什么?他就不会去亲近真实善知识、修学佛法,他就没有因缘来建立正知正见,来断我见、进而断我执;就算是布施修福生天,也不是解脱。
  应该从说舍报的人,他生前所修学、所证的,它到底是什么?来判定有无解脱。所以如果要判断这个人死的时候得瑞相就是解脱吗?其实从我们前面刚刚解说的部分,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判断。另外就是有人是求生极乐世界,那么求生极乐世界的时候,如果他真正经过他自己因为信愿行而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也真实的努力一心念佛,最后能够得到莲友的资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他也会得到,能够看到他脸上很好的相貌。那么这样子也是解脱吗?当然从世间来讲的话,他是不会在人间继续生死,而是到极乐世界去受到 阿弥陀佛的摄受,住在莲苞里面;在莲苞里面的话是暂时免除生死。所以也可以讲说:如果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能够真正往生者,见到瑞相,那么他是等于暂时解脱于在人间的生死之苦;到了极乐世界去,如果将来能够出莲苞,那也是要继续修学佛法,将来他还是要回到人间来,继续行菩萨道的。那么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
  今天这个单元,就为大家解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绿度母  |  网站留言  |  闽ICP备2022002821号